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656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滚动综合测评(二)(第一四单元)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D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A距今1万年左右,即人类文明发源时期,近东首先种植小麦、大麦,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种植玉米、豆子,中国最早培育稻米等,这表明世界农耕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古代亚洲农业“发达”,C项错误;“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2、”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番茄、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C由材料可知,早期殖民扩张带来不同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洲际贸易范围的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欧洲是当时世界市场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种族的分布,故D项错误。3下表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人物

3、主张孔子将粮食看成是社会财富最重要的部分老子只有原始的采集、渔猎和农业才是本业墨子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商鞅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A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B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C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D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C依据材料可知,这些先秦思想家都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C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提出的,与孔子、老子和墨子无关,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这些先秦思想家对工商业的态度,无法得出其忽视工商业的社会作用,D项错误。4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

4、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A翻车 B筒车C水排D曲辕犁B翻车依靠人力带动,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并结合古代灌溉工具的相关信息可知,他所描述的工具是筒车,筒车是靠水力自然流动带动筒车运转进行灌溉,故B项正确;水排与冶铁有关,故C项错误;曲辕犁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用具,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了2 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 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 B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

5、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C材料体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干线网发展迅猛,这主要与当时火车的大量使用有关,由此可知,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项正确;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D两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6下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时间生产力发展经济要素的变动公元前4世纪铁器的使用小农经济逐步形成18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的普遍出现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集团公司日益增多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自动控制系统问世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C生产工具革新激化劳资矛盾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6、可知,铁器的使用促使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工厂普遍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集团公司日益增多、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自动控制系统问世,这些都说明科技进步对生产组织创新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生产的社会化是指生产要素来自社会而非局限于一个单位,强调的是生产的广泛性,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经济管理体制是指经济管理的政策以及制度,主要是政府行为,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劳资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7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B扩

7、大了地中海贸易圈C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B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出现了称霸的城邦,故排除C项;古希腊只有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其他城邦并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故排除D项。8如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右侧记载:“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由此可知()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C由材料可知,开平矿务局采取募股集资的股份制方式设立,说明洋务企业受到西方

8、经营方式的影响,故C项正确;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排除A项;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煤矿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9二战后,下图所示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A是美苏争霸在世界经济领域的体现B有利于各国相对平等的协商C加大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D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四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是国家之间合作的结果,各国可以在国际组织内平等协商,共同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促进国际合作,故选B项;四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与美苏争霸无关,排除A项;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并不必然带来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开支的扩大,排除C项;四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与各国政府对本

9、国经济的干预程度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10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A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C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

10、。11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D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与集镇都有关系,但是都比较片面,故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中包含了A、B、C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正确。12营缮令是唐朝建筑工程营建和修缮的法令,唐会要卷31记载“准营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

11、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这些规定反映出()A唐朝建筑工程立法完善B唐朝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C唐朝建筑工艺水平高超D唐朝市民居住环境改善B从材料反映的分别对“王公”“三品”“庶人”等不同身份和阶层营建堂舍作出不同的规格要求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规定是唐朝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故选B项;“立法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筑工艺水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唐朝市民的居住环境状况,排除D项。13下面为1949年、1957年全国城市分布简表。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东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1949年69个50.7%1957年73个41.5%时间中部地区城市数

12、量及占比1949年54个39.7%1957年73个41.5%时间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及占比1949年13个9.6%1957年30个17%A城市地域分布趋向合理 B城乡差距在逐步拉大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D城市化水平世界领先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增加,但是东部地区增长较慢,而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东部地区城市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占比呈上升趋势,表明城市地域分布趋向合理,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14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

13、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C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5“(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

14、、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引起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B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引起了工人运动高涨A根据材料“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可知,这是社会上人们贫富分化的表现,说明工业革命引起了贫富分化的加剧,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

15、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摘编自赵向豪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材料二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

16、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的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初步完善。摘编自魏秀春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察,18601914年1860年食品掺假法授予地方政府自愿设立“公共分析师”的权力,此前,英国政府和议会对食品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1872年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制订食品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干预地方政府强制实行,地方政府官员玩忽职守将被追责。1906年的“芝加哥牛肉事件”迫使英国议会授予英国政府

