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073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7页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67张PPT)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历史(新课标1专用)考点一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7课标,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

2、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五年高考 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

3、化认同。解析 第(1)问,从季札个人的儒学造诣,践行儒家信、礼义观念的行为等角度分析说明。第(2)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认识等角度分析。2.(2017课标,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4、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 本题考查

5、颜回。(1)从颜回的个人品德、学习能力、对儒学的学习和践行等方面概括。(2)从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儒学地位、统治者的态度、现实需要等方面分析归纳。3.(2017课标,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

6、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为新

7、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析(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陈云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角度回答其“经济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困惑、中国计划经济的弊端和苏联模式的影响等回答“时代背景”。(2)可以从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思想建设和现代化的影响等角度回答。4.(2016课标,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

8、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

9、;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解析(1)注意设问角度是“背景”,应从当时唐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角度概括。(2)“功”要从维护唐朝统治和为开发边疆做贡献等角度概括,“过”主要结合材料所述事件带来的危害进行归纳。在评价时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规律总结 注意设问角度“背景”与“原因”的区别。背景的范围要比原因广得多,它既包括原因,也包括不属于原因的大的时代特征。而原因只是背景中对事件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那部分

10、要素。因此,在回答背景时角度一定要广泛而全面。5.(2015课标,48,15分,0.37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

11、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答案(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6分)(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

12、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9分)解析(1)历代统治者往往需要一套治理方法加强统治,丘处机的意见能够适应成吉思汗统治的需要。结合材料中丘处机善择时机、学识广博等信息回答。(2)可以从有利于中原文化传播、有利于加强统治等角度分析,结合长春真人西游记的文献价值回答。失分警示 注意要立足材料信息回答问题,提取材料信息后,要运用专业术语加以概括。要注意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6.(2014课标,48,15分,0.61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

13、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积极议政;包拯优

14、秀的个人品质。(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解析(1)从材料中“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包拯“刚正不阿”等信息入手分析回答。(2)“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期待;当时“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影响广泛,对“包青天”形象的塑造有积极作用;后世文学创作、艺术加工使“包青天”的形象更加鲜明。据此可回答“广为传颂的原因”。答题指导 回答第(1)问时,应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运用专业术语回答。回答第(2)问时,不仅要阅读材料,还要结合所学知识。7.(2013课标,48,15分

15、,0.56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

16、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7分)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解析 第(1)问从韩愈生活的时代入手,结合材料中“当时皇帝崇信佛教”“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等信息回答。第(2)问韩愈提倡“道统”,宣扬儒学,其思想被后世儒生所汲取,为宋

17、代理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据此可回答“作用”。方法技巧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要以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作为标准,进行历史的评价。要注意防止片面化、绝对化。8.(2015课标,48,15分,0.63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

18、,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

19、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5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可从德国统一、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工人状况方面概括,再联系所学知识从思想与政体方面概述回答。第(2)问基本政策从镇压与保障两方面进行概括。评析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阻碍工人运动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三方面展开即可。答题指导 解答本题,可以从材料信息入手,同时联系必修教材中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回答。9.(2014课标,48,1

20、5分,0.6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

21、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答案(1)重视和采纳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8分)(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7分)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归纳要点并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既要指出光绪帝对变法的积极推动作用,又要指明其作用的有限性。失分警示 本题第(2)问容易失分。解答时要从光绪皇帝在变法中的活动入

22、手,分析其对维新派、慈禧太后的态度,结合变法结局等信息回答。要注意立足史料,最大限度地解读信息。10.(2013课标,48,15分,0.50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

23、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解析(1)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从材料中概括答案。(2

24、)“目的”要结合梁启超的主要活动来分析;“方法”注意结合文史常识和材料内容进行归纳。方法技巧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2017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

25、。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答案(1)目

26、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和美国制宪会议。(1)第一小问,联系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作答。第二小问考查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的作用,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概括出华盛顿勇于担当、谦虚、不贪恋权力的高贵品质。第二小问,可结合后人对华盛顿的敬仰作答。他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了典范。1.(2017北京文综,23,4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

27、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A.华盛顿 B.孙中山 C.凯末尔 D.甘地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D 本题考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华盛顿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孙中山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凯末尔通过暴力革命赢得土耳其的民族独立,A、B、C三项都与题干中的“非暴力抵抗”不符。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积极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因此D项符合题意。2.(2015上海单科,12,2分)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

28、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答案D 题干诗句是清康熙帝于1683年所作的中秋日闻海上捷音的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收复台湾,诗中“耕凿从今九壤同”是指实现统一,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诗句含义不符。3.(2015上海单科,16,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答案C 恩格斯对拿破仑的这一评价主要着眼于拿破仑对

