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阳一中2018年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O16 S32 Cl355 Na23 Fe56 Zn65 Cu64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2题每题2分,13-18每题3分。共42分)1. 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详解】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A符合题意;B物质
2、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所以两者是并列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中的一种类型,二者是包含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2.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A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是因为浓
3、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久置的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久置在空气中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是因为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石灰、烧碱固体都会与水反应放出热量B.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 沉淀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D.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
4、是碱【答案】C【解析】【详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是物理变化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A错误;B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还有可能是金属,故B错误;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例如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温度后出现浑浊,故C正确;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答案选C4.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
5、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的分类等进行判断。【详解】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6、,故错误;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故错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故正确;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错误;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故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8,
7、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正确;错误的有:;答案选D。5.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有效方法以下归纳不完全正确的( )性质决定用途日常生活经验化学与健康安全常识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搓洗缺钙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石墨很软制铅笔芯区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检验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钨的熔点高用于制灯丝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点燃闻气味骨质疏松缺维生素引起坏血病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氧气可用于气焊切割金属;石墨质软,可用于制铅笔芯;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灯
8、丝,完全正确,故A不选;B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可用汽油溶解并清洗掉圆珠笔油;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没有,可以通过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加以鉴别,完全正确,故B不选;C儿童缺钙易导致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碘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完全正确,故C不选;D皮肤上沾上浓硫酸要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一5%的碳酸氢钠溶液;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来保鲜,不完全正确,故D选;综上所述答案为D。6. 通过如图实验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收集氧气B
9、.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D.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后,会从短导管迅速跑出,不会将水排出,收集不到氧气,故A不能达到目的;B肥皂泡随着氢气的通入会逐渐的上升,可以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B能达到目的;C通电后,灯泡会发光,可以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C能达到目的;D水和氧化钙反应后U型管内的红墨水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可以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D能达到目的;答案选A。7.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红磷过量B.
10、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D.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盛高锰酸钾的硬质试管炸裂-没有预热试管【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的量不足,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装置漏气、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等,会导致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而不是因为红磷过量,故A分析不合理;B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应检验其纯度;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故B分析合理;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可能是集气瓶底没有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
11、炸裂了集气瓶,故C分析合理;D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盛高锰酸钾的硬质试管炸裂,可能是因为没有预热试管,造成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D分析合理;答案选A。8. 观察与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下列实验对应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操作或现象解释或结论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B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高温加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碳有还原性C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空气样品集气瓶中无混浊现象,盛有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变浑浊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含量高于吸入空气中的含
12、量D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丝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A不合理;B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够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可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B合理;C人体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能够快速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较少,盛有空气样品集气瓶中无混浊现象,故C合理;D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D合理;答案选A。9
13、.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方案AH2H2O(气)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BKClMnO2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CuOC在氧气流中加热DNaOH溶液Ca(OH)2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B不符合题意;C少量的C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DCa(OH)2与过
14、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过量K2CO3和氢氧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0.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广义的定义是: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这种定义,下列物质在隔绝空气加热过程中,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和C的混合物C. D. 和的混合物【答案】A【
15、解析】【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属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B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和铜不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11.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分子是保
16、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一定只有一种化合价;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微粒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分子的概念、水的净化,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单质的概念来分析解答。【详解】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不一定是氖原子,也有可能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钠离子,或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氟离
17、子,故错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故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某些物理性质可能相同,故错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故正确;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一种化合价,如硝酸铵中,氮元素显3价和+5价,故错误;一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故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是正确的;答案选D。12.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
