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669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沧州市七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井田制下农户使用简陋石器、木器,分封的土地耕种不过来,其他荒地也就无暇顾及。但铁犁牛耕使用后,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人们都在经营新开垦的私田,这就导致要交税的井田荒芜,最终井田制难以为继。材料旨在说明A. 农村经济结构瓦解的趋势B. 铁犁牛耕技术的先进性C.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形成D. 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人们都在经营新开垦的私田,这就导致要交税的井田荒芜”,为了保证国家的税收,国家调整土地政策,承认土地私有,D正确;材

2、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瓦解,未涉及“农村经济结构瓦解”,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先进性”是其变化的原因,B与材料不符;材料未涉及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只是说明土地制度的变化,C错误。2. 有学者提出,秦朝迅速衰亡并不是新制度的原因,而是(关)东与西(秦)文化在认同上存在重大冲突所致。在当时,虽然大家都认为需要一统天下方能解决周制弊病与战国乱局,但这个统一天下的新主,在整个关东六国看来,绝不应当是秦国。对该学者言论理解正确的是A. 东方六国崇尚仁义与秦国大相径庭B. 文化差异使关东不服秦朝的统治C. 六国对解决战国乱局的看法不统一D. 秦法迎合了统治者与统一的需求

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东与西(秦)文化在认同上存在重大冲突虽然大家都认为需要一统天下方能解决周制弊病与战国乱局,但这个统一天下的新主,在整个关东六国看来,绝不应当是秦国”可知,文化差异使关东不服秦朝的统治,故B选项正确;东方六国崇尚仁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各国多推崇法家思想,秦统一后法家思想更是占据主导地位,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虽然大家都认为需要一统天下方能解决周制弊病与战国乱局”可知,C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材料旨在说明秦朝迅速衰亡的原因,而不是秦法迎合了统治者与统一的需求,故D选项错误。3. 如表是中国部分地区出土的西汉纸或纸状物。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4、西汉名称出土情况罗布淖尔纸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出土,伴出物有汉宣帝黄龙元年木简等灞桥纸状物1957年在西安东郊灞桥西汉墓出土,伴出物有半两钱、三弦钮铜镜等居延金关纸1973年在居延肩水全关遗址出土一件;1974年,出土另一件,二者主要材质均大麻纤维扶风中颜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中颜村西汉窖藏出土,窖藏年代应在汉平帝之前放马滩地图纸状物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墓葬年代应西汉文帝、景帝时期A. 造纸技术已得到发展B. 造纸作坊遍布于全国C. 使用纸张的范围较广D. 重视造纸技术的改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西汉纸或纸状物出土的信息“烽燧亭、西汉墓、西汉窖藏

5、”可知,西汉时纸张的使用范围较广,故C选项正确;表格信息未涉及造纸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故排除AD选项;表格信息显示西汉纸或纸状物出土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且出土地不代表造纸作坊,故B选项错误。4. 曹魏正始时期(240249年),崇尚老庄思想的玄学家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由此可知,这一派玄学家A. 认为道家更能经世致用B. 具有明显的反儒学倾向C. 否定了儒学的进步作用D. 主张彻底改造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玄学家阮籍、嵇康提出超越儒家的各种伦理纲常束缚,任人之自然本性自由伸展的主张,具有明显的反儒家倾向,故B项正确;题干未提及服务现实的经世思想

6、,不能体现道家学说有务实功用,排除A项;题干旨在反对儒家名教观念,但并未否定其进步作用,排除C项;玄学家并未提出改造儒学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5. 如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A. 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B.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C. 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D. 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可知,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著追求,画作者意在赞誉士人这种崇高的气节,故D选项正确;画作者生活在宋代,当时文化发展繁荣,思想开发

7、,故A选项错误;题干体现的主要是程朱理学对当时文人志士品质气节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题干显示出画作者对于画中人物高尚气节的敬佩之情,没有体现出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C选项错误。6. 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进麒麟、天马、神鹿等物,上御奉天门受之。文武群臣稽首称贺曰: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这反映出当时A. 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B. 用传统的观念解读西方C. 中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体D. 海禁政策没有严格执行【答案】A【解析】【详解】朝贡被赋予教化的政治含义,符合材料中“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故致此嘉瑞”的信息,故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不符合