29、法国大革命精神的传播以及对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拿破仑推行的民法典体现了对法国大革命成果的保护,并且确定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传播到欧洲及其以外的地区,有力冲击了欧洲封建秩序。故C项正确。A、B、D项与恩格斯的评价不相对应,故应排除。评析本题以恩格斯对拿破仑的评价为依托,主要考查拿破仑的历史贡献。考查学生以史实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难度中等。4.(2012课标全国,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

30、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畛域,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

31、危及财政。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时可将材料信息与鸦片战争的背景结合起来回答。(1)从材料中“大为风俗人心之害”、吏治败坏和鸦片走私对财政的影响角度分析“认识”;从材料信息可知,道光帝严禁民间“私种罂粟”,严禁鸦片走私,“只准易货,毋许易银”,据此可回答“措施”。(2)从禁烟政策的内容、影响、性质等角度入手,联系鸦片战争期间道光皇帝对禁烟的态度回答。5.(2016浙江自选,9,10分)“中外历史

32、人物评说”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6分)(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4分)答案(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

33、”;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解析(1)由材料一中“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蛮夷曰道”等信息,再结合秦统一南方越地后设郡等知识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唐朝“新创了管理体制”“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在第(1)问的基础上,结合唐朝的民族政策回答。6.(2015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

34、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2)据材料

35、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解析(1)依据材料,分层次概括“君道”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说明客观因素

36、。(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辩证评价,既要肯定唐太宗“君道”的积极作用,也要指出其局限性。7.(2015福建文综,41C,16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

37、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解析(1)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归纳作答,如增加御史人数、扩大御史台的权力等。(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归纳概括。第二小问,要综合两则材料,从

38、自省、纳谏、用御史制度约束官吏等角度阐述。8.(2015浙江自选,9,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材料二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这班队伍以“铁骑军”著称于世,

39、“铁骑军”的雅号起初赠与他们的领袖,但不久即为全军所公用。摘编自屈勒味林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颁布歧视性法令的目的和结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铁骑军”的来源及选拔军官的标准。(4分)答案(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巩固英国海上权威。结果: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2)信奉清教的自耕农。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废除只有骑士和贵族才能充任军官的陈规。解析(1)阅读材料信息可知,“歧视性法令”指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结合航海条例的内容可知该法令旨在打击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的商业利益,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该法

40、令导致英荷战争爆发,最终荷兰战败,失去海上霸主地位。据此回答即可。(2)回忆所学知识可知,“铁骑军”来自信奉清教的自耕农,回忆教材知识可回答选拔军官的标准。9.(2014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

41、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

42、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答案(1)主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考试、监察(纠察)二权。三权分立原则。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是解答本问的前提和关键。要依据因袭、规抚和创获三个层次,对三民主义进行分层解读。(2)分析孙中山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应注意问题中的提示,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角度思考。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青年时期游历

43、欧美日等,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这些经历对其思想的产生有很大影响。10.(2014福建文综,41C,16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

44、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10分)答案(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2)趋势:上升。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二点即可)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重点阐释邓小平

45、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所做的思想动员工作。第(2)问第一小问要注意观察图中曲线的总体走向,其原因主要应从改革开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对邓小平的主要贡献加以概括,要注意语言的精练性。11.(2014浙江文综,39,8分)(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

46、,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8分)答案(3)更注重:拿破仑既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又以自己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法国大革命。评价拿破仑,必须把他置于时代的具体语境,又不忘他的个人风采。更注重:拿破仑的政治活动和对外战争都具有双重性。但从根本

47、上说,功大于过,是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更注重:拿破仑一生的经历错综复杂,有很强的阶段性。无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对外战争,都有必要区分不同阶段,给予恰当评价。更注重:拿破仑拥有多重身份,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法兰西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评价时需区分活动的不同领域,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解析 第(3)问考查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设计相对开放,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较大。解答时,无论选择哪种主张都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12.(2013江苏单科,24,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

48、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

49、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3分)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50、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解析第(1)问,“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考生可从材料中“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加以反对”概括;变化的原因,要注意材料中的提示“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夺取政权)、“共和国”(巩固政权)。第(2)问“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对应的材料原话是“法国发生革命不是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拿破仑法典的影响,考生可依据所学知

