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答案:B2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实现了富国的目标C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D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B、C都是商鞅变法的直接作用,并非最主要的作用;D错误,作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商鞅变法,加强了地主阶级的势力,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答案:A3观察右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
2、信息不包括()A商鞅为了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的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片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图中获得历史信息,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不符合史实。答案:D4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理由是“秦国商君”的法律。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 D“焚诗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根据商鞅颁布的法令,店主必须验明住店人的身份,否则就要受罚。而商鞅是不敢暴露身份的。其他选项
3、与此无关。答案:B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内容可知,该“人”挑拨大王和商鞅的关系,意在反对变法,因此应该代表了没落贵族势力,选A。答案:A2秦国在正式变法以前,秦孝公主持会议就是否变法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
4、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重予之爵,厚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属于保守派的观点,B项属于孟子的民本观点,C项属于墨子的主张,只有D项是商鞅的主张,故选D。答案:D3“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影响深远 B体恤百姓C改革彻底 D法令严酷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发展潮流,他本人虽下场凄惨,但他变法的措施在秦国继续推行下去,影响深远。答案:A4“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5、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因循守旧思想解析:材料中的内容实质上是主张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反对变法革新。答案:D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答案:B6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6、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公元前361年,诸侯国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答案:C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
7、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等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在商鞅变法时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联系“小过不生,大罪不至”可知其赞赏商鞅的做法。第(2)问结合材料中“与什伍相结合”回答,目的从巩固统治的角度概括。第(3)问从“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实质联系这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总结。第(4)问注意回答的是“消极影响”,要从矛盾激发了人民反抗入手。答案:(1)赞赏。(2)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