8、材料主旨,且选项中的“西方”和材料中的“麻林国(东非)及诸番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故B选项错误;C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无法依据材料佐证此观点,故C选项错误;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故D选项错误。7. 1911年初的中国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暗流涌动,时任法国驻重庆领事代办奥什科尔认为:“现在的情况可能很危险,甚至随时都可能发生令人害怕的事情。”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清末新政激化民族矛盾B.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 列强试图干涉中国内政D. 清廷统治基础渐趋瓦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11年初的中国表面风平浪

9、静,实际上却暗流涌动”“甚至随时都可能发生令人害怕的事情”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革命思潮风起云涌,清廷统治基础渐趋瓦解,故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清末新政的影响,排除A项; 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强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排除C项。故选D。8. 解放战争后期,人民政府确立接管企业的基本方针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但接管敌人的企业机构时,一般不要打乱,应尽力保持完整”。这一方针的提出旨在A. 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的调整B. 保证接收企业的平稳过渡C. 削弱国民政府物质基础D. 推动企业生产机制的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一般不要打乱,应尽力保

10、持完整”有利于保证接受企业的平稳过渡,故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1961年我国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初步调整,与题干时间“解放战争后期”不符,故A选项错误;被解放地区已经属于人民政府管理,不存在为国民政府提供物质基础的可能,故C选项错误。9. 2019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我国A. 发展经济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移C. 改善民生以国家制度改革为前提D. 国家治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答案】D

11、【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可知我国国家政权以人民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正确;发展经济的成果需要共享于民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A项;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宗旨在于为人民服务,并未改变,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需要通过变革国家制度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C项。故选D。10. 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这样描述梭伦执政下的城邦:“每天都有人到他(梭伦)那里去,称赞或是指责某些法律,或建议加上某些条文。也有很多人去询问他,请求教导他们,说明各条文的目的和意义。”据此可

12、知,梭伦改革A. 激发了公民的公共精神B. 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C. 废除了城邦贵族政治D. 实现了公民权利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许多人称赞或指责法律、提出建议、请教梭伦等行为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激发了公民的公共精神,故A选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梭伦改革激发了公民的公共精神,B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选项;C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梭伦改革只是打击了贵族统治,故排除C选项;D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梭伦改革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本身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立场的局限,没有满足下层平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使他们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故排除D选项。11. 15501775年,欧洲白银从西班牙不断流向英

13、、法等国,粮食则从地中海东岸、波罗的海东岸流向意大利、西班牙与德意志各邦。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是A.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高涨B. 西班牙成为当时最富裕的国家C. 西欧国家出现不同的发展轨迹D. 西欧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掠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绝大部分金银都消耗在战争中或是王室和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中。这说明西欧国家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故C选项正确;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始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特

14、别繁荣的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选项错误;“最富裕”的说法明显与题干中“欧洲白银从西班牙不断流向英、法等国”的信息不符,故B选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西欧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2. 1613年,英国对外贸易的输出价值约为249万镑,输入价值为214万镑。到1774年,输出价值为1592万镑,输入价值为1328万镑。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A.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B. 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是实施自由贸易政策的效果D. 说明商业霸权带来工业优势【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输出价值约为249万镑,输入价值为214万镑”“输出价值为1592万镑,输入价值为1328万

15、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这是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而重商主义的实行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条件,故选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中英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是实施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排除C;如果商业霸权能带来工业优势,那么荷兰在与英国的斗争中也就不会败下阵来,排除D。13. 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分配新获得的大量土地问题上引发世人关注,结果,切萨皮克湾及其相关河道的航行权问题、口岸贸易问题等,都成为引起相关邦之间相互仇视和冲突的不利因素。这反映出美国A. 独立战争引发各邦纷争

16、B. 邦联制度形成的可能性C. 调整邦联体制的必要性D. 对外扩张激化内部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美国建国初期,因为土地分配、河道航行权、口岸贸易等问题各邦之间相互仇视和冲突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邦联制下中央政府权力太小,邦州政府权力过大造成的,反映出美国调整邦联体制的必要性,故选C;材料反映的各邦利益纷争并不是因为独立战争引发,故排除A;美国独立后就已经形成了邦联制度,故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美国对外扩张,故排除D。14. 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工会是最广泛的组织,现在它在形式上仍然是独立的组织它能够而且应当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工作:直接参加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组织群众

17、来监督这些机关的活动,建立对整个生产和分配进行计算、监督、调节的新机关。”由此可知,列宁这一主张A. 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要求B. 具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化色彩C. 否定了俄国的专制制度D. 符合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列宁主张由工会来执行领导工作,把工会放在核心位置,这带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化色彩,故选B;列宁的这一主张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排除A;CD项内容由题意均无法体现,排除。15. 从美国卷入朝鲜、越南战争以来,其海外军费激增,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黄金储备急剧减少,1960年已下降至178亿美元,不足以抵挡当时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

