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12月阶段性检测卷(语文)一、语言基础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刘勰的 文心雕龙论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等关系,构建了宏大而 的文论体系,初步 了我国文学史观,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前所未有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们现在进行文学创作、文艺批评研究的 的理论依据。A. 紧密 确立 首当其冲B. 缜密 确立 不可或缺C. 紧密 创设 不可或缺D. 缜密 创设 首当其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确了这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根据语境进行判断,即可选出答案。紧密:连得很紧,不可分隔 数量多且连续不断;缜密:细致精
2、密;谨慎周密。从“构建体系”的角度看,用“缜密”更恰当。确立:牢固地建立或树立;创设:开始建立 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件的也能实现。“确立”与“文学史观”搭配得当。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从语义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用“不可或缺”恰当。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某些地方对利益的渴求,依旧纵容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不依。B. 新出台的网络支付
3、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小电商发展的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C.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名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盛大的风雅集会。欢宴之余,王羲之乘兴挥毫,为与会者所作的兰亭诗集作序,是为后世赫赫有名的兰亭序。D.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事迹分享团由21名当代好青年组成,他们走进基层与青年们面对面交流,提高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风气。【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然后逐一分析个选项,本题中A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规范”项搭配不当,修改为“中国采
4、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该放在第一个主语后边,,应将“由于”与“某些地方”对调; B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合逻辑,“百万元的大额交易”应与“小于万元的交易”对调; D项,搭配不当,“提高风气”应改为“引领风气”。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要求熟知考纲规定的六种常见语病: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细读选项、认真分析,可通过语感和分析句子成分辨析。考生平时训练中应积累分析方法,培养语感,熟悉易出错的题型,打好扎实基础。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
5、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命题。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类排序题要审清题目要求,把握命题方向,认真分析语境,明确语境限制。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认识
6、论命题。所谓“知”是指科学知识,所谓“行”是指人的实践。在王守仁看来,“知”与“行”的合一是强调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文化的核心。知行合一也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这一命题主要涉及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本段的核心词是“知行合一”。以王守仁提出这一观点作为起始句,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解释,最后将这一观点上升到中国古代哲学这个层面进行论述。考点:语言表达
7、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B.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D.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应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分别阅读选项,确定每一个选项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再综合比对,得到答案。本题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A项,句意为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烟尘”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战争。B项,句意为
