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914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 明太祖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 消除地方割据B. 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C.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D. 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明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所述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所以明太祖吸取教训要压制权臣来加强皇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

2、涉及地方行政C排除;没有涉及到思想文化的专制,排除D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2.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 中央集权的强化B. 君主专制的膨胀C. 监察制度的弱化D. 谏议制度的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两级地方行政机构到三级地方行政机构、从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到地方权力被分化,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中央集权的强化,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变化,故BCD项排除。3.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

3、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A. 世官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八股取士制【答案】B【解析】世官制属于贵族官职的世袭,科举制以及八股取士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因此AC项错误;察举制由官员根据人的德才向中央推荐,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孝廉”选拔人才。故选B。D项是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表现。4.清末御史张瑞荫在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削弱了内阁的权

4、力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军机处的大臣均“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说法是正确的,A项符合题意;材料只分析了军机处设立在政治上的利弊,没有提及军机处与内阁权力的关系,也没有军机处大臣来自更广泛社会阶层的表述,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 秦朝B. 元朝C. 唐朝D. 汉朝【答案】B【解析】【详解】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元朝,元朝的行省

5、制度,是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故选B项。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程。6.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A. 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B. 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C. 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D. 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答案】B【解析】废除宰相后皇帝又设立内阁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六部的政治地位未提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设立内阁而非任用宦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设立内阁而非以特务机

6、构充当耳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致可以表现出三个阶段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 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C. 世官制科举制察举制D. 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答案】A【解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最早是西周开始时的“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到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由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存在很大弊端,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来选拔官吏,科举制到清末沿用了一千多年。故A正确,其他顺序不符合,排除。8.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明太祖D 康熙帝【答案】C【解析】试题

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项秦始皇设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度、皇帝制度;B项汉武帝主要设置了中朝(内朝)和外朝并立;C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D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9.传说古代先王在每年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 中央集权B. 规范法度C. 皇权至上D. 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

8、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C项正确;A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主要是从法律规范角度阐述;D主要是皇帝权力来源的阐述,不符合题意。10. 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 尚书省B. 门下省C. 中书省D. 吏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朝中书省的权力得以强化拥有较大的行政决策权和执行权,其执行权类似与唐代尚书省,答案选A,B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的显著特点是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但历史是复杂的偶尔也有例外,元代的中书省即是此种反常现象。除此之外

9、还有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选拔和监察;加强思想控制。11.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 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 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 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 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制定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

10、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12.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 中央集权强化B. 皇权至上独尊C. 等级制度森严D. 民风习俗变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可知宋代第一个是“赵”,明代第一个是“朱”,而这些都是皇帝的姓且皇族姓氏排在首位,主要体现了皇权的独尊地位,B符合题意。而A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C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虽涉及文化方面,即体现了文化的专制,但根本的原因是皇权独尊,因为皇权独尊包括文化的专制,这是皇权独尊的一个方面,D

11、没有能够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13.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强化君主专制C. 提高行政效率D. 实现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加强君主专制,因此B选项正确;该措施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A选项错误;C选项不是该措施的直接目的,排除;该措施的目的是强化君权而不是实现权力制衡,D选项错误。故选B。14.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

12、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放映的实质问题是A. 宰相权利的下降B. 礼仪制度的变迁C. 官员更加尊敬皇帝D. 皇权不断地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唐代之后宰相“坐而论道”待遇的降低,说明了宰相地位的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为了强化专制皇权不断削弱相权直至废除宰相,所以宰相待遇的降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相权的削弱和皇权不断地加强,答案选D,A B C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的强化15.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

13、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 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大小,故C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

14、名师点睛】本题解题中要特别注意“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结合所学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对四个选项进行排查。16.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 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B.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C. 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D.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

15、运行情况。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书的情况;CD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1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答案】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8.唐中宗不经中书省、

16、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用“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踪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 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表述可知,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装置诏敕的封袋、用笔的颜色都不敢用惯用常例,说明了三省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选项A排除;唐代的最终决策权在皇帝,这种决策方式是专制,因此选项B排除;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皇权有所加强,C错误。19.左传

17、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 神权政治B. 皇权政治C. 族权政治D. 官僚政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说明宗族在西周政治中占有主导地位,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族权与王权相结合。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

18、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20.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 专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议决,因此选B ;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而且中国古代在中枢权力中往往是分化权力、削弱相

19、权,从而加强皇权;“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解读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中书省。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请回答:(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周朝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图一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3)图二所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案】(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2)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殷商降族建立的封国。(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1)问第一问结合地图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图一有晋、卫、鲁、燕等诸侯国,结合所学可知是

20、西周的分封制,图二主要是依据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西周的宗法制,图三主要是礼乐器具,结合所学可知是西周的礼乐制。(2)问从图片获取信息“成王第叔虞封国晋”武王弟康叔封国卫”“周王室贵族召公封国燕”“周公子伯禽封国鲁”,由这些可知分封对象是同姓亲族建;从图片信息“功臣姜尚封国齐”可知分封对象是功臣,从图片信息“殷商贵族微子启封国宋”可知分封的对象是殷商贵族。(3)问根据图二图二主要是依据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为解决贵族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统治稳定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1、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余子分封为诸侯。【详解】22.古代官僚机制是帝国运行的重要支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

22、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答案】(1)三省六部制。三省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集体议政,常以其他官吏之名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分掌宰相职权,互相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

23、分理政事。(2)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3)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能力。(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范围以及互相牵制的角度思考作答。(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瞎尚书施行;步骤精密”并结合所学从减少失误、防止专权以及制约君权的视角概括积极影响;从材料三中“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以及材料二中“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等信息来概括消极影响。(3)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回答时要依据以上材料,围绕古代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变化以及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机构臃肿等视角去分析作答。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