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横峰中学 张雯华 考试时间:100分钟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BCD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国寡民”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雅典社会大大小小的城邦,小国寡民是实行直接民主的前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排除,ABD项排除。2汉书游侠传记
2、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士阶层,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信陵、平原、孟尝、春申”都“借王公之势”而受到“宾礼”的待遇,可见是指新兴地主阶级重视对人才的使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题干中描述的是战国时期的士阶层的情况,不是汉朝,排除A项;CD项错误,排除。3孔子说:“天何言哉
3、?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4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w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aD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N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道法自然”“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可知儒道法都主张对自然的尊崇,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表述不准确;D项中的“共同的政
4、治主张”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h4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4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PB对平民进行教育8C教育不应分类别aD不问出身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1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H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念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下移和文化的传播,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n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YA意
5、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h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x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K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5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k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汉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国家实行无为而治,目的是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当汉武帝时期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逐渐形成,通过确立儒学独尊用思想统一以达到政治统一的目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G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xA“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6、”a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w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人感应,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A项是指顺应民意、实施仁政的统治者天下太平,否则会天下大乱,其中蕴含着“仁政”的思想,符合题意;B项中的君权神授、C项中的三纲五常、D项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没有体现仁政思想,排除。7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6287053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B“塞兼并之路”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春秋大一统”考点
7、: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新儒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限田、严政、轻徭薄赋都是传统儒家思想中仁政的体现,而大一统观念是新提出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排除。8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 )A南北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考点:宋明理学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一,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战争频仍,佛教、道教盛行,儒学主体地位受到了削弱,在隋朝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排除。9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
8、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A理是否存在的问题B穷理的方法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考点:宋明理学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与心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朱熹是理学的代表,其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达到“理”;而陆九渊强调通过内在的“自我反省”即可致良知,以达天理,所以二者的的焦点在于穷理的方法上,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主要分歧点,排除。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
9、考点:宋明理学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心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知是指加强道德修养不用外在的探求只需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是途径;BD项是理学“穷理”的方法,排除。11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
10、,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是明代李贽对秦朝焚书坑儒的看法,即“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通过政治统一要求思想统一的必然,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2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A孔子 李贽 王夫之B墨子 王阳明 王夫之C孔子 王阳明 顾炎武D墨子 李贽 顾炎武考点:中国传统
11、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传统文化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的主要意思是“仁人做事,必须讲究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即主站利国利民,这是墨子的主张;是李贽的思想,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中顾炎武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大业的决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13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
12、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黄宗羲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利益,这和题干中社会契约论中反君主专制的思想相符合,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 )A三人都尖锐地揭露道学家是“阳为道学,行若猪狗”B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C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D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考点
1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早期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阳为道学,行若猪狗”是李贽对道学的批判,A项符合题意;BCD项表述正确。15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传播,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可
14、知是指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对封建社会中改造中起到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束缚了人的思想B树立了人的尊严C限制了人的自由D否定了人的地位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显然树立了人的尊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表述错误,排除。17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
15、求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康德强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ABC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先哲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学生解答此题注意“讲求实际功利”,可知墨家讲究功利、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注重功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项不能体现功利精神,排除ABC项。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有必要C信徒能否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
16、要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教皇代表认为圣经不可作为信仰的基础,因为“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二者都主张信仰上帝,排除B项;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19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来
17、表达资产阶级的思想;而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廷的剥削和压迫,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排除。20“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6287053B“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性,摆脱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D项符合题意;A项是智
18、者运动的观点;B项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内容;C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内容,排除。21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
19、予以抵制”可见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2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 )A天赋人权说B人民主权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学说考点:启蒙运动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契约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可知是指社会契约论,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317世纪时,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 )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
20、求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要求的“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4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
21、的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考点:启蒙运动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可知启蒙思想家推崇的是科学和理性,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5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世界历史都是人类各种文化的传记”;“每个文化都以其原始的力量从故土上生成起来,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植根不移”;“每个文化都有它自己的观念,它自己的爱好,它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情感,以及它自己的死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每个文明都存在生命周期B人类的历史是文化兴衰史C
22、人类的文明都是相同的D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考点:近代世界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历史文化,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世界历史都是人类各种文化的传记”“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植根不移”“每个文化都有它自己的观念”可知ABD项正确;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二、材料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
23、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请回
24、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1)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发现内心的良知。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3)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25、;学术上,学以致用(经世致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学生从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汉武帝的采纳两个方面来阐述即可;(2)本题第一问学生从“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心即理,知行合一”来回答;第二问答出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即可;(3)本题考查是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学生从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工商皆本)、思想(学以致用)等方面来回答即可。27.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
26、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材料三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2)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目的有何不同?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答案:(1)主张: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 (2)途径:孟子: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苏格拉底:美德由教育而来。(3)共同问题:道德问题。目的:东方思想家主要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苏格拉底主要是为了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的城邦制。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本题考查中外人性观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
28、学的能力。(1)本题学生从材料概况,如“人性之善也”“性恶”“ 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即强调知德合一;(2)本题学生从材料中概况,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即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即强调用礼乐法度规范人的行为;“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即美德由教化而来;(3)本题第一问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知东西方哲人都强调道德问题;第二问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阐述其目的即可。28.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
29、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
30、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各两位思想家。(2)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3)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在影响上有何异同?考点:启蒙运动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答案:(1)中国:王夫之,顾炎武;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 (2)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文化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
31、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 (3)共同之处: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做了思想准备 不同之处:中国的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启蒙思想,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材料一作者是黄宗羲,与之同时代的思想家是王夫之、顾炎武等人;材料二的作者是卢梭,与之同一时期的是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2)学生解答此题注意要求的是“共同”的原因,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阐述即可;(3)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在服务于资产阶级思想统治方面是其相同的;其不同之处学生分别答出二者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