8、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句意为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珮叮当是昭君归魂。“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王昭君。D项,句意为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青山。“翠微”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这里代指山。故选B项。5.下列诗句中,没有流露归隐之意的一项是A.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B.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C.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看清题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没有流露归隐之意
9、的一项是”,“归隐”是关键词,要求选出否定选项。然后逐项分析,本题A项“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选自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意思是人世间难得遇到开怀大笑的时候,今天登高,我应当在头上插满菊花,尽欢而归。表达诗人的释然旷达之情,并无归隐之意。B项,“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诗句大意是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C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D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这是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
10、所以愿意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可见BCD均表现归隐之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古诗词意象储备,了解常见归隐意象,如:1、 白云: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把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清高风度、品格的最好象征。2、“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居住的地方。3、 “沧浪”,水名。诗人往往借用“沧浪”来表达意欲归隐的想法或看破生活、不以为意的态度。4
11、、“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一说东山。文选秋兴赋(潘岳):“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后来诗文中多借指隐居地,以寄托隐居之意。此外,还有柴扉,鹿,蓑衣,南山等。但一定注意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盛此公传周亮工盛此公,南陵人。此公年十数龄,即能读等身书,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称籍甚。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里闬,里闬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侘傺无聊,多饮酒,不数年,病矣。少愈
12、,右指遂不诎伸。此公故工书,丐其书者,辄以左手濡墨,纳右指窍中。见者以为苦,顾其书则益工。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此公独异予,以为恨不十载前识。明年,此公目病,数明晦,或不能视。此公归,吾师静原相公方督学江以北,耳其名,询之郡大夫,郡大夫以盲告。于是邑令盲试之,旅诸士进于郡大夫。郡大夫复盲试之,旅诸士进于公。公大奇之,乃得补博士弟子员。嗟夫!此公盲矣,犹不忘试,俯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争有司阶前盈尺地不惭,岂不悲哉!试后,犹寄语予曰:“盲儿无以慰老亲,子毋嗤。”又明年,予自秣陵返大梁。闻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然呜呜吟如往昔。丐其书者,以笔濡墨纳右指
13、窍中,如其不盲时。此公以手扪幅,兔起鹘落,神采奕奕,视不盲时有加,环观者自愧其双眸炯炯也。益好读书,危坐绳床,听他人诵,更番不令休,滔滔汩汩,凡数人不能供笔札。尝以书寄予,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登我堂,拜我老母,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嗟夫!此公能文章,而不以文显;好弯弓驰驱,而不以将名;行谊不愧古人,而不以行征;工为诗,而不以诗辟。黄金既尽,日徒愤激,又以盲死。老母寡妻,形影相吊。生平故旧,不为存问。遗书狼籍,行谊莫传。徒存此数卷之诗,悬命于七十
14、余年母氏之手,使不知此公者,读其诗,以为其才且尽于此。嗟夫!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夫士既不能块然独处,则不得不出而与人交;与人交不受其益,徒为所害如此!此虽其不慎交游所致,然孰非天哉!孰非天哉!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姱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从来久矣!予又何憾于广陵儿哉?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为广陵儿所绐 绐:欺骗B. 丐其书者 丐:乞求C. 旅进旅退 旅:共同D. 视不盲时有加 视:看待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言行举止异乎众人的盛此公,虽聪颖有才,却困于场屋,不遇于时,且又连遭身残目盲的打击,贫窘困顿,最后抑郁而终。B.
15、周亮工接受父命而与此公交往,两人一见如故。死前数日,此公写信托付亮工在他死后拜见其母,并为他书写墓碑。C. 盛此公遭受打击后失意无聊,喜欢饮酒,没几年就生病了,右手手指不能屈伸。但他的书法造诣愈加精深。D. 对于盛此公的不幸,作者认为他生前不能名声显扬;死后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他的才华,其主要原因是他交友不慎。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2)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娉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9. 根据文章小节内容,概括盛此公的人物形象。【答案】6. D 7. D 8. (1)广陵儿委婉劝说盛此公拿出家里的资产来应对国家的急难,事情最
