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必考点题型热点预测与分析命题热点三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理科)高考对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例如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文科)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等;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容易题和中档题
2、.预测1.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A B2C D6解析:由正视图可知该三棱柱的底面边长等于2,高是1,所以其侧面积等于,故选D. 动向解读:三视图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几乎每年必考,除了考查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判断外,更多地是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在由三视图中给出的数据得出原几何体的有关数据时,要充分利用三视图“主左一样高、主俯一样长、俯左一样宽”的性质.预测2. 如图4,在四棱锥中,底面是矩形, 平面,,于点 (1) 求证:; (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知识, 考查数形结
3、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1)证明: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3分,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6分(2)解法1:由(1)知,又, 则是的中点,在Rt中,得,在Rt中,得,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 8分得.解得, 10分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12分 .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4分解法2: 如图所示,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8分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可得:令,得. 10分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则. 12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4分预测3.(理科)正的边长为4,是边上
4、的高,分别是和边的中点,现将沿翻折成直二面角(1)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证明你的结论解:法一:(I)如图:在ABC中,由E、F分别是AC、BC中点,得EF/AB,又AB平面DEF,EF平面DEF,AB平面DEF (II)ADCD,BDCD,ADB是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ADBD,AD平面BCD,取CD的中点M,这时EMAD,EM平面BCD,过M作MNDF于点N,连结EN,则ENDF,MNE是二面角EDFC的平面角.在RtEMN中,EM=1,MN=,tanMNE=,cosMNE=.()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APDE,证
5、明如下:在线段BC上取点P。使,过P作PQCD与点Q,PQ平面ACD 在等边ADE中,DAQ=30AQDEAPDE.法二:()以点D为坐标原点,直线DB、DC为x轴、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2)B(2,0,0)C(0,.平面CDF的法向量为设平面EDF的法向量为,则 即,所以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为;()设,又,把,所以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APDE.预测4. 如图,圆柱的高为2,底面半径为3,AE、DF是圆柱的两条母线,B、C是下底面圆周上的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求证:;()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 AE是圆柱的母线底
6、面BEFC, 1分又面BEFC 2分又ABCD是正方形 又面ABE 3分又面ABE 4分(2)四边形为矩形,且ABCD是正方形 EFBC 四边形EFBC为矩形 BF为圆柱下底面的直径 1分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则AD=EF=AB=在直角中AE=2,AB=,且BE2+AE2= AB2,得BE2=2-4 在直角中BF=6,EF=,且BE2+EF2= BF2,的BE2=36-2 2分解得=,即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3分(3)解法一:如图以F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2),B(,4,0),E(,0,0),(,0, 2),(,4,0), (,0,0) 1分设面AEF的法向量为(,),
7、则 3分令,则即(,) 4分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则 6分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7分解法二:如图以E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2),B(4,0,0),F(0,0),(-4,0), (0,-2),(0,0) 1分设面AEF的法向量为(,),则 3分令,则即(,) 4分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则 6分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7分ABCDDEFGA1B1C1D1预测5. 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E、F分别是、的中点,过、E、F作平面交于G.()求证:;()求二面角的余弦值;()求正方体被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的体积.()证明:在正方体中,平面平面 平面平
8、面,平面平面ABCDDEFGA1B1C1xyz .-3分 ()解:如图,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D1(0,0,2),E(2,1,2),F(0,2,1),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由,和,得, 取,得, -6分又平面的法向量为(0,0,2)故; 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9分()解:设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V, , , ,-11分故V棱台 V=V正方体-V棱台. -14分预测6. 如图,在长方体中,且(I)求证:对任意,总有;(II)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III)是否存在,使得在平面上的射影 平分?若存在, 求出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9、(I)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从而,即(分)(II)由()及得,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从而可取平面的法向量为,又取平面的法向量为,且设二面角为,所以(分)(III) 假设存在实数满足条件,由题结合图形,只需满足分别与所成的角相等,即 ,即,解得 所以存在满足题意得实数,使得在平面上的射影平分 (14分)预测7. 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为直角梯形()求此几何体的体积;()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探究在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并说明理由解:()由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垂直于底面,且,此几何
10、体的体积为; 5分 解法一:()过点作交于,连接,则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与所成角,在中,;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9分()在上存在点Q,使得;取中点,过点作于点,则点为所求点;连接、,在和中,以为圆心,为直径的圆与相切,切点为,连接、,可得;,; 14分解法二:()同上。()以为原点,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得,又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锐角,可得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设存在满足题设的点,其坐标为,则, ;点在上,存在使得,即,化简得, ,代入得,得,;满足题设的点存在,其坐标为。预测8. 一个几何体是由圆柱和三棱锥组合而成,点、在圆的圆周上,其正(主)视
11、图、侧(左)视图的面积分别为10和12,如图3所示,其中,(1)求证:;(2)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AODEEA侧(左)视图A1D1AD11A11EBCOD图3(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线、线面关系,二面角,三视图等知识,考查化归与转化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方法1:(1)证明:因为,所以,即 又因为,所以平面因为,所以4分(2)解:因为点、在圆的圆周上,且,所以为圆的直径 设圆的半径为,圆柱高为,根据正(主)视图、侧(左)视图的面积可得,AD11A11EBCOD6分解得所以,7分过点作于点,连接,由(1)知,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9分由(1
12、)知,平面,平面,所以,即为直角三角形在中,则 由,解得 因为13分所以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14分方法2:(1)证明:因为点、在圆的圆周上,且,所以为圆的直径设圆的半径为,圆柱高为,根据正(主)视图、侧(左)视图的面积可得,AD11A11EBCOD2分解得所以,3分以点为原点,、所在的射线分别为轴、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5分AD11A11EBCODxyz因为,所以所以9分(2)解: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因为,所以即 取,则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1分由(1)知,又,所以平面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2分因为,所以而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14分方法3:(1)证明:因为,
13、所以,即又因为,所以平面因为,所以4分(2)解:因为点、在圆的圆周上,且,所以为圆的直径设圆的半径为,圆柱高为,根据正(主)视图、侧(左)视图的面积可得,AD11A11EBCOD6分解得所以,7分AD11A11EBCODxyz以点为原点,、所在的射线分别为轴、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9分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 取,则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1分由(1)知,又,所以平面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12分因为,所以而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14分动向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试卷中相对较为固定的考查模式,即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论证,考查空间中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求解等,有时还会以开放性的设问方式进行考查.这类问题通常可以有两种解法,一是利用有关的定理与性质直接进行论证和求解,二是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进行证明或计算.这类考题通常有2至3个小问题,在解答过程要注意各个小问题结果之间的连贯性,这样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