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07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答案】B【解析】“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表明孟子主张知识分子担任官职,参与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说明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排除无关选项即可

2、。2. 下表为范文澜先生对战国时代“士”的主要分类情况分类具体所指学士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著书立说、议论政事,在文化上做出巨大贡献之士。策士纵横家,长于争论,凭口舌辩词驰骋诸侯,猎取富贵之士。方士或术士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艺、占卜等学科的专门家。据此可知,士阶层的分化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时代“士”的分类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的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C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而不是“

3、士”阶层的分化,A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B错误;商鞅变法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D错误。3.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答案】B【解析】【分析】从材料中“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可以排除A选项,并看出韩非子中含有一定的民本思

4、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错误,法家主张的就是变法图强;D选项错误,法家重视变革。【详解】 4. 汉初是统治思想更换的最重要时期,实现了从法家一道家一儒家的转变,从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朝政治统治的需要B. 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 “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汉初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独尊儒术”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统治思想更换主要是从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A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独尊儒术”是适应了汉武帝

5、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而不是对儒家思想的敬仰,B错误;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但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D表述不完整。5. 在朱熹看来“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熹强调的“理”是A. 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B. 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D. 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可知,朱熹强调君臣、父子各有其理,这就是人们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B正确;超

6、越时空的精神实体是老子的“道”,与材料无关,A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与朱熹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朱熹强调的“理”是人们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而且其反对人们对幸福的追求,D错误。【点睛】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6. 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道”向上追寻,建构了兼具道德属性、自然属性的“天”,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这说明A. 儒家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C. 儒、道思想发展呈现出逐渐合流的趋势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据

7、材料“纵观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其德主刑辅、尊卑贵贱论,都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根据的。此外,他借助于道家的超越性之为儒家的仁义礼智原则探究了本源”可知,董仲舒的儒学体系吸收了法家、阴阳家、道家等诸家思想,是在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正确;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儒学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思想,故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儒、道思想发展呈现的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合流,C错误;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的“始终”就是错误的,例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没有,D错误。7. 顾炎武在坚持孟子“性无不善”论的同时,强调“性发见乎情”,“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在这里,顾炎武A. 受西方启蒙思想启发B. 倡导经世致用必要

8、性C. 驳斥理学家的虚伪性D. 肯定个体私欲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结合所学知识控制顾炎武肯定个体私欲的合理性,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明显不合史实,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B选项错误,排除;材料与驳斥理学家的虚伪性的说法无关,C选项错误,排除。8. 由于郭守敬的建议,元世祖派了十四位天文家到当时国内数十个观测点进行观测。在其中的六个地点,特别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随后,新的历法同年颁布。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A. 获益于中央集权体制B.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C. 总体缺少创造性成果D. 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9、【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世祖派了十四位天文家到当时国内数十个观测点进行观测”“在其中的六个地点,特别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的时间长度,随后,新的历法同年颁布”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表明当时新历法的颁布得益于元世祖,即国家政权的支持,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得益于中央集权体制,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古代小农经济为基础,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科技的经济基础,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元世祖派了十四位天文家到当时国内数十个观测点进行观测”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中央体制的支持作用,没有体现缺少创造性成果的问题,故C选项错

10、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封闭性特点体现在技术传承上传男不传女等问题上,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古代科技的封闭性特点,故D选项错误。9.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强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人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苏轼也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文人绘画A. 擅长实体描绘B. 追求得意忘形C. 注重诗画结合D. 贴近百姓民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人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领略书画

11、作品奥妙时的“形”“神”中“神”的重要性,即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会,强调了古代的文人绘画追求得意忘形,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可知,材料强调了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没有体现实体描绘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古代文化绘画强调“神”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诗画结合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取其意气所到”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古代文人绘画追求得意忘形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贴近百姓民生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0. 五代时,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在四川成都、后蜀雕印的增广

12、的唐本草(蜀本草)技术水平也很高。开封、杭州、成都、建康、福州等都发展成重要的出版中心。这表明A. 五代时期文化的繁荣B. 中国印刷术长期领先世界C. 雕版印刷术日趋成熟D. 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在四川成都、后蜀雕印的增广的唐本草(蜀本草)技术水平也很高”“开封、杭州、成都、建康、福州等都发展成重要的出版中心”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在五代时期,即使是偏远地区印刷出版很发展,说明这时期文化比较繁荣,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五代时期印刷出版发展,没有体现印刷技术在世界的定位,无法得出印刷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根据