16、终没有成功,然而他的资产将要用尽。(2)天生那些平庸之流让他们长守富贵,那些稍微有一些美好节操和奇异品行的人却必定要暗中让他们遭受挫折。 9. 喜欢交友,慷慨豪爽,少有心机(为人单纯),乐于为公,身残志坚(坚忍)【解析】【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视不盲时有加”意思是“比他不盲时更有神采”,视:与相比。故选D项。【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
17、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其主要原因是他交友不慎”不正确,由原文“此虽其不慎交游所致,然孰非天哉!孰非天哉!”可知,原因不仅是交友不慎,作者认为是更有天意。故选D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讽”,委婉劝说;“备”,应对;“缓急”,偏义复词,急难;“卒”,最终;“济”,成功;“而”,表转折
18、,然而;“垂”,将要;“尽”,用尽。(2)“为”,是;“庸流”,平庸之辈;“俾”,使、让;“少”,稍微;“娉节奇行”,美好节操和奇异品行;“者”,的人;“阴”,暗中;“摧折”,打击折磨,使遭受挫折;“之”,代词,他们。【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文章小节内容,概括盛此公的人物形象”,考查鉴赏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小节,筛选出盛此公的言行,概括答案。由“欲尽交东南士”“于是益散金结客”可概括出喜欢交友,慷慨豪爽;由被 “广陵儿”欺骗,可概括出少有心机,为人单纯,乐于为公;由“右指遂不诎伸”,然而“辄以左手濡墨,纳右指窍中。见者以为苦,顾其书则益工”可概括出身残志坚。【点睛】第1
19、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参考译文(最后一段缺)盛此公,是南陵人。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就读了很多书,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合于(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盛此公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东南名士结交,东南
20、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公结交。于是盛此公越发散发钱财,结交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事情最终没有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丧,因为与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家道越来越没落。失意无聊,整日嗜酒,没过多少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病情好转,右指不能屈伸。只是盛此公的书法越来越工巧,有向他求书法的人,就用左手蘸润墨汁,放在右指中间,看见的人都认为很辛苦,看他的书法却更加工巧。我因为父亲的话去与盛此公结交。盛此公唯独对我很好,为没有在十年前结识我感到遗憾。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
21、,有可能失明。盛此公回南陵去,我的老师静原相公正在江长以北督学,听说了他的名声,向郡里官员询问,于是邑令让他盲试,和其他士子一起推荐给郡大夫,郡大夫又采用盲试的方式考核他,把他和其他士子一起推荐给静原相公,公认为他有奇才,补博士弟子员、唉,盛此公瞎了,还不忘应试,俯身和一群小孩子相互搀扶前行,与众人一起进退,争官署阶前的尺寸之一而不觉得惭愧,难道不让人悲伤吗!应试之后还寄给我信说:“盲儿没有什么用来安慰老母亲的,你不要嗤笑”。第二年,我从秣陵返回大梁。听说盛此公因为眼睛总是不好,性情变得更加愤激,家庭也就更加窘迫困乏,没有办法得到救治,于是就真正成为盲人了。但是他依旧呜呜吟诵。有向他求书法的人
22、,就用左手蘸润墨汁,放在右指中间,像没有瞎的时候一样。他用手抚摸字幅,兔起鹘落,神采奕奕,比其不盲时更有神采,围绕观看者为自己双眸炯炯而自相惭愧。他更加喜好读书,端正地坐在破凳上,听他人读书,更是不要人停下,他听一遍就能记忆不忘。他需要写什么东西,口授友人,滔滔汩汩,就是好几个人同时记录也来不及。他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长达几千个字。信中说到:“您应该不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你要到我家,拜访我的老母亲,替我在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我的心愿就满足了!”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23、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涕。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悲陈陶杜 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10. 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11. “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10. 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 11. 借景
24、抒情(或寓情于景、想像)。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对战争惨烈的哀痛之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然后通读全诗,认真分析。诗歌标题为“悲陈陶”,“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统领全篇。首联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颔联“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
25、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
