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520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文综试卷第一命题人;吕玉华李文静裴冬梅 第二命题人:张晓丽位维维贾星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I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挣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下今:“丈夫二十而室,妇人

2、十五而嫁。”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遭到惨败后,下令早婚并奖励生育。孔子到卫国访问,感慨其人丁兴旺。这反映了当时A. 人口多寡决定各诸侯国的兴衰B. 小农经济得到国家政权支持C. 民本思想受到各诸候国的重视D. 争霸策略推动社会转型加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令早婚并奖励生育感慨其人丁兴旺”并结合所学,春秋时期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小农经济以精耕细作为特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越王勾践鼓励生产,支持小农经济,故选择B选项;诸侯国的兴衰不仅取决于人口,还有经济实力等条件,故排除A选项;统治者奖励生育并不能代表提倡民本思想,故排除C选项;重视小农经济并不一定代表能推动社会转型,故排除D选项。

3、2.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壁主”、“宗主”等族权组织的形式。宋明以后,族权形成了严密的、固定的组织形式,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族长等家族制度的结构形态均有具体规定。这一历史趋势表明A. 政权和族权逐渐分离B. 贵族政治影响深远C. 中央对地方管控不力D. 宗法伦理传承不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族权组织的形式”“宋明以后家族制度的结构形态均有具体规定”可知,宗法伦理制度的持续传承,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秦汉时族权与政权逐渐分离,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与政治无关,且并没有体现“贵族”,普通宗族也延续了这样的传统,故排除B选项;宗族管理并不属于

4、地方管控范围,故排除C选项。3.阅读以下与唐朝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图示,该图示说明唐朝A. 官僚政治和平民政治兼顾B. 政治制度中等级差异缩小C. 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D. 中央集权制度日渐体系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唐朝社会中贱民、庶民占据了较大一部分,科举制度使贱民和庶民中有才识的读书人进入官场,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择C选项;唐代实行的并非是平民政治,故排除A选项;古代中国有严格的的等级秩序,科举制度只能扩大统治基础,但并不能缩小等级之间的差异,故排除B选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的意义,做题时需

5、掌握科举制度的作用。4.明清时期,山东柳子戏传到苏州,旅居北京的文人吴长元留下“吴下传来补破缸,低低打打柳枝腔”的诗句;产生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曾因魏长生的到来,在扬州.出现“到处笙箫,尽唱魏三之句”的热潮。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 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宽松B. 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C. 北方士大夫文化品味更高D. 儒家思想借戏曲艺术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州、扬州人民可以熟知来自山东、陕西地区的民谣,结合所学,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大运河地位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故选择B选项;明清时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达到顶峰,文化政策日益严格,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

6、旨是运河发达促进文化交流,不能说明北方士大夫的品味更高,故排除C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传播,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需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等等。5.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后招集商股73万余两白银,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下面是其1873年至1883年利润分配表,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A. 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B. 呈现鬼性发展势头C. 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D. 推动了官办工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和表格数据占利润比例可知,轮船招商局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A选项符合题

7、意。表格数据无法体现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势头,B选项排除。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是合资企业,D选项排除。【点睛】轮船招商局自1872年创立,到1949年终结,77年间轮船招商局产权变化纷繁芜杂,是自强运动中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其官督商办,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纯粹官办的格局,首次采股份制,也多为后世称道。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6.有学者评论:“共和之局,既成于北洋武人,然成因却是党人,然革命党在事实上不能立时居政冶中心

8、地位,而袁、段、冯、王诸巨头,又系前清达官,亦新亦旧之人,与当时新旧过渡时代尊官卑民之群众心理相吻合。故北洋为世所重,民党为俗所轻。”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 革命派迫于无奈而让位于北洋集团B. 国人并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素质C. 辛亥革命没有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D. 北洋集团起到稳定时局的历史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袁、段、冯、王诸巨头,又系前清达官,亦新亦旧之人,与当时群众心理相吻合”可知, 北洋集团立于政治中心,是清朝与新时局的纽带,有利于稳定时局,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当时革命党的力量弱小,不足以主导历史发展的方向,并不是迫于无奈让位,故排除A选项;甲午战争之后,民众思想解

9、放,已经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素质,故排除B选项;材料与辛亥革命是否铲除封建制度根基无关,故排除C选项。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帝国主义的列强在这八十年侵略中国时期之内,中国已是事实上变成他们共同的殖民地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很遥远。这一表述A. 确立了反帝封的联合战线新观念B. 初步形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C. 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奠定基础D. 将社会性质表述为半殖半封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很遥远”并结合所学,中共二

10、大于1922年召开,当时由于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继成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择C选项;材料主旨是中共二大召开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准备,与确立反帝封观念无关,故排除A选项;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形成,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国共同的殖民地了经济基础尚停留在半原始的经济基础上面”与半殖半封社会表述不符,故排除D选项。8.1949年6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人民政府在政策上对严格遵守政府法令的外商企业加以保护。但从1950年12月开始,陆续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某些西方国家在华企业之一切财产加以军事管制或冻结。人民政府对外企政策的变化A.

