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诵读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6分)一、请默写采薇(节选),注意书写规范、美观。(4分)采薇(节选),。,。,。,!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学完了这些古诗词,我收获颇多:我知道了好雨“当春乃(ni ni)发生”,领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 sh)”的清爽,感受到了“客舍(sh sh)青青柳色新”的明丽,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i m)风波里”的辛苦,了解到了“钟山只隔数重(zhng chng)山”的遥远,体会到了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hi hun)”的思乡之情。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8分) 下列诗词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
2、一项是()A. 应怜屐齿印苍苔(可惜)B. 但爱鲈鱼美(可是)C. 因风飞过蔷薇(因为)D. 渭城朝雨浥轻尘(湿润,沾湿) 下列诗词句中,“处”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B.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C.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D.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一项是()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下列诗词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 B. 小/扣柴扉/久不开。C.
3、 谁道/人生/无再少? D. 若/有人/知春/去处。 下列对诗词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夸张)B.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C.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拟人) 下列古诗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 马诗李贺B. 泊船瓜洲范仲淹C. 春夜喜雨杜甫D. 游园不值叶绍翁 下列不适合用来表达送元二使安西的主题的是()A. 设宴饯别 B. 把酒话别 C. 殷殷相送 D. 对酒当歌 学者王国维认为词的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造境”即虚拟之境,“写境”即写实之境。下面诗词句中属于“造境”的
4、一项是 ()A.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下列对春夜喜雨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诗句中没有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B.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C. 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D. 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四、根据语境
5、填写诗词句。(14分) 妈妈对我的爱就像那绵绵春雨,正如杜甫诗中所写的:“_,_。” 春光明媚,我们饱览着美丽的春光,不禁赞叹:“_,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的水是美的,山也是美的,正如王观的词中所说:“_,_。” 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时,爸爸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_”,于是,我迅速解出了这道题。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望着那一轮圆月,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亲人啊,你们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离别是古代诗词永恒的话题:离别之情是伤感的,一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劝君更尽一杯酒,_”;离别之情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如
6、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_,千万和春住”;离别之情是不舍的,一如李白在黄鹤楼上眺望长江,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去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_”;离别之情又是深厚的,一如李白在赠汪伦中的“_,不及汪伦送我情”。离别之情也是豪迈的,一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_”。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江上渔者一诗表达了诗人范仲淹对农民的同情。(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它每句五字,共八句,属于五言律诗。( ) 苏轼的浣溪沙是宋词,和唐诗相比,宋词的特点是句子有长有短,更注重音乐美。( )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中的句子。(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2
7、5分)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和文化”主题文化宣传活动【材料一】“和”字由“禾”与“口”组成。“禾”是“龢”的省略,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为“相应也”。【材料二】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的短文:CCTV曾举办主题为“汇聚力量,传播文明”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和谐中国,雨露滋润,和为贵。”与此同时,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字。“和”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_”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
8、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华民族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_”,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_”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 根据材料一可知,“和”的本义为:_。(2分) 在材料二的第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协和万邦 和实生
9、物 礼之用,和为贵A. B. C. D. 材料二第自然段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_ 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的资料时,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下联赞颂的就是“和”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齐家治国_,信斯言也,布在方策下联:率性修道致中和,_,譬之宫墙【注释】布在方策: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譬之宫墙:此处引用典故,意思是找到了正确的入口,就进入宫墙之内。A. 天下平得其门者B. 平天下得其门者C. 天下平各行其道 D. 平天下各行其道 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要张贴一幅“和”字书法作品,请你
10、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一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材料中“和”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3分) 我推荐第_幅图,理由:_。七、课内阅读。(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送鲍浩然之浙东_(2)欲问行人去那边?_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词中的“春”有两层含义,既指_,也喻指_。(2分)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_八、课外阅读。(8分)咏竹清纪琼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咏竹中的“风”和“雨”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风雨,
11、实际上喻指人一生中_。同样,“笑有声”表面上指竹子在风吹雨打时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喻指人在面对磨难时_。(2分) 竹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挚友。在不同人面前,竹有不同的风骨。请根据竹的本性,选填竹代表的精神或品格。(4分)(1)因竹笔直向上,可形容人()。(2)因竹经风历雨又极耐寒,可形容人()。(3)因竹中空,可形容人()。(4)因竹全身是宝,可形容人()。A. 乐于奉献B. 刚直C. 虚心D. 坚忍 这首诗借竹赞美了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_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29分)九、语言实践。(4分)六(1)班以“走进中国诗词”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请你写一条宣传标语
12、。(2分)_ 在活动中,大家分工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准备给四个小组分配怎样的任务?(2分)第一组:_第二组:_举办诗歌比赛_第三组:_用诗歌写寄语_第四组:_十、习作展示。(25分)想象诗歌的意境,扩写游园不值这首诗。要求:想象具体、合理,450字左右。 古诗词诵读达标测试卷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二、三、1. D2. B3. A4. C5. A6. B7. D8. A9. B四、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 春色满园关不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 西出阳关
13、无故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天涯若比邻五、1. 2. 3. 4. 六、1. 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2. D3. “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4. B5. 示例:一这幅作品为行书,字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与“和”字的万物相互配合、和谐相生的含义相符七、1. (1)往,去。(2)想要。2. 春天幸福的生活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八、1. 经历的所有磨难毫不畏惧的态度2. (1)B(2)D(3)C(4)A 3. 赞美了笑对困难、洒脱乐观的生活态度。九、示例:1. 诵千古名句,传中华文化 2. 收集经典诗歌收集诗人写诗的故事十、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