26、”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赏析能力。解读本题时考生应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 作答时第一步概括这句话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手法及运用,第三步写出表达效果。“野旷天清无战争”这句话是环境描写,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战争失利,全军覆没。这句话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争的惨烈,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表达了对战争惨烈的哀痛之情。【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考生应掌握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
27、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名句默写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1)春江潮水连海平,_。(春江花月夜)(2)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3)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细草微风岸,_。(杜甫旅夜书怀)(5)云横秦岭家何在?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_,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_,_。(李商隐无题 )【答案】 (1). 海上明月共潮生 (2). 竹喧归浣女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
28、危樯独夜舟 (5). 雪拥蓝关马不前 (6). 人世几回伤往事 (7). 蓬山此去无多路 (8). 青鸟殷勤为探看【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 海上明月共潮生(2) 竹喧归浣女(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危樯独夜舟(5)雪拥蓝关马不前(6)人世几回伤往事(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
29、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谒鹅湖书院黑陶也许是中国国土特别广袤、深邃的缘故,即使“现代化”的热力肆无忌惮地弥漫、侵袭,然而诞生过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经典作品(事件)的原初地理空间,也仍有不少完好地保存着,而且还在强劲地散发出当时的自然气息。这一点,我在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就感受尤深:“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
30、家扶得醉人归。”踏足在鹅湖的乡间田埂,我相信,我所置身的眼前环境,仍可以再次诞生这首著名的唐诗社日。而稍后进入的鹅湖书院,虽历数百年沧桑,屋舍也早非南宋大学者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相会时的鹅湖寺原物,但一人静立于书院的青石庭间,空气里似乎仍有当年南宋名士激辩的依稀之音。此前我在上饶短途汽车站嘈杂的人群和车辆之间,上了一辆前往铜矿区永平的中巴,而往永平的车都要擦鹅湖而过。实际上,从永平再往南不远,就是江西和福建两省著名的分界点武夷山上的分水关。大概半个小时后,我在一个三岔路口下车。一块长方形的木牌子上,显出驳蚀的大小红字:全国四大书院鹅湖书院由此进3公里。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步行进入。细雨还在飘
31、洒,但觉得似乎用不着撑伞。小路两旁是触目惊心的红壤极其广阔的山土欲被平整却又荒弃,呈现出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赤色。涉过红壤的波涛,便转入浓绿夹拥的细窄山间公路。我的四周是长时间的静寂,空无一人。深重、缓慢的大自然的原始呼吸开始浮现,甚至清晰可睹一一山壤的呼吸,漫山遍野植物的呼吸,雨云流动的呼吸仿佛都能拂动我的衣襟。路旁的红土上,长满深绿的茶树,时令虽是初冬,但沿途全是尚未凋萎的白色茶花,花瓣上缀有晶莹的雨珠。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1938年冬天的鹅湖之行,所见亦是“白茶花夹道盛开”。如此,60多载的光阴于鹅湖而言,只是一个漫长梦境中的短暂一瞬,白茶花年年开放,鹅湖仍在它的梦中未醒。60多载光阴是这
32、样,回溯800多载光阴,鹅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想法,让我的脚步不再孤单:800多年前,我行进的山道上,同样行进过朱熹的脚步、陆氏兄弟的脚步、吕祖谦的脚步历史与现实的足音在想像中纷繁,一种奇异的感受传遍全身。寂冷起伏的山野间,身后突然响起的车声特别醒耳。扭头一看,一辆车厢漏淌着泥水的农用小型卡车,正吃力地爬上坡来。我立在路旁招手,卡车在我身旁停下。司机主动推开那扇哐当作响、没有玻璃的驾驶室门,热情地请我上去。这是位满脸胡子脏乱、面容黑而憔悴的男人,估计一下应该在六十岁上下。问他年纪,心里大吃一惊,他竟连五十岁都不到。他车上拉的,是刚挖起来的山涧中的鹅卵石,“给儿子造房子填屋基用的。”他听说我
33、是专程来看鹅湖书院的,神情变得很是自豪:“不远,前面马上就到了。”确实,只有几分钟,转了两个弯,下一段长长的坡,男人把卡车停了下来。“看见了吗,书院就在下面。”我要付他坐车钱,原本热情的司机一下子非常严肃,他坚决拒绝!不仅如此,他还详细地向我解释,他开的是货车,货车不是客车,货车搭人是坚决不能拿钱的。山野之间,道之存焉。最终,我服从了这个憔悴而认真的卡车司机的意愿。鹅湖到了。隔了几处零散的农舍,一片收割后残剩稻茬的田野,白墙的书院就在对面秀丽的鹅湖山脚下。眼前,是无人的机耕路,是三两只慵懒觅食的鸡,是午时炊烟尚未散尽的短短的农家烟囱,是一股细雨、猪舍和稻田混合而成的暖烘烘的淡淡白雾“鹅湖山下稻
