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332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年级寒假自主学习检测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楚庄王在周王所在地的近郊进行阅兵炫耀武力,有问鼎中原的意思;周王面对挑衅,无奈只能派人慰劳,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情况,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尊王攘夷,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迁都,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诸侯兼并,排除。2. 秦朝在地方上彻底废除“封诸侯,建藩卫”制

2、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郡县制度。初设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上述举措有利于A. 推动专制皇权的完善B. 确立中央政府的威权C. 实现区域间民族融合D. 巩固秦朝大一统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且郡县制范围不断扩大,此举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故D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这一措施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能完善皇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 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A. 制衡日益膨胀

3、的藩镇势力B. 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C. 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D. 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专职宰相和秘书机构都确保了宰相权力更为集中,可以提高行政效率,D正确;宰相权力的变动是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关系,和地方藩镇无关,排除A;中书门下设置类似六部的秘书机构,与效率相关,与减少决策失误无关,排除B;宰相权力的变化,与宰相出身门阀还是平民无关,排除C。4. 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B.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 致君尧舜上,再

4、使风俗淳D.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杜甫的诗俗称“诗史”,属于现实主义代表,反映出了“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C是杜甫的诗,符合题意;A是唐代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属于抒情诗;B是李颀的琴歌;D是白居易宿东林寺的诗歌,均不符合题意。5. 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A.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

5、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行省制度下地方权力较小,故A错误;行省官员不是监察地方官员,故B错误;D是军机处作用。6. 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杭州,出现了一些百姓游艺场性质的“瓦肆”或“瓦子”,经常演出说话、说唱、杂剧、院本等艺术,使两宋时期的话本小说、说唱诸宫调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据此可推知,宋代A. 戏曲发展到顶峰B. 城市经济较繁荣C. 文化呈现多元化D. 大众文化品位高【答案】B【解析】【详解】在汴京、杭州出现了一些百姓游艺场性质的“瓦肆”或“瓦子”及演出,反映出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明显,这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B正确;A项叙述绝对化,排除;材料仅涉及说唱及话本、戏曲

6、,难以体现文化“多元化”,排除C项;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7. 学者蔡仁厚提出:“(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这表明他认为理学A 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B. 使先秦儒学发展为人性修养的学说C. 以先秦儒学来对抗佛道学说的冲击D. 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发展先秦儒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理学)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可知其认为理学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理学不仅是发展先秦儒学人性修养的学说,更是以先秦儒学重塑社会道德价值观,故B项错误

7、;材料未体现对抗佛道的冲击,故C项错误;理学并不是在佛道学说体系之中,而是在儒学体系中,故D项错误。8. 有碑文记述了清代机户与机匠之间的矛盾。被机户解聘的部分机匠组织全体机匠“叫歇”(罢工),以迫使机户“加银”,致使苏州纺织作坊生产停滞。机户向官府申请立碑,将禁止罢工写人碑文,并将“聚众叫歇”的行为以户律中“把持行市”的罪行论处,在碑前枷号示众。该碑文A. 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负面影响B. 体现出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体系健全C. 可用来考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D. 说明苏州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详解】碑文记载了雇主与雇工间因工价待遇而产生了纠纷,雇主(机户)要求官府立碑禁止

8、雇工(机匠)要求增加工资的行为,这体现了当时有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进行罢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法律体系健全”不符合材料和实际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最早”,排除D项。9. 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据此可知,该“条款”指的是A. 割让香港岛B. 关税协商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详解】“诉讼推给外人处置”说明中国丧失司法主权,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使中国丧失司法

9、主权,故D项正确;使中国丧失司法主权的是领事裁判权,ABC都与该条款的内容描述不符,排除。10. 辛亥革命后,湖南、陕西、江西、山西等14个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独立后的各省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排满革命事件,以示和清廷彻底决裂。这表明A. 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现B. 资产阶级掌控全国政权C. 清朝专制统治土崩瓦解D. 改良道路被国人所抛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后,各地宣布独立,并爆发排满革命,以示和清廷决裂,这表明清朝专制统治摇摇欲坠,已经完全不得人心,专制统治土崩瓦解,C正确;此时共和政府尚未建立,资产阶级尚未掌握全国政权,AB排除;材料未涉及改良问题,D排除。故选C

10、。11.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 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可知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会议的最

11、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正确;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排除;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B排除;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C排除。故选D。12. 侵华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政策,是要通过“在中国的占领区内实行残暴的掠夺,用以供给其侵略战争的物质需要”,实现其“征服中国并利用其资源”的目的。这折射出A.

