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751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3高三语文课标通用版一轮复习专题知能演练10.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一讲 传记知能演练场一、(2010全国新课标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成年后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

2、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活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政治选举,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3、”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奥巴马承诺,

4、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节选自奥巴马传补充资料:民调显示奥巴马执政百日支持率高达64%4月29日是奥巴马执政百天纪念日,民调显示,奥巴马执政百日支持率创下近20年来新高。自上任后,他的最

5、大立法成绩,即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是在缺乏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的,有93%的民主党人对奥巴马的执政路线表示支持,64%的美国人认可奥巴马的执政表现,这创下了近20年来美国总统执政百日支持率的新纪录。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一百天以来,推动了很多政策的实施以兑现他在竞选总统期间对年轻选民许下的承诺。奥巴马的“百日新政”得到美国年轻一代的较高评价。奥巴马执政200天前夕,民意支持率下跌到50%报道说,从最近的民调结果显示,奥巴马民意支持率不断走低,主要是因为民众认为奥巴马对解决国家经济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方案。各年龄层的民众对奥巴马的满意度也都在下降。最支持奥巴马的18到29

6、岁民众,满意度从7月的71%降到现在的60%;65岁以上老人对奥巴马的满意度,一直都维持在48%左右,但8月中开始突然下降到43%,应与美国保守派从8月中开始,在市民大会上激烈抨击奥巴马的健保改革政策,灌输奥巴马健保政策将使老人福利缩水有关。近日,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总统上万亿美元的医疗改革计划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在奥巴马执政200天前夕,其民意支持率下跌到了50%。同时,由民主党代表发起的一系列推销医保改革的公共集会,已经演变成了美国民众发泄不满的闹剧,甚至有民主党国会议员为此收到死亡威胁。1.结合文本,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混血儿的身份,使奥巴马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

7、惑,也曾吸过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B.奥巴马曾经在美国、印尼、肯尼亚生活过,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他竞选的有利条件。C.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D.奥巴马从基层工作做起,使他更深切地接触民众,关注民生。E.美国目前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且经济有进一步恶化之势,许多专家相信全面复苏的可能性不可能马上出现,明年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可能都会损失。解析:B项原文没有说明奥巴马曾在肯尼亚生活过,属于无中生有。E项“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这句话是奥巴马说的,不是专家的观点。答案:BE2.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奥巴马的生活经历。答: 参考答案:早年家庭不幸,生活迷惘,走过弯

8、路。长大后,就读知名学府,并获得最高荣誉。学业结束后,从事基层律师工作。多年的实践与民间活动后,参与政治选举。2008年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3.“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答: 参考答案:(含意)敲门砖,比喻借以谋取名利的工具和手段。这句话表明在当时的美国拥有这个位置的学生会相当被社会认可,并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作用)表明作者对奥巴马毅然放弃这块敲门砖的行为的高度赞赏。引出下文到小型律师事务所,又做了多年“穷人代理人”工作的内容。4.文章结尾说:“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你是否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呢

9、?结合文本和现实,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参考答案:同意。奥巴马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经历,寄予了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让民众信任他。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奥巴马生逢其时。哈佛的精英教育寄予他高瞻远瞩的见识和不同于一般人智慧。面对历史性危机他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坦然相对的气度。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奥巴马的演说及承诺表明了他要改变现实的愿望。奥巴马执政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百日内就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10、。(合乎题意即可)不同意。美国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困难重重,奥巴马本人也认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不能扭转局势,就不能获得太多的支持。文本中只谈到了奥巴马的演讲和承诺,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执政不到200天,民意支持率下跌到50%,很说明问题。民众认为奥巴马对解决国家经济问题,缺乏一个明确的方案。美国保守派在市民大会上激烈抨击奥巴马的健保改革政策,灌输奥巴马健保政策将使老人福利缩水。(合乎题意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干干净净的傅雷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

11、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

12、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

13、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

14、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5.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傅