34、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富庶安恬的南方乡村情状,千年一贯。我所抵达的鹅湖书院,是一方空旷的、盛满寂静的古老容器,渗有鹅湖山峰绿意的寂静,汉字书籍和人世深处的寂静。置身于此,你会突然醒悟:中国文学(文化)的本质,就是寂静。空荡荡的鹅湖书院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拜谒者;一个是行止缓慢的、从某个幽暗房间步出的中年人,护院者。简单交谈几句后,在他那个堆满古籍、宣纸,悬搁着毛笔的幽暗房间内(此前他正在写毛笔字),他递给我名片:“王忠强所长”,名字上面还有两行繁写的印刷字体:“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上饶朱熹故里朱子学会理事江西省书院研究会理事鹅湖书院文物保护管理所”。“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
35、,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天下。”(明李奎)现在,我来了。一个人,立足于这座著名书院的廊下与庭间。“斯文宗主”书院内这座四柱三间五楼式明代石坊上的题额,笔酣墨饱,虽历经沧桑却气血充盈,不动声色间显露的自信,予我强烈震撼。山野之间,斯文之宗存焉。目睹此坊,我不禁又想起了来时路上搭我的那位胡子脏乱、拒不收钱的卡车司机。还有“敬惜字炉”。敬惜字纸,这是在南方民间各处可以遍见的箴言,于鹅湖相逢,又一次给我警醒。以虔敬、惜福之心,对待神圣汉字和承载汉字的纸张,我想,这应是我为文的最基本的准则之一。泮池、仪门、讲堂、四贤祠、文昌阁、碑亭这是一位青衫的中国古代书生身体的各部位。在我的真切感受中,鹅湖书院确乎如人
36、,不炫耀,不自怨,自足甚至自傲于世所不乐的清贫与寂寞,自身蓄盈已久的强劲精神辐射力,只给需要者,给真心的追慕者以无言的沐浴与启示这是一种我所敬仰的魅力,人的大写的魅力。书院之内,是细雨败枝之声,是依然绿润的叶上的雨珠滑坠之声,是古老书院回应于一位拜谒者的、清晰的脚步之声13. 请概括鹅湖书院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14. 本文多次引用诗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5. 请探究文末 “这是一种我所敬仰的魅力,人的大写的魅力”的意蕴。【答案】13. 历史悠久、自然原始、寂静空旷、富庶安恬、民风淳朴。 14. 内容上:说明鹅湖自然气息浓厚,表达了作者对富庶安恬的南方乡
37、村生活的一种向往。结构上:第一次出现,引出下文对“鹅湖”的具体描写。第二次出现,总结前文对鹅湖景物的具体描述,引出下文的感悟。表达上:多次引用诗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 在“现代化”热力弥漫的现状下,鹅湖仍然保持着当时的自然气息,保持着自己的寂静。鹅湖书院教会我为文的基本态度:要以虔敬、惜福之心,对待神圣汉字和承载汉字的纸张,对待中国文化。鹅湖书院如人,不炫耀,不自怨,自足,甚至自傲于世所不乐的清贫与寂寞。表达了作者对鹅湖书院虽处偏远,但仍存在道的精神的震撼与敬仰。【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按照题目要求,如本题“请概括
38、鹅湖书院及其周围环境的特点”,然后对应文本到文本中找准相应的句子,概括出关键词语并整合答案。文本中第2段“虽历数百年沧桑”一句可见鹅湖书院历史悠久;第3段中,我在三叉路口下车,由此进三公里步入鹅湖书院以及书院周围环境结构可见自然原始;第八九段,我搭乘农用小型卡车,以及司机拒绝收费这一事件,可见这里民风淳朴。第11段“富庶安恬的南方乡村情状,千年一贯。”一句可见这里富庶安恬;第12段“我所抵达的鹅湖书院是一方空旷的、盛满寂静的古老容器”一句,可见这里寂静空旷。【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读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 “本文多次引用诗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39、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首先概括这句话的主要内容,然后从结构上分析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作用,最后点出表达效果。本题中“鹅湖山下稻肥粱,豚栅鸡栖对掩扉”写出了鹅湖自然气息浓厚,乡间生活浓郁,表达了作者对富庶安恬的南方乡村生活的一种向往。第一自然段出现“鹅湖山下稻肥粱,豚栅鸡栖对掩扉”这句话,引出下文对鹅湖的具体描写。第十段“鹅湖山下稻肥粱,豚栅鸡栖对掩扉”这句话再次出现,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总结前文对鹅湖的具体描述又引出下文对鹅湖的感慨。从表达效果来看,诗句在文中多次出现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解读
40、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探究“这是一种我所敬仰的魅力,人的大写魅力”这句话的意蕴。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作答。这句话在文中的第19段,“这”指的是前文内容“在我的真切感受中,鹅湖书院确乎如人,不炫耀,不自怨,自足甚至自傲于世所不乐的清贫与寂寞,自身蓄盈已久的强劲精神辐射力,只给需要者,给真心的追慕者以无言的沐浴与启示”,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在现代化的热力弥漫的状况下,鹅湖仍然保持着当时的自然气息,保持着自己的寂静。同时结合文本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表达了作者对鹅湖书院虽处偏远,但仍存在道的精神的震撼与敬仰。鹅湖书院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文章同时告诫我们
41、要以虔敬、惜福之心,对待神圣汉字和承载汉字的纸张,对待中国文化。【点睛】现代文阅读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 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
42、面的作品,完成各题。远方想象,这个时代的重要症候曾于里时下的电视荧屏,民宿类的“慢综艺”扎堆。湖南卫视的亲爱的客栈和东方卫视的青春旅社不约而同播出首期节目,浙江卫视推出了漂亮的房子,江苏卫视的三个院子也开播在即慢综艺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它提供了与竞技类“快综艺”不同的味道,更在于其贯彻的一种“慢生活”和“远方想象”击中了现代人的内心。这样的远方想象,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症候。无论是早前某位女教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高晓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是营销号屡试不爽的“逃离北上广”活动,都在舆论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它们共同昭示的是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对远方的一种渴望。当下
