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445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65页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精品系列 学生版 专题11&文言文阅读.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1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 1纵观2011年的大纲版高考试题,传记类的文本选择比非传记类的文本选择占优,但是优势不大。2对于文言实词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紧紧把握多义词这个重点,能力层级都稳定在识记 A、理解 B这一层面上,题型单一,承续性好,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客观题。7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属于必考题。2011年的设题方式比较灵活,设问的内容和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这就要求考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注意全面解读文本信息。2012年本专题的备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总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到自己

2、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2转变文言文的阅读观念。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3重视课本的阅读,夯实知识基础。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中学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

3、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4调适心态,从容应考。当我们具备了高考文言文有关的考纲、阅读试题的选文以及阅读试题的特征等常识之后,在考场上面对语文试卷,就不会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心理了。【考点定位】2011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一、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

4、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PK】要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点解说】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

5、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需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要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要点解说】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个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大致表现为常见

6、用法。所谓“用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词的词性,二是虚词的语法作用,三是虚词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值得注意的,高考考试大纲虽然规定了考查18个虚词,但从近年各省市考题出现的虚词情况看,有的省市的命题是超出18个虚词范围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时候,还不能只局限在18个虚词内,也要适当扩大一些范围。要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要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要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

7、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词语的“用法”上,文言更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普遍,临时活用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形式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话用、动词的活用。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及断句【要点解说】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

8、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从2002年起,由客观性试题变为主观性试题,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

9、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要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要点解说】“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这一考点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文段中的有关词句、文段的层次结构、语言技巧,都可以成为筛选的信息对象,近年来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主要是:(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特点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10、。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型。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导题型;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的辅助题型。要点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点解说】“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考查时,一般涉及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故应用性、综合性较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11、态度”本考点要求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分析时,要从选文的情理入手,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态度观点。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题型是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地分析所叙述的事件或所说明的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感情倾向有时较直露,有时含蓄,因此,要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加以“概括”。三年高考【2011高考试题解析】一.(重庆)阅读下文,完成8-10题。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

12、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子女。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

13、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穿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一周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

14、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有删节) 【注】逋赋:拖欠的赋税渠魁:首领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回头看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

15、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饷应期至,军乃戢 守臣当先以身殉 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 福当地百姓。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

16、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1l.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3分)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4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二.(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

17、文,完成1620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

18、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鉴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1

19、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明经 第:考取。B. 子无为嫌 嫌:疑忌。C. 俾其守约束 俾 :使D.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所不及 公之逮所由使也 B. 因极推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逸则富以康 醉则更相枕以卧 D.保邦于未危 室西连于中闺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

20、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提示:至于你的才能,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警策)?。(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提示: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

21、。三 .(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孔子:_ 韩非子: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四.(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

22、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

23、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县坚重刻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9.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 年长受尊崇B.请者必当其人

24、 当:充当C. 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10. 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两序,非体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 B. C. D.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B.作者提出了对作

25、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3分)五.(陕西)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

26、,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

27、。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

28、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或著崖石皆没镞 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 B.C 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辛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

29、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万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7.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六.(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

30、,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

31、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

32、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9.(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10.(山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

33、之续耳11.(山东)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 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C D.12.(山东)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

34、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文言文参考译文: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治理百姓的人,必须知百姓的疾苦,并且用道德使百姓忧惧,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用刑罚恐吓百姓,不用强力禁止百姓)。注意这四点,足够可以治理好百姓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尽忠心,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

35、。”桓公说:“请让我听听您的主张。”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忠诚,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呵!”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那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开始做就行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治理公族,家治理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那么人民就富裕了

36、。各乡选用贤土,使之在国内施教,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走向正常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

37、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业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您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为劳顿忧伤,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为劳顿忧伤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

38、。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七.(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

39、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

40、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复以细故烦御史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知寇伪降,密疏论

41、之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

42、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八 .(辽宁)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注安堵:安居。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5.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方略”的一组是(3分)询问风俗,示以祸福 独庆礼甚陈其利更于柳城筑营州城 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 所

43、历之处,人吏不敢犯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备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地区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C.宋庆礼生前的缺陷,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号时,张星认为他的为人和行事存在诸多过失,根据他的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的“专”。D.宋庆礼生前的功绩,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的主张,认为宋庆礼始终不懈地承担辛劳

44、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原则;于是加谥为“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九.(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始汲黯为谒者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黯多赐告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无

45、以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注】谒者:官名。 告:休假。 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46、(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B.上贤而释之令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

47、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 分)译文:_(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独汲黯与亢礼。(4分)译文:_(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译文:_十.(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

48、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

49、,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5.

