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冰融化了(一)背景和目标 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 科学概念 .当环境温度高于0 0C,冰的温
2、度升至0 0C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0C,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二)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
3、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 液态的水在0 0C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
4、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0C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0C,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 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
5、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为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当学生在实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日的,比赛的日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 这课全部的活动都是在进行冰块融化的观察,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还是人为干预情况下的观察,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如:盛冰的
6、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挽挽、有水珠出现等现象。这是具有良好观察品质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的,它也是后续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四)教学建议 1.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同时,建议让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课堂上可增加一张空气温度记录表让学生观测记录。 记录结束后把两张温度记录表对照分析,相信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在融化冰块的比赛活动中,要让各小组先讨论准备采用的方法,然后给各小组制定规则和要求(一般只让一个小组改变一个变量)。比赛过程中,不同的小组间互相监督。互相监督可以使各小组的变量控制相对严格,同时也促进了小组间的观察和交流。 3.在整个冰块融化的观察活动中,要提醒学生观察盛冰的玻璃杯外壁、塑料袋外壁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