43、中国社会的远方想象,并没有从“在路上”获取任何精神资源,恰恰相反,我们的远方是剔除掉种种反叛、残酷、硌人的东西的。舆论中常常提到的远方目的地是氤氲在某种理想、自由与文艺气息当中的。换言之,都市白领渴望的远方,是一种柔性化的远方,一种充满美、意境和格调的远方。这样的远方,与远方的残酷和贫穷无关。这样的远方,肯定不是梁鸿笔下的“中国梁庄”,也不可能是刘绍华笔下的“凉山兄弟”。远方不过是他们在现实秩序外的片刻想象,他们不会在远方扎根生活,过过眼瘾、拍拍照片后,还是规规矩矩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柔性化的远方想象如何形成?这首先是都市白领不自觉地“文化区隔”。布尔迪厄在区隔中指出,一个阶层在成长过程中,需要
44、通过经济、政治、文化资本确定自己的身份,并将自己与其他阶层区隔开来。文化区隔是中产阶层的惯用手法,他们通过品位、中产趣味来明确自己的阶层边界。大理、西塘、乌镇、凤凰等成为都市白领的“根据地”,因为这些目的地都带有某种小资与中产式的格调和气息。其次,远方早就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都市白领成了后工业时代文化旅游观光产业的主力军,消费主义捕捉到了都市白领的需求。时下不少旅游景点打出的口号都是“小清新”“寻找心灵自由”“精神洗礼”,旅游被包装成一种结合心灵寻觅、健身、休闲、时尚等诸多元素的高级运动;虽然目的地大多千篇一律,“从一个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一样,散落在全国各地,那里一定有台湾奶茶铺、有火柴天堂、
45、有烤鱿鱼炸臭豆腐、有义务廉价工艺品、有时光邮局、有青年旅社,也一定有酒吧”。说到底,想象远方并没有错,“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没有错。只是很多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方面,他们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截然分割对立起来了,可实际上,眼前既有苟且,也有诗和远方,工作再忙碌,总可以抬头看天上的月亮。另一方面,他们将诗和远方具象化了,诗就只是诗歌,远方就必然是某个度假村或旅游胜地,可实际上,“诗和远方”更近于抽象意义上的概念,它还可以指涉一种心灵空间、生活想象和生活方式。远方,可以是心灵的远方,即便囿于鸡零狗碎,也不放弃对自由和美的热爱和想象;远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再快,也应该给自己放
46、空的时间,慢下来、静下来,想想初心再出发。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心有远方,热爱当下,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选自南风窗,内容有删节)16.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17. 结合文章分析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答案】16. 首先由民宿类综艺节目走红引出远方想象的论题;然后指出想象的远方是柔性化的远方并分析其内涵;接着分析柔性化的远方想象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对想象远方应有的正确认识。 17. 不能把眼前的苟且和远方截然分割,两者是统一的;诗和远方也是一种对自由和美的热爱的生活方式;我们既要心有远方,也要热爱当下,两者不可偏废。【解析】【16题详解】
4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本文第一自然段是第一层,先写了时下的电视节目中民宿类的“慢综艺”扎堆,然后写到“远方想象击中了现代人的内心”,提出论题。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指出想象的远方“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症候”“昭示的是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对远方的一种渴望”,而“当下中国社会的远方想象,并没有从在路上获取任何精神资源”“是剔除掉种种反叛、残酷、硌人的东西的”,指出想象的远方是柔性化的远方并分析了它的内涵。第四段和第五段为三层,分析了“柔性化的远方想象如何形成”,指出了柔性化远方想象的形成原因。余下的两段为
48、第四层,指出“想象远方并没有错”“只是很多人犯了两个错误”,提出对想象远方应有的正确认识:“远方,可以是心灵的远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通读全文,筛选出能体现出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概括。本题信息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两段,倒数第二段作者指出“很多人犯了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他们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截然分割对立起来了,可实际上,眼前既有苟且,也有诗和远方”,据此可总结出不能把眼前的苟且和远方截然分割,两者是统一的;另一个错误是“他们将诗和远方具象化了可实际上,诗
49、和远方更近于抽象意义上的概念远方,可以是心灵的远方,即便囿于鸡零狗碎,也不放弃对自由和美的热爱和想象;远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据此可总结出诗和远方也是一种对自由和美的热爱的生活方式。最后一段作者说“心有远方,热爱当下,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意思是说我们既要心有远方,也要热爱当下。【点睛】第1题考查分析分析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段落大意。考生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层次,然后归纳概括。答题时注意抓中心句、转折句、过渡句、结论句、主旨句,表层次的序词。分析概括段内层次的步骤:逐层概括,注意语句转换。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组织答案时一般采用“先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格式。注意语言简洁准确通顺。实
