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191937)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浙江金华联考)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D)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学生社团组织涌现、新式刊物大量发行,说明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故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D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没有
2、涉及五四运动,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学生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没有涉及新思潮的涌动,排除C项。2(2019江西六校联考)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A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B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从鸦
3、片战争后开始,故排除B项;材料“1920年1月”“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说明了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故A项正确;C项从甲午战后开始,故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9河南中原名校考评)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C)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解析:根据材料“北京学生发生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
4、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可知,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迫使军阀集团不得不暂时的予以退让,故C项正确。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解析:中共一大提出了最高革
5、命纲领,但与中国革命实际并不相符,在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中共二大提出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符的纲领,故A项正确;这种飞跃主要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并非单纯的理论认识,故B项错误;此时共产党尚未建立联合战线,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成熟,故D项错误。5(2019江西百所名校诊断)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其谈话意在说明(A)A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B国共合作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
6、程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解析:据材料“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可知,邓颖超赞扬孙中山能够根据当时国内的现实,积极做出和中共合作的决策,意在希望台湾当局也要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故A项正确。6(2019山东、湖北调研)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中国国民党(A)A联合工农阶级,壮大革命力量B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C领导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D
7、着手发展经济,建立经济基础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十)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十一)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可知,此时的国民党意欲联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实现阵营的大团结,故A项正确。7(2019湖南邵阳联考)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B)A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
8、能力,材料中“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反映了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所以需要联合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B项符合题意,而A项指的是新三民主义,C项不符合题干,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项。8(2019广东湛江调研)1927年11月,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指出:“革命潮流的低落与消沉,在现时的中国必须有三个条件:一、反革命的统治能相当解决中国社会关系中的严重问题(如土地问题、劳资问题等);二、反革命的统治能够逐渐稳定;三、革命的群众溃散而消沉。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这一认识的提出(C)A结束了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B加速了国共武装对峙阶段的到来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
9、观D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供了依据解析:根据所学,八七会议批判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故A项错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国共开始了武装对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如今事实上中国绝对没有这些条件”,结合所学,八七会议在反右的过程中,没有注意防“左”,瞿秋白对革命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左”倾错误,而工农武装割据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故D项错误。9(2019河南中原名校考评)1930年10月,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中共的干部工人骨干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这表明当时(B)A中共始终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
10、B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C土地革命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开展D中共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分歧消失解析:材料表明,中共只是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可见不是以农民运动为革命的核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国际主张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井冈山道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故B项正确;材料中土地革命只是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而非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才开始按共产国际的要求向农村地区转移”,说明中共党内对革命道路问题之前是有分歧的,故D项错误。10(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C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根据材料中a年到b年中共党员数量先减后增,主要组成成分由工人转为农民,a年为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b年应该为19281937年,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后农民成为党员的主要成分,故B项正确;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11(2019河南郑州调研)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C)地主富农中农贫雇农合计占农村总户数/%3.56.419.670.
12、5100占农村总土地/%45.818.517.318.4100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解析:材料中地主、富农户数少但所占的土地数多,反映出近代中国农村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故可说明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12(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
13、确的革命道路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解析:根据材料“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说明中共中央依旧主张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坚持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故A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途径,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批评农村包围城市,依旧是“左”倾错误的延续,不存在性质转变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二、非选择题(共37分)13(2019郑州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
14、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
15、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1)对比指出材料一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1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13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2)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答案:(1)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
16、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2)转折: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
17、抗战转变。14(2019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概括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解析:首先,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联系相关史实论证北洋政府统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外交等方面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外交上: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答对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