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682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政治招生考试资源练习:专题十一 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2015山东卷)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 先知后行重在知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两者关系的是()A.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D.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3.

2、(2015四川卷)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 B. C. D. 4. (2016江南十校联考)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 B. C.

3、 D. 5. (2016滨州一模)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从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出引力波,到2015年LIGO获得直接观测证据,整整跨越了100年。这表明()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思维都能正确认识存在,两者有同一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 B. C. D. 6. (2016日照一模)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仅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克的特殊环境,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

4、生遗传变异。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的联系 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 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A. B. C. D. 7. (2016清远期末)2016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由中国国家天文台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北京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这是科学家首次用连续光谱的特征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这表明()

5、人类可以利用科技的发展逐步解开世界之谜 通过科学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 B. C. D. 8. (2015天津卷)下边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 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 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9. (2015浙江卷)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启动绿色GDP 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2016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意识活

6、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 B. C. D. 10. (2015全国卷)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 B. C. D. 11. (2016日照一模)为研究抗疟新药,屠呦呦查古医籍、访老中医,从2 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在190次实

7、验失败后,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这启示我们() 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循环往复的过程 既要学习前人经验,又要注重实践创新 善于在矛盾普遍性中把握矛盾特殊性 要坚持科学精神,秉承执着追求精神A. B. C. D. 12. (2015重庆卷)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 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 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D. 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13. (2016河东一模)美

8、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上午10点30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引力波像其他的波一样,携带着能量和信息,能够让我们回望宇宙大爆炸最初瞬间,检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正确与否。这说明()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人们可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发展就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A. B. C. D. 14. (2016清远期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雾霾混杂着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是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鉴于此,今后的环境保护需要做到:既要自我保护,也要彼此保护。这表明()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各地区

9、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战胜雾霾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要提高对雾霾危害的认识 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试点地区治理成功后向全国推广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才能打赢“驱霾战役”A. B. C. D. 15. (2015广东卷)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 B. C. D. 16. (2015浙江卷)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10、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认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 B. C. D. 17. (2015全国卷)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 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 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

11、 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18. (2015安徽卷)下图漫画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揭示的哲理是()A. 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B. 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D. 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19. (2015广东卷)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多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运输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

12、的,认识是无限的 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A. B. C. D. 二、 非选择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20. (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

13、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21、(2015山东卷)材料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

14、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22、(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

15、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23、(2016清远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为寻良药,屠呦呦先整理医籍药志,并走访中医专家,从千余药方中选出640种药物(含青蒿在内),随之展开实验研究,从大量样品中筛选出抗疟活性较强的药

16、物,但研究结果却不理想。屠呦呦重读古医书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非传统“水煎”法,她由此大胆猜测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药效,于是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进行提取,从而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分。屠呦呦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始终坚持工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使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实验活动在获取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专题十一辩证唯物论及认识论1. B解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的意思是不懂得廉洁的人,就什么东西都敢据为己有;不知道羞耻的人,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17、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A表述错误;C体现的原理是重点论,不选;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D不选。2. C解析: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是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C体现了德和才两者关系,与之符合。A体现优秀文化塑造人;B体现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D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 C解析:材料体现两个人的意识不同,而不同的原因是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入选;与材料无关,排除;两个人的认识是有不同,但没有高低之分,排除; 中的“主观映象”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当选。故选C。4. C解析:总书记习近平的

18、治国理念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故选C。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错误;中“可靠保证”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5. D解析:不选,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不选,思维不一定都能正确认识存在。入选,故选D。6. A解析:“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也说明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当选,故选A。不选,意识的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条件;不选,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但不能改变自然

19、规律。7. A解析:发现双黑洞是认识过程,而不是实践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中“获得全部真理”表述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8. B解析:漫画中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体现了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B符合题意。A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C表述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笼统地说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错误。9. D解析:的表述否定了具体联系的有条件性,排除;材料没有强调这一新核算体系的作用,与题意无关。入选,故选D。10. C解析: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

20、要条件,符合题意,故选C。人的意识不能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也不能决定实践结果的性质,本身错误,排除。11. C解析:错误,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但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不选,题目蕴含哲理与善于在矛盾普遍性中把握矛盾特殊性无关。入选,故选C。12. A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B错误,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3. A解析:不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符合题意; 错误,发展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不是自身的运动和变化。入选,故选A。14. D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述错误;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15. C解析:“接受不能改变的”,体现尊重客观规律,

21、“改变我能改变的”,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入选;“给我智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体现哲学为生活提供指导,入选,故选C。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社会意识不具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说法错误。16. A解析:材料中人们对世界构成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入选;同时这些认识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中的“实践”和中的“改造”都强调认识的反作用,而材料只强调认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所以排除。17. D解析:认识工具的进步会促进认识的发展,文艺领域认知规律再特殊,也要遵循这一规律,A说法错误;以往的正确的认识经验会促进认知的发展,B

22、说法错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符合事物及本质的认识,C说法错误。人们往往认为马是飞奔、四蹄腾空,这是受主观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意象,说明认识领域里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故选D。18. A解析:漫画的题目是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说明由于人们受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同,A符合题意。认识没有直接现实性,不能影响客观环境,B错误;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C错误;实践决定认识,D错误。19. B解析:说法错误,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并不仅仅是由事物

23、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其他方面也可引起质变;说法错误,新事物的出现并不能说是以新形式出现。入选,故选B。20. 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本题知识范围限定为“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属于意义类非选择题,这也是一个演绎类非选择题。首先要准确表述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论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从精神动力、战胜困难、斗志信心几个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1. 中国特色社会

24、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 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 “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材料中说到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说明了意识的指导作用;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及落实到实践中的做法要求我们从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去组织答案。22.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主体状况、客观状况和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

25、在差异。 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为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论知识,涉及认识的特点、影响认识的因素等。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知识范围,即认识论;其次要抓住问题指向即不同感受的原因;最后,从认识的特点、影响认识的因素、纪录片所涉及的客观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2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对大量药物进行试验,获得对青蒿素抗疟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关于抗疟疾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坚持不懈的科学实验中,找到了青蒿素的有效成分。(或“不断实验,从中药提取抗疟成分,逐渐提高了对青蒿素的判断和推理认识的能力。或“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对青蒿素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成功找出)解析: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实验活动在获取真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知识点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