50、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于明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 1 372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文化部共认定了 1 986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民间文学还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51、目没有国家级传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
52、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
53、的步伐。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人。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猛,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选自新民网,有删改)材料二济南6月8日讯(记者尹延杰)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
54、,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选自大众网,有删改)材料三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
55、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以前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材料三着重介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国家方针以及保护抢救的重要性。B. 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C. 从材料二可知,设立“文化遗产日”、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保护非遗的措施,它可以强化民众对非遗的价值和保护非遗的意义的认
56、知。D. 材料三认为,“非物质”的属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创造,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因此容易为人们所忽视。19.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以民间文学、相声为例,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要与时代同步,否则就有可能失传。B. 酿酒类、制瓷类非遗项目因为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因此,如何提高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C. 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选取的都是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体现出鲜明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设计理念。D. 国家之所以将“抢救第一”作为保护
57、非遗的方针之一,是因为一些非遗项目并没有系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主要依靠师傅口传心授来传承,很容易失传。E. 材料三强调,与有形的物质性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果任其自生自灭,人们可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20.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答案】18. B 19. CD 20. 继承人高龄化且人数不足,一些项目有失传危险。法律保护缺失。项目保护发展不均衡。创新不足。【解析】【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材料一主要介
58、绍2016年之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三没有涉及“具体保护措施”。B项,“物质性”文化遗产除“自然景观”外,还有其他项目。D项,“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妥。【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材料列举民间文学、相声的例子,不是用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能失传”。B项,“因为经济效益,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强加因果,“提高经济效益”非“当务之急”。E项,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20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
59、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这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四、作文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60、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答案】范文: 抓住现在一位哲学家无意间在古罗马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这位哲学家虽然学贯中西,但对这尊佛像却很陌生。于是便问:“请问尊神,您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双面身回答:“只有这样,才能一面查看过去,以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展望未来,憧憬美丽的明天。”哲学家说:“可是,您为什么不重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现在?”双面神一脸茫然。“是啊,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呢?”双面身先是一愣,继而嚎啕大哭起来!原来,他就是