15、雷家中搜出他小姨子寄存的两件小物品,这两件物品被当成了反党的罪证,夫妇二人有口难辩,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B.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C.从遗书中可以看出所谓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D.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E.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解析:A项“申诉无门,只得愤而自杀”表述

16、错误,文中说傅雷没有向任何人申辩,自杀之前从容镇定;C项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和“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是傅雷自己的激愤之语,并非遗书里的内容。答案:AC6.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从“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并非傅雷本人之物”上看出。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妥善处理“房租”“存单”“丧葬费”这些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从傅雷“凡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上看出。7.文章第二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作用?答: 参考

17、答案:赞扬傅雷夫妇内慧外秀,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与含冤自杀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悲剧色彩。控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精神与心灵的巨大摧残。8.对于傅雷面对政治迫害选择离开人世的做法,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探究。答: 参考答案:(赞同)选择自杀是不愿苟且,体现高洁人品和刚直性格。特定时期冤屈难辩,以死抗争社会,维护人格尊严。传统文化影响选择“舍生取义”,追求人格完美。(反对)若坚强活下来,就会有更多的翻译作品(成就)。读者和国家失去(损失)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的做法是对现实的逃避,对希望的放弃。人生坎坷,应当坦然面对。珍惜生命,正如霍金所说:无论人的命运有多坏,有生命

18、就有希望。(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观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三、(2010沈阳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家有“胡同”忆陈垣先生陆其国说家有“胡同”,容易让人误以为家坐落在胡同里。想想也是,家在胡同再正常不过。如说胡同在家里即家有“胡同”,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确有一个人这样说,他就是历史学家陈垣。陈垣字援庵,生于1880年,卒于1971年,广东新会人。辛亥革命后,陈垣到北京,开始钻研文史。一生从事教育达七十年,并先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平图书馆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兼故宫图书馆馆长等职。陈垣是李希泌的父执,李曾撰文说起有一次

19、陈垣的助手和学生刘乃和在老师家,遵师命去书房取一部元六十家文集目录稿本,陈垣告诉刘此书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一会儿又要取一张老照片,那在第几条“胡同”第几层书架,刘皆随手取来。李希泌对陈老这样得心应手地使用自己的图书资料,既惊讶,又佩服。1964年夏,李希泌陪同亚非学会负责人艾毅根拜访陈垣,应客人要求,陈垣请适在他家的刘乃和领客人参观厢房里的藏书。“厢房的面积并不大,但书架一行一行地排列得很整齐,行与行之间留有一条通道,陈老名之为胡同,顺序名之为第一条胡同、第二条胡同。书架上的书也放得很整齐。陈老对哪本书放在第几条胡同第几个书架都记得一清二楚。”(李希泌语)原来“胡同”是陈垣喻指他的藏书

20、室。在我看来,陈垣自况家有“胡同”,盖缘于他腹有诗书。腹有诗书的人,即使家无“胡同”,依然可以气定神闲,因为他已在心里“砌”起了“胡同”;反之,腹无诗书,即使在家里砸钱堆起再多的“胡同”,不过是附庸风雅,华而不实。由是观之,一个人要做到腹有诗书,家里有无“胡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要有“胡同”;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这里包含的已不仅仅是学问和学识,还有人品人格,乃至学术精神。能完成这种抵达的人很少,就像陈垣家有“胡同”,并与之融会贯通的人很少一样。但惟其少,才更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仰。敬仰他,也是敬仰真学问、真学识,更是敬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陈垣的弟子赵光贤,曾对梁启超根据新唐