12、 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B. 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出现逆转C. 战争加剧日本资源紧张局面D. 日本侵华主要谋求经济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以战养战”政策是在日本扩大侵华背景下实行的,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而战争又加剧了日本资源紧张局面,故C项正确;尽管日本经济衰退,但中国短期内仍不能战胜日本,A项错误;虽然日本经济衰退,但材料并未显示中国实力增强,B项错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重要目的,材料未显示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D项错误。13. 它地处鄂东北和豫东南,南临武汉和长江,平汉铁路从这里通过,因而它可以威胁武汉,又是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若要大

13、举北上,首先要扫清这个“障碍”。这里阐述了A. 内战始于中原解放区的原因B. 国民党取得内战胜利的策略C. 中原解放军的力量相对薄弱D. 中原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鄂东北和豫东南地区即中原解放区,因为“可以威胁武汉”“是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进攻华北的必经之地”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国民党大举北上时首先要扫清的“障碍”,说明了1946年夏天,国民党挑起的全面内战始于中原解放区的原因,A项正确;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以失败告终,排除B项;中原解放军的力量相对薄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原地区遭到严重的破坏,D项错误。14. 194

1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加紧物资调运,经过周密布置,选择在市场价格达到高峰之机,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集中抛售。这一措施A.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 改变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被动局面C. 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投机活动D. 缓和了政府和资本家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物价的稳定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投机活动,故选C项。材料所述措施与帝国主义残余势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共产党之前的执政并不被动,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政府和资本家间的矛盾,排除D项。15.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

15、督麦理浩时明确表示,不同意1997年6月以后新界等仍由英国管理的意见,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在香港回归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材料A. 正式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B. 已经透露了“一国两制”构想C. 阐明只有新界不能由英国管理D. 明确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979年,邓小平提出“香港回归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时,已透露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B项正确;正式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是在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不只新界

16、,整个香港都应回归祖国,C项错误;明确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1984年12月发表的中英联合声明中,D项错误。16. 1953 年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A项;题干时间

17、1953年说明当时人代会还没有召开,故B项错误;C材料中没有提及该信息;D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届人大的召开。17.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 优化工业分布格局B. 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 奠定了工业化基础D.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一五”计划实施时,坚持“优先保证工业不在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

18、的新工业中心”,同时规定大部分工厂都建在远离沿海省份的内地城市,由此说明“一五”计划有利于工业布局的优化,故A项正确;B属于一五计划工业特点;C是一五计划影响;一五计划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分析可知,一五计划使得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本题注重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18. 某同学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其中合理的是新中国所有制结

19、构变化示意图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 国民经济调整乙图C. “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 经济体制改革丙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图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结构图,乙图反映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图,丙图反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根据上述分析,所以D正确,ABC错误。19.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A. 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 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C. 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D. 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答案】B【解析】【详解】改革开

20、放以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潮流,材料中观念的转变是受到当时多边外交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属于全方位外交一部分,故A排除;与美国对抗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故C错误;D是20世纪50年代。2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反映了A. 中国正承担越来越大的国家责任B.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与时俱进C. 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局势D. 解决主要矛盾必须强化阶级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这说明我国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而中共洞悉了这种变化,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与时俱进,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承担的国家责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中共的思想建设,而不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复杂局势,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21.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 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 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

22、完善C. 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 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无用,这无法确保司法的正义,故选C;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从公民中选出来的,这就代表了民意对司法审判的参与,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的缺陷,而非其完善,排除B;材料没有显示法律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2. “在雅典生活的每个人都对这座城市如何运转有自己的想法”。“不论哪部新法律何时出台和颁布,雅典人都有权利投票表决该法律是否生效,是否应该遵守”

