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990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一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视角全解读命题新动向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从封闭到开放,从沉沦到复兴的历史。中国的复兴走的是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的和平崛起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经受复杂严峻的考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对“务实王道”战略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光大。中国的和平崛起须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维护自身权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应对中美战略博弈、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三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践行“国大未必强国强未必霸国强不应霸国强决不霸国强贡献大”的“五部曲”与新理念,打破所谓“国强必霸”的“定律”,开创全球化与多极化时代大国崛起新境界。2016年全国

2、卷从不同角度对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进行了考查,主要内容涉及工业化、民族独立、新旧思想观念的交流与冲突等。如全国卷第28题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29题洋务运动,31题6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全国卷第29题土地革命,第30题民族工业的发展,第31题,“一五”计划与工业化。全国卷第31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题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以及24题张之洞的守旧思想。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押题1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1.(2016湖南常德模拟)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

3、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解析朝贡体系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不同时期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不能说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与晚清关系不平等的除了西方国家,还有甲午战争后的日本,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东西方关系也是不平等的,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朝贡体系下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而鸦片战争后西方借助条约体系不给中国平等待遇,这反映了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押题2历史发展潮流:资政新篇

4、2.(2016江西上饶模拟)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解析依据材料“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可知,资政新篇描绘的社会蓝图对农民阶级来讲是一场空想,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平均主义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思想,而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主张,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

5、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C项正确;广大下层民众在当时主要是指中国的农民阶级,农民阶级主张平均主义而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3社会主流价值观: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3.(2016福建泉州质检)中国古代读书人以官场为重,很少涉足商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士大夫,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B.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解析中国仍是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很少涉足商界。洋务运动时期,重视工商业,有

6、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可见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是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比洋务运动要晚,故C项错误;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4世界与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4.(2016陕西宝鸡质检)下表反映的是1895年与1913年中国进出口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1895年1913年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5.7亿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中国出口0.28亿1.66亿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A.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B.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民族工业发展落后 D.经济逐渐丧失独立地位解析题目的表

7、格中显示了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大幅度增加,出口和进口的货物结构也表明了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这不是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也不是贸易逆差得到扭转,故B项错误;表格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的内容,故C项错误;表格中内容显示出中国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D项正确。答案D押题5文明的交流与冲突:近代向西方的探索道路5.(2016山东淄博模拟)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

8、模式以()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解析材料中涉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更多的是政治学说,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的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答案D押题6史学热点: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6.(2016新疆乌鲁木齐检测)有学者说,慈禧太后在一种别扭的政治空气中拉开了改革的大幕,这是中

9、国20世纪最初也是最后一次和平的改革。“和平的改革”指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危机加深,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派:洋务派与顽固派,地主阶级洋务派于19世纪6090年代兴起的自救运动是洋务运动,慈禧属于地主阶级顽固派,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是1898年(19世纪末)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改良运动,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901年(20世纪初),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1911年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的

10、革命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7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现代化7.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次和第10次留学教育的高潮。这说明()A.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一脉相承B.中国国家建设需求大量人才C.国外的教育始终处于领先地位D.近现代中国政府都重视教育解析留学教育目的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为我国的建设服务,说明中国的国家建设需求大量人才。答案B押题8社会发展的新现象:近代妇女解放8.(2016山西晋中期末)1913年1月,大公报发文描述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

11、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临时约法宣扬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所以女子参与政治活动,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响应,故A项正确;救亡图存就是反帝反封建,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在当时主要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女子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与婚姻自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9民族精神:中国军民抗日斗争9.(2016海南省“七校联盟”)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今天在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

12、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中国战后参与了世界格局的重建,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如此巨大胜利,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血脉A.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D.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解析“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全面概括三则材料的评价,故A项正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只能体现第二种评价,不能全面概括,故B项错误;“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只能体现第一种评价,概括不全面,故C项错误;“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只能体现第三种评价,概括不全面,故D项错

13、误。答案A押题10探索与创新:“一五”计划10.(2016山东枣庄模拟)“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一五”期间,工业布局问题,并未涉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

14、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说明“一五”计划改善了原来的工业地域分布不合理的局面,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工业的地区分布,并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史实有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11历史经验与反思: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11.(2016湖南永州二模)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

15、.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解析1958年时,中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有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故A项错误;因此也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说明国务院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12社会主流价值观:新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12.(2016河南郑州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

16、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故A项正确;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的改革开放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挫折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押题13人类文明成果:中国妇女解放运

17、动13.(2016新疆乌鲁木齐检测)(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妇女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的束缚比过去严紧得多,反映在婚姻制度上,有关男女初婚以及丈夫“出妻”七出的条规,几乎一律沿用唐律而在具体实施上则更为严格;再就是对妇女贞节的强调被发挥到了极致。有清一代,由朝廷旌表的节妇、烈妇、贞女人数竟高达百万以上,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至于够格而因故未得旌表者,当更多于受旌者。在清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十分普遍,但不可否认,妇女读书识字人数的比例还是大大增加了,而且不限于中上层家庭,有的贫苦之家也有要求女儿能认字算账的。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地区,女子识字者更加普遍。由于识

18、字妇女较多,一些自恃有文采而又稍有闲暇者,便去写诗作画,甚至还有创作长篇弹词小说和从事其他书籍编纂工作的。郭松义清代的社会变动和妇女的思想行为材料二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10月22日,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与淑妃文秀正式签订离婚协议书,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帝离婚案尘埃落定。百年法律进程中的人和事材料三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为8章,共27条。内容以调整

19、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家庭关系方面的各种重要问题。“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就是该法在原则问题上所做的重要规定。为了肃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残余,该法还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纳妾、收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等。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特别是1953年贯彻婚姻法后,我国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1953年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117万件。据统计,1951年1956年期间全国大约就有600万对夫妇离婚。中国妇女(2010年第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文化方

20、面来分析清代女性地位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2)“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阐述这一观点。(8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50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问题角度从经济、文化两个方面,得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地区”得出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方面宋明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第(2)问,时间是20世纪初,社会的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解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21、。”可得出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根据材料三“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得出保障了公民婚姻自由的权利;根据材料三“该法还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纳妾、收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等”得出推动了新中国的妇女解放。答案(1)因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推崇宋明理学。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2)阐述: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

22、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3)影响:推动了新中国的妇女解放;保障了公民婚姻自由的权利;有利于树立和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押题14中外文明对比:近代中西方政治参与方式的演变14.(2016湖北武汉调研)(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

23、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方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

24、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6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6分)

25、(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政府允许纳赀捐官” “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得出;第二小问,据材料一“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得出。第(2)问,据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这仍然是有限参与逐步确立普选权”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和材料二“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归纳;第二小问,从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分析。答案(1)不同:鸦片战争前:上书言事;纳赀捐官;参加科举。鸦片战争后:借助大众传媒;组建政治团体;选举民意代表,组建民意机关。(2)趋势:由中世纪的等级会议到近代的代议制;由有限参与到普选权的确立,政治参与范围逐渐扩大;政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3)共同:建立和完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民主自由意识的增强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