18、现的组合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以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与镁点燃生成碳,碳能与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一步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水不能再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一步生成氧气,氧气与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不能生成双氧水,故C符合题意;D氧化铁与一氧化碳能高温反应生成铁,铁在氧气中点燃能生成四氧化三铁,能一步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3. 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可能是单质B. 丁一定是该
19、反应的催化剂C. 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D. 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答案】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由图可知反应前丙的含量为1-70%-10%-14%=6%,反应后乙的含量为1-42%-10%-40%=8%,再根据甲由70%变为42%,质量减少了,说明是反应物,乙由14%变为8%,质量减少了,说明是反应物,丙由6%变为40%,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 故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据此分析。【详解】A丙是发生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所以不可
20、能是单质,故A错误;B丁只是质量不变,但是否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性质是否改变都不知道,所以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C应该说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故C错误;D、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甲减少了28%,乙减少了6%,丙增加了34%,实际就是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是:28:6:34,所以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易错点。14. 如图所示个坐标图分别表示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
21、锰B. 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C. 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D. 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剩余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根据电解水反应:2H2O2H2 + O2,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1:8,故B错误;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大于铁,斜线比铁的陡,故C错误;D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方程式为:所以需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才开始,所以开始固体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少,当完全反应时,固体的质量
22、不再改变,故D正确;答案选D。15.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 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 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从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降低,放入冰水中则温度降低,据此分析。【详解】A放入冰水中则温度降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23、降低而增大,固体会继续溶解,溶质增多,故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A正确;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会析出固体而剩余的固体增多,故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放入冰水中则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固体会增加,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固体会减少,故D错误; 答案选A。16.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液中 ( )A. 只有硝酸锌和水B. 只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C. 一定没有硝酸银D. 如果没有硝酸铜,一定没有
24、硝酸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ZnFeCuAg,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金属元素越在后边的金属先发生反应,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及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Fe+2AgNO3=2Ag+Fe(NO3)2,若Fe还有剩余,会发生反应:Fe+Cu(NO3)2=Fe (NO3)2+Cu,由于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Fe 没有剩余,固体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一定没有Fe,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
25、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A错误;B根据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故B错误;C根据分析,首先发生反应:Fe+2AgNO3=2Ag+Fe(NO3)2,若铁粉不足,没有消耗完硝酸银溶液,则滤液中有硝酸银,故C错误;D如果没有硝酸铜,即铁粉将硝酸铜消耗完,根据反应先后顺序,说明铁粉与硝酸银反应后有剩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故D正确;答案选D。17. 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实验顺序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甲+乙有气泡生成甲+丙有沉淀生成丙+丁
26、有沉淀生成乙+丙没有现象发生A. CaCl2B. Na2CO3C. AgNO3D. HCl【答案】B【解析】【详解】四种溶液两两混合,盐酸和碳酸钠混合产生气泡,因此甲和乙为盐酸和碳酸钠,又因乙和丙混合无明显现象,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无明显现象,故乙为盐酸,丙为氯化钙,甲为碳酸钠,丁为硝酸银,将四种物质代入验证符合题目要求,答案选B。18. 已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都相同,常温下二氧化硫气体和硫化氢气体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硫和水。现将m个二氧化硫分子和n个硫化氢分子混合,若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是反应前的,则m与n的比值为 ( )A. 1:2B. 1:3C. 2:1D. 1:1
27、【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方程式SO2+2H2S=3S+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1:2,如果二氧化硫分子与 硫化氢分子的比值为1:2,假设二氧化硫是1个分子,硫化氢是2个分子,所以反应后没有气体,故 A不符合题意;B根据方程式SO2+2H2S=3S+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1:2,如果二氧化硫分子与 硫化氢分子的比值为1:3,假设二氧化硫是1个分子,硫化氢是3个分子,所以反应后气体是剩余的1分子硫化氢,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与反应前的分子数比为1:4,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方程式SO2+2H2S=3S+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
28、硫和硫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1:2,如果二氧化硫分子与 硫化氢分子的比值为2:1,假设二氧化硫是4个分子,硫化氢是2个分子,所以反应后气体是剩余的3分子二氧化硫,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与反应前的分子数比为3:6=1:2,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是反应前的,故C符合题意;D根据方程式SO2+2H2S=3S+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分子个数比为1:2,如果二氧化硫分子与 硫化氢分子的比值为1:1,假设二氧化硫是2个分子,硫化氢是2个分子,所以反应后气体是剩余的1分子二氧化硫,反应后气体的分子数与反应前的分子数比为1:4,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二、填空题(共24分)19. 两个多月的化学学习
29、,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化学的美,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_构成。(2)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_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酒精可作燃料,其燃烧是将_能转化为_;(4)建立家庭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式。请填写下列物品可以替代的实验仪器的名称:筷子:_,汤匙:_,塑料吸管:_,杯子:_,塑料瓶:_,蜡烛:_。【答案】 (1). 氧分子 (2). 蜡烛燃烧 (3). 是否生成新物质 (4). 化学 (5). 光能和热能 (6). 玻璃棒 (7). 药匙 (8). 导管 (9
30、). 烧杯 (10). 细口瓶 (11). 酒精灯【解析】【详解】(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2)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如酒精可作燃料,其燃烧是将化学能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4)家中的筷子形状、作用与玻璃棒相似,可用于代替玻璃棒;汤匙形状、作用与药匙相识,可以用于代替药匙;塑料吸管形状、作用与导管相似,可以用于代替导管;杯子形状、作用与烧杯相似,可以用于代替烧杯;塑料瓶形状、作用与细口瓶相似,可以用于代替细口瓶
31、;蜡烛作用与酒精灯相似,可以用于代替酒精灯。20. AI是目前我们已学的常见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未给出)已知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G、F组成元素也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E是最理想能源物质;C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写出、的化学式: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此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_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答案】 (1). CO (2). H2O2 (3). 3CO+Fe2O32Fe+3CO2 (4). 炼铁 (5). CH4+2O2CO2+2H2O (6). 置换反应 (7). 灭
