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641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解析》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疫情期间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承德一中高一直播课堂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分析大数据在国家治理领域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帮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

2、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存在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不足、情况发现和处置不及时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可以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对社会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也有助于更全面、快捷、直观地了解社会运行情况,从而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预见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通过分析用户的个人属性数据、网络行为数据、以往服务数据等,可以判断用户的需求特征,进

3、行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逐步深入,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二是大数据给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带来巨大挑战。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数据收集、存储和应用模式,给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等带来风险。三是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

4、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为了更好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强化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也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应充分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加强对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增强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识和本领。其次,着力构建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改革各自为政的数据资源管理模式,明确数据资源采集、存储、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责任分工,建设国家大数据平台,实现国家治理领域大数据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共享和应用。进一步推进数据开放,适当吸纳社会力量进行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

5、利用,减少政府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成本,降低大数据工作的技术难度。再次,尽快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优化组织体系,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B. 大数据的运用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快捷精准解决问题等优势,已能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公共服务。C. 大数据在当前国家治理中要发挥好作用,需强化大数据思维、构建整合共享机制、健全法律制度。D. 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安全风险、数据整合共享等问题,无法深入推进。2. 下列对原文论证

6、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通过大数据运用和传统治理模式情况的细致对比,有其突出的现实性。B. 文章论证了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辩证性。C. 文章分析大数据的意义及研究探索阶段的困惑,指出大数据运用的远景,论证结构清晰。D. 文章立足国家战略的高度,论证了为更好发挥大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的路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当前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所以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面临诸多困难。B. 传统的行政模式如果基于微观情况进行决策、监管和服务,就会使决策科学、监管充分、服务细致。C. 想

7、要提高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及时发现情况并处置,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精准治理。D. 大数据是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研究运用大数据的意义重大。【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说法太绝对。依据原文“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

8、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新的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知原文中强调大数据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没有说到达不可或缺的程度。该项错误。 B项,“已能精准化、个性化提供公共服务”,混淆时代,依据原文“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可知“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尚未实现。该项错误。C项,正确。D项,“无法深入推进”,曲解文意,依据原文“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逐步深入,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然而,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可知虽

9、然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并没有阻碍大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逐步深入运用。该项错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C项,“指出大数据运用的远景”,曲解文意,应是“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总共由四段组成,第一、二段分析大数据的意义,第三段指出研究探索阶段的困惑,第四段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

10、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B项,“传统的行政模式如果基于微观情况进行决策、监管和服务,就会使决策科学、监管充分、服务细致”,无中生有,由原文“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可知,文章中并没有说明变“宏观”为“微观”,便可解决“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所以选项中的推理不成立。故选B。【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

11、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

12、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南京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致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

13、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14、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

15、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他们也没回来过。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

16、妇了。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女儿是旅游结的婚。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啧

17、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

18、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原发奔流2015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9期转载,入选2015年中国小小说精选,作者,侯发山。)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A. 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B. 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却对老父亲不闻不问,反映出当代部分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社会现实。C. 老歪打定主意后,一番收拾,这处细节描写体

19、现了老歪内心的兴奋与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后的安心,为下文埋下伏笔。D. 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与下文儿女的不孝形成对照,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5. 小说中的老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小说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 C 5. 忠厚善良,敢于担当。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一双儿女成人,无怨无悔;疼爱儿女,寡言隐忍。一心放在儿女身上,面对儿女的不孝独自垂泪;忠于爱情,始终不渝。妻子早亡,终身未娶,进城也想着带上妻子的照片。 6. 情节安排上,这一结尾既照应前文,又是对故事情节的逆转,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耐人寻

20、味;人物塑造上,儿女性格的两面性和老歪的善良隐忍都在情节逆转中得到集中表现;主题表现上,对虚情假意的孝顺进行鞭挞,表现对留守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深化了主题。【解析】【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分析有误。左邻右舍羡慕不已为之出谋划策,是用来强调老歪两难心理。B项,“不闻不问”分析有误,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D项,“

21、文章运用补叙来介绍老歪独自一人拉扯孩子的艰难情形”分析有误,补叙不对,应是插叙。故选C。【5题详解】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老歪有哪些性格特点。老歪老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坚决不给孩子找后妈,怕委屈了孩子,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

22、,供他们上大学。可知老歪忠厚善良,敢于担当。老歪一人把一双儿女抚养大,并供他们上了大学,儿女们都在城里安了家,他做事为儿女考虑,但他收到的车票却让他伤了心,女儿寄了北京的车票给他,儿子寄了南京的车票给他,都不希望父亲到自己家,而对儿女不孝,他只是“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脸上淌满了泪水”,决定哪也不去了。他憨厚淳朴,寡言隐忍,不想为难孩子,心疼孩子。老歪在妻子去世后,不再另了娶,儿女邀请他进城,他都想带着老伴的照片一块去,后来得知儿女不孝后,对着妻子的相片倾诉。表明他忠于爱情,始终不渝。【6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23、,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先概括小说的结尾,写的是老歪满心欢喜等来的车票却是儿子和女儿寄了对方的,都不希望父亲去自己家。从情节的角度分析,这样的结局和前文他对儿女孝顺,自己高高兴兴准备去孩子家构成了鲜明对比,情节上造成逆转,或突转,自然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波折,增加了戏剧性。并且也出乎读者的意料,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在表达主旨上,通过这一意外的结局,突显孩子孝顺是虚情假意的,作者对此表示强烈批评。而一位一辈子为儿子奉献的老人,晚年却得不到儿女正直的关心和照顾,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凄凉地度过,也表达了作者对留守老人

