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583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 10 游褒禅山记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游褒禅山记【导学】 学习目标:、掌握“其”“之”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结构严谨,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练。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三不足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

2、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2、课文背景:参见课下注释1。【导思】一、梳理文本。为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12段,记叙褒禅山的 和 的过程。 第二部分:34段,借游赏经历抒发有关 的议论。 第三部分:第5段, 补叙同游者的情况。二、研读文段:(1)文章第2段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 ,次写景色 ,再写游者 ,又写 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 。(2)文章第3段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可分为5个层次:首先用一“ ”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然后,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 ”的原因;接着,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继而,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 ”、“ ”、“ ”三者的内在联系;最后,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 ,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