13、材料“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如在四川成都、后蜀雕印的增广的唐本草(蜀本草)技术水平也很高”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水平很高,没有强调雕版印刷技术的日渐成熟问题,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印刷技术促进文化传播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 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冲击B. 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C. 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D. 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

14、统文化【答案】A【解析】材料论述近代中国人从器物到思想转变,主要是适用西方文明发展对于中国冲击导致,国人学习内容的转变,A正确;学习器物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B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冲击传统思想,C错误;D属于材料部分信息内容。12.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此事标志着中国A.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C. 工、商、学建立统一战线D. 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材料“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反映了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五四运动

15、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工、商、学建立统一战线,故C错误;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故D错误。故选A。13.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出现频率降低,革命出现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

16、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故答案为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时间不符,并且材料只涉及知识分子阶层,无法得出民众普遍拥护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界否定,不符史实,排除C项;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变,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4. 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A. 中共一大B. 八七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七月底的大会”“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等信息说明这次大会是中共一

17、大,故A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8月7日,故B项错误; 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春,故D项错误。15.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

18、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6.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最大理论贡献是A. 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B.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 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D. 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的含义是使中国红色革命力量不

19、断发展壮大,因此毛泽东在实践中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C包含于B项当中,A、D两项与题意不符。考点:毛泽东思想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17. 毛泽东同志曾外国来访者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

20、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 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B. 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C. 遵义会议的召开D. 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答案】D【解析】【分析】“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就指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D正确。【详解】18. 下图伟人的足迹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 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C.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的解决了党内问题D. 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位于江西地区,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河北西

21、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故排除A项;是贵州遵义,中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是在江西的井冈山地区,故排除B项;位于陕西地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的解决了党内问题是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故排除C项;为河北的西柏坡地区,中共在这里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故选D项。19. 鲁迅先生说:“惟至明末,则宋市人小说之流复起,或存旧文,或出新制,顿又广行世间。”材料中“广行世间”说明小说A. 已取代传统文学的地位B.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C. 体裁和内容不断创新D. 艺术形式出现多元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经济领域

22、出现了一股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材料中的“广行世间”即说明了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CD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未涉及,排除。20.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的民主共和制称为“西土之桃花源”,称美国共和制“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说明魏源A. 已认识到清王朝衰落的根源B. 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世界观C. 主张政治变革效仿西方制度D. 对西方民主有了相略的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瑞士的民主共和制是西土之桃花源

23、,认为美国共和制“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说明魏源对西方代议制有了一定的认识,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材料只是体现魏源对西方代议制有了一定的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清王朝衰落的根源的认识,A选项错误,排除;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没有本上突破传统世界观,BC选项错误,排除。21. 左宗棠称:“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彼此各是其是,两不相喻。”这一论述A. 未摆脱传统思想的窠臼B. 客观分析了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C. 承认了西方政治的优越D. 直接推动了“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24、左宗棠认为,中国与西方文明各有所长,即“彼此各是其是,两不相喻”。这表明他并没有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即未摆脱传统思想的窠臼,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是社会制度的差异,左宗棠并未意识到,B选项错误,排除;左宗棠并未意识到西方政治的优越,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话并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思想,D选项错误,排除。22. 郑观应早年受到李鸿章等人的赏识,积极参与清政府的洋务事业,历任上海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后撰成盛世危言一书,提出发展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的主张,成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的这一转变反映出A. 维新派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错位B.