21、书薛延陀传里“值贞观二年突厥叶护可汗见弑”的记载,考证出唐玄奘赴印度出发年代为贞观元年,而非历来以为的贞观三年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读到1924年10月上海东方杂志第21卷第19期上发表的陈垣书内学院校慈恩传后一文,该文将梁氏的诸条考证一一驳倒。“其中有一条我记得最清楚,就是先生据通典、册府元龟诸书,证明在贞观元年(不是二年)被杀的是统叶护,而玄奘到西突厥素叶城见到的是统叶护的儿子肆叶护。一字之差,遂成大错。当时我想,原来我国还有比梁氏更高明的人,从此使我五体投地地佩服的人不是梁任公而是援庵先生了。”(赵光贤语)当然,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22、从这部书很可以看出陈垣的风骨。陈垣读胡三省通鉴注时,正身处敌伪统治的北平,人民生活在黑暗中。他说自己“精神异常痛苦,阅读胡注,体会了他当日的心情,慨叹彼此的遭遇,忍不住流泪,甚至痛哭。”感情的接近,思想的相通,各自身受的苦难,驱使陈垣下决定为胡注写出“表微”。这部著作彰显了胡三省的内心情怀,也凸显出陈垣的民族气节和学人傲骨。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由“胡同”在家里说起,引出回忆的对象,开篇出人意料,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的述评作了很好的铺垫。 B.文章第二段对陈垣的简要介绍,说明了陈垣学术生涯的漫长以及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丰富经历,在全文起到了总

23、领作用。C.文中引用李希泌的话介绍了陈垣家中的“胡同”的具体设置,说明了陈垣家中藏书的丰富以及他能很好地管理与使用这些藏书。D.本文在详细叙写“胡同”、简要评价人物的基础上,点明文章的主旨拥有大量的藏书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E.文章用较大篇幅引用赵光贤的话,内容上突出了陈垣的博学与治学的严谨,形式上体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对真实性的要求。解析:B项,“总领作用”有误,在此处只是传记起首部分对传主所作的必要的介绍。D项,文章的主旨是如何治学和做人。答案:BD10.文中说“这是一种先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抵达”,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实现这一“抵达”?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概括。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

24、的理解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在回答时要突出一个由“外”到“内”再到“外”的过程,联系陈垣的“藏书室”的特点和这句话后面的“这里包含的已不仅仅是学问和学识,还有人品人格,乃至学术精神”一句作答。参考答案:实现这一“抵达”,首先要拥有藏书,腹有诗书,富有学问和学识;其次要能对所学诗书融会贯通,表达出自己的感悟与评析,将学问和学识化为自己的人品人格。11.文章标题为“家有胡同”,但文章最后两段并未提及“胡同”。请说明最后两段这样写的作用。答: 参考答案:文中的“胡同”有内外之分,后两段虽未提及“胡同”,但实际上也是在写“胡同”,写的不是陈垣家中外在的“胡同”藏书,而是陈垣内在的“胡同”学问和风骨;最

25、后两段承接第四段的评价,由前文对陈垣得心应手地使用藏书的赞叹,上升到对陈垣的学问和风骨的敬佩,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和文章的内涵。12.文中说“做一个学人,学问固然重要,风骨更不可缺”,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答: 参考答案:(提示)围绕品德是人的第一要素回答即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要结合全文自圆其说。四、(2010全国新课标调研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经济学家吴源林孟加拉国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是个银行家,当然算一个经济学家,可是他获得的却是诺贝尔和平奖,而非经济奖,因为他不只会算经济账,还关注经济以外的东西。这或许值得我们的经济学家反思。张五

26、常贫困就好像是种花一样。我们从森林里面找到最好的种子,把它种在花盆里,却发现它没有在森林里长得好,这是种子的原因吗?不是,同样的种子,唯一的区别是花盆的空间太小,营养太少。而穷人就像是这样的种子,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让他们自己充分发挥的空间,如果有好的条件、好的机制、好的环境,他们就会和其他人一样有能力。并不是这个人有什么不好,有什么缺陷。穷人并不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是由机制造成的,是由社会造成的。尤努斯2006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演讲节选“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去博物馆参观,看看贫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是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一个梦想,

27、也是他挑战这个世界贫困现象的宣言。并且他相信,只需通过一个简单的理念,就能根除这个世界的贫困现象。尤努斯的梦想并不止于憧憬。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在孟加拉语里是农村银行的意思)已使得600多万孟加拉穷人摆脱了贫困。他的小额贷款的理念也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世界银行聘请他担任顾问委员会的领导人,在全世界推广他的理念。他还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头衔: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亚洲周刊“最有影响力的25位亚洲人”,帕坦尔全球理解基金会颁发的“2006年度世界公民奖”,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无数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乔布拉村试验在1