24、现状的关注,从而深化的小说的主旨。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儿女口口声声让父亲到自己家住住,但实际上却寄来了对方的车票,表现了儿女对父亲的虚情假意和冷漠;另一方面,即使儿女都不想自己去,他也隐忍着,他心底不忍心责怪孩子,仍然心疼孩子,表现老歪心地的善良淳厚。【点睛】解答关于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线索,理清内容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

25、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3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

26、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

27、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

28、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节选自汉书苏武传)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常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等候。B.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C.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D.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若:如果。8.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A. 相同不同B. 相同也相同C. 不同也不同D. 不同相同9.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

29、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B. 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了卫律,这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苏武。10. 翻译下列句子(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答案】7. B 8. C 9. B 10. (1)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受到了冒犯和侮辱才死

30、去的话,那就更是对不起国家。” (2)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候”,拜访。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C项,“阴”,暗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D项,“若”,你。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故选B。【

3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介词,因为;介词,把。两者不同。介词,趁;介词,通过。两者不同。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他伏弩射杀了卫律”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故选B。【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32、,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此”,代词,这个地步;“必”,一定;“及”,牵连;“见”,被;“乃”,连词,才;“负”,辜负。(2)“顾”,顾及;“恩义”,恩德义理;“畔”,通“叛”,背叛,反叛;“为”,动词,成为;“于”,介词,在;“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

33、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34、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汉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

35、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卫律大吃一惊,(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单

36、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

37、,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回顾网课已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完

38、成下面小题。1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缪贤(mo) 燕王(yn) 砧板(zhn) 傲倨(j)B. 睥睨(n) 弄臣(lng) 斋戒(zhi) 佯狂(yng)C. 汤镬(hu) 渑池(min) 盆缶(fu) 怒叱(ch)D. 披靡(m) 避匿(n) 鄙贱(bi) 刎颈(wn)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 且秦强而赵弱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D. 以勇气闻于诸侯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13. 下列对句式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廉颇

39、者,赵之良将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何以知燕王而君幸于赵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会于西河外渑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 /B. /C. /D. /14.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正确一组是( )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拜送书于庭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召有司案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乃使其从者衣褐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A. B. C. D. 【答案】11. C 12. D 13. D 14. C【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

40、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正误。A项,“燕王”的“燕”应读yn,“燕国”是周朝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指河北北部。B项,“弄臣”的“弄”应读nng,指帝王狎昵的臣子。“

41、弄”读lng 的时候,是方言中的巷子。D项,“鄙贱”的“鄙”应读b,卑贱,指卑微下贱的人。“披靡”的“靡”应读m,草木倒伏,喻军队溃败,泛指退却后退,喻事物衰落,犹风靡谓风吹到的地方,草木随之倒伏。“靡”读m的时候,指浪费。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乃”,第一个是副词,就;第二个是副词,才。B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示并列;第二个

42、是连词,表示转折。C项,“因”,第一个是介词,通过;第二个是副词,趁机,由此。D项,两个“以”为介词,凭借。故选D。【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首先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选项做出判断。都是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者,也”表判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中“,也”表判断。都是被动

43、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中“见”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中“于”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见于”表被动。“君何以知燕王”是倒装句中的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何”;“会于西河外渑池”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西河外渑池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应为“求可使报秦之人”。故选D。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

44、。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相如奉璧西入秦”中“奉”同“捧”,双手捧着。“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中“不”同“否”。“拜送书于庭”中“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中“案”同“按”,查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中“缪”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中“孰”同“熟”,仔细。故选C。(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安定城楼(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注释】王粲

45、: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回:挽回、扭转。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

46、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B. 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C. 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D. 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16. 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5. C 16. 怀才不遇之悲。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 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 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猜

47、忌小人的无情嘲讽。通过庄子寓言。【解析】【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由颔联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错误,意思表述全然相反。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积极。故选C。【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

48、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抒发怀才不遇之悲。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

49、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

50、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7.(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2)李白在蜀

51、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_,_。”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3)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可怪的现象的名句是“_,_。”(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5)琵琶行中用“ _,_”既写出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诗人听乐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连峰去天不盈尺 (4). 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7).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52、8). 其可怪也欤 (9). 万里悲秋常作客 (10). 百年多病独登台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 (12). 此时无声胜有声【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臾”“盈”“豗”“壑”“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

