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9746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BCD4. 下图

2、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5.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B削弱王国势力 C增加税收D实现民族交融6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7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

3、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9. 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A轻徭薄赋B虚怀纳谏C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10.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西周时期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11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2中

4、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著作是( )黄帝内经九章算术齐民要术千金方ABCD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14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 B C D15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

5、强对边疆的管辖16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17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建立元朝 B设置行省C统一蒙古 D开凿运河19元史百

6、官志七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三司 B行中书省C中书省 D宣政院20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 hng,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2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

7、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其上岸。1557年,该国商人擅自营建房屋居住,设置官吏管理。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 )A荷兰B葡萄牙 C西班牙 D沙皇俄国23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D台湾府24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 )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 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 设置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AB C D25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 )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军机处处理一般文

8、书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二、判断题(判断为把答题卡中的T涂黑,判断为把答题卡中的F涂黑,每小题2分,共20分)26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 )27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 )28分封制的实行,说明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29宗法制下,长子是合法的继承人。 ( )30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之一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31景德镇在宋代成为著名的“瓷都”。 ( )32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 ( )3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

9、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导致中国故步自封。 ( )34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 )35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 )三、材料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从而登上仕途。许多出身卑微的人才像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得到重用,而这在世卿世禄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网络文章解密材料二 自司马懿设立州中正到西晋建立,这一阶段,随着司马氏为首的世家大族逐渐把持政柄,中正的威权日益加重,无论中正的选任,还是选举标准的确定,都

10、已日益呈现出门阀化倾向。 通典材料三 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士族的垄断,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由此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统治阶级的栋梁之才。摘自士族门阀与寒门贵子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品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3分)(2)概括各个制度的选官标准

11、(不得抄录原文)。(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有何积极意义。(3分)(4)材料四说明该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2分)(5)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37(15分)学思之窗:沁园春雪文/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 毛泽东的诗词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5分)(2) 试评价其中一位历史人物。

12、(10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1B解析:本题以文本材料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中记录的时间为周朝,阅读文本材料可以发现,其中记载了实行分封制度的目的、分封的诸侯国数量以及诸侯王与周天子的亲缘关系。依据所学习的周朝政治制度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禅让制是夏朝建立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产生,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统一后实行的。这三项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B解析:各国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铁农具、牛耕的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使得生产力取得重大进步,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各国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潮

13、流。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表现为诸侯国内部的权力转移。各国都重视农业生产发展,改革国家赋税征收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展。C是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因此排除D。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社会大变革、阶级关系变化、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等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私学的发展

14、,促进了士阶层队伍的扩大。而各诸侯国君出于加强统治和争霸战争的需要,广泛招揽人才。士人游历各国,对政治统治、社会秩序和宇宙万物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相互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4A解析:本题以图示法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图示中呈现的是秦朝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任命“三公”加强统治。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5B解析:西汉初年,面临着恢复经济、解除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解除北方匈奴对边境安宁的威胁等问题。王国问题产生是由于西汉建立后,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诸侯王势力不断发展,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汉

15、武帝颁布“推恩令”,表面上是“恩泽贵族”,其真实目的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推恩令”的内容,故应排除。6A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并在中央设立官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世卿世禄制度,就已经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传播儒学学说,掌握儒学的人才能入仕为官,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主要不是鼓励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更不是鼓励百家争鸣。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7C解析:宋朝人尹源对历史的评论中,涉及到“诸侯”,而古代明确存在诸侯的朝代包括西周、东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目

16、的是加强对新拓展疆域的控制,天子的地位是天下共主。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到东周时王室式微,形成了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损害了周天子的地位,诸侯并不是“维”而是通过扩充实力进行兼并战争。秦朝和宋朝不存在诸侯威胁中央政权统治的情况。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通过景帝和武帝不断削弱诸侯势力,解除了诸侯对政府的威胁,因此也不符合材料意思。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实力不断扩大,不受中央节制,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唐朝的统治,这种局面维持了100多年。因此,材料中的“诸侯”其实是指唐朝的“藩镇”。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8. D解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学习时要注意及时总结,特别是老师课堂上

17、讲解各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时,要注意作好笔记,并理解发展特征与重要历史史实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短暂统一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因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民族在冲突和和平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等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确答案为D项。9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从而采取的统治政策。概括材料信息,内容主要是唐太宗听取臣下的直谏,了解天下的统治情况。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要求学生能准确概括古文材料的信息,并与所学的教材知识进行关联。10D解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较大。解答本题

18、需要对这个主题的知识进行梳理。西周时期井田制度下,诸侯向周天子上交贡赋,以各地特产作为缴纳的主要物品。北魏时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成年男子可以用绢或布代役,称庸。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正确答案为D项。11D解析:田家是唐朝诗人王绩(约590644年)的田园诗,表现了田家生活的真淳简朴,描写了诗人隐居时的日常生活。这句诗关键字眼是“织”“锄”,描绘的是典型的小农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准确提取诗句所反映的经济生活的信息,解答这道题并不难。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个选项的

19、关键信息商品经济、政策、手工业与诗句所反映的信息不一致,应排除。12B 解析:中国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对世界文明最为突出的贡献首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实用性;还具有构成独特的思维模式,体现为辩证整体性;科技来源于实践,具有直观经验性,科学理论与技术发明脱节,科学理论轻实践,技术发明重实用。九章算术中的题目与解决实际农业生产相关,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黄帝内经千金方是医药学著作,能帮助百姓解决身体疾病,但并不能用于直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20、。故正确答案为B项。13D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包拯为情境考查北宋的政治制度,需要对北宋中央二府三司的职能有较细致的理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的财赋税收集中到中央,不是“位同宰相”。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是兵部正职之外的次官。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一般由文官充任。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负责行政;枢密使负责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故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14A解析:宋太祖自身是统兵大将,通过“皇袍加身”夺取了皇帝的位置。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自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接受赵普的建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把地方精锐