28、975197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努斯带领学生去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发现问题总是很容易,但什么才是解决之道呢?他向那些农民推广改良的大米种植技术,在干旱季节组建农民合作社修建水利设施。但不久后,他意识到,这并不能帮助真正穷困的底层阶级那些没房没产、生活在农村里的穷人。一天,尤努斯在乔布拉村采访了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这位妇女告诉他,她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分。尤努斯大感惊愕:这么一位勤劳的妇女,一天只能赚这么点钱!这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事实上,这位妇女就是附属于这位商人的劳动力

29、!那这些竹子值多少钱呢?大约25美分。“我的天,仅仅为25美分就要遭这种罪受,难道就没有人能对此做些什么吗?”他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在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才只有27美元!“造成他们穷困的根源并非是懒惰或者缺乏智慧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少资本。这种状况使得穷人不能把钱攒下来去做进一步的投资。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所以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劳作,都不可能越过生存线水平。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的工作与所需的资本之间提供一个缓冲,让他们能尽快地获得收入。”尤努斯总结道。于是,向这

30、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就此诞生。尤努斯当即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27美元,借给了这42位穷人。随后,他去找一些银行家,试图说服他们向这些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贷款。而银行家们却讥讽他,说这些穷人的信用不可靠。尤努斯反驳道:“如果没有尝试过,你们怎么知道他们不值得信任呢?”也许是这些银行家对于人民来说才不可靠吧。穷人的银行尤努斯并未就此放弃。在1976至1979年间,他在村里开始了试验,以自己为担保人向穷人们提供小额贷款,这个试验成功地改变了大约500位借款人的生活。他也不断地去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来采纳他的试验。1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项目,一开始由7家国

31、有银行支行在一个省份进行试运作,1981年则增加到5个省份。这个项目的每一次扩张都证实了小额贷款的有效性:到1983年为止,格莱珉银行86个支行使5.9万名客户摆脱了贫困。随后,尤努斯决定辞去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这项对抗贫穷的事业中去。1983年,格莱珉银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目前,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这实实在在的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

32、己的银行!“尤努斯取得的成就真是卓越非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布鲁罗拉菲亚在对格莱珉银行进行调研后评价道。还未结束的战争尤努斯独特的实用主义哲学,虽然可能让他难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一般都是颁给那些理论性的成果但是尤努斯并不在意,他关注的是消灭这个世界的贫穷现象。“人们说我疯了,但一个人没有梦想的话就必然不能有所成就。当你在建造一栋房子的时候,你不可能就是把砖块和石灰堆砌在一起,你首先得有一个想法,要怎样才能把房子给搭建起来。如果一个人要去征服贫穷,那你就不能按常规出牌。你必须要具备革命精神,并且要敢于去想别人所不敢想象的东西。”这正是尤努斯的超凡之处。(选自名人传记财富人物)13.下列对传记的

33、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某些银行家认为穷人的信用不可靠,而尤努斯认为穷人值得信任,这些银行家反而是不可靠的。B.尤努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辞去了学术工作,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采纳他的“格莱珉”项目,并顺利得到了孟加拉央行的支持。C.尤努斯认为贫困的原因并非懒惰或缺乏智慧,而是存在缺少资本的结构性问题。只要我们给穷人提供好的条件、机制、环境,他们就可能摆脱贫困。D.尤努斯的小额贷款理念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不仅在本国取得了成功,在其他国家也取得了成功。E.尤努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关注的是消灭这个世界的贫穷现象,当然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还远