32、火【解析】【分析】根据“G、F组成元素也相同,在常温下都是液体”,则推测G、F为双氧水和水;根据“A、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气体”,则推测A、D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据“C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则为铁;根据“E是最理想能源物质”,为氢气;结合图框,推测B为氧化铁,I为甲烷,H为氧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并可确定G为双氧水,F为水,A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分析,A、G的化学式分别为:CO、H2O2;(2)根据分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3CO+Fe2O32Fe+3CO2,此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是炼铁;(3)根据分析,若I由两种元素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3、H4+2O2CO2+2H2O;(4)根据分析,反应为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反应,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5)根据分析,D物质为二氧化碳,该物质在生活的一种用途是灭火。21.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表列出的是l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1)1l号元素属于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与_(填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2)16号元素的原予核外电子数为_,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_,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3)从化合
34、价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请写出其中的个:_。【答案】 (1). 金属 (2). Ne (3). 16 (4). -2 (5). SO3 (6). 最低负化合价数值=8-最外层电子数【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同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氧和氟没有最高正化合价,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加,稀有气体的化合价为0价;根据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一般是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一般是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详解】(1)1l号元素是钠,属于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离子最外层有10个电子,与N
35、e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2)16号元素是硫,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予核外电子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低负化合价数值=8-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2价,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它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3)从化合价角度,同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氧和氟没有最高正化合价,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加,最低负化合价数值=8-最外层电子数等。三、实验题(共28分)22. 肼(N2H4)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图:制肼过程的反应为:CO(NH2)2(尿素)+NaCl
36、O+2NaOH=N2H4+Na2CO3+NaCl+H2O(1)实验室若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填标号)。 A漏斗 B烧杯 C烧瓶 D量筒(2)已知:Cl2+H2O=HCl+HClO,请推测C1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_。(3)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的操作依次为_。(填标号)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过滤 E冷却结晶(4)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氧化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请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7、。【答案】 (1). BD (2). Cl2+2NaOH=NaCl+NaClO+H2O (3). 160 (4). BED (5). N2H4+O2=N2+2H2O【解析】【分析】将液氯和烧碱溶液反应可以得到次氯酸钠溶液,再将尿素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肼,经除盐后得到肼液,据此分析。【详解】(1)配制溶液需要在烧杯内进行,需要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还用到胶头滴管,所以选择:BD;(2)由Cl2+H2O=HCl+HClO,可知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氯气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次氯酸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反应物是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氯化钠、
38、次氯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根据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假设投入的氯气的质量为71g,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35.52:240=71:80,消耗80g的氢氧化钠,同时生成74.5g的次氯酸钠,再根据方程式: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Na2CO3+NaCl+H2O,可知消耗74.5g的次氯酸钠还需要氢氧化钠80g,所以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160;(3)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所以先将溶液加热蒸发,再降温,使晶体析出,再
39、进行过滤,所以步骤为:BED;(4)肼除氧反应物是肼和氧气,因为氧化产物无污染,所以是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还有氮气,根据观察法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是:N2H4+O2=N2+2H2O。【点睛】计算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时不要遗忘次氯酸钠也消耗氢氧化钠,为易错点。23.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和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碳的化合价
40、为或。【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 。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分析与交流】(2)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 。(3)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4)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_(填选项序号)的比例。A32:3 B 40:3 C48:3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_。【实验与结论】(5)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
41、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答案】 (1). Cu2O(Cu4C、Cu2C) (2). 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3). 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
42、续高温 (4). A (5).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6). 气密性 (7). 不能 (8). 放 (9).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解析】【分析】在明确探究目的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所给的信息,猜测化学式时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物质接触面积越大反应就越充分,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反应是合理的;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有利于反应物受热,在选择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所以石灰水开始变浑浊是不能说明氧化铜和炭粉发生了反应,反应结束后要关闭止水夹,防止进入空气,使灼热的铜
43、再被氧化。【详解】(1)因为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暗红色固体的化学式可能为:Cu2O(Cu4C、Cu2C);(2)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3)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更有利于集中加热,并能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获得持续高温; (4)在选择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碳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根据方程式2CuO+C2Cu+CO2可知恰好完全时,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为160:12即40:3,而碳粉稍微多一
44、点,则在给定选项中选A;这样选择的理由是: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5)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碳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要放出热量;反应结束后要关闭止水夹,若不关闭止水夹,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四、计算题(共6分)24. 为测定Cu一Zn合金的组成,小华同学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
45、g101020加入硫酸的质量/g508050生成氢气的质量/g0.20.20.2请计算:(1)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_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2)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克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所用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 (1). 1:5 (2). 6.5g (3). 28.6%【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向10g合金中加入5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向10g合金中加入8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说明10g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时
46、至多消耗50g稀硫酸,向20g合金中加入50g稀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说明50g稀硫酸最多能和10g合金中的锌反应,因此10g合金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该合金中锌的质量;(3)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硫酸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用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及上述分析,10g合金与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0g:50g=1:5;(2)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x=6.5g, =,y=16.1g;(3)根据(2)中计算,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16.1g,则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10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