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889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02、辨析和材料分析作业+答案(8页).pdf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辨析题作业要求:1.课程就是学科。【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因此题干说法错误。2.教学即智育。【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教学和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故题干说法错误。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

2、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而不单单是指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因此,题干说法错误。4.倒摄抑制是顺向负迁移。【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属于逆向迁移,两种学习之间是干扰作用属于负迁移。所以,倒摄抑制是一种逆向负迁移。故题干说法错误。5.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最大。【参考答案】该说法正确。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

3、鼓励。故题干说法正确。6.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影响个体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先天遗传、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其中先天遗传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决定能力发展的因素应该是主观努力。故题干说法错误。7.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来,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良好行为。每当学生出现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刻强化,以增强行为出现的概率。但是奖励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适度并且要具有针

4、对性。因此,题干说法错误。8.德育过程应该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由于辨析+材料题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实施过程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晓之以理开始,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故题干说法错误。9.所有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参考答案】此观点是正确的。根据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在教师

5、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因此,题干说法正确。材料分析题作业要求:1.材料 老师: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雪化了变成水。老师点头表示肯定:雪化了还能变成什么?学生:?老师:雪化了,天气 学生:越来越暖和了。老师:大家穿着的衣服 学生:越来越少了。老师:小草开始 学生:发芽了。老师:小燕子 学生: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雪化了变成春天。老师:对了,雪化了变成水,但也能变成春天!问题:(1)该老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2)这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和优缺点是什么?(3)该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参考答案】(1)案例中该教师采取了问

6、答法。问答法又叫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中的语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得出“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一答案。(2)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谈话法的缺点是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学时间不易控制。(3)在教学中,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以下方面: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做好提问准备。在上课之前,教

7、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2.材料 今天刚刚上课,老师拿出了四副图片挂在黑板上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下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学生:是黄山!老师:那这几个图

8、片都是什么呢?学生:奇松、云海、怪石、温泉 老师:那大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云海呢?学生:波涛汹涌的云海!学生:波澜壮阔的云海!老师:大家回答的不错,那大家可以试试当个小导游吗?学生:想!老师:那大家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表达你想要给游客介绍的景观?大家可以先整理一下,写个稿子,然后开始进行演示!问题:(1)材料中体现了什么教学过程的规律?(2)材料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3)材料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参考答案】(1)材料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

9、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案例中,老师让学生主动思考,发挥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此规律。(2)材料体现了下列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案例中,教师给学生看图片,利用模象直观的方式,丰富学生感知。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案例中,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写作文,而是通过看图片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

10、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3)材料中使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案例中,老师通过问答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启发谈话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3.材料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

11、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资料来源: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问题:(1)分析论述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2)贯彻该原则有哪些要求?【参考答案】(1)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动物的定义,而是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的问题,形成一条

12、由问题(或问题组)构成的教学主线,使学生进入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引导学生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让学生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2)贯彻启发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4.材料 小李、小张都是在实验小学当老师,两人在工作中都分别遇到一些问题。小李和小张说:“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方面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我努力改变自己授课方式,把课上的热热闹闹的,但是听过我的课得老老师

13、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少深度。”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买了很多特级教师讲课的视频资料,按照他们讲课的模式讲,但是,上课的效果还是不太好。”问题:(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请用教育理论的知识分析。(2)小张上课的问题出在哪里?请以教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结合。小李的课堂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上好一堂课出来气氛热烈,还应做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板书有序,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认为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的的知识。(2)小张

14、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5.材料 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了一种叫做“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学生全天不

15、能走出校门,其生活、学习、活动等一律在校内进行,只能在某一特定时间(周六或周日)出校门活动或回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校外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提高升学率,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1)请用“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的规律来分析上述做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2)如何发挥德育过程的教育合力?【参考答案】(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有目的地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设计实施活动,能加快个体品德发展

16、的速度,对学生品德发展方向起规范和保证作用。(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抵制负面消极影响,将各种积极正面的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6.材料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

