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31451 上传时间:2019-06-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高考历史通用一轮练习:必修部分 专题三 考点训练9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训练9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江苏如皋调研)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3)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是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贸易,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流入中

2、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中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从17601833年,中英贸易额增长的状况,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选D项。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驰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A解析由表格中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

3、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3(2019河北唐山一中一模)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的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是主要侵略者,俄国和美国是帮凶。清政府对英国态度严厉,对其他列强态度较温和,说明没有认识到他们侵略的本质,缺乏清醒认识。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

4、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外交观念,排除D项。4(2019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二期末)蒋廷黻说:“(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这里谈到的“为福”,正确的理解是它们从客观上()A加快了中国内地的开放B加强了清政府与西方的联系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D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答案D解析“为福”是指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

5、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故D项正确。A、B两项包含在D项之中,排除;C项不是积极影响,排除。5(2019四川棠湖中学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部分官员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选B项。材料“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体现华夷观念仍很浓厚,A项错误;清政府缺少国际法意识才导致材料中的现象,C项错误;材料与自由贸易无关,

6、D项错误。6(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在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认为:与日本相比,“中国地大物博,但能合力以图之,持久以困之,不患不操胜算”。中国“又何畏此小国”,日本的行为只是“夜郎自大”。据此可知他()A存在轻视日本的心理状态B旨在认可中体西用思想C认为中日的开战已成定局D对日本国情有清醒认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李鸿章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但能合力以图之,持久以困之,不患不操胜算”“又何畏此小国”“日本的行为只是夜郎自大”可知,李鸿章存在轻敌的心态,故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D两项表述错误,故排除。7(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

7、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排除。8(2019北京模拟)中国近代思想家第一次提出“救亡”口号后,“救亡”开始成为爱国者心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发生了里程碑意

8、义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D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列强随即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重,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救亡”口号,故A项正确。B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C项是发生在1919年,D项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均不符合“开始”“里程碑”等限制,故B、C、D三项错误。9(2019重庆区县高二期末)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制定了保全军舰、保护海上运输线、寻机袭击日军运兵船队等作战原则;日本在战前拟定的侵略计划的重点是:日本海军寻机消灭北洋舰队,为陆军登陆华北创造条件

9、。据此可知,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是()A陆军实力强弱 B海军作战战略C陆海攻防配合 D综合国力强弱答案B解析综合材料信息,北洋海军实行以保船为主要目的的防御战略,侵华日军以海上决战、夺取黄海等海域制海权为战略重点,所以影响这场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是海军作战,不是陆军的较量,故选B项,排除A、C两项;综合国力的强弱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10(2019内蒙古月考)晚清外交史提出,清廷外交的条约体系由“执行条约”“保全和局”到“完全屈服”,对帝国主义“有求必应”,列强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下列属于列强借助清廷“完全屈服”获得的权益是()A割占中国领土B设立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投资设厂D传

10、教士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答案B解析“完全屈服”是指辛丑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割让中国的领土,故A项错误;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C项错误;传教士可在中国内地传教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故D项错误。11(2019福建一模)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众对清廷态度淡漠,这表明,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社会的离心现象明显加深,故A项正确。材料中民众对

11、清政府的态度并不表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官员的态度,D项“朝野共愤”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2(2019广西钦州高二期中)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B解析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体现出了民族精神的强大,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明确和列强进行血战,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和甲午中

12、日战争中都是官兵作战,没有体现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故C、D两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河南六市一联)“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答案C解析朝贡体制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断受到冲击而逐渐解体,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失去对越南的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因此,材料描述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C项正确。A项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指马关条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出现在一战期间,

13、排除。题组三高考小题14(2018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并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舆论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清政府昏庸,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

14、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15(2018天津高考)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

15、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得出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C项错误。16(2018浙江高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2018北京

16、高考)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

17、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也并不是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故B、C两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18(2017江苏高考)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

18、员腐败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民性懦弱”是百姓不敢“闹事”的原因而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2017海南高考)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答案D解析“洋行”是商品输出的表现,甲午战争前,对华商品输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英国,故D项正确。日本在甲午战后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美国对华输出占主导是在抗战胜利后,故B项错误;德国对华输出从未占主导,故C项错误。20. (2015四川高考)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

19、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的星条旗可知,美国参与了这次侵华战争,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故选D项。A项是鸦片战争的结果;B项是中法战争的结果;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美国均未参与,故排除。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四川蓬南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

20、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她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她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她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她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材料三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

21、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运用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的技术指标都高于日本的同类企业。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1)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两位军事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的原因。(4)在不同的背景下,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共同问题?答案(1)问题:鸦片战争前,

22、中英海军实力悬殊。影响: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观点:黄海大战中,中国海军实力强于日本,如果在装备和技术上进一步提高,能够战胜日本。不正确。(3)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极端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战前清政府对战争未作认真准备,期待外国调停;战争中慈禧太后、李鸿章执行妥协投降的政策,使清军陷于被动;部分清军将领临阵脱逃,动摇了军心。客观上,日本政治制度先进,战前准备充分,蓄谋已久。(4)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胜利的根本不在于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在于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否)。解析第(1)

23、问,第一小问,根据“蒸汽机”“木制”等信息即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中的问题及鸦片战争影响的相关知识综合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二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中国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作出判断。第(3)问,从政治、统治阶级的态度、中日双方差距等方面来分析。第(4)问,从制度方面来分析作答。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历史上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众多部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实践中创造了统一边疆地区的不同模式,大体可归结为三种,其一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统一喀尔喀蒙古部的归附;其二

24、是由间接管辖到直接管辖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其三是以武力实施统一对准噶尔部的战争。17世纪后,在古代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变化的形势,清朝统治者仍沉迷于以治理“内边”为主的边疆政策的传统中不思进取,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成就很快成为明日黄花。清后期边疆政策的全面破产,成为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一个重要原因。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二民国时期,一些人深切地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蒙藏委

25、员会隶属于行政院,主要掌理“审议关于蒙藏行政事项;计划关于蒙藏之各种兴革事项”,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设置察哈尔、绥远境内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对西南边疆明确规定彻底废除土司制度。边疆地区与内地一样建立省县两级的统治,如西康建省等。民国政府在民主革命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与前清不同的治边思想和边疆政策,既有历史的继承,也有一定发展。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后期边疆政策破产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民国时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6、答案(1)西力东渐,列强势力向边疆渗透,清朝国力衰弱,无法有效管辖边疆;中国传统边疆政策的缺陷;中国文化中“重陆轻海”观念的影响;边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复杂。(2)主要变化:体现三民主义中民族平等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治理边疆和国防建设、国家富强相统一;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民国为目的;重视边疆的经济和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设置近代化的边疆管理机构;对边疆发挥政治影响力和加强监督;蒙藏委员会不能处理所有边疆事务,职权不完备,是国民政府边疆治理中的一大缺陷。启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开发;海疆和陆疆并重,充分利用国际法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边疆治理要实行真正的民族平等政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

27、变化的形势”可知,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朝国力衰弱,仍固守传统的边疆政策,无法应对,最终破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了教育文化水平,摆脱了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可知,将治理边疆和国防建设、国家富强相统一,具有民族平等理念;根据材料二“1929年蒙藏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可知,设置近代化的边疆管理机构,但是蒙藏委员会不能处理所有边疆事务。第二小问,结合清朝边疆治理政策和中华民国边疆政策可知,要海、陆疆并重,要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加强对边疆的开发。题组三高考大题23(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答案(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阅读图文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依据文字信息从清末开商埠趋势角度提取信息,可依据地图从区域分布角度提取信息。试题没有限定分析什么,作答时,可从原因、目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