18、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这一现象表明A. 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功能不足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动摇D. 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黄金持有量不断下降,且难以应付对外债务,美元兑换黄金能力下降,导致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美国依然保持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功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国际金融秩序走向混乱,排除D项。故选C。二、非选择题1

19、6.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周初年、战国末期、明代初期)的军事作战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摘编自武国卿中国战争史分别提取图2、图3、图4的军事作战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1:图中出现了镐京,而镐京是都城,以镐京为基点,向东北和东部地区发起军事斗争,图中出现了先王后代、功臣以及姬姓贵族等诸侯势力,故可知该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军事行动,这与周初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政治及军事控制密切相关,故可判断图1为西周初年。图2:中央政府定都扬州附近的南京,与来自北部的燕王朱棣势力进行军事斗争,这与明代初年藩王作乱有关,故可判断图2为明代初期。图3:图中出现了秦、魏

20、、韩、赵、燕、齐、楚等战国七雄的名称,可判断该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军事行动,再结合图中箭头,从秦国出发,再到东方六国,可知其反映的是秦灭六国,故判断图3为战国末期。【解析】【详解】图1: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初图中“镐京”(西周的都城),及图中出现了先王后代、功臣以及姬姓贵族等诸侯势力,可判断该图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军事行动,这与周初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政治及军事控制密切相关,故可判断图1为西周初年。图2:据图片2“中央政府定都扬州附近的南京”,与图中信息“朱棣军”可推知,这是明代初年藩王作乱有关,故可判断图2为明代初期。图3:据图3中信息“秦、魏、韩、赵、燕、齐、楚”等战国七雄的名称,可判断该图反映

21、了战国时期的军事行动,据图中箭头,“从秦国出发,再到东方六国”,可知其反映的是秦灭六国,故判断图3为战国末期。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针对我国陆地边疆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实践。人民解放军进驻边疆并控制局面后,召开具有政协性质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组建各级人民政府。随着1954年宪法的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边疆地区得以确立。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与缅甸、蒙古、阿富汗等五国签订边界条约,解决了边界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针对个别国家的挑衅和边境地区局势的紧张局面,中共中央采取军事自卫的措施,对来犯之敌给予迎头痛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此外,中共中央决定在边

22、疆地区实施移民开发政策,号召广大知识青年积极投身于边疆的各项生产建设。在19541956年,有近2万名铁道官兵在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担负屯垦戍边的使命。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组建了军垦农场或国营农场。党中央坚持“慎重稳进”的原则,采取“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推行边疆地区民主改革,在国家帮扶的同时,注重培植边疆自力更生的能力。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地边疆治理是卓有成效的。摘编自赵银河建国初期陆地边疆治理的实践与启示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新的边疆治理体系。党在推进边疆治理的进程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23、,面向未来”,既考虑陆地边疆的特殊问题,又考虑边疆与祖国腹地相通的普遍问题,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与进步作为边疆治理的对象。“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海洋边界的争议性问题,明确指出海洋与我国的国家安全、周边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2015年的国防白皮书指出,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海外利益攸关区”表现出我国构建新形态边疆的积极态度。总之,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边疆治

24、理思想与实践呈现出来鲜明的特点和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推动边疆治理实践深入发展。摘编自杨力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四维论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实践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答案】(1)实践:建设人民民主专制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边界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移民开发政策;推行基层民主改革。特点:把政权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夯实边疆治理的政治基础;通过外交谈判与军事自卫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边界历史遗留问题;以慎重稳进的方式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把国家帮扶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增强

25、边疆自我发展能力。(2)新变化:扩展了陆地边疆治理的范围;明确了海洋边疆的重要地位;积极构建新形态边疆,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理念。意义:新时代边疆治理政策的明确与扩展,表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确保国家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便于发挥边疆的区位优势,形成面向国内和国际开发合作的新格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新时代国家边疆治理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念。【解析】【详解】(1)实践:根据“人民解放军进驻边疆并控制局面后,召开具有政协性质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组建各级人民政府”可得出建设人民民主

