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982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7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之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3-49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33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1.干洁空气:氧(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少量穿透大气的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2.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成云致雨的必要原料。它们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3.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大气成分的影响:34如: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全球变暖;氟氯烃化合物的增加破坏臭氧使其减少。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

2、响。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原因:地面是其热量的直接热源。对流运动显著。原因:该层上部冷,下部热造成的。其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平均高度:12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原因: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与

3、人类关系也密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能见度很好,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2000千米3000千米的高空,可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在80500千米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讯等有重要作用。35(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地面辐射能量增温(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储存于大气中)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

4、温作用。【简明理解思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明确几个要点: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大气物质是水汽、二氧化碳。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是大气逆辐射。这种补偿作用在夜间更为明显,当云层厚的时候,大气逆辐射更强些。解释现象: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更强些。)大气热力作用对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也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大气的保温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保持在15,且变化不大,适宜人类生存。【课本上有而考纲中没有的知识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5、吸收作用: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 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愈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有选择性。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教室里、树阴下无阳光直接照射,仍然是明亮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36物体的温度

6、越高,它的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地面和大气是长波辐射(能量集中在红外线)。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日变化: 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午后2时左右(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最小值夜日出前后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6月7月8月最低值12月1月2月【扩展】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纬度: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

7、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37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比较一月、七月图,读等温线的数据变化,找出规律)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记法】:一陆南凸,七陆北凸,高高低低(北半球)。就是说一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七月则向北凸出,气温

8、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逆温层问题。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差异。【扩展】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38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各纬度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大气运动的重要性:使大气热

9、量和水汽输送,产生各种天气变化。大气运动的类型: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形成原因:近地面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温度、气压与大气运动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一般情况,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下沉气流晴朗天气。画图:热岛效应与城市风的形成;海陆风的形成; 山谷风的形成;林地和裸地

10、。.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这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这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表受热不均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此力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此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此力”越大,风力也越大。风的偏向: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实际风向:还受摩擦力的影响,其减小风速。从等压线图中看风向:A.等压线图各部位名称: 低压区、低压槽、槽线;高压区、高压脊、脊线;鞍部。 低压区(气旋): 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区(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B.识别风向(风的来向): C.认识风级。

11、D.在等压线图上画任意一点的风向,并说出风向。【方法】:先画垂直于等压线的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 再将风向针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倾斜45(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9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假设大气在均匀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因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 低纬环流(0南北纬30之间)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极地高压带: 热力原因:冷却下沉-冷高压(干冷)副热带高压带:动力原因:聚积下沉-暖性高压(干热)赤道低压带: 热力原因:膨胀上升-热低压(暖湿)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原因:被迫抬升-冷性低压(温湿)

12、 2.三圈环流的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见右图)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赤道低压为中轴南北半球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使一些地区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带、风带位置关系】:北半球夏半年,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位置偏南。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一些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例如: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

13、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北移到赤道以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水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同一纬度比:夏季:大陆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压;冬季:大陆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压。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使纬向气压带分裂成块状(形成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2)形成局部环流-季风环流。其位置、强度异常,会造成各地

14、天气、气候异常。北半球一月、七月的气压被断裂块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 西侧大西洋- 亚 欧 大 陆 -东侧太平洋 一月: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036 hPa)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压带)- 切 断 -(副极地低压带)七月: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996hPa) 夏威夷高压 (副热带高压带)- 切 断 -(副热带高压带)南半球:基本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三)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最典型。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

15、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季风最典型。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如:热带季风气候中的西南季风的形成。3.季风类型:类型: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热带季风:我国西南及印度一带。风向与成因差异:冬季:东亚一西北季风,南亚一东北季风=盛行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即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夏季:东亚一东南季风=盛行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即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高温、

16、湿润和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南亚一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40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大气环流与使高低纬、海陆间热水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易于成云致雨的气流: 上升气流:气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区。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离海洋越近,水汽越多,降水越易形成。如:夏季风、西风带、信风带的迎风岸。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不易于成云致雨的气流:下沉气流: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控制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风、信风带的离风岸。(3)大气降水【考纲中没有但必须掌握的知识】降水的形成:降水形成条件:空气饱和时

17、,气温继续降低。饱和和过饱和空气的形成:气温愈高,空气容纳的水汽量就愈多;气温愈低,空气容纳的水汽量就愈少。在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空气。如果已成为饱和状态的空气,再增加水汽,或降低气温就会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成为过饱和空气。有一定数量的凝结核-吸湿性的微尘。【实例】:伦敦早期工业发达,烧煤为主,尘埃多,加之近海,湿度大,易成雾,有“雾都”之称。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降水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水汽- (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凝结成云)云滴 -云滴不断增大-云滴增大到上升气流顶托不住而降落到地面。(降水必须有云,有云未必形成降水)降水的形成类型空气上升冷却-是自然界水

