1、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情景导入 在公元4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东部群岛有一群波利尼西亚人驾船出海,跨越千里大洋,登上复活节岛。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荒种植和海上捕捞,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人口有所增加。但是人口增加导致了食物的不足,为了解决问题,在公元800年左右,人们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岛民大量建造船只出海捕捞,收获大量鱼类和海豚等水产品。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自然资源不断耗竭,逐渐超过当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大概在公元1200年左右,各部落为树立对首领的崇拜,相继建造巨大石像,森林砍伐更加严重,大量的棕榈树被砍伐用于薪木和运输石像。这个时期,海上捕获量开始减少。情景导入 15世纪末,岛上森林全部被砍伐干净。鸟类
2、由于缺乏食物开始减少,许多植物因失去传粉的鸟类也逐渐灭绝。由于人们没有了建造船只的树木,渐渐地,航海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全岛只剩下几只独木舟,无奈岛民转向开垦荒地种植谷物,但是仍旧不能满足人们的食物供给。再加上后来的奴隶贩卖、天花流行等原因,到20世纪初,该岛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讨论: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答案】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否则,环境将反作用于人类。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人口数量的盲目增长,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使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目标导航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3、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一、“人口爆炸”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_的现象。2人口的指数增长:即世界人口的“_”形曲线增长,特点是开始时数量比较_,但很快就会_。猛增 J 小 急剧膨胀 二、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 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的 增加自然资源 资源 人均消耗量 2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1)原因:自然资源是_的。(2)要求:人类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有限 良性循环(3)表
4、现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土地资源 10 _大幅度下降;用于11 _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矿产资源 大量消耗导致其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12_水资源13 _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森林资源大面积毁林导致14 _加剧,15 _下降,耕地沙化加速,大气污染程度加深和气候反常事件增多人均土地拥有量 农业生产 枯竭 淡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一定很小吗?【答案】不一定。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也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资源,也包括利用国外或其他地区的资
5、源、智力和技术等。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16 _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17 _人口数量。(2)特点:18 _、相对性、19 _。经济社会 最高 临界性 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20 _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21 _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22 _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23 _规模的大小。持续 经济 维持相对稳定 经济 怎样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答案】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
6、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完成第 12 题。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
7、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说明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第2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日本、荷兰等国通过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其人口容量。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
8、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下图回答第34题。3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4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小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高,人均生态足迹较低,故西藏是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第4题,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与人口密度小有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回答(1)(3)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
9、素(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C人们的消费文化D对外开放的程度(2)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的估计,其原因是()A科技发展速度很缓慢B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地变化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3)原始社会时期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思维导图】【答案】(1)A(2)D(3)A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等。1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因素相关性影响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
10、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因素相关性影响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第12题。1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A人口数量B气候条件C地形条件D国土面积2相对于我国,巴西的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11、()国土面积大 水热充足 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 土壤肥沃ABCD【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第2题,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与我国相比,巴西纬度较低,水热充足,生物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广阔,生物光合作用旺盛,生物承载力较高,正确,故C项正确。读下面“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1)两条曲线反映的最佳人口规模(人口合理容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P和P是环境承载力吗,为什么?(3)影响P和P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维导图】【答
12、案】(1)生产力水平不同,在不同生活质量下各自的人口合理容量不同。(2)不是。因为两条曲线都是在最高生活质量下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属于人口合理容量,而不是环境承载力(最大人口容量)。(3)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包括:环境和资源的数量、质量,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项目概念区分环境承载力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两者意义相近,但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
13、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人口容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2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1)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二者的联系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去理解,具体如下图所示:(2)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项目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内涵最高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2017年原创卷)20162020年,北京将确保实现人口调控目标要求,不突破2 300万人口的“天花板”。据此,完成第12题。1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
14、在2 300万人以内主要受限于()A淡水资源B土地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2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是()A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B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C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D加强道路建设,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淡水资源不足,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2 300 万人以内主要受限于淡水资源。第2题,北京市资源缺乏,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北京市的人口环境承载力。扩大城区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不利于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节水节电,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这种通过降低人口消费水平来提高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办法
15、既不切实际又不科学。二、教材第1011页 活动探究提示:观点一是错误的。从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看,在“高低高”模式中,人口的增长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特别是近100年来人口的指数增长,说明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马尔萨斯的“两种级数说”有一定的合理性。观点二是正确的。马尔萨斯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例如,18世纪产业革命后的欧洲,20世纪50年代后的亚、非、拉地区,都表现出人口的急剧膨胀,生产、生活资料的相对短缺和相对较为严重的人口问题。因此,马尔萨斯人口学说对当今人口的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三、教材第1112页 活动探究提示:
16、1自然资源是指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多,加上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可见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在不断增加的。不同的自然资源,其数量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规律。对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来说,数量是越来越少的,甚至现在有些矿产资源已经面临枯竭了;对于可再生资源,有些是真正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有些可再生资源则是有条件地可再生,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必须在人类合理利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永续利用。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水风光等也是可以作为自然资源的
17、,比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首先从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关系看,旅游资源除包括人文景观外,还包括自然景观,而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水文地理景观、气象气候景观、生物景观,它们属于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从自然属性看,山水风光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社会属性看,山水风光可直接用于人类的旅游消费活动。因此,山水风光完全可以当作自然资源。四、教材第12页 活动思考提示:五、教材第14页 活动思考提示:一般同意中间派学者的观点。因为乐观派和悲观派过于极端化。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结合人类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
18、人口数,但人类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也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地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六、教材第15页 活动探究提示:1我国最多可以承载162 480万人,即162亿人左右。2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环境承载力就不同,人口容量也就不同,我国人口承载力南方比北方大,东部比西部大,也说明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土地、水等资源优于西部,能够承载较多的人口,但也存在着差异,越向南,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能够养活的人口越多。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少。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高寒,人口密度低。我国北方总体的土地承载力低于南方。水热条件越优越,土地承载力越大。北方的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人口密度很小;南方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度较大。点击进入WORD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