34、远没有结束。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在所提供的对这篇传记分析与概括的五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两项。A项说“尤努斯认为穷人值得信任,这些银行家反而是不可靠的”,而原文说“也许是这些银行家对于人民来说才不可靠吧”,“也许”表明尤努斯并非肯定这些银行家就是不可靠的,所以A项不正确。B项说尤努斯“顺利得到了孟加拉央行的支持”,而原文说尤努斯“不断地去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来采纳他的试验。1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项目”,“不断”“终于”说明尤努斯的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所以B项不正确。D项说“格莱珉银行不仅在本国取得了成功,在其他国家也取得了成功”,从全文看,只提到了“

35、在本国取得了成功”,而在其他国家取得成功则无依据,无中生有,所以D项不正确。C、E依据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符合原文意思,所以正确。故答案选C、E。答案:CE14.尤努斯萌生向穷人提供借贷想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答: 解析:本题考查点是文本中“乔布拉村试验”这个章节。该章节通过叙说尤努斯在乔布拉村的调查发现,说明了尤努斯萌生向穷人提供借贷想法的原因。尤努斯通过调查发现,一位勤劳的妇女一天只能赚2美分,其原因是她必须向高利贷商人借钱并受制于人,而他们所需借的钱,42位村民总共才有27美元。整合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得出尤努斯萌生这一想法的原因了。而答案中又不许出现具体数字,所以

36、必须作出适当的变动,进行概括。参考答案:发现原来的推广新技术,改良农业设施并不能帮助穷人真正摆脱贫困。发现穷人辛劳一天的收入微乎其微,穷人的劳动附属于他人。穷人只需极少的资金就能摆脱困境。15.文章开头引用张五常的一段话有什么用意?答: 解析:这样有关篇章段落的问题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从对上下文的分析看,文章的后面都是在用尤努斯的事阐释文章的主旨。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张五常的话来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点明主旨,即经济学家不能只关注经济,还要关注经济以外的东西。参考答案:点明文章主旨,即经济学家不能只关注经济,还要关注经济以外的东西。16.尤努斯说:“如果一个人要去征服贫穷,那你就不能按常规出

37、牌。你必须要具备革精神,并且要敢于去想别人所不敢想象的东西。”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体现了尤努斯的“革命精神”?请简要论述。答: 解析:“革命精神”联系语言环境来看,其内涵就是创新,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不敢做的、不能做的事情。从全文的角度看,尤努斯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创办格莱珉银行。因为在当时的孟加拉国,从来没有哪个银行想到或敢于向穷人提供借贷,而尤努斯敢于这样做。所以这是他革命精神的首要体现。辞去有稳定收入的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前景不明朗的对抗贫穷的事业中,这需要尤努斯有勇敢精神。而让每一位借贷者成为银行股东以及促使银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对于格莱珉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8、而这些都是其他银行不曾有过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尤努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独到的创新精神。所以尤努斯的“革命精神”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当然这是一道开放的题目,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考生言之有据就行。参考答案:创办旨在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的格莱珉银行。辞去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对抗贫穷的事业中。让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促使格莱珉银行成为独立法人机构。五、(2010洛阳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20题。“画痴”张守义鹿耀世张守义先生刚刚去世了。回忆起他的桩桩往事,不禁欷歔。他是大名鼎鼎的书籍装帧家,也被同行称为“画痴”。在创作构思时,他往往如醉如痴,一张张草图或墨稿瞬间即能铺天盖地

39、:柜上贴着,墙上挂着,桌上摆着,地上摊着他手里捏着笔,站在纸里端详着,一会儿踮着脚往墙上的稿子上添上一盏街灯,一会儿又蹲下身子,将地上草图上的两株树抹去这时候,要有同事来问他什么事儿,他往往神不守舍的敷衍两句,过后,一准儿忘得一干二净。他平时的精神状态是病弱、迟钝、疲惫的,然而,若和他谈起装帧艺术的创作规律,他很快会振作起来。张守义先后为冰心、艾青、刘白羽等人设计了一批出色的封面,受到文学界、装帧界的广泛好评。在设计春天的竖琴封面时,张守义翻阅了积累的桂林风光速写,有了新的立意。在封面正中,以大胆破格的寥寥几笔画出了亭亭玉立的山峰和水中清晰的倒影,使人眼前浮现出挺秀的竖琴造型,还让人仿佛听到了

