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813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阶段质量检测(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读“长江流域图”,回答12题。1如图,长江流域作为一个区域,所表现出的区域特征不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的流域界线十分明确B区域内的甲、乙、丙三地有明显的相似性C长江流域联系了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D甲、乙两地之间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密切的联系解析:长江流域的流域界线是模糊的。流域内的各地有明显的相似性,且也是相互联系的。长江流域跨我国东西,联系了三大经济地带,体现了区域的功能。答案:A2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

2、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荒漠化、洪涝灾害、环境污染解析: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面临的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答案:D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下图完成34题。3关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4关于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扭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局面,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面D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扶持第三产业解析:第3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产值降低。第4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次产业。答案:3.A4.B一般说来,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自身的发展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据此回答56题。5当区域发展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初期阶段时 ()A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B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D

4、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6当区域经济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之后,_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A先进的科技B发达的交通C丰富的资源 D充足的劳动力解析:第5题,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因为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且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第6题,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答案:5.C6.A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人才缺乏交通落后资源短缺外商投资少A BC D解析:读图可知,我国西

5、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较低。图中无法显示资源状况,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答案:C8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解析:国家为加快西部开发,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答案:B“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910题。9“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项工程的实施,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消除污染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10“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

6、是()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解析:第9题,“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都可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输送较为清洁的能源,优化能源的消费机构,其中“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不会完全消除污染。第10题,东线在黄河以南不能自流,需逐级提水;东线沿岸人口、城市密集,污染比较严重,水质比较差;东线可利用京杭运河,减少工程量;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运输,东线主要借助京杭运河输水,而不是发展航运。答案:9.A10.C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回答1112题。地点生产成

7、本(元)市场平均价格(元)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甲1990年1584282009年1.2618632乙1990年1562282009年1.261033211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技术支持12关于该类工业转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调整C短期内可能导致移出地就业率下降D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11题,比较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类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比重较高,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随着

8、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因而该类企业向我国西部转移,以利用西部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第12题,产业转移有利于移入地与移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移入地的工业化进程。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转出,会使移出地就业率下降。答案:11.C12.D二、综合题(共40分)13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农业生产和景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都江堰和坎儿井工程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成功建设的水利工程。结合下图回答问题。(20分)(1)比较都江堰和坎儿井及其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14分)比较项目都江堰所在区域坎儿井所在区域所在自然地理区东部季风区地形区

9、气候类型气候优势(2)坎尔井由明渠、竖井、暗渠、涝坝四部分组成,修建暗渠的目的是(2分)()A增加冰川融化量B减少水分的蒸发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 D增加大气降水量(3)由于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既能灌溉,还能_。随时代的发展,都江堰和坎儿井除能灌溉外,还成为重要的_资源,又焕发出新的生机。(4分)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片信息确定都江堰和坎儿井所在区域,然后比较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都江堰位于我国四川盆地,坎儿井位于我国的吐鲁番盆地一带。四川盆地纬度位置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第(2)题,根据坎儿井所处地理环境结合坎儿井图片信息分析其

10、功能和作用。坎儿井地处我国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而蒸发旺盛,如果水在地表就会很快被蒸发掉,因此,地面径流比较缺乏。根据坎儿井图片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减少水在地表流动,以减少蒸发量,保护当地水资源。第(3)题,都江堰既能防洪,又可灌溉。都江堰和坎儿井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答案:(1)比较项目都江堰所在区域坎儿井所在区域所在自然地理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地形区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优势水热充足光照充足(2)B(3)防洪旅游1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材料1:2012年1月12日,安徽省出台促进中

11、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方案将按照“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分阶段实施。材料2: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省,该省由于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4分)(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6分)A省B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填数码)区域。(2分)(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8分)解析:第(1)题,

12、由省区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省为山西省,该省因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第(2)题,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B省为江西省,所在的地形区是江南丘陵。二者面临的共同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安徽省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淮河以北为暖温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4)题,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但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污染的转移,对转入地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1)山西煤炭(2)A省B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3)(4)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社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高考资源网()来源: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