23、。材料表明雅典当时实行A. 代议制B. 中央集权制C. 君主制D. 直接民主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雅典人都有权利投票表决该法律是否生效,是否应该遵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都有对城邦重大事务的参与决策权,故答案为D项;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排除A项;中央集权体制是国家结构形式,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当时雅典没有实行君主制,排除C项。23.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叙述错误的是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B.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

24、文明是民主政治C. 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方文明中的古埃及文明是发源于北非尼罗河的文明,而不在亚洲,古A项符合题意;古中国、古印度等东方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经济上以农耕经济为主,政治上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制,而像古希腊这样的西方文明,它是发源于沿海地区的,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较为盛行,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4. “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

25、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B.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D.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亚历山大(我)通过东征和征服万里,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时代,表明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选D项;和平往来与东征等不符,A项错误;文明衰落与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不符,B项错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C项错误。25. 它的历史充满血与火的斗争不断的武力征服使之成为拥有地中海周边辽阔地域的强大国家。它继承古代希

26、腊的文化传统,盛行奴隶制,是欧洲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时代。这段文字概述的是A. 古代埃及B. 古代印度C. 古代希腊D. 古代罗马【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古代罗马通过武力征战,拥有了辽阔疆域,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湖,且罗马是奴隶制国家,D项正确;据“成为拥有地中海周边辽阔地域的强大国家”可知,埃及和印度不符合条件,排除AB项;据“继承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可知,古希腊不符合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的贤能

27、,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邮、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并于元朔五年(前124年)在长安设立太学。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

28、听变部;”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官员选拔制度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与唐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唐代官员选拔制度的进步性。【答案】(1)变化:从按军功爵位选任和选自郎官到自下而上举荐为官。 (2)不同之处:汉武帝时的察举制以推荐任官,唐代的科举制以考试任官;察举制以德、才为选拔依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依据;察举制下,士人不一定出自学校,科举

29、制下,读书、考试、做官密切结合。进步性:为平民阶层通过读书、考试进人仕途创造了机会;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为西方文官用人制度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变,二是选自郎官,即郊中令属下的中邮、侍郎、郎中、议郎等。”“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另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可知,西汉官员选拔制度从按军功爵位选任和选自郎官到自下而上举荐为官。(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另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

30、容。”并结合所学,从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任官的方式、选官依据、学校教育与做官关联程度等方面分析二者的不同。进步性:根据材料“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可知,为平民阶层通过读书、考试进入仕途创造了机会;根据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知,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利于社会稳定,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古代教育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等方面进行说明。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

31、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的重

32、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解析】【详解】(1)由材料“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要从丞相制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即考查中央官制的表现。(2)据材料二“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从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两方面说明。(3)由不能简

33、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可知该问考查考生对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积极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央集权制度对政治、经济和国家统一等方面的作用来回答。28. 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以挽救民族危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因此兴起。1861年初,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

34、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洋务派在继续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又着手兴办民用工业。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积极影

35、响。(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需要;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2)特点:抨击君主专制;兼采中西;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3)启示:改革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正确看待西方文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等。【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可从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需要、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等方面概括。积极影响:

36、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等方面。(2)特点:根据“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可得出抨击君主专制、兼采中西;根据“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得出社会制度的变革过程应具有阶段性。(3)启示:结合所学可从改革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正确看待西方文明,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等方面概括。29. 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道路来解决,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中国人展开的“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

37、药慢治”“猛药重治”。并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材料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进的中国人从“自我疗伤

38、”到“救治头脑疾病”体现的“救治行动”的特点,并归纳“温药慢治”与“猛药重治”的共同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4)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实现了伟大转折后,终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结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认识,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道路的建议。【答案】(1)特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共同点:都是变革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2)“借来的东西”是指马克思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等皆可);“药方”是指“工农

39、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者“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等类似的说法亦可)。 (3)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建议: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中完善;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等。【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指的是洋务派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救治头脑疾病”指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改革或革命,学习西方的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进行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所以可以得出特点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药慢治”指的是戊戌变法进

40、行改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猛药重治”指的是辛亥革命进行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故共同点是都是变革制度。(2)“借来的东西”:根据材料“毛泽东同志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可知“借来的东西”指马克思主义。“药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的道路,这个理论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失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过程中出现过左倾错误,主要就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根据上述题目的解答以及所学知识可从国情、创新、党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中完善;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