40、江水荡漾的声音。为了这件约稿,著名老诗人晏明登门造访,上下五楼有好几次了,这回见到了效果图,十分喜悦。不过他总是觉得封面的颜色太淡,美中不足。于是和张守义商量:是否改得浓一点、红一点?张守义出于色调比对的需要,没同意作者的意见,却答应再推敲一下。过了几天,张守义拿出有着12个不同色调小太阳的构图请作者审看并任选一种,老诗人被感动了。设计罗马尼亚名著什特凡大公封面时,张守义想用什么来表现什特凡大公的权势呢,可想了几天也没想出来。有一天到印刷厂看样,他顺手把提包和帽子放在地上,一位师傅马上捡起帽子,掸掸土说:“老张,你对帽子太不仗义了”这件小事使他醒悟到:帽子不仅暗示人的身份,也象征了人的尊严,那

41、么,对于大公呢?在坐车回家的路上,公共汽车抛了锚,可他的思绪一直没间断。在他和乘客们下来推车的时候,他眼前忽然一亮:皇帝的金冠、皇后的凤冠都很重,为什么他们都顶在头上呢?从古至今帽子都是有象征性的。哎!就用皇冠“特写”来象征什特凡大公的权势。这时汽车打着了火,乘客们一拥而上,车开动了。车上的小青年见他还若有所思地站在原处,都笑了。怎样使外国文学书籍封面上的人物形象神态各异而不雷同呢?张守义想,要细致入微地描绘每个人的一颦一笑,最好是面对面地反复观察。一次,他受邀参加一个专业会议,住在一家外宾很多的饭店。他发现电梯间里各种各样的外国人很多。这不是观察人像的最好机会吗?他从一楼驾云似的上升到了最高

42、层,又从最高层飘然而下回到客房,他那速写笔飞快地在本子上跳动着,默默记下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前不久,张守义拿出一件封面给我看,只见淡雅的构图之中,亦藏亦露地布满了俏丽的花卉,那结构,形态新颖极了。一问,才知是一丛干枯的野花经他复印处理后,才成为这样的画面。“我这是偶然得之。”原来,一次他去外地讲课,分别晚会上,他那略带嘶哑的高亢的陕北信天游和深沉的日本八木小调,激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最后,他压轴的一曲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将晚会推向高潮。次日,几位女士从山上采集了一丛野花送给了这位大家喜欢的老师。(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很巧妙地运

43、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传主的形象,如他在创作构思时的如醉如痴与神速和他平时病弱、迟钝、疲惫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设计春天的竖琴封面时,张守义不同意老诗人晏明的修改意见,这反映出他性格中固执的一面。C.文章列举了几件小事来表现传主的形象,如他坐公交车时还在思考设计,在电梯里观察外国人的举止神情,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更能反映人物特点。D.文末作者又举了张守义唱歌这一事例,这说明张守义不光是痴迷于装帧,还多才多艺,受人欢迎。E.“我这是偶然得之”一句话既解释了张守义封面构思的来源,也表明了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解析:B项,“反映出他性格中固执的一面”说法错误。E项,“表明了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

44、重要性”的说法在文中无据。答案:BE18.文章第二段说“他是大名鼎鼎的书籍装帧家,也被同行称为画痴”,有何作用?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这句话交代了本文传主的身份,“画痴”一词照应题目,同时引出后面几个段落的具体描述。参考答案:照应题目,引出下文。交代张守义先生书籍装帧家这一身份,说明他痴迷于装帧。19.文章主要写了张守义的几件“痴”事?请列举出来。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至六段每段一事,概括作答即可。参考答案:创作构思时,聚精会神,敷衍同事。设计春天的竖琴的封面时,精益求精,认真务实。坐公交车时,痴迷于思考设计。电梯里观察外国人的举止神情