11、说明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B. 源于中苏结成经济军事同盟C.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是亚太地区局势紧张的反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仍对遵法的外商企业进行保护,但在1950年12月之后对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进行管制,结合所学,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亚太地区的局势渐趋紧张,故选择D选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管制西方国家在华企业无关,故排除B选项;对在华企业态度的变化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无关,故排除C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对于外企的一系列变化。9.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出现私

12、人法律学校。到公元2世纪末,在罗马首都和行省普遍出现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或法律职业方面谋一个职位。这反映了A. 成文法影响较为深远B. 贵族政治受到一定冲击C. 罗马帝国扩张的需求D. 法治理念逐渐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发展冲击了贵族政治,削减了贵族的权力,故选择B选项;材料主要是涉及了对当时政治的影响,而无法体现其对后世的影响程度,故排除A选项;万民法的出现是罗马帝国扩张的需求,但从材料信息来看,无法得出这是在讲万民法,因此无法得出是帝国扩张的需求,故排除C选项;材料

13、并没有涉及之前哪种理念是古罗马的主流思想,不能形成比较,故排除D选项。10.下图是某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南部,亚洲在东部。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被红海隔开。人居世界的周围是世界洋,它能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该图可知,绕过非洲也能到达东方,该地图A. 有可能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以前B. 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成果之一C. 是地圆学说在世界盛行的体现D. 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欧洲人可以通过地中海、世界洋到达亚洲,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可以从海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亚

14、洲大陆,故这幅图出现于地理大发现之前,故选择A选项,排除B选项;材料中的世界地图是平面的,不是“地圆说”,故排除C选项;地图中并没有画出美洲、澳洲等地,并不能全面描述世界面貌,故排除D选项。11.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几万人迅速增长到一百多万人。这反映了A. 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 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C. 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D. 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

15、市”并结合所学,当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开始改变,故选择C选项;材料并不是说明农业近代化,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并不是侧重于圈地运动的影响,故排除B选项;材料重点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故排除D选项。12.据多方历史记载,怀特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怀有极大兴趣,以至于美国国内有人攻击他是苏联间谍,他也因此没能当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任总裁。这反映出A. 美国敌视苏联的理念在战后己暴露B.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遭到美国抵制C. 布雷顿森林体系排斥国家干预思想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美国所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

16、根据材料“怀特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怀有极大的兴趣没能当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任总裁”并结合所学,二战在1945年9月结束,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成立,这一期间美苏的关系已经变化,故选择A选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遭到抵制,故排除B选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与美国国内的国家干预思想不矛盾,故排除C选项;怀特当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失败的原因是美国对苏联的敌视理念,很难看出是该组织否被美国控制,故排除D选项。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B铅笔涂

17、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树料一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年,一场攻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

18、而到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材料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大人”、“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遣,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而到了20世纪

19、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举行“冠礼”,社会上朋友相见作辑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及其影响。【答案】(1)同:革命时期都否定传统礼仪;都呈现简约化、平民化发展趋势:后来都出现传统礼仪的回归。原因:受民主革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近代工业文明的推动;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对传统礼仪文

20、化演变过程的理性反思。(答出三点即可)(2)20世纪初期:态度:批判传统礼仪文化。影响:打击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捍卫了民主共和制度,促进了思想解放;但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20世纪90年代:态度:肯定传统礼仪文化。影响:传统礼仪的回归,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但流于形式,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据材料二“一

21、些古代礼俗如跪拜礼废止不行”、“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否定传统礼仪、简约化、平民化、传统礼仪的回归等方面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革命、工业文明、民主平等思想等方面分析其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批判传统礼仪文化、肯定传统礼仪文化的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初期和90年代中国对待传统礼仪文化的态度。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分析其影响。14.阅读材料,

22、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下表所示。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阐述: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进步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奋起抗争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兴起了启迪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在洋务运动中加以实践;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农民阶级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变法图强和民主共和为旗号掀起

23、了救亡国存的新高潮。这些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的侵略,同时又传播了新思想,启迪了民众的智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所以说救亡与启蒙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示例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阐述: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大矛盾的更替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上升,中共总结经验教训,在农村开辟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伴随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双方作出调整,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而“一寸山河一寸血,

24、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也反映出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所以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材料中给出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近代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侵略与反抗并存,中国人民在苦难中不断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方面逐渐实现近代化。若选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业救国;扶清灭洋;变法自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两句来进行说明的话,可以从救亡、启蒙主题出发,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角度、近代化方面、思想文化变革角度、民族资本主义崛起角度等进行分析。15.【