53、”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_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_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_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

54、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_,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更 却 如果 相反B. 更 而 倘若 所以C. 也 只 倘若 所以D. 也 而 如果 相反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B. 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C.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D. 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

55、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B.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C.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D. 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并不感到空。【答案】18. B 19. A 20. 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多用排除法,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

56、概内容,通过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关联词,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首句意思可知,第一空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应填“更”,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空处表现中国舞台的出人意料之处,用轻微的转折“而”更恰当,排除AC;第三空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和“倘若”都可以;但第四空只能选择表示推断性因果关系的“所以”,排除A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后文引用部分可知,孔孟的思想从实到虚,衍生出神圣。B项,从虚到

57、实,不符合文意;C项,语意跳跃到文段的最后一部分,且不符合史实;D项,曲解文意,儒家从实出发,是一条推理链条,虚与实并不存在“平等”的问题。故选A。【2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有三处错误:“得名”和“之名”语意重复;“大量留白”的主语应该是“他的画”,中途易辙;“并不感到空”,主客问题,改为使动语意更加清楚,综合以上,答案应为C。故选C。21.给

58、下面这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新华社成都11月26日电(记者李华梁)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这是记者26日从正在四川乐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上了解到的。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位于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开展聚变堆核心技术研究的关键平台。该装置以氢、氘气体为“燃料”,通过把它们注入装置并击穿、“打碎”产生近堆芯级别的等离子

59、体,来模拟核聚变反应。2019年6月,伴随着主机线圈系统的交付,其全面工程安装拉开序幕。“目前工程安装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中国环流器二号M就可以投入运行,开展相关科学实验。”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说。【答案】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或信息这类题目,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缩写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本题要求给提供的新闻拟一个标题,字数不超20个。压缩新

60、闻拟标题,首先通读新闻内容,抓住导语部分。因为新闻的主体内容基本在导语部分体现出来。通常正文部分是详细报道。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导语部分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新一代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开展相关科学实验。”这其中核心词是“中国环流器二号M”,状况是“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而“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作为标题更能吸引人。这样可以整合为,“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但“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专业术语,可用文中更生动形象的名词“人造太阳”代替,因此本则新闻可以拟标题: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

61、按照要求作文。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则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起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医院医护人

62、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几则最能振奋人心?请以其中两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防控疫情,

63、每个人都是主体当前,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引发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

64、最大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教育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

65、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必过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这几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政府严防死守,医

66、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本题要求考生选择振奋人心的几则材料,以其中两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文体。审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是围绕“多方努力,共同抗疫”的主题来报道的;材料是围绕“医者仁心”的

67、角度来报道的;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比如材料是从国家角度来报道的,材料是围绕“普通民众”来报道的,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即可。 立意:1. 致敬“逆行者”;2. 千里驰援,可歌可泣;3. 同胞一心,其利断金;4. 有国家做后盾,一定打赢战“疫”。素材:1. 是的,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才能战胜病魔。春节期间,一场病毒侵犯了我们的国家,还夺走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突变无常。疫情来势汹汹,爱心入川汇海。文辞表达各异,但心意相通,目标也相同。“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日照市东港环卫工人袁兆文走进派出所,扔下12000元匆匆离开

68、,17秒感动国人。十余位姑娘为了穿防护服方便,毅然的相互剪去长发。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拿衣服去救另一群孩子。2.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之人,他们顶风而上,在疫情开始之时就将一分封封请战书呈上,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他们就像一个个辛勤的园丁,修整和维护我们这个大家庭。在国家危难之时,也是他们挑起了国家的脊梁;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在耄耋之年依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的出征武汉;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没有造遥。3.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点点微光,汇成希望;丝丝温暖,凝聚力量。当一线医

69、护人员急需N95口罩等必要物资时,在今之华夏,全国有心人为其囤积医用物资,小到各社会爱心人士,向一线捐赠口罩,不管多少,相信这点点微光,必能汇成希望;大到社会企业纷纷转产口罩,他们统一着口号“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赠,这无疑是谱写了一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4.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言:“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少数仁人志士的坚守,而是群众的向善向美”。他这首诗歌无疑是给疫区人民的心灵上的一种创伤,身为一方作协副主席,竟然同美国人的做法类同,让人愤懑。陈衍强冒犯的不仅仅是湖北人,武汉人,而是中国14亿中国人!幸灾乐祸,从来都是令人不齿的。每逢这样

70、的时刻,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衷共济,共渡难关,而陈衍强这样不但不出手相助,而是极尽损人利己之能事,谋取名利,我们应视陈衍强为反面教材,摒弃其恶劣做法。让我们齐心协力阻击疫情,虽然我们不能身赴一线,但我们可以为武汉加油,为我们同胞战疫魔加油!结构:本文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话“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出观点“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是主体”;其次,分析原因“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然后,举“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的例子,论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71、:“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

72、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2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