45、。巧妙将干花用于装帧。20.文章是如何表现张守义的“痴”的?请结合文本,谈谈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文章主要借助描写来表现传主的特点,除了运用动作描写外,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也较为典型。如神态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张守义工作投入时的全神贯注与平时的病弱、迟钝、疲惫的对比中,而心理描写则主要体现在他受到印刷厂师傅的一句话的启发后产生的心理活动中。参考答案:文章主要是通过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张守义的“痴”的。启发:要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的神态举止,到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如张守义为了塑造出神态

46、各异的人物形象,在电梯里观察外国人。对生活要有一种很强的敏感性。如张守义到印刷厂看样时,印刷厂师傅的一句话,立刻使他醒悟到帽子不仅暗示人的身份,也象征了人的尊严,并由此设计出了理想的什特凡大公的封面。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萧乾先生印象刘炳善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18世纪的东西就很

47、不好翻译。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了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早已译著等身。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了。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自己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作

48、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他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这是在与他接触中可以感受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但一说话,往往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很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你害过荨麻疹没有?”我说:“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他说:“很痒,也疼。”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

49、气横秋的样子,更多的倒是保持着年轻人的秉性: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有关,这种秉性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拼搏。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还是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改正以后”,对于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争议、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我的意思是最好采取“两分法”: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

50、人在文学史上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应该混淆。这样,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就我对接触中的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世的作风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选自书屋,有删改)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版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表明一位译著等身的译坛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意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执著、敏感,但又充满生气,容易交往的特点。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

51、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等,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通过写自己与萧乾先生的几次交往,塑造了一个厚道、学养丰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解析:A项,从“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作者的翻译工作是给予肯定的,“不过表明”与文意不符。B项,作者写这段故事是为了表现萧乾的坦率。D项,“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不对,委婉是传主说话的方式。答案:CE22.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翻译外国古典作

52、品的态度是怎样的?答: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至于兰姆的作品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的含意。它的意思是: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可以参考全集的翻译,翻译伊利亚随笔没有可参考的,得独立工作。可见翻译工作不容易。理解了这点,回答此题就不难了。参考答案:萧乾先生认为这项翻译工作比较难,他对此持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他主张对已有相关翻译的,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未翻译过的作品,要独立思考。23.文章两次提到写有“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的小纸条,分别有什么作用?答: 解析:作者第一次看到小纸条是与萧老先生初次见面时,他初步感觉到萧老先生比较惜时。文中第二次提到,一方面再次说明小

53、纸条的存在,另一方面作者又写出了萧乾先生不会毫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含蓄委婉的方式给以暗示的细节,更全面地表现了萧乾先生的特点。参考答案:第一次是全面介绍萧乾先生的需要,第二次是为了补充说明萧乾先生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注意尊重他人。两次提到这个纸条,前后照应,更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虽年老体衰却仍注意尊重他人,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特点。24.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这样写,对你有哪些启发?答: 解析:回答本题要纵观全文,尤其是第一、四、五、六段的内容,概括特点时注意不要照抄原文,要用自己的话作答。回答启发时,注意多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思考。本文

54、多处使用了对话;另外,作者在文中很客观地评价了萧乾的“倔”,考生抓住这两点写启发即可。参考答案:特点:支持肯定年轻人的工作,鼓励独立的工作方式;说话文雅和蔼,待人温和、厚道、有修养;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有较真、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对于个人的尊严敏感且较真。(答出四条即可)启发:写人物传记时要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多使用对话;要辩证地、全面地表现人物,这样传主才更有立体感。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守在科学的屋檐下王波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

55、任。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

56、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

57、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

58、绝响。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

59、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有删改)2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B.在作者看来,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已经研究得差不多的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爱国的物理学家的形象。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

60、理学上有“新大陆”般的发现,但他在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反映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的探索。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解析:A项,“向上帝走去”中的“上帝”,正是普朗克所信奉的科学,文章着力表现的正是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没有人性的矛盾。B项,作者陈述这件事时并没有流露出“可惜”之情,而是要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E项,时间表述有误,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是1914年的事情,“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是纳粹上台后的事情。答案:CD26.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