2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中国服务业改革起始于1978年。与农业、工业领域的改革不同的是,服务业改革是从集市贸易、个体经济等开始的,对原有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存量所有制关系等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冲击。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是因为就业压力与需末动力推动的,在放开所有制限制、放松行业准入等方面;并不滞后于农业、工业。在服务业改革开始启动时,思想解放已经开始,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但从1976年开始,增长潜力逐渐显现出来。正是源于以上认知,在1978年开始的就业压力下,政府选择服务业开始,以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边际上的改革。从改革的具体路径看,改革伊始

26、主要是通过放开个体经济、间接促进服务业改革,随即对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针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摘编自李勇坚、夏杰长中国服务业改革的起源与动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服务业改革的特点。【答案】(1)背景:思想解放潮流兴起;党和国家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全国就业形势严峻;服务业自身增长潜力凸显。(2)特点:以个体经济为切入点;起初并未基于服务业自身和计划经济体制;从个别推进到全面展开;渐进市场化。【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因为就业压力与需末动力推动的”“思想解放已经开始,党对经济建设

27、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等并结合所学,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服务业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从思想解放角度、国家重视方面、经济发展角度、国际大环境角度进行分析。 (2)特点:根据材料“通过放开个体经济、间接促进服务业改革,随即对服务业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等可从国家切入点、行业改革角度、理论与实践角度、市场化角度等进行概括说明。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除了隐瞒中美军人之间的隔膜,美新处(美国新闻处简称)还刻意不报道国民党军队中的负面新闻,以突出中国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勇形象。每周战争信息署下发的中央指令都会就如何“称赞中国”做出具体指示,它要求美新处利用“最

28、新的有利于国统区的正面材料 ”,“避免使用那些给人留下对中国形势心灰意冷或沮丧印象的材料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材料二 在美新处的对华宣传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亦得益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战争信息署首拍摄大量科学短片在中国放映,目的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鼓励科技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美国形象。像电化农村、输油管和吉普车自传这些影片,在中国放映时都受到民众的热议。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美国形象(1)根据材料概括一、二,概括指出美新处在塑造中美两国抗战形象上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新处美化中美两国新形象。【答

29、案】(1)相同点:夸大正面材料的宣传,对负面形象避而不谈。不同点:仅从抗日战争的角度称赞中国;从制度、科技等多视角美化美国。(2)评价:鼓舞战斗士气、加速抗日战争胜利进程;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进了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向中国灌输美式价值观,为战后在华建立亲美政府服务。【解析】【详解】(1)异同点:根据材料“刻意不报道国民党军队中的负面新闻,以突出中国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勇形象”“展现一个鼓励科技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美国形象”“电化农村、输油管和吉普车自传这些影片,在中国放映时都受到民众的热议”,一方面可以从宣传角度、形象塑造角度进行概括;另一方面,不同点可以从不同视角宣传角度进行说明。

30、(2)评价:美新处美化中美两国新形象的意义可以从外交关系角度、抗战角度、反法西斯同盟角度、国际地位角度、思想灌输角度等进行说明。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明朝建立后,云南西部大理一带,存在段氏割据势力。洪武十五年(1382)闰二月,沐英随蓝玉将兵西攻大理。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攻占大理后.沐英、蓝玉或分兵其他地区,或下谕招降,云南西部大部归附明朝。沭英、蓝玉又取得平定云南西部的胜利。次年三月,诏傅友德、蓝玉班师,由沐英率数万众留守云南。洙英上疏说“云南地广,宣置屯田,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朱元璋同意了沐英建议。沭荚夸军士且戍且屯

31、,一时云南屯田大兴,粮食牧获大有增加。沭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招商入八滇,运进束谷帛盐,发展商业。他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沐英增设府、州、县学遗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入学,月赐饮膳,年赐衣服。他本人“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在沭英统治时期,云南相当安定。摘编自白寿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沐英治理云南的主要政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沐英治理云南的历史意义。【答案】(1)政绩:出征云南时,积极参与剿灭和招抚割据势力;主政云南后,主动上书,倡导屯田,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全面发展;重视社会教化,并身体力行开展儒学教育活动。(2)意义:剿灭大理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屯田重商促进了云南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兴办教育,有利于民风的改善,形成重教之风,促进社会安定。【解析】【详解】(1)政绩:根据材料“宣置屯田,令军士开耕”“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发展商业。他整修道路”等可从农业发展角度、鼓励商贸角度、社会公平角度、社会稳定角度、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等进行概括。 (2)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沐英治理云南的历史意义可从民族融合角度、加强中央集权角度、国家稳定角度、小农经济发展角度、思想教化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