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46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3届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四)第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2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3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

2、体4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52011宿州模拟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6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森林时期建成工业区后50年灰尺蛾黑尺蛾

3、灰尺蛾黑尺蛾99%1%1%99%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定向变异作用B自然选择作用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7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B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C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均能遗传给后代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正确叙述有几项()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个体的保存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

4、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9图K241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图K241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102011南昌模拟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XYY。下列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鱼不能与野生鲫鱼杂交,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众多

5、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C“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致D“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11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型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B50%和62.5% C62.5%和50%D50%和100%122011三亚模拟某动物种群中AA、

6、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不发生_、不发生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和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7、。13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_。(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 (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_。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_,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_所致。(3)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用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使其自由交配(实

8、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填入下表。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BBBbbbBb子一代010005050子三代1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

9、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2)如果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_;_;(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课时作业(二十四)1B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综

10、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都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D解析 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却无繁殖能力,所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形成多倍体的新物种一般不需要地理隔离。3B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频率的改变。4D解析 A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B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C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D项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

11、变化,基因库也不会发生变化。5B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的使用不能使细菌产生适应性的变异,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选项B错误。6B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7C解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其作用时间是幼苗期,A错误;基因工程技术并没有实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B错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正确;植物体细胞中发生的这些变异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方法遗传给后代,而动物体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很难遗传给后代。8B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

12、择的结果,错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除环境因素外,还有迁入和迁出、基因突变等,错误;共同进化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错误。9A解析 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0B解析 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因此B选项错误。11B解析 由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计算得T的基因频率是20%1/260%50%。感染锈病之后tt全部死亡,种群中TT为1/4(25%)

13、、Tt为3/4(75%),则T的基因频率为25%37.5%62.5%。12(1)0.5(2)非常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不会(3)0.40.20.4会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AA0.3、Aa0.4、aa0.3,所以a0.41/20.30.5。(2)由a0.5,可以计算出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0.50.50.25,且该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种群非常大、不发生基因突变(或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3)题中叙述的情况相当于植物自交,结果如下:由0.3(AAAA)得到0.3AA,0.4(AaAa)得到0.1AA、0.2Aa、0.1

14、aa,0.3(aaaa)得到0.3aa,所以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交配,后代中AA0.30.10.4,Aa0.2,aa0.30.10.4;同理可以计算出该种群子一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后代中AA0.45,Aa0.1,aa0.45,所以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13(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2)20%上升自然选择(3)如表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BBBbbbBb子一代010005050子三代44.444.411.166.733.3解析 (1)只要答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即可。(2)1870年该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10%1/220%20%。工业革命后,煤烟使

15、浅色的地衣不能生存,使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黑,灰色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而黑色的个体却不易被天敌发现,故S的基因频率会逐渐增大,这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自然选择。(3)子二代灰身雌雄个体中BB占1/3、Bb占2/3,B的基因频率为2/366.7%、b的基因频率为1/333.3%。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为BB4/944.4%、Bb21/32/34/944.4%、bb1/31/31/911.1%。14(1)1/2(2)1/3(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或没有对照实验)(4)将子一代果蝇随机分成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

16、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解析 F2中BBBb12,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Bb21,故F3中bb为1/31/31/9,即F2中长翅果蝇占8/9,其中的纯合子为BB2/32/34/9,占长翅总数的1/2。若不去除残翅果蝇,则F2中BBBbbb121,F2产生的配子Bb11,F3中BBBbbb2/84/82/8,故长翅中的纯合子比例为:BB/(BBBb)1/3。要研究人工选择作用是否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影响,需要以人工选择作用作为单一的变量,通过由人工选择作用的种群和自然繁殖的种群繁殖若干代后进行对照得出实验结论。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