17、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1)请从德育方法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2)材料还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参考答案】(1)材料中陈老师正确使用了说服教育法。材料中,陈老师通过和杨郎交流沟通,运用讲道理的方式帮助他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提高了杨郎的道德认识水平,激发了其改正错误的决心,达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2)从德育原则的角度看,

18、材料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首先,陈老师贯彻了疏导原则。陈老师针对杨郎身上的优缺点,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得杨郎获得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其次,陈老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陈老师观察到杨郎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并且有针对性的挖掘杨郎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了相应的德育方法,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再次,陈老师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陈老师有意挖掘杨郎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积极引导杨郎发扬闪光点,客服自身的缺点,做到了长善救失,扬长避短。7.材料 中学生李某学业成绩良好,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前,他认为这关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相当不理想,后来有

19、机会参加学科竞赛,他认为能否获奖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升学,发誓一定要得奖,结果事与愿违。问题:(1)阐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2)运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两次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参考答案】(1)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2)失败原因: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当面对的任务属于容易程度时,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当所面对的任务属于困难程度时,学

20、习动机越低学习效果越好。材料中的中学生李某却在面对简单的数学单元测试时,学习动机较弱。而在完成困难的学科竞赛这种较为困难的任务时,学习动机处于极高的状态。这些恰好与耶克斯-多德森所表述的内容相反,因此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建议: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面对不同难度系数的任务时,要恰当的控制自己的动机水平。如当遇到较难任务时,降低学习动机,轻松迎战;当遇到较简单任务时,增强学习动 机,仔细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但一般所遇任务大多属于中等难度,这时学习动机处于中等程度最好,适当的压力能够成为前进的动力。8.材料 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走进教室。他首先把课中要演示的教具摆放在讲台上,接着宣布考试成绩,然后开始

21、讲授新课。很快,他便发现学生难以集中注意。问题:(1)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造成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2)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提出四条集中学生注意的有效措施?参考答案】(1)老师在讲课前展示教具、宣布考试成绩两种行为造成了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学生来说,教具是一种新异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相对于新课内容,考试成绩对学生产生的关注强度更大,学生必然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到考试成绩上。(2)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有:第一,上课前,明确告知学生这节课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排除与课程无关的刺激的干扰,如宣布成绩、发放作业等可安排在新课程结束后;第三,合理设计课程,安排教具呈现的时间和顺序,保持教具作为新

22、刺激的相对强度;第四,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间接兴趣,并努力将其发展为直接兴趣。9.材料“方苹果”的启示 这是一节美术课,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学生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一会儿学生画好了,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老师问“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经常滚到地上都是我去捡,我

23、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再说爸爸,都是一箱一箱的买,方苹果也比圆苹果装的更多!”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都觉得方苹果不错,但是现在世上还没有方苹果,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方苹果!”问题:(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何优点?(2)联系材料分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1)第一,美术老师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将实际生活与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相联系,体现了新课程的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第二,美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将同学们的画作贴在“苹果园”里,生动形象,并给同学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第三,在发现方苹果的时候老师没有按照惯常的思

24、维说方苹果是不对的,而是让作者亲自解释,给予同学解释自己做法的机会,并对他与众不同的做法给予鼓励,尊重学生认知经验的丰富性,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创新思维。(2)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材料中的美术老师塑造了一个非常放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可以从环境、学生个性以及学校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第二,注重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0.材料 甲同学在小学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字竞赛中得

25、过奖,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的排名在 30 几名,回家又受到父母的责骂,使他很有挫败感。他很想取得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也出现不及格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问题:(1)分析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2)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1)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主要有:兴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发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

26、学习动机的基础。甲同学本来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学竞赛中得过奖,但是由于其兴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发,最后导致学习兴趣丧失。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并未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而是一味地责骂,降低了甲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个性,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不正确的学习归因 甲同学对自己成绩不佳进行了错误的归因,想取得成绩又认为自己做不到,导致丧失了学习信心。教师对其进行错误的反馈 教师对甲同学试卷的评判过于激进,给与甲同学错误的信息反馈,导致其对学习失去兴趣。(2)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做到如下几点: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