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目 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我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浦东的史实,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其特点;理解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图片、彩图等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家政策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教方学法对图文材料解析,概念阐释,历史对比等。教材分析重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难点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
2、具地图册、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有条件播放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画了一个圈”哪些地区?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这个圈后来不断扩展,初步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开放的突破口是什么?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 创办阅读P58教材第一段正文,创办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些?1988年又增设哪一经济特区?阅读“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解决第一问。答案略(详见金榜)。再由第二问引出2、 意义分析意义,必须首先了解“
3、经济特区的特点”(概念),参见P58教材最后一段正文。主要“特”在经济方面,如管理权限、经济结构(所有制形式)、经济体制、优惠政策等。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插入2011年小高考题: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政治体制(社会制度)不同。详见“金榜”P49的“即时训练”。经济特区在特殊政策的推动下,发展如何?插入深圳等特区的图片对比: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参见金榜P48底端注释),深圳也因此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插入第7、8、9三张幻灯片。经济特区利用有利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先进
4、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国际为导向,扩大外贸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参见P59教材的第二段正文:数据)。(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2)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3)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过渡:特区实践的成就,解放了思想,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继经济特区后,政府又在沿海开放了14个港口城市,并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二、沿海城市的开放(利用彩图P30):时间:1984年 城市:
5、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三、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参见彩图P30):从以上开放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你有什么启示?可以插入“金榜”P50的“主题二”第一问,引导分析得出: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等。国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90年代的对外开放中继续突显:四、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开发浦东的战略目的、条件和结果(参考教材和金榜P51的材料题第一、二问分析、探究)答案略。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6、1、格局: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分别指的什么?(参见金榜P50 的介绍)“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及时用金榜52的材料二巩固,并简要分析“新旧中国开放的区别”,指出本质区别:前提不同独立自主开放;被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