51、识回答。第(3)问“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可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大部都落入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大土地所有者”概括得出;资产阶级通过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手段,可一方面能夺取政权,巩固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13.(2013重庆文综,14,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凯末尔采取的一项激进措施,就是取消费兹帽,代之以西式礼帽。费兹帽是一种红色圆柱形的帽子,是当时穆斯林土耳其人的特殊服饰。他认为,土耳其人的这种装束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打扮,土耳其的社会(世俗化)改革必须从服装入手。他说:“自认为是文明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必须用他们的思

52、想和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表明和证明他们是文明的。”摘编自钱乘旦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末尔为什么认为“土耳其的社会改革必须从服装入手”;(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尔改革的政治前提,(2分)概括凯末尔改革对土耳其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4分)答案(2)费兹帽等装束非常不合时宜,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或“凯末尔革命”的成功)。推动了社会的世俗化,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解析 第(2)问考查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由材料二中凯末尔认为费兹帽“非常不合时宜”“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等回答原因;从凯末尔改革

53、的背景回答政治前提;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概括凯末尔改革的影响。评析本题以服饰变革为主题,考查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考点二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2016课标,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

54、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

55、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4分)(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解析 第(1)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可从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蔡元培自身因素等方面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进行思考。第二小问,要从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两方面来作答。解题思路 将材料信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

56、卷题组(2016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

57、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1)

58、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立志重修”“多年寻访,三易其稿”“天天食之”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本草纲目的内容、呈现形式、分类方法、与前人成果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等信息回答“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第二小问“地位”。评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相关成就,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准确、全面提取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C组 教师专用题组(2011课标,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

59、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

60、度。(8分)(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答案(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二钱玄同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结合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背景,评价归纳不同态度的影响,注意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第(2)问要迁移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概括说明其历史背景。评析本题是对钱玄同不同时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历史

61、阶段的考查,考查论证和探究历史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从材料中归纳出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论证。1.(2017山东济南3月,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1681年,康熙帝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帝决定攻台。1683年6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他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他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

62、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摘编自施伟青施琅将军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受到清政府重用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施琅的主要功绩及其历史意义。(9分)三年模拟 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30分钟 分值:45分)答案(1)背景:平定“三藩之乱”,国家基本统一;郑氏割据台湾,坚持抗清。(6分)(2)功绩:收复台湾;上疏力主保留、守卫台湾。(4分)意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台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分)解析(1)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平定“三藩之乱”、郑氏割据台湾等知识回答“背

63、景”。(2)从施琅收复台湾和上疏主张保留、守卫台湾等方面回答“功绩”。从维护国家统一和有利于民族团结及台湾发展等角度回答“意义”。2.(2017福建质检,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于成龙,清朝著名廉吏。1661年,他出任广西罗城知县,针对“城市残破”“民多饿死”的现状,“革大耗”“减盐引”。后来,他升迁四川合州知州,罗城人“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1650年,他赴任直隶巡抚,即劾罢治罪贪赃枉法的青县知县赵履谦等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霸州州判卫既齐等官员。赴任江南江西总督后,于成龙针对贪墨侈靡之风,颁布了兴利除弊条约示案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时人记述,凡他所到

64、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曾召见于成龙,誉其为“清官第一”。1684年,于成龙病逝。遗物“帷笥(箩筐)中绨袍(旧官服)一袭,床头盐豉器而已”。摘编自王晋玲、李峰清初吏治清明探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推行廉政的主要特点。(6分)(2)有学者认为,“清廉官吏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9分)答案(1)惩治贪腐,举荐廉吏;制定廉政规范,教化与惩处相结合;以身作则,坚持不懈。(6分)(2)客观存在:由于个人廉洁自律、社会期待、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的推崇等因素,历史上廉吏不乏其人。特殊历史现象:由于制度和时

65、代的局限,贪腐现象普遍存在,廉吏不具普遍性。(9分)解析(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劾罢治罪贪赃枉法的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官员”,制定条令,加强教化,以身作则等角度回答。(2)分析材料信息,理解客观存在和特殊历史现象的含义,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说明。3.(2016福建质检,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当共和失效时,奴役便接踵而来。英国政体之所以有毛病,只是因为君权已经毒害了共和。上帝把英国放在远离北美的地方上,也顺理成章并有力地证明,英国对北美享有治权这一点,绝不是上帝的本意。因此,既然只有

66、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就让我们抵抗,一直达到最后的独立。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常识材料二“世界就是我的祖国”是托马斯潘恩的名言。1774年,他从英国到达英属北美殖民地,两年后发表常识。该书一问世即被抢购一空。美国独立后,他来到法国,参与起草人权宣言。后回到英国,发表人权论,歌颂法国革命,抨击英国政体,因此遭通缉而逃往法国。潘恩参与起草法国1791年宪法,又因反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而被捕入狱。1794年恢复自由后,他投身到反对拿破仑独裁统治和侵略战争的斗争中。摘编自何实译常识附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潘恩的政治主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潘恩在欧美革命中的表现。(7分)答