17、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至此,英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形成。摘编自温小辉、冯杰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演进材料三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

18、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演变过程。(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3分)解析第(1)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二“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材料一“汉律规定”、材料二“制订食品与药品掺假法”、材料一“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官员考核范畴”、材料二“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干预地方政府强制实行”概括得出。“不同点”,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强调重刑,英国重视舆论监督。中国有中央政府主导食品安全治理,英国地方政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问,根

19、据材料二“英国政府和议会对食品生产和销售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中央政府可以干预地方政府强制实行”“1872年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介入食品安全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食品与药品销售法”“英国议会授予英国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答案(1)相同点: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设置机构,重视食品的抽检管理。不同点:中国强调重刑,英国重视舆论监督

20、;中国有中央政府主导食品安全治理,英国地方政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从自由放任到多层级全面深入监管;由地方政府自愿到中央政府强制干预;由食品生产环节发展到生产销售环节;由侧重国内食品监管到国内外食品监管并重。(3)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17(12分)张之洞作为晚清举足轻重的人物,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张之洞的主要活动18841885年任两广总督。力主抗法,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击败法军1889年调湖广总督。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

21、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后又编练新军1890年创办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用新式大型机械设备的钢铁煤联合企业1900年提出了对内主剿、对外主和的主张,镇压了两湖人民的反帝斗争,会同沿江各省奏请力剿“邪匪”,严禁暴军,安慰使馆,致电各国道歉1904年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1905年与其他官员联名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清政府颁布诏书,废除科举制摘编自谢放张之洞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张之洞的主要活动中任选一个,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这一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张之洞的活动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

22、评价要全面)(12分)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材料“力主抗法”可知其与中法战争有关;根据材料“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创办汉阳铁厂”可知其与洋务运动有关;根据材料“对内主剿、对外主和的主张,镇压了两湖人民的反帝斗争致电各国道歉”可知其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根据“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与其他官员联名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等信息可知其与清末新政有关。从中任选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该事件爆发的背景、经过、影响等内容展开论述即可。答案示例:活动:张之洞建立近代企业。历史现象:洋务运动的开展。概述和评价:19世

23、纪60年代,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清政府开展了“自强”“求富”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兴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一奴隶集体劳动 图二中国农业生产图三手工工场生产场景图四现代机器大工厂分别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中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并简要说明引起生产变化的根本原因。(12分)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的是奴隶集体劳动;图二是

24、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这主要与当时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发展有关;图三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这主要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图四是对现代化机器大工厂制的描述,这主要与当时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关。答案基本特征:图一: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图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图三: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手工生产过程中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生产方式。图四:工业革命后,伴随机器的广泛应用,以纪律严格、分工明确、昼

25、夜运作为特征的现代机器大工厂制形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必须有“生产工具的进步”这点)1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材料

26、二美国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其城市化程度也越高。从1890年到1920年,城市居民增加了300%,而乡村居民仅增加30%。在1860年,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有9座,1910年增加到50座。城市的扩大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乡村居民向城市的迁徙以及欧洲移民的大量到来。摘编自美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与衰落(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并分析对当时社会各自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美国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其城市化程度也越高”“城市居民增加

27、了300%”“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有9座”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乡村居民向城市的迁徙以及欧洲移民的大量到来”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思考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从发展速度、城市化地区差异以及居民的移民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按照中国和美国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视角分析作答。答案(1)特点:城市化程度由工业化程度决定;城市化速度增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增多。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欧洲移民与乡村居民的迁徙;民主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美国内战、国家统一)。(2)差异:发展速度的差异(美国比中国的快);美国城市化是整体发展,而中国的城市化有较大的地区差异;中国主要是乡村居民的移民,美国是乡村居民与外来移民的结合,但侧重于外来移民。影响:中国: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习俗变化。美国:推动美国20世纪初工业化向更广、更深地发展;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