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题技巧 对口决一的解释: 例1:(2014年新课标卷32)(11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分析:这道题是近几年新课标卷最简单
2、的一道遗传题,然而学生的得分情况并不乐观。一些好学生也存在漏答的情况,一些以前做过一次原题的学生依然存在漏答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这道题不难,为什么会丢分呢?老师和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心态,对于一道看起来较简单的遗传题,总是想心算而不愿意动笔,而这正是出现漏答和错答的原因。这道题告诫我们,再简单的遗传题,为了准确起见,也要动笔演算。此外,本题11分,共4空,那就意味着有3个空都是3分,而本题有2个3分空的答案都是3个内容,这很值得关注。这说明做题之前先评估一下每空的分值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评估之后一个空值3分,很有可能命题者就设计了3个答案。另外新课标卷经常出现“为什么”、“原因是”、“是因为”这样
3、的设问方式,旨在考察学生使用生物学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一般这种空的赋分都是3分,标准答案往往是一个或2个长句子,因此不要幻想写几个字就能拿全这3分,就是“诌”也得“诌”出2个长句来。【答案】(11分)(1)隐性 (2)-1、-3和-4 (3)-2、-2、-4 -2对口诀二的解释: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理解能力”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一:题干语言(命题者和做标准答案的是同一个人,所以命题人在题干中的表述特点在答案中也会体现出来,因此模仿题干语言来答题跟标准答案的接近程度就高,俗称“抄题干”。)表达方式二:教材语言(生物学名词和术语),
4、切记不说“心里话”。例2:“庄稼地里放稻草人”有什么生态学意义?用“心里话”回答:吓唬鸟,产量高。(不得分)用“教材语言”回答: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满分)例3:(2014年新课标II卷40)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 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 ,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 是否得到提高。分析:第一个空的
5、答案来自题干信息“植物乙”,但是由于(1)和(2)问成功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作答这一空时,已经忘记了题干的信息。因此,高考时,当你不知道怎么作答的时候,建议回头再看一眼题干。事实上这一空如果填了其他的答案,整个句子也是读不通顺的。第二个空,部分学生答成了“蛋白质、核苷酸序列、抗原抗体杂交带”,可见这部分学生是理解了意思,但是表述不够规范。仔细分析,在整句题干语境的限定下,只能填“表达产物”,其他的答案填上去,读起来就会很别扭。第三个空,答案来自题干信息“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综上,如果你的答案填上去之后读起来有点别扭,可能是表述不规范,或者忽略了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或者不符合题干前后
6、语境的限定。答案:(3)乙 表达产物 耐旱性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天池怪侠袁士霄融通百家,别辟蹊径,创出百花错拳。其妙处在于一个“错”字,每一招均和各派祖传正宗手法相似而实非,一出手对方以为定是某招,举手迎敌之际,才知攻击的方位手法完全不同,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须知既是武学高手,见闻必博,所学必精,于诸派武技胸中早有定见,不免“百花”易敌,“错”字难当,防不胜防。 在高考题中,也有这么一些空,有“百花错拳”的味道,乍看“熟悉”,实则“有变”,思维定式的考生往往“中招”。下面给朋友们分享几则高考题中的“百花错拳”,提醒各位将要应试的朋友,做新课标卷生物高考试题时,要警惕
7、“最熟悉的陌生人”,越是熟悉的考点越要谨慎,仔细体会设问前后句语境的限定,避免思维定式导致的无谓丢分。 【例1】(2015新课标II 卷31节选)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某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分析】:看到题干中“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对,K/2。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模型中,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K/2填过很多次了吧,
8、但是这一空不能填K/2,因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前一句的语境限定是“当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时”。 总体来说,新课标卷命题情景都不复杂,往往用新颖的设问角度来考察熟悉的主干知识,设问角度的新颖性又往往体现在前后句的语境限定。请体会下面的例子。 设问1:中心法则包括_。 评 价:这是学生最熟悉的设问角度,地球人都知道怎么回答,当然也就没有区分度。 设问2: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_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_。 评 价:这是2015年新课标II卷的设问角度,高下立判。 【答案】(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例2】(2014新课标I卷40节选)若要制备杂
9、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3)杂交瘤细胞中有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条。 【分析】:这道2014年新课标I卷的高考题,从高考结束的哪一天,争论就没有停歇过。有鉴于此,本题的命题者,国家考试中心杨帆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对此进行论述,刊载在核心期刊中学生物教学2014年10期上。让我们看看命题者的想法。 以下引用杨帆老师的文章:有人认为在该小题给定的条件下,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最多
10、“100条”是对的,200条”也是对的,而我们认为“100条”是惟一的正确答案。该小题的关键词是一个细胞核,一个细胞核时染色体的数目最多是100条。因为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着丝点分裂后)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后期,是无核的。无核条件下的结论与本题无关。而且从定义上讲,杂交细胞指的也是单核细胞。出现这种异议的原因可能是平时教学中过分强调细胞周期中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可达到原有数目的2倍。考生只记住了加倍,却没有注意到加倍发生在后期无核的情况下,而本小题的前提是一个细胞核。这种按照思维定式回答问题的情况在过去的高考中也出现过,因此建议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人认为,考生之所以会回答200
11、条,与题目中提到的“最多”二字有关,“最多”用的不好。我们认为,有了“最多”二字,本题才是科学的命题。正如一位中学生物教研员所说:“最多”二字是必须有的,否则该小题的答案就无法确定,因为在细胞融合过程中染色体可能会丢失,这一点中学教学中没有提到。事实上,命题者对“最多,二字是有过认真考虑的。第一,在本题一个核的前提下,有“最多”二字不会影响考生的答案;第二,如果没有“最多”二字,对了解染色体有丢失情况的考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可能无法确定题目的答案;第三,有了“最多”二字,试题才是科学准确的。 【答案】(3)1 100 【例3】(2015新课标I卷30节选)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
12、,回答相关问题: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调节。 【分析】:这一空看似简单,答案无非就是“神经调节”或者“体液调节”,二选一,但是很多好学生却做错了。原因何在?还原一下这部分考生的思考过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题干中剪断传出神经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所以不能填神经调节。 但,问题是,“不属于反射”不代表“不属于神经调节”。我猜测命题人的想法本来是挺简单的,因为题干给的信息是“迷走神经(传出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因此只能填神经调节。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想多了,课标卷的有些空本来就是挺基础的。二是平时的训练中,“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这样的训练过多,形成了思维定势。 【答案】 (2)神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