25、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C.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D. 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积极参与清政府的洋务事业,历任上海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表明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材料未体现,错误,排除;B选项错在“主导”,排除;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宗旨,D选项错误,排除。23. 康有为说:“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是故黄帝清问下民,则有和宫;尧舜询于刍荛,则有总章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这表明,康有为A. 发现了

26、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B. 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C. 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D. 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孟子称大夫皆曰,国人皆曰,盖皆为国会之前型,分上下议院之意焉”表明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宣扬维新变法理论,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发现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学来减少改革的阻力,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多方力量的团结,反观维新运动缺乏群众基础,D选项错误,排除。24.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

27、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A.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 力图挽救民族危亡C. 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倾向D. 主张改造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明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一面,故B项正确;材料“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偏见,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的一面,无法体现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故C项错误;“改造传统文化”与

28、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不符,故D项错误。25. 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钢人们的头脑,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他们认为要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A. 师夷长技B. 变法图存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觉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旗号是民主与科学,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选项是洋务派的主张,错误,排除;B选项是维新派的主张,错误,排除;C选项是革命派的主张,错误,排除。26. 下面哪一部作品第一次将反

29、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A. B. C. D. 【答案】C【解析】批判封建礼教的是新文化运的时期的鲁迅,故C项正确;A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B不涉及礼教的批判;D是文学革命主张。27.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说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A. 是唯一正确的革命思想B. 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C. 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D. 坚持与错误思潮做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呼吁要深入工人群众,加入劳动节宣传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广大群众实际,B选项正

30、确,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当时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问题,C选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的问题,D选项错误,排除。28.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据此可知,这一言论A.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B. 强调了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C. 描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蓝图D. 总结了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1、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的核心领导地位,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是在井冈山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的报告,A选项错误,排除;材料并未说明社会主义中国蓝图,C选项错误,排除;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胜利,D选项错误,排除。29.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卡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 正式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 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

32、的发展思路D.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涉及到供求关系,价值规律以及市场经济这些基本要素,说明在70年代后期中国已经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来的,A选项错误,排除;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B选项错误,排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的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D选项错误,排除。30.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

33、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A. 邓小平理论B. 科学发展观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正确;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董仲舒以春秋经的权威,高度肯定了“大一统”,这符合孔

34、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孔子的“吾从周”仍是肯定了周朝的封建制,而董仲舒的“大一统”则已是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使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由此完成了“汉承秦制”与儒家文化的整合。如余敦康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一种与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文化模型,不是在先秦而是在汉代才最终形成的。”摘编自李存山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损益材料二 朱熹把大学中的一些理论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

35、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

36、概括朱熹对儒学发展所做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儒学呈现出的特点。【答案】(1)态度:批判地继承与发展。表现: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贡献: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将儒学通俗化、普及化;用儒学规范人们的行为;重视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3)特点:“承古而萌新”。承古: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萌新: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注重实学,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解析】【详解

37、】(1)态度:据材料“董仲舒以春秋经的权威,高度肯定了大一统,这符合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董仲舒的大一统则已是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可知,董仲舒既肯定了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又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这是对孔子儒学的批判地继承与发展。表现:本问可从董仲舒思想的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方面回答。影响: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贡献:据材料“朱熹把大学中的一些理论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可知,朱熹

38、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据材料“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可知,朱熹将儒学通俗化、普及化;据材料“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可知,用儒学规范人们的行为;据材料“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可知,重视在青少年中普及儒学。(3)特点:据所学可知,明末儒学呈现出的特点是“承古而萌新”。承古:据所学可知,明末儒学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本思想。萌新:据材料“摘编自

39、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思想精彩之处是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据材料“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可知,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据材料“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可知,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这反映了注重实学,有利于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堵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

40、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度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福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

41、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答案】(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不良情结;根据地红色政权经历失败后出现严重危机;不掌握军事力量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农业国特殊的国情;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的失败。(2)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

42、)共同点:都从本国国情出发,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堵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红色政权岌度可危”、“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进行归纳即可。(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需要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3)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与邓

43、小平理论的共同点需要从适应国情、指导中国革命或者建设、实事求是精神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可。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时间流行词汇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001915年革命、共和、三民主义、约法、实业救国19151920年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19世纪末,兴民权,倡新学,维新思想

44、成为时代的主流。阐述: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观念的理论依据。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变法维新的必要性。示例二:论题: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阐述:1915年起,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白话文成为流行词语。说明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主张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积极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以俄为师”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归纳出论题是19世纪末,兴民权,倡新学,维新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阐述需要从康梁维新思想和严复主张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材料“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可归纳出论题是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阐释需要从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如前期宣传的是民主与科学,后期宣扬的是马克思主义。-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