18、汽凝结的主要方式。按上升动力不同,划分为四种:对流雨: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典型分布地: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实例:东南亚的对流雨。地形雨:特点: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背风坡,因气流下沉,温度不断增高,空气难以达到过饱和,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典型分布地:山区,世界和我国的雨极。实例:世界雨极: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我国的雨极: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背风坡典型区: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锋面

19、雨: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典型分布地区:温带地区,我国夏秋季节的降水,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实例:我国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台风雨: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41降水的时间变化。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4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

20、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

21、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43(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叫锋面(锋区),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异,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冷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和雨。冷锋坡度一般较陡,降水区域较小,雨区主要在锋后。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城市,城市天气晴好,温

22、度较高;过境时:城市上空云层增厚,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过境后:城市被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 气压升高,气温、湿度陡降,天气转晴。实例: 影响我国主要锋面是冷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北方的冬、春季节常见的冷锋,若锋前的暖空气比 较干燥,锋面过境时往往无降水,常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暖锋: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暖锋坡度较缓,降水区域较大,雨区多发生在锋前。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城市,城市天气晴好,温度较低;过境时:城市上空云层增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暖气团占

23、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阴雨连绵的天气。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昆明准静止锋:遇地形阻挡形成,出现在云贵高原冬半年。使贵阳天无三日晴,昆明冬季温暖。7、8月华北、东北6月(梅雨,江淮准静止锋)9月,撤向长江以南 4、5月,华南 10月,退出大陆附:中国的锋面活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与副高的关系)。记住要点:中国降水主要是锋面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反常会形成水旱灾害。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了解春旱、梅雨、伏旱的发生季节和成因。.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旋

24、和反气旋一一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低气压(气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北逆南顺);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气被迫上升(上升气流);上升空气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偏南风,气旋的西部吹偏北风。气旋实例: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全年都受着温带气旋的影响。高气压(反气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北顺南逆);气流由中心向四外流出,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因升温不易冷凝,天气晴朗。反气旋的东部吹偏北风,反气旋的西部吹偏南风。实例:盛夏季节我国长江流域夏季的伏旱天气。北方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 冬

25、季,反气旋来自寒冷的高纬大陆,往往带来寒冷的气流。冬季的寒潮,就是来自亚洲高压的强冷空气。锋面气旋:地面气旋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都是气流上升,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连续性降水;气旋后方是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读课本】:识读简易天气图,识别天气符号(见初中课本第三册)。44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掌握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气候成因。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常年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2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

26、季节移动终年高温,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炎热,干旱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暖热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西风带常年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

27、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深居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之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控制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寒带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纬度高,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全年酷寒,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高山、高原地区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气温随高度降低,日照强,风力大【基本技能训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定: 根据各气候类型的定量特征,气候资料,分三步进行分析判定: 第一步:定半球。最热月是七月北半球,最热月是一月南半球,提示:怎样根据气温高低数据说出气温特征?答:最冷月均温在

28、0以下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冬季温暖。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常夏无冬。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下夏季凉爽。最热月均温在10以下常冬无夏。第二步:气候带判定。热带:常年月均温在1520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温带:一般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亚寒带: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寒带:最热月均温在10以下。第三步:根据降水量多少确定气候类型。年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夏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少雨型:热沙

29、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注意区别下列气候:“热草”与“热季”:“热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热草”;“亚季”与“温季”:“亚季”最冷月0,“温季” 最冷月0,只能在1月。“温季”与“温大”:用月降水量区别,“温季”有2个月降水量100mm。“温海”与“地中海”:“温海”最冷月0,最热月20,降水分配较均匀,冬雨较多。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与北半球的“亚季”:降水柱状图特点相似(七月多雨),气温曲线不同。【记忆训练】:通过填色,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并总结分布规律。4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是不

30、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各地气候季节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最高温月最低温月大陆性7月1月海洋性8月2月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比较少,且比较集中;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降水较丰富,分配较均匀。地形: 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大气

31、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气流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多;从海洋吹来的气流因为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良性的: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恶性的: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

32、,气候恶化;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46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光、热、水、空气)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最为密切。一地的气候决定该地的农业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生产潜力等。例1: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不同气候资源条件下,有不同的种植制度。案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年二三熟;黄淮海平原:年二熟或两年三熟;西北、东北平原:年一熟。【知识链接】复种指数问题: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

33、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例2:气候与农作物分布关系:甘蔗热带、亚热带;柑橘亚热带;苹果暖温带;甜菜凉爽的中温带利用农业科技,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生产的各种措施都在于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光热条件。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气候资源与建筑: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光照、温度、风),避开不利。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宜采

34、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使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民区在上风向。冬、夏季风对吹的季风区:工厂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与交通:海陆空交通应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安全和较大经济效益。例如:公路、铁路设计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交通。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气候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例如旅游业开发的气候资源: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

