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1751 上传时间:2019-07-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3学案:第七课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

2、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1判断下列观点

3、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提示: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之一。(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指公民在立法、守法和司法上都是平等的。提示:错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2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提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准确把

4、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

5、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个法治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要看到,法律体系形成后,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

6、完善,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法律规范不协调、不好用的问题。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包括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目前,法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的问题还很严重,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意见还很大。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7、,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具有最坚实的支撑力量。(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无论是党的执政权,还是立法权、执法权和司法权,都具有权力的天然属性,那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改革和完善不符

8、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信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同时,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目前,党内法规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与国家法律的协调性不够,亟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手抓科学制定,一手抓坚决执行,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解析A、B、C说法正确,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10、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说法明显绝对化,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A BCD解析: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与题意不符;强调法律、立法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公正的审判,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符合法治精神,故选D。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

11、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

12、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1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

14、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

15、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平等是我们追求的基本要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享有相同的权利平等地适用法律在立法上享有平等的权利A BC D解析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

16、适用法律,因此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说法错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机会均等,不是指享有同样的权利,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同,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答案D2“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人格尊严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A BC D解析:本题材料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表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

17、律保护,体现了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且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说法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B)A要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B要完善以行政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C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解析:B错误,符合题意,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法为核心。故选B。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

18、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在我国(A)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力量在于人民对法律观念的自觉践行人民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A B C D解析:“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意味着在我国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力量在于人民对法律观念的自觉践行,故入选。表述均错误。故选A。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

19、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C错误,立法、执法和司法三种权力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来行使,人民不能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故选C。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D)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解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密切相关,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其中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20、一致的,所以必须把德治和法治结合起来。题干表明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此可以判断出D符合题意;A错误,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错误,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C错误,法治重规范作用,德治重教化作用。故选D。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卓著。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因此,我们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将事

21、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律规则,让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我们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特别是要围绕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医药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民生领域立法。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答案: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2、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回答时可以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依据以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措施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15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这告诉我们,现代化与法治内在联结、相互依存。然而,不同国家由于自然禀赋、历史特点、现实国情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治

23、发展及现代化模式。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是在中国具体国情条件下展开的法治变革过程,体现了自身独特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法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法治中国焕发出旺盛活力与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赋予法治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以全新内

24、涵和历史使命。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发展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充分地发挥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法治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动能与机制保障。其次,在世界发展变动大格局中把握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方位,高度重视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法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富有逻辑力量的崭新法治理念、科学法治制度和有力法治实践,鲜明地展现法治现代化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光明前景

25、。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向纵深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法治的坚强保障。当前,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法治支撑。中国法治现代化方案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独特模式,也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借鉴。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成功经验,必将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新的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