21、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司管理地方的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在中央还分割宰相职权,巩固统治,加强皇帝对行政、军事、财政等的控制。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15B解析: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

22、。秦朝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16C解析:这道题考查古文材料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已经告诉了“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对应教材学习的契丹实行南、北面官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接受汉族农耕及管理制度,又保持契丹游牧生活的特点,“得其宜矣”。女真人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蒙古人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党项人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只有契丹是根据地域设置南北面官。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17D解析:为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宋太祖接受赵普的

23、建议,削夺中央统兵大将的兵权,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削夺节度使的权力,“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实行“守内虚外”的策略,还把统兵和调兵权分开,军事行动中实行“将从中御”,给带兵打仗的大将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斗中处于劣势。地方派知州管理,枢密院长官也由文官担任,提高了文官的地位。实行募兵制,当兵成为职业,政府需要供养数额庞大的军队,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18C解析: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元朝建立后设置行省,加强对广大统治区域的管理。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元朝建立后,为了将南方的财赋转

24、运至北方,重新开通了大运河。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19B解析:元朝中央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代表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行省由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常设机构。行省集军政大权,行政效率较高。因此,行中书省与中央的“都省”,即中书省互为表里。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三司是宋代设置的掌握财政赋税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置的专管吐蕃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20D解析:本题以古代选官制度变的化为情境考查对科举制度的理解。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以儒学经义为主,考试成绩不能真正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选拔的人才也并不都是最优秀的人

25、才,排除AB两项。科举制虽然打击了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现象,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参加考试,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世家子弟一样可以入仕为官,排除C项。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正确答案选D项。21C解析: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记住这一知识点,并能理解古文材料的意思,本题不难解答。唐朝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以加强中央集权。宋朝在中央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明朝废除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帝的专制权力。清朝通过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22B解析: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

26、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被海水打湿的货物,贿赂广东香山县的地方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政府始终没有与葡萄牙签订协议,放弃领土主权。后来,明朝的地方官在地峡处修建关寨,限制葡萄牙人的活动范围,事实上承认了他们对澳门的占据。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被郑成功驱逐。西班牙人也曾侵略过台湾。沙皇俄国在清朝前期侵入黑龙江流域,排除ACD项。故正确答案为B项。23D解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隋炀帝曾3次派人前往流求(今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明朝也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理

27、台湾。明末,台湾先后被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结束。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24B解析:明朝称藏族地区为乌思藏,采取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方法管理军民事务。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是在清朝前期。因此,正确答案为B

28、项。25C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的职能和影响。学生需要准确理解材料表达的意思,并结合教材内容解答。材料对军机处和南书房进行了比较,指出军机处“是皇帝御用的秘书”,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这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军机大臣由朝臣兼职,说明其临时性;帮助皇帝处理机要文书,但不直接参与行政。内阁处理一般文书。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但并不具有最终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所以,军机处的设置直接加强了君主专制。正确答案为C项。二、判断题:26 解析: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27 解析:分封制

29、下,诸侯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对地方实施间接管理,郡县制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28 解析:分封制下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9 解析:宗法制下,嫡长子是合法的继承人。 30 解析: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概念,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31 解析:景德镇在北宋兴起,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2 解析: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能不同。33 解析: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

30、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而且导致中国故步自封。34 解析: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5 解析: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36(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分)(2)标准:以才德标准(才能品德),以门第为标准,以考试成绩(才能)为标准。(3分)(3)有利于公平公正。扩大统治基础。选拔栋梁之士(提高官员文化素养)。(3分)(4)问题: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品德。(2分)(5)启示:选拔人才要注意公平公正

31、,德才兼备。(4分)37(1)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2)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

32、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的功与过: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缔造了大一统盛世。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一、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 二、经济方面: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思想文化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学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四、在军事方面:派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进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解除了匈奴对于北方长期的威胁;进军西南,平定闽粤,设

33、立郡县加强与内地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与西域各国交往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融洽,被誉为“贞观之治”。因此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功:唐太宗百战而终于平定天下,使得国家再度一统。政治上,虚怀纳谏,知人善任;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文化上,大开科举,大办学校;军事上,灭东突厥,俘虏对方首领颉利,平定高昌,置安西都护府;外交上,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交流。唐太宗开创了贞观盛世,被称为天可汗。过:杀兄弟逼父亲而得帝位,为后世子孙开了个坏头,造成唐一代为争帝位而宫廷政变无数,极大的损耗了大唐国

34、力;后期奢侈腐化;重名声而轻实利,和亲入藏,传入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吐蕃成唐朝大患,终唐一代,到宋,掠夺财富子民无数。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成吉思汗戎马征战一生,缔造了东方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奇迹。作为一名目光远大、具有宏韬伟略的政治活动家,作为一位治军严明、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和复仇天神,他所创建立的赫赫业绩,对于蒙古人来说,或许是空前绝后的。然而,成吉思汗所发动的征战,虽然最初皆以复仇开始,但进而讨伐过之,甚至横扫无辜,践踏自安之邦。大规模的西征,尤其征战南高加索和里海草原,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同时,成吉思汗之对外扩张,在客观上颇有积极意义。成吉思汗西征之后,亚欧大陆正式沟通,东西方使节往来不断,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