61、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是否会影响普朗克的形象?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解析:从全文来看,作者是以肯定的态度来表述有关普朗克的选择的,他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受到讽刺,说明最初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并不突出,而后来普朗克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说明他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化学家的讽刺正起到反衬的作用。参考答案:不会。这正照应了前面那位物理学教授关于他选学物理学的劝告,也为后面普朗克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了铺垫。正是由于他的坚持,普朗克才有了后来的成就。这样写起到反衬的作用,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和他不断探索的精神。

62、27.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国科学的屋檐下的?请举例表述。答: 解析:文章题目是“守在科学的屋檐下”,通篇都在讲述普朗克在一战、二战如此大的世界动荡面前对德国科学的坚守。理清文章的脉络后,分条表述即可。要注意的是,回答时要点要全,而且要把握准“守”的范围。参考答案:一战中,在亲人相继死去,家庭遭遇巨变之时,仍坚持科学研究。在德国科学研究陷入困境时,仍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并与他人创立德国科学临时学会,积极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二战中,其他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时,他选择了留下,保护已支离破碎的德国科学研究。年老时,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

63、往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走向科学。28.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不得不离去”后,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答: 解析:解答时,要紧扣文中相关内容,如“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所得到的启示,然后结合文本,具体阐述理由。参考答案:在国家多难时,普朗克选择留下,更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对国家和科学的负责态度,这值得我们学习。对国家负责,不一定非要走向战场,在战场之外的国家需要的每一个场所,同样能表达爱国之情。要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为国家保护好仅有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科

64、学家最大的爱国。八、(2010辽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钱学森的遗产(节选)安然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大多数人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认识了他教学楼的墙壁上总是悬挂着中外科学巨匠们的画像用以激励学生,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

65、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在这个国家,对钱学森的尊重,几乎就象征着对知识、对科学的崇尚。导弹、卫星、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学,钱学森的专业领域虽然并不直接关乎民生,但是,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却能够被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个爱国者、一名军人;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一个从美国人的软禁中挣脱出来返回祖国的科学英才,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这个故事契合了中国人传统中的“家国情怀”和现实中的政治热情的时候,一个科学英雄就矗立起来了,早已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而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

66、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67、提供了科学支持。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他开始审视中医,“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钱学森对于中医的论述显然没有他“卫星上天”的成就那般令世人信服,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和他的追随者不断解读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1958

68、年,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后来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他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

69、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29.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这些都是一个完美的科学家所应当具备的。B.人们并没有像对“卫星上天”的成就那样信服钱学森对于中医的论述,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

70、和他的追随者不断解读更广泛领域的科学问题。C.“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是钱学森找到的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进而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始了全面的解读。D.钱学森认为山水城市应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在钱学森的倡议下,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E.本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不但介绍了“导弹之父”在航天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还重点介绍了钱学森在其他领域的突出贡献。解析:A项“这些都是一个完美的科学家所应当具备的”不正确,原文是说“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的形象”;C项与原文“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答

71、案:AC30.本文题目是“钱学森的遗产”,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哪些丰厚的遗产?请分条陈述。答: 参考答案: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使他的祖国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创建的“工程控制论”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提出了“系统科学”思想。对中医理论有研究。对建筑与城市有研究,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他的“系统科学观”常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31.钱学森是科学家、“导弹之父”,本文不但介绍了他在航天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还重点介绍了钱学森在其他领域的突出贡献。这样写是否会导致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参考答案:不会。紧扣标题,中心突出。更突出表现了钱学森研究领域之广,遗产之丰厚。更加衬托出钱学森的贡献之大。32.本文为人物评传性文章,文中处处充盈着作者对传主的崇敬赞美之情。文中说:“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结合原文,探究他诠释了怎样的科学家的内涵?答: 参考答案: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能取得卓越的专业成就;得到人们尊重和爱戴;将个人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位科学家还要广泛地涉猎广泛的领域;身后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无国界。(结合以上几点写出自己的认识,选答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