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83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优质学案: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纲课标要求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主预习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及影响?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具体原因:市场供需矛盾的激化导火线:纽约股市的崩溃特

2、点:范围广;破坏性大;时间长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思维启迪 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2)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实质及影响?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特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影响:直接影响:美国逐渐从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

3、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背景、措施及作用有哪些?背景:(1)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迫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二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4)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协调,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

4、预。措施:(1)国家干预: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2)社会改革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3)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比重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出现。作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课堂探究】【探究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2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

5、,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 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国家立法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

6、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

7、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与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史实: 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探究二】材料一 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

8、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女裙的长短与经济景气的函数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就屡屡展现威力。(1)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最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二战”后,超短裙却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时尚出现的原因。20世纪末30年代初: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二战”后: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或战后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使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与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各国交往加快;审美观的变化等。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其

9、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表现?修补:奉行国家干预的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体现:建立欧洲共同体。材料三 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一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

10、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美)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3)据材料概括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核心观点,并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说明诺贝尔奖评委会为什么在1976年授予弗里德曼经济学奖。核心观点: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增加市场自由度。授奖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困境;在解决危机方面,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干预)效

11、力大减;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或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课时练习】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答案:B2(2013年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答案:A3(2013年北京文综,23)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

12、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答案:D4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答案:D5(2012年广东文综,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

13、大生产规模答案:A6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答案:A7(2012年福建文综,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1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

14、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答案:A8(2012年江苏单科,23)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 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 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化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

15、业)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 1984 年度) (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 (瑞典) 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 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

16、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 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 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考点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课标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7、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自主预习】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的原因、其内容及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忧外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农业: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工业: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目的集中力

18、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手段管理经济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意义积极: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消极: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内容及如何评价?(见教材)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19、(1)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2)不同:改革重点成果问题赫鲁晓夫农业前期有一定效果,但是收效甚微 对原有体制小修小补,未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军事上成为与美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但是也拖垮了苏联戈尔巴乔夫经济领域后转向政治领域苏联解体突破了旧经济体制,但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材料二:列宁曾经就新经济

20、政策说过:“我们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前进两步。”材料三: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脱离了实际”指的是什么“实际”?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际”:小农为主,生产力落后。特点:由小生产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2)列宁说“退一步”指的是?结合所学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逐步(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

21、比有哪些“改变”。(提示: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和过渡方式三个方面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探究二】材料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西方经济状况如何?用史实说明西方是如何模仿苏联的?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落后国家的关注点在

22、哪里?西方正经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如何快速实现工业化。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据材料,谈谈你对斯大林开创的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探究三】材料一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

23、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1)有的学者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结合右图对上述评价进行合理解释。解释: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是“徘徊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材料二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图 (

24、2)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GDP增长率大幅提高,结合图二分析其对策是什么?对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并将 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材料三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3)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的原因有哪些?原因:戈尔巴乔夫先是进行经济改革,但缺乏宏观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改革失败后,又把改革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课时练习】1列宁曾

25、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答案:B3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

26、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D4(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5(2012年福建文综,22)下表是苏联20世

27、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251927年19281932年19331937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73607290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答案:C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

28、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答案:B7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29、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从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实际出发,调整和处理好农、轻、重关系,统筹兼顾,不断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