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656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目的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感受孙中山百折不饶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教学重点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教学难点孙中山精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课程标准: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

2、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孙中山医生思想的伟大转变:从医人到医国; 从改良到革命;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领导辛亥革命,缔造中华民国 维护民主共和提出新三民主义,倡导国共合作讲授新课:一、救国道路的探索:(一)求学时期的孙中山1、童年入本村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2、海外求学经历:(1)1897年:檀香山一基督教学校学习:开始接触西方政治学说(2)1883年,先后就读于香港中央书院、南华医学堂和香港西医学院。(3)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西医学院开始在澳

3、门、广州行医(二)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1、改良:1894年上书李鸿章:(1)主张:革新政治+发展经济 (2)结果:遭到冷遇2转向革命:(1)原因:西式教育的影响上书的失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2转变的标志:成立兴中会(1)时间、地点:1894年11月,檀香山。(2)宗旨:“振兴中华”。(3)誓词:“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4)性质: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5)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二、领导辛亥革命,缔造中华民国(一)建立革命的组织:兴中会(二)开展反清斗争1、筹划广州起义:时间:1895年结果:失败,陆皓东

4、死难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第一人”意义:资产阶级革命者同清王朝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2、流亡海外的生活:(1)概况: 亡命日本 赴美、英考察,宣传革命,发展组织。 伦敦蒙难,释放后成为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2)影响: 增强了革命信心,更积极开展反对清王朝的斗争。 通过考察和研究,使他改造中国的思想趋于系统。3、筹划广东起义:1900年10月广东惠州起义失败(三)组建中国同盟会:1、背景: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新型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5、方形成强劲革命潮流组织: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主观需要:革命团体斗争分散,无力领导全国性的反清革命,斗争需要走向联合。(2)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机关报:民报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组织的发展:国内支部: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海外支部: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创建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1、提出:在民报中,解释为三民主义2、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

6、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发展3、评价:(1)进步性:是孙中山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是辛亥革命的理论旗帜,推动了革命的发展(2)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革命缺乏群众基础(五)缔造民国1背景:(1)武昌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2)孙中山力图从外交上争取各国对反清势力的支持失败后,回国,受到欢迎(3)对时局提出三点意见:(4)由于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2、中华民国成立:191

7、2年1月1日:(1) 发表中华民国大总统孙文宣言书(2)成立临时参政院3、政策:(1)颁布一系列法令: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2)主持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内容:主权在民;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意义:a、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高涨。三、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一)背景: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以其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1)步骤:掌握清政府的实权:任内阁总理大臣,享受政治和军事全权妄图从南方革命党人手中夺权:

8、南北议和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2)原因:自身:拥兵自重,玩弄两面手法列强:对其的支持,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将袁世凯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革命阵营内部:存在问题:混进革命阵营内部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孙中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提出两项条件达到,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2、袁世凯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号,走向专制独裁(1)破坏临时约法,建立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内阁(2)大举外债,镇压革命党人(3)公然复辟帝制3、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废弃约法,拒开国会,继续破坏共和制度。(二)维护民主共和的举措:A、提出限制袁世凯权力三项条件1、临时政府设在南京2、新

9、大总统到南京后,再辞去大总统职位3、新总统必须遵守即将制定的临时约法B、合法的议会斗争1、目的:组织国民党,通过国会大选,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结果:国民党赢得大选,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宋教仁被刺案C、武力反抗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1) 背景:袁世凯的专制:宋教仁被刺案(2)经过:1913年7月,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3) 结果: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4)原因:袁世凯兵力的强大 国民党力量的涣散:21914年,在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再举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3参与护国运动(1)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2)经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首举义旗

10、,组织护国军。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3) 结果: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在绝望中死去(4)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领导护法运动(1)第一次护法运动背景:段祺瑞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国会和临时约法。时间:1917年秋至1918年5月过程:1917年秋,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领导护法运动。联合西南军阀:桂系、滇系。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勾结西南军阀改组军政府,实行七总裁制,排挤孙中山。结果:无果而终。影响:a、使孙中山认识到“南与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护法目标是不可依靠军阀来实现的。b、认识到整理党务,先固实力的重要性:将中华革命党改

11、组为中国国民党(2)第二次护法运动背景:策动粤军讨伐桂系军阀1920年8月,粤军推进广州,桂系败逃广西。粤军将领敦促孙中山到广州主持政局经过:1920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1922年5月,孙中山发布讨伐令。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结果: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护法运动再次失败。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重要原因:孙中山没有自己领导的武装(三)结论:1、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救亡图存,不屈不挠地斗争,精神可嘉2、斗争失败的结局,说明资产阶级无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四、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

12、国共合作(一)背景: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战屡败,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出路2、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联俄: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联俄开始形成。联共:吸收新鲜血液,改组国民党。扶助农工:1923年1月,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标志孙中山从依靠军阀力量变为依靠民众力量(二)合作的过程:1、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1923年,广州 内容: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影响:为国共两党合作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保障;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有利于共产党在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上得到锻炼和发展。2、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

13、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标志:国民党一大(1)时间、地点:1924年1月,广州(2)通过文件: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3)内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4)意义:标志国民党改组的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促成黄埔军校的建立,建立革命的武装新三民主义1、内容:(1)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节制资本: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由国家经营;制定劳工法,改善工人的生活2、意义:(1)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标志国民党三大政策的

14、正式确立归纳:1、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明确反帝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提倡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的政纲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办法(耕者有其田,谋求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改善)2、新三民主义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何关系?(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和目标;(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手段、方法和途径(3)新三民主义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三)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和孙中山逝世1孙中山北上:(1)原因: 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为谋求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2)概况:北上途中

15、,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张。2逝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五、孙中山评价评价人物,理性分析你如何看待这位20世纪引领历史的先驱?提示: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名人眼中的孙中山: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列宁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

16、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孙中山精神: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评价认识: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国共合作之路。小结一:教师结语孙中山先生一生努力,“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无人怀疑,他的名声和威信也正是靠人格魅力建立起来的。真诚能感动朋友,却不能打动那些阻碍中国走向自由平等的力量。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个毛泽东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孙中山所忽略的,或者说没有找到解答。他的弱点是过于不切实际,不切实际到要修建20万公里的铁路,获得了“孙大炮”的外号;不切实际到一味与虎谋皮,将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者身上。直至耗费一生,才在敌友之分的问题上接近了正确的认识,才将目光投向了民众,认识到“唤起民众”的必要。而这对于毛泽东而言乃是常识和认识的起点。尽管如此,孙中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真诚的爱国者,能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和党派利益之上,而这恰是我们这个国家迫切需要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