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踪检测评估19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河北沧州高三联考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 B民众个人自由遭到否定C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 D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解析:据材料“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可知,雅典强调公民对于城邦集体事务的参加,故选A项;据材料“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
2、集体意识,而不是强调公民的个人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人民主权原则在公民大会中体现为集体意识,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集体意识,而未涉及法律的保障,排除D项。答案:A2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出现了官员问责机制,即“审查”。一方面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随时对公职人员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该举措()A引发了官员与公民之间的对立B说明了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C避免了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D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解析:题干涉及了雅典的官员问责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机制的出现对于防止官员滥用职权,进而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具
3、有积极作用,故选D项;官员问责机制是维护民主制度的一种手段,不会引发官员和公民之间的对立,排除A项;官员问责机制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不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B项;官员问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制度,但不能完全遏制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排除C项。答案:D32020山西太原一模如图为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公民大会的会场遗址。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该会场的设计反映出古希腊()A民众向往中央集权体制B崇尚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C平民紧密拥护政治领袖D集体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解析:根据材料“公民大会召开时,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
4、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结合所学,公民大会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下,集体参政的公民意识,故选D项;“向往中央集权体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各区公民位于四周的圆形看台上,城邦官员位于会场居下的场地中央”不能充分体现圆满和谐的政治生活,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下,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排除C项。答案:D4雅典法律规定,一般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妆不得超过五十德拉克玛的价值,最富裕阶层也不得超过这个数目的两倍,如果超过标准,超过的部分应奉献给赫拉和宙斯。这反映出雅典()A公民生活受到限制 B公民的等级差异演化C巧立名目掠夺财富 D俭朴的社会风尚形成解析:材料信息表明,雅典公民在接受或
5、提供嫁妆方面受到一定数额的限制,说明公民的财物并不能完全由自己支配,反映出公民的生活受到一定限制,故选A项。答案:A52020云南昆明模拟克利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两次都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沉重压力下,而且都是短命的。材料说明雅典()A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到顶峰 B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C战争与民主制度对立 D民主制度符合雅典国情解析:通过题干中“克利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都是短命的”,这反映了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适应了雅典国情,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排除A项
6、;题干主要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适应了雅典的国情,并不表明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排除B项;通过题干看不出战争与民主制度的对立关系,排除C项。答案:D6据记载,伯利克里重建雅典卫城耗资巨大,保守派以浪费公款为名,让伯利克里下台。伯利克里在公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如果雅典人认为他太过浪费,他将支付营造建筑物所需的费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属于他私人的,不再属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满意伯利克里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这一事件表明()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B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C权力监督推动雅典民主制完善D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解析:根据材料“伯利克里在公
7、民大会上指出,重建卫城已为城邦带来了繁荣,雅典人非常满意伯利克里的答复,告诉他可以动用公库的财产”可知,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城邦意识,故选B项。答案:B72020江淮十校联考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 001到1 500、2 000、2 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B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8、,A项正确。答案:A8古罗马法谚有云“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比如,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简约”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表明,罗马法中的“和解”()A简化了司法程序 B与诉讼具有同等强制性C彰显了契约精神 D更能保障公民经济权益解析:根据题干中“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可知案件发生后,如果协议和解,即双方已经达成了契约关系,如果当事一方反悔之后,“债务人可以拒绝”,说明“和解”彰显了双方的契约精神,故选C项;题干强调的是“和解协议相当于已决案”,并非司法程序问题,排除A项;题干没有述及“和解协议”的强制性,排除B项;题干中“和解协议”的前提是
9、双方都认可这一决定,但是不能保证所有的“和解协议”都能成为议决案,排除D项。答案:C9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明罗马法()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B具备了灵活性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 D在争鸣中发展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推动罗马法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在争鸣中得到发展,故选D项;材料不是强调罗马法是否形成完整体系,且罗马法体系化的标志是民法大全的颁布,
10、排除A项;灵活性是指罗马法克服了形式主义的弊端,题干没有反映,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法学家解释法律,未提及法律的受控问题,排除C项。答案:D10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A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B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C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D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解析:据材料市民都可以控告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加害人,旨在约束人们不要乱投物品,这反映罗马法注重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故选D项;“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说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排除A项;严禁的是向道路乱投物品致人伤亡,排除B项;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的前提是向
11、道路乱投物品致人伤亡,排除C项。答案:D112020广东汕头模拟下图为罗马法所涵盖的法律内容。这说明罗马法()A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B比较注重法律程序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解析:罗马法维护的是罗马公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包含的内容体系而非具体的法律程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法律体系而非其核心内容,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人法”“物权法”“继承法”“诉讼法”可知罗马法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故D项正确。答案:D12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最高外事裁判官,专门审理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与异邦人之纠纷,其不囿于传统立法束缚,以公平、正义理念审理纠纷,形成了罗马法
12、的一部分。外事裁判官的设立()A基本放弃了传统公民法B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C平衡了贵族和平民矛盾D直接推动罗马法体系形成解析:据题干时间可知,公元前242年接近万民法的颁布时间以及外事裁判官的职责来推断,B项正确。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标志是公元前212年卡拉卡拉敕令的颁布,A项错误;平衡贵族和平民矛盾的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C项错误;罗马法体系的建立标志是6世纪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湖北公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
13、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到叔向、孔子等人的攻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材料二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横激起了平民的反抗,
14、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鼎”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鼎”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国“铸刑鼎”的时代背景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15、。其目的主要突出阶级性,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角度入手作答。第(2)问,从材料二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贵族获得的利益是制定法律的权力,而平民获得的利益是审批法律的权力。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主要是双方斗争的对象不同,即郑国“铸刑鼎”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而十二铜表法反映的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答案:(1)背景:春秋末期,奴隶制经济瓦解,封建经济逐渐形成;贵族垄断法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礼治秩序趋于崩溃;法家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诸侯国变法革新成为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兴起。(8分)目的:与礼治秩序决裂,提升刑法的地位;巩固郑国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稳定社会秩序。(4分)
16、(2)利益:贵族通过主导法律的制定,保证十二铜表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平民获得法律的审批权,他们通过将法律编订成明确的条文,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侵害其利益。(6分)差异:郑国“铸刑鼎”是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斗争的产物,具有封建色彩;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奴隶主贵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7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享有自由的人要比现在的少得多。古希腊的历史也要比“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时期早得多。在那时,甚至杰出的亚里士多德表面上也承认,某些个体具有超凡的能力。他并不认为,在法律面前所有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事实上,他同意某些超凡之人可以居于法律之上的看法
17、。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是统治者,而另一些人生来就是仆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点。从以上材料中任意提取一点关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在提取信息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对题目材料进行解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取信息,如本题提取信息可以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公民的民主政治、古希腊学者对民主政治的看法等多个层面进行。答案:示例:认识:希腊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2分)说明:在古代希腊,只有享有公民权的人才享有民主权利,但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不享有公民权;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同意“超凡之人可以居于法律之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