67、案(1)反对君主政体(世袭制度);倡导共和制;否定英国对北美统治的合法性;强调北美人民应通过武力抵抗赢得独立。(8分,每点2分)(2)宣传民主自由思想,起到思想启蒙作用;(2分)参加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推动革命发展,为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做出贡献;(3分)体现了追求理想、矢志不渝的品质。(2分)解析(1)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解答,如反对君主制,主张共和制,反对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主张北美人民通过武装斗争争取独立,等。(2)从材料中潘恩宣传、参加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建立等,结合其个人品质回答。1.(2017广东广州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汤显祖(15501616)

68、,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的行为激怒了当朝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

69、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棼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结果醒来却是一梦。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30分钟 分值:45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

70、创作的历史背景。(9分)答案(1)特点:以情格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揭露弊政,反对封建礼教。(6分)(2)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理学思想束缚。(9分)解析(1)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以情格理的观念”“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的行为激怒了当朝皇帝”“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等概括回答。(2)结合明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理学思想束缚等回答。2.(2017山西太原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71、,化作春泥更护花。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二首)(1839年)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经学家。出身仕宦,幼读诗书,获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著有明良论西域置行省议等见识深到的时论文章。一身才华横溢、多情风流,个性鲜明,曾请与林则徐同赴广东禁烟,被林婉言谢绝。因其屡屡针砭时弊,触动时忌,遭受权贵打压,被迫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辞官南归,1841年暴卒于丹阳书院(死因不明),享年49岁。留著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陈铭龚自珍评传(1)根据材料并

7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龚自珍的人生境遇进行简要评析。(9分)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闭关落后,危机四伏;实行文化专制,束缚人才;作者仕途遭遇挫败,胸怀愤懑之情。(6分)(2)境遇:怀才不遇,境遇悲凉。(2分)评析:龚自珍怀才不遇一方面受限于时代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自身锋芒毕露的突出个性,难容于传统士大夫中庸内敛的处事观,成为传统文化的牺牲品。(7分)解析(1)提取材料信息,从鸦片战争前社会状况入手,从闭关锁国、文化专制和作者个人因素等角度回答“背景”。(2)提取材料信息,从龚自珍生活的时代入手,联系其个人性格等进

73、行评析。3.(2016广东广州一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

74、,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拿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8分)答案(1)主要内容:实行新经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7分)(2)背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4分)影响:新经济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滞胀”问题;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4分)解析(1)阅读材料信息,从“尼克松

75、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谋求同中国对话”“美军全部撤出越南”等信息归纳。(2)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状况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方面回答“背景”。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尼克松谋求同中国对话的影响等方面回答“影响”。1.(2017东北三校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

76、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当时,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

77、条件。(7分)非选择题 C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创新题组 答案(1)贡献:领导开展了核基础理论研究;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并参与核试验;推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每点2分,共8分)(2)条件: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科技专家与年轻科研人员弘扬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激励群体智慧和创新精神;苏联的援助。(7分)解析(1)提取材料信息,从邓稼先研究核理论、领导与参与核试验和研制核武器等角度回答。(2)提取材料信息,从政府政策、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苏联因素和发扬学术民主等角度回答。2.(2017湖北武汉四调,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下面是辜鸿铭的部分

78、言论摘录(1)根据材料,概括辜鸿铭的思想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辜鸿铭的思想主张。(9分)中国人的精神(1915年)一个中国人如果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地为她丈夫活着反对中国文学革命(1917年)当胡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音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时,我敢肯定许多外国人都将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个身为中国学者的人,能够说出中国的文言不适合创造活文学的话,他一定是一个“外表标志的道德上的矮子”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1924年)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讨厌西

79、方文明,我在这里公开申明一下,我讨厌的东西不是现代西方文明,而是今日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文明利器这一点答案(1)维护孔孟儒学,反对文学革命;(3分)肯定现代西方文明。(3分)(2)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2分)辜鸿铭反对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明绝对否定与肯定的做法,(2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理性地吸收西方文明,(2分)但为一些封建糟粕和陋习辩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分)解析(1)从材料信息可知,辜鸿铭主张“忠君”,维护传统礼教,不赞同文学革命,认同现代西方文明但反对“今日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文明利器这一点”。据此回答即可。(2)从辜鸿铭思想出现的背景、思想进步性和局限性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