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732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宁阳四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和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220年曹魏废汉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的中国历史,包括三国鼎立,西晋短期统一,十六国和东晋并立,北朝(北魏,东西魏,北齐周)和南朝(宋齐梁陈)对峙等四个阶段。这一时期,政治分裂,政局动荡,但蕴含统一,经济江南持续开发,民族出现大融合局面,对外关系丝路中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一)、政治: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战乱不断;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中央政治制度由东汉的尚书台演变为尚书省,继而又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出现了民

2、族融合的趋势;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充分发展。 (二)、经济:均田制度开始成为主要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安定人民生活。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中原相对缓慢。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交流加强。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业取得重大突破;战乱使商业发展受到影响。(三)、民族:本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四

3、)、外交:丝路暂时中断。 由于受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和政局动荡影响,传统的丝绸之路不太畅通,但佛教的传入出现高潮。(五)、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阶段中国科技文化继续发展,超越秦汉,继续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应用科技方面的数学,农学,地理取得一批成果,佛教盛行,道教广为流传,佛教和道教的教义融合到儒学之中,使儒学有新的发展。此外,中国小说的兴起也源于这一时期。文学承上启下,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取得重大成就,顾恺之“以形写神”;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以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为代表。二知识清单(一)政治。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农耕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1.民族大迁徙和民族融合

4、。由于属于寒冷时期,蒙古高原牲畜大批死亡,游牧民族南迁,进攻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汉族,汉族被迫南迁长江流域。民族的迁徙,导致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北方人民与南方人民的交流,中华文明出现新的孕育,为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条件。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起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涵义: 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

5、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选拔标准: 门第声望。弊端: 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衰落: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3.北魏孝文帝改革:包括冯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后期改革。北魏是鲜卑族的拓拔部建立的政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拓跋珪在统治期间实行编户、劝课农桑、重用儒生、实行汉制,拓跋部由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初步封建化。A.改革背景:宗主督护制使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严重影响政府赋税收入和徭

6、役征发,同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鲜卑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族人民起义不断爆发;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拓跋珪执政措施开始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初步基础。B.改革内容:前期:实行俸禄制、三长制;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后期:迁都洛阳,推行习俗汉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尊儒崇经、兴办学校;采用汉制(官制、礼制、律制);兴修水利、重铸铜币。C.评价:改革的作用:加速了北魏政权和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从而扩大了政权的基础,巩固了统治;

7、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调整了生产关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述这一切,为后来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改革的特点: 由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改革;具有缓和统治危机和改变社会形态的双重性质;涉及面广,影响深远。D.结论: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二)经济封建经济有所发展,但北方战乱频繁,破坏较大;南方虽然获得开发,但水平没有超过北方;商品经济严重倒退。1.江南开发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其原因,一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工具、经

8、验、种子;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三是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护生产的措施,南方普及牛耕,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耕牛等政策。到南北朝末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经济重心南移。从上古至两汉时期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关中地区,一直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魏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并开始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促进南方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宋灭亡,北民南迁,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以后,南盛北衰的局面已不可逆转且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 农业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曹魏马钧改进翻车。4. 手工

9、业 造纸业:纸取代简牍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当时出现了洛阳、长安、建业、扬州等造纸业中心。 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制瓷技术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特色,南方的青瓷技术传到了北方,北方的白瓷技术在江南也有一定的影响。 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铁器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5. 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实物货币盛行。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三)文化。民族融

10、合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外来文化丰富了本土文化。1.数学:南朝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领先世界千年。 2.农学的新成就 齐民要术 背景: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内容:各种农作物栽培、经济林木生产、野生植物利用等;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农副产品加工、工具和日用品生产等。涉及的主要技术有改造土壤、作物轮作、绿肥种植、选种育苗播种,记叙了种子单选、单收、单藏、单种种子田、单独加以管理的方法。提出了“区种法”,果树和林木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技术。家畜饲养的经验,选取良

11、种、家畜的雌雄比例、繁育数量、动物杂交、无性繁殖等内容,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 评价:北魏贾思勰所著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 文学: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 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世说新语等人物轶事小说。 4.艺术A.书法: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曹魏钟

12、繇化隶为楷,奠定楷书基础。王羲之、王献之行书、草书特别著名。龙门石窟的龙门二十品是魏碑的代表作。 B绘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特点:这个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 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代表作: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他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C.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都是佛教艺术。4. 宗教。佛道兴起和儒学危机,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趋势。 两汉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

13、求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道教发展。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佛教发展:这一时期,大量中亚和印度佛徒来华传教,带来大量佛经,佛经翻译促进了本土佛学的发展,带动翻译、艺术、哲学、文化的发展。 【重点探究】草原民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五胡乱华”是一

14、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北朝留下的在瓷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解说:草原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气魄;推动

15、经济发展与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为后世繁盛奠定基础。【综合练习】1、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既展现了一幕幕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又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这个缘故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 2011年8月31日凤凰网历史许倬云中国人为何2000年来一直自称汉人?(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来评价汉朝政权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是

16、如何实现作者所强调的这一角度的?(8分)2、儒家思想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之一,到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与儒家思想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 结合材料l和所学知识,从学术角度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体

17、系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先秦儒学是如何“批判暴政”,而汉儒又是如何“退而求其次”的?(11分)3(28分)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

18、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6分)(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

19、偶观念的变化?(2分)问题参考答案:政治经济文化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法律:秦律。选官:朝廷任命小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商业:重农抑商政策。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字:“书同文”小篆,秦隶;思想:焚书坑儒,以法治国。西汉、东汉中央:中外朝制,以近臣分权地方:郡国制度,推恩令选官:察举制农业:犁壁,耧车水利:漕渠、白渠、龙首渠。土地兼并严重。手工业: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青瓷。纺织业:丝绸远销欧洲。商业:盐铁官营。两条丝绸之路。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统。科技:黄帝内经、造纸术、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天文:张衡“地缘说”,地动仪。文学

20、:赋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选官:九品中正制。农业:翻车(水利),均田制。手工业:灌钢法、白瓷思想:儒、佛、道并行,儒家正统受挑战。科技:齐民要术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绘画:顾恺之“以形写神”1、角度:建构共同文化。(2分) 实现:实行推恩令加强了全国的统一;推行盐铁专卖等加强了经济的统一;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加强了思想的统一;开辟丝绸之路等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6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纳入了儒学的理论体系。(2分)举例:先秦儒学:孔子主张“仁”,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

21、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论断。(举出其中一个例子即可得3分)汉儒: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君为臣纲”思想,树立君主权威(3分);他宣扬“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用天意来约束帝王,从而体现了“退而求其次”(3分)。3、(1)门当户对、郎才女貌。(4分) 合理(2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 不合理(2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从一而终。(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2)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如能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回答也可,每方面3分,不超过6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表述为参与的具体社会劳动或者社会活动同样给分,每一方面2分,不超过4分。)(3)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任一点2分,不超过6分。)(4)言之有理给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