61、因为没有把握现在,罗马城才被敌人攻陷,他才被视为废物,丢弃在废墟中。的确,昨日娇花再艳,都已成为过去;明日艳阳再暖,也终究虚无缥缈一去不返,在自己手中牢牢掌握的,只有现在。把握现在就不要痴想未来。老想着明天的种种美好,现在的时光就会白白逝去。把握现在,就不要沉溺于过去,总记着过去的一切,有限的精力就会被无端浪费。把握现在,就要珍惜时间,绝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自己手中白白溜走。鲁迅将自己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富兰克林认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无数生动的名言警句说明: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创造出价值。把握现在,就要立刻行动起来。
62、心动不如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现在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空想,也不是亡羊补牢的沉湎,只有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不是徘徊,人生不是等待,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这宝贵的现在。把握现在才能拥有并决胜未来。无视现在的人,必将会和双面神像一样被人们丢弃。【解析】【详解】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出题者意图,明确写作主旨。画家黄永玉的话揭示了某一类人的心态。他们对“前头的好景不看”“朝向过去”,表明这种人的生活态度是否定现在和未来,他们“只认为”过去的事物有价值,沉湎于过去的一切,厚古而薄今。但黄永玉的话没有否定过去,而是批评一些人对待过去、现在
63、、未来的态度,包含了应该客观看待过去、注重现在、面向未来的主张。立意:从黄永玉的话切入,可以立意为:1.心系前方,方可欣赏更多风景2.把握当下,走向未来 3.尽管前方路远坑深,我只顾风雨兼程4.心怀过去,志存远方素材:理论素材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雪莱人的一生,是每个当下的积分,生命的长度是一连串无穷小刹那的集合,这就是生命的实相。人应该重视当下,活在当下。没有发生的事,不必去期待;已经发生的事,如实去面对;事情发生后,总会恢复成空,没有贪痴嗔,便不会陷于痛苦、不能自拔。蔡志忠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它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
64、生,就把握今天吧!林清玄事实素材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1910年的巴黎,还在襁褓中时被父母遗弃。上小学时因受同学歧视,开始自暴自弃。小学毕业后,15岁那年,他因为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了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之后,热内走向社会,与流浪汉为伍。18岁时,热内应征入伍,但不久当了逃兵,流浪欧洲,一路行窃,多次被捕坐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几乎蹲遍了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1942年,热内在狱中开始写作。1945年,35岁的热内开始发表处女作,鲜花圣母玫瑰的奇迹和盛大的葬礼获得好评。直到1949年,热内的文学成就才得到重视和承认。在萨特等大作家的呼吁下,法国总
65、统颁布特赦令,赦免了热内。热内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说,他勤奋写作,是为了“永远地走出监狱”。这个曾是盗窃犯的监狱常客,在1983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大奖。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掉下悬崖,值得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这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也有一只老虎,更恐怖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簇野草莓,伸手就可摘到,于是这个人摘下草莓,塞进口中,自言自语道:“多甜啊!”云南有一个古城,气候宜人,土地富饶,物产丰富,人们生活悠闲,节奏慢悠悠的。有一个英国绅士看到这里的人们生活悠闲,就问一个老太太,
66、夫人,你们这里的人生活节奏为什么是慢悠悠的?老太太说,先生,你说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英国绅士想了想说,是死亡。老太太说,既然是死亡,你忙什么?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之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行文结构:议论文作文是有
67、一定结构模式的,第一段开头,最后一段结尾,语言要简洁,直接点题,不要抒情说废话,开头直接把论点拿出来,然后第二段或以下再去举例论证。首尾段一定要精彩,吸引阅卷老师眼球,一百字左右即可。举例论证的过程要扩展开来,最好例证要全面,有说服力,古今中外的例子都可以举,比如这一段写中国感动中国人物了,下一段可以写古代的历史人物,再下一段就可以举国外的例子,每段不需要太多,字数二百左右就可以,这样一篇800字的文章基本就出来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议论文一定要审好题目再写,一旦题目写偏了,即使再有文采也不会得高分。 【点睛】作文时要注意:写成议论文,则要紧扣材料内涵,深入思考,正确认识,有理有据,层层论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保证议论文论证严密;写作时要做到文体鲜明,主题突出,言辞优美,思想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