35、。山东蓬莱海市蜃楼、庐山云雾、黄山云海、峨眉山佛光、日出日落等。47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寒潮: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种冷空气称寒潮。【中国气象局规定寒潮天气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低气温又在 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出现季节: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即: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北美地区也有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大部分受影响,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影响较小。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6、对农交通信等影响。措施:无有效方法。提前预报,做好防寒准备,减少损失。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称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飓风).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逆南顺。发生季节:每年夏秋季节。多发地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中国、亚洲东部其他国家、亚洲南部、北美东海岸等频受台风之灾。台风在我国主要影响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及沿海其他省。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也有好处:解除或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伏旱)。解释风暴潮: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强风和气压骤变(如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

37、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狂风暴雨出现地区);还可用雷达监视。气象台及

38、时发布台风预报、紧急警报等。暴雨洪涝:形成条件:a.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b.强烈的上升运动;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分布:全球有,亚洲最多。我国是多暴雨国家,除西部沙漠区外均有,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区。措施:a.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b.两者结合进行: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干旱: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是一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形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

39、种现象。 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大风:我国气象上规定,当风力达8级或以上(即风速大于17米秒)者,称为大风。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由强风压引起的,其危害是:房倒屋塌、高大建筑物受损,树枝折断,由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颠覆、失控和停驰。船舶翻沉。在海上除了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有严重危害外,还有寒潮大风和气旋大风几乎每年都会 造成翻船事故。电杆、电线被刮断,造成停电事故。此外大风常常造成农作物倒伏、折损、落果,吹毁塑料大棚等等。其间接危害,如

40、大风可引起巨浪和风暴潮,以及助长森林火灾和城市火灾的发生发展等。48【新闻资料】2007.0.28凌晨2时05分,乌鲁木齐开往新疆南部城市阿克苏的5807次列车因瞬间13级大风造成该次列车9至19节车厢脱轨。列车倾覆事发地位于新疆著名的吐鲁番三十里风区,新疆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就在该地。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a.引

41、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如:马尔代夫。b.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农业发达区退化成草原;高纬降水增多适合温带作物生长。使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不利、高纬地区有利,弊利)。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a.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b.加强国际合作;c.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表现:全球臭氧总量减少(降3%),南极附近尤为严重,出现“南极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南极臭氧洞”出现时间: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1月)。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

42、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臭氧减少产生的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臭氧层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酸雨危害与防治:酸雨概念:pH值小于5.6的雨水。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我国的酸雨:我国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占40%,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成为重酸雨区(pH4.5)。酸雨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49酸

43、雨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控制酸雨。(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 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北半球:向南度数渐大或向北度数渐小。或:南边温度高,北边温度低的是北半球。南半球相反。“高高低低”规 律判断陆地、海洋位置: 冬季:陆地向低纬凸,海洋向高纬凸表示陆温地比同纬度的海温低,海温比陆温高。夏季:相反。判断月份(l月或7月):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一陆南凸”,海洋相反。

44、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七陆北凸”,海洋相反。判断寒、暖流寒流:洋流流向与等水温线的凸向一致。(凸向即流向)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凸,南半球向北凸)。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凸,南半球向南凸)。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地势低: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判断地形类型: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受其影响多形成暖热中心)。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受其影响多形成寒冷中心)。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比较温差大小:等温线密,温差较大,反

45、之温差较小。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A.“冬密夏疏”,说明冬季温差较大,夏季较小。B.温带密,热带疏:说明温带温差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C.陆密海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A.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B.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C.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判断等压线图各部位名称:低压区、低压槽、槽线;高压区、高压脊、

46、脊线;鞍部。在等压线图上判断任意一点的风向,并说出风向。【方法】:a.先画垂直于等压线的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 b.再将风向针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倾斜45(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判断风力大小: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等高距都不同地图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总之:单位距离气压差值越大,风力就越大。根据风向判读位置:a.根据风向确定南、北半球:相对于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b.根据风向确定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摩擦力影响风

47、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右偏。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根据风向确定高、低气压:北半球“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右手”。南半球“顺着风向走,高压在左手”。判断天气情况和天气形势:高压区,晴天;低压区,阴雨天气。根据气旋运动方向判断锋面性质:气旋是与低气压相伴生。在低压槽线附近相应出现了两个锋面。北半球槽线北方是冷气团,南方是暖气团控制地区。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伴随的连续性降水;气旋后方是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判断季节变化:同一纬度地区,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形成冷高压。如亚欧大陆上出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为北半球夏季(7月);如出现蒙古一西伯利亚

48、高压(亚洲高压),则为北半球冬季(1月)。 根据等压面的状况判断气压高低:(“高高低低”规律)等压面向低空凹陷地方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地方的气压低;向高空凸出地方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地方的气压高。.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一般,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并且年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与山脉平行: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等降水量线密集地区:多为山地的迎风坡,如我国西南部的山地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等降水量线呈封闭状态的地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成为多雨中心;距海遥远、地形闭塞的内陆盆地成为少雨中心;城市由于城区温度较高,形成上升气流,加上多尘埃,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郊区多,有“雨岛效应”。.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课本原图:各种变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