26、专制政权;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边疆地区得以确立”得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我国与缅甸、蒙古、阿富汗等五国签订边界条约,解决了边界历史遗留问题”得出解决边界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边疆地区实施移民开发政策”得出实施移民开发政策;根据“采取“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推行边疆地区民主改革”得出推行基层民主改革。特点:根据“人民解放军进驻边疆并控制局面后,召开具有政协性质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组建各级人民政府。”可得出把政权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夯实边疆治理的政治基础;根据“我国与缅甸、蒙古、阿富汗等五国签订边界条约,解决了边界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针对个别国家的挑衅和边境地区局势的

27、紧张局面,中共中央采取军事自卫的措施”可得出通过外交谈判与军事自卫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边界历史遗留问题;根据“采取“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推行边疆地区民主改革,在国家帮扶的同时,注重培植边疆自力更生的能力”可得出以慎重稳进的方式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根据“有近2万名铁道官兵在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担负屯垦戍边的使命”得出把国家帮扶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增强边疆自我发展能力。(2)新变化:根据“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与进步作为边疆治理的对象。”可得出扩展了陆地边疆治理的范围;根据“明确指出海洋与我国的国家安全、周边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得出明确了海洋边疆

28、的重要地位;根据“海外利益攸关区”表现出我国构建新形态边疆的积极态度。”可得出积极构建新形态边疆,提出“海外利益攸关区”理念。意义:根据所学可从有助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确保国家安全、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概括。18. 1859年,马克思在序言冲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物简介罗伯特欧文(17711858)欧文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企业家、慈善家。出生于手工业者家庭,在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任经理期间,从缩短工时、禁用童工、改善条件、建设

29、厂办学校等方面进行企业改革,成效明显。1817年,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理想主张,并在美国进行“新和谐”公社的社会改造实验,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实践经验威廉一世(17971888)威廉一世是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政治家、军事家。1861年,登基成为普鲁士国王后,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并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死后,因为德意志统一的伟大成就,被其孙威廉二世尊为大帝,号称“威廉大帝”巴尔扎克(17991850)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

30、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90多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总名为人间喜剧,被举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幻灭高老头等,他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理解: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决定并制约着这个社会的整个生活(包括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方式。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欧美社会进行科学研究之后得出的正确认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以资本主

31、义工业化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迅速开展,不仅使欧美各国稳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且使欧美各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欧美各国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对其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欧文所处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也出现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工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因此欧文产生了改造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并进行了实验,但由于没有看到工人阶级的力量,从而成为一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一世所处的德意志王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展开,资本主义也不断发展,迫切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威廉一世适应了历史需要,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并确立了君主

32、立宪制以巩固统一,从而适应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巴尔扎克所处的法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仍在发展中,但仍然受到专制主义的阻碍,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仍在持续,使得人民群众深受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双重压迫。人民群众的痛苦生活使巴尔扎克把笔端指向人民群众,创作了一篇篇反映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而使其作品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可知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决定并制约着这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结合所学可知,

33、马克思的论断是基于对工业革命后的欧美社会变化的研究得出的正确认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故可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乃至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的影响进行阐述。对欧文社会主义理念可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入手进行分析,同时认识到欧文并未重视工人阶级的现实力量,导致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对威廉一世统一德国的历史贡献可结合德国工业革命开展对国内市场的需要阐述其背景,从适应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阐述其意义;对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可从工业革命开展对法国的影响并结合法国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下的人民处境进行分析阐述。19. 如表是三位苏联学者关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观点的介绍(部分)。阅读材料,回

34、答问题。材料观点一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极力论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结论。他认为新经济政策证实了列宁极其擅长利用为保持政权而牺牲原则观点二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分析指出,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证明了列宁能够摆脱教条的束缚,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观点三埃鲍根基娜指出,在19211923年,列宁的每次论述都是针对新经济政策中的某个方面,这些论述合在一起创造了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的完整而统一的学说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须持论

35、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不完全符合实际。评析: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为了“保持政权”,有其合理的地方。苏俄在取得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胜利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进而引起政治危机。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并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的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使苏俄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借助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少量非公有制经济存在,最终使社会主义战胜

36、资本主义。这一政策在当时是符合苏俄国情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次成功探索。结论: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并不是很合理。新经济政策有巩固政权的初衷,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益探索。(“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可逾越认为新经济政策证实了列宁极其擅长利用为保持政权而牺牲原则”可知,赛克科拉科夫斯基认为俄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必然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列宁新经济政策一方面是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新经济政策本质上是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并非走资本主义道路,故赛克科拉科夫斯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观点具有一定片面性,结合所学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目的、政策本质及作用对赛克科拉科夫斯基的观点进行论证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