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89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推荐 专题5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5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第一讲 中国政治近现代化民主化课标要求:1、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2、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4、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5、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已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专题中系统复习过,略)1、前提:反侵略、求独立、争民主的斗争维新变法运动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

2、试2、历程 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大突破国共斗争民主与独裁的反复较量二、中国政治的现代化1、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新中国为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了 前提 和奠定了 基础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全国人大之前,代行了 全国人大 职权;之后,成为 统战 组织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一届全国人大确立) 根本 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确立;1984年, 颁布 民族区域 自治法 三大基本制度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政党关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982)2、法制化(

3、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共同纲领在国家宪法诞生之前起了 临时宪法 的作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宪法,体现了 人民民主 和 社会主义 原则提出法制建设方针(1978年)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形成以 宪法 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建设趋于 制度 化、 法律 化,为 依法治国 奠定了基础1989、1998年先后颁布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了基层组织的 直接 选举1989、1999年先后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 民告官 有了法律依据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4、将“依法治国”写进了 宪法 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实现民族 独立 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坚持 改革开放 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解放 思想 ,更新 观念 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要实现近现代化,必须 依法 治国和严格 执法 第二讲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领土丧失(国际问题)1、澳门问题的由来: 葡萄牙 侵略2、香港问题的由来: 英国 侵略3、台湾问题的由来:中国内战 国家 分裂 ( 内政 问题)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1、形成过程最初

5、提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以 和平 方式统一祖国具备雏形: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谈话, 提出九条方针正式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全面阐述2、基本内涵 一个中国(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 大陆: 社会主义 港、澳、台: 资本主义 实行一国两制后的台湾与香港、澳门在享有的自治权方面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不同:台湾可以保留 军队 ,而香港、澳门不能原因:台湾问题是中国 内政 , 而港澳问题是 国际 问题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 中国国力 增强 根本条件1、有利条件 中国国际地位 不断提高 有关方针政策 日渐完善 为解决台

6、湾问题和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 范例 2、香港回归(1997、7、1)3、澳门回归(1999、12、20)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停火:1979年元旦, 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2、交流:三通限制逐渐 放宽 ,两岸交流日益 频繁 3、会谈 汪辜会谈, 达成“九二共识”: 一个 中国 原则 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会谈,坚持“ 九二共识 ”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怎样? 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 使用武力 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也就实现了祖国 完全 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第三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

7、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述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 屈辱 的外交关系,而在 新 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平等 外交关系毛泽东的形象概括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列强在华

8、 残余势力 和 一切特权 ,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倒向 社会主义 一边3、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 外交孤立 1953年,提出“ 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熟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 世界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 26届联大美国2、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国际地位 提高 ,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 失败 原因:中美共同要求 美

9、国与苏联 争霸 的需要中国 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和对付苏联 威胁 有利 对解决 台湾 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2)过程:兵乓外交(1971、4) 基辛格访华(1971、7) 尼克松访华(1972) 中美建交(1979)(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 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4、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1、外交政策目标的调整原因:经济建设需要一个 和平 的国际环境目标:反对 霸权主义 ,维护 世界和平 2、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专题5训练1

10、(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考点】新中国初期(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根据时间提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1954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在于颁布社会主义宪法和确立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故选B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A项(19491952年)、C项

11、(1956年)、D项(1956年)。【答案】B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澳门回归【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 “21世纪之前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等信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D项。【答案】D3(2012年江苏历史,10)1987年2月,

12、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材料解读能力。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台湾岛内仍然存在主张分裂倾向的势力,A项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目没有直接联系,20世

13、纪90年港澳回归,与题目时间不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故选A项。【答案】5(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

14、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故选A项。B、C项时间明显不符,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故D项错误。【答案】A6(2012年上海历史,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

15、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万隆会议【解析】材料讲话意在强调与亚非国家和平合作。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A7(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 B C 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

16、的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故只有正确。【答案】A8(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在中美关系改善之前(并且当时美国提出“双重”议案);1972年尼

17、克松访华期间签署上海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1979年邓小平访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由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9(湖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月考试卷)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龚哲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

18、演【答案】C【解析】首先需要注意徐蚌会战是国民党政府对淮海战役的称法。分析材料可以看到马英九反对国共两党类似淮海战役的战争,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各选项,本题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明显。10(2012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文科综合试题27题)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19、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答案】D【解析】考查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解。关键信息是:“浙江省农村村务监督”。浙江农村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它体现的是地方对完善基层民主的探索,而不是深刻实践。故选D。11(2012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2题)“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新中国成立后 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

20、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三大战役胜利 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大宪法(文件)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地位,根据所学进行回答即可。12(2012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6题)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因为国家的强盛,必须先把边疆做成金城汤池,使敌国外患无由侵入,然后中枢权威才能巩固,整个国家的安全才有了保障。”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辽朝的“蕃汉分治” B郑成功收复台湾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解析】考

21、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边疆的安全与中枢权威的巩固相互联系。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稳定边疆,以巩固中央的权威。A、B、C明显不符。13(2012年辽宁省本溪一中、庄河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41题)(15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1)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6分)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

22、幅,配写解说词。(4分)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23、(3)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2分)【解析】(1)问加强对地方的领导。确立联邦制。中央政府内部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代议制主权在民。(2)问图2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赴重庆谈判,努力争取民主和平。图3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共要求民主党派参加北平新政协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3)问1953年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选举名额向农村倾斜。总体上说明中国民主的进步和完善。【答

24、案】(1)确立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6分)(2)图2: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4分)图3:解放战争胜利之际,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的问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4分)(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

25、民主政治建设进程(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4(2012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试题41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回潮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并坚决维护这来之不易的民主成果。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我国的民主是受到诸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评论材料中关于我国民主形成的观点。(13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学生可以从我国的民主是内部生成的、是外力强加的和内外结合的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解答本题首先第一步必须亮明自己观点。然后第二步展开详细的论述,举出具体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要下总括性的结论。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