5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县大耸 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公戒而舍之公禁之,民不敢犯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

51、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译文:(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

52、库。译文:(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十一.(湖南)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

53、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杀人,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

54、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注浼(mi):玷污。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或咎其欲出者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

55、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4分)答: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译文: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译文: (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译文: 十二.(湖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

56、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

57、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

58、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A BC D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

59、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古之葬者,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2)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3

60、)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十三.(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

61、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至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

62、家之律绳之。(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 做官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其智能亦自可韬 语其妻曰B. 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 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3分)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侯船过,随而锯其舵 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

63、必遁。” 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 B. C. D.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B. 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 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D. 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9. 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64、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至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十四.(福建)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

65、,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

66、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注】某:我。 甃结:砖块建筑。 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徒倚:来回走动。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次彭泽 次:排列B.芜秽充斥 秽:杂草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D.起佐郡 起:起任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登者忘其

67、险焉日就圮毁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必能有为无疑矣A. B. C. 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译: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译: 十五.(安徽)(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万

68、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

69、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

70、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译文:(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译文:十六.(北京

71、)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题。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72、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誳:弯曲。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涔:积水。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73、 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略:简略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次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之论其臣也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C.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9

7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2010高考试题解析】【2009高考试题解析】一、(200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

75、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

76、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

77、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常为诸县之最。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

78、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 。二、(2009全国卷II)阅读下面

79、文言文,回答14题。 子原平,字长泰,又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

80、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

81、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硃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唯餐盐饭而已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B父抱笃疾弥年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C于母前,示有所啖 岂可

82、减溉田之水D原平乃拜而受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在偷盗。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D.太守王僧郎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

83、;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以为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译文: 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译文: 三、(2009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钦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84、:“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北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颜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央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

85、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率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筋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千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渐渐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D竟朝置酒 竟:真至终于2下列

86、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及项染之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C.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D.度吾所能行为之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胸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赁当面阿谀得到信任和富贵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87、(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 B. C. D.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迁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朴 之 天 之 道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88、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子老子七十七章)四、(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14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

89、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90、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91、(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译文: 。

92、(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译文: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译文: 。五、(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疮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

93、,,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余辄不乐。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

94、,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覇,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解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常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

95、降落,落下C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2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矣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

96、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译文:_。(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译文:_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译文:_ _ 。5.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答:_ 。六、(2009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97、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已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于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

98、。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噉,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99、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群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2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愿学焉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人,具告沛公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吾侪保甲贷乙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且大饮啖,酬吾金也。尽取所偿负还之。置酒,招所买田宅主毕至。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

100、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译文:_。(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译文:_。(3)卖酒者匪

101、唯长者,抑亦智士哉!译文:_。七、(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02、,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B(1)未及为而去 (2)人非生而知之者C(1)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2)相如因持璧却立D(1)无真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2)问征夫以前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

103、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译文:_。(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6分).译文:_。八、(2009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共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受财

104、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诚。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凯不常惧?恐惧既多,

105、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故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B禄秩优厚 秩:品级C.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D. 事觉自死 觉:败露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一朝彰

106、露,禄秩削夺。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愚者多财生其过。使子孙每怀愧耻耶。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

107、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流语。(1)用斜线(/)断句: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翻译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译文:_。然陷其身害,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两年模拟【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书博鸡者事(节选)(明)高 启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威,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藏,藏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

108、,知使者意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赞,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阁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 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豪民褫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尾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日:“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

109、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诫快,然使君冤来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藏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注】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嗛(xin):怀恨。 褫(ch)剥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B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

110、果真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D今姑贷汝 贷:借给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

111、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

112、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注】僇 (l)辱:羞辱,侮辱。 哓(xio)哓:吵嚷。 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C. 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113、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

114、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嗓。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

115、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书董槐传,有删改)【注】全:南宋叛臣。用:重用。洊:(jin):再度。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倍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

116、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

117、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

118、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注】虓(xio),怒吼。赙(f),赠送财物助人治丧。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答: 。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答: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

119、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注】充虞:孟子弟子。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答: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答: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

120、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 不去,必及祸。”遂去之。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 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

121、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

122、】武皇帝:宋武帝刘裕。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遂请护粮,乃免A B C D【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催 科 明江盈科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

123、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

124、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注】催科:催办缴纳赋税。抚字:安抚体恤。阳城:人名,唐代清官。枵(xio)腹:空腹。躧(x):踩,踏。蠲(jun):减少。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125、。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

126、请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a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票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股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揉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答: 。一年原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汉五年

127、,张耳薨,谥为景王。子敖嗣立为赵王。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gu,袖套,用于束衣袖以便动作)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

128、,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馀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 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馀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 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不听。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

129、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仰视曰:“泄公邪?”泄公劳苦如生平欢,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具告之,曰:“张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喜曰:“吾王审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馀者,白张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肮,遂死。当此之

130、时,名闻天下。(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箕踞,甚慢易之 易:轻视B.吾王长者,不倍德 倍:通“背”,背弃C.吾王审出乎审:审问D.上多足下,故赦足下,多:赞美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贯高“能立然诺”的一组是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终不复言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乃仰绝肮,遂死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高祖刘邦对待赵王张敖是相当的傲慢无礼,但张敖想到自己是刘邦的女婿,故而隐忍不发,按照女婿对待丈人的礼节行事,毕恭毕敬,自居卑下。B

131、.赵国的丞相贯高、赵午等人平日就很讲究气节,看到刘邦侮辱自己的赵王,心中无法忍受,要求把刘邦杀了,乘机拥戴赵王做皇帝。C.贯高等人谋刺刘邦未能如愿,后来被仇家告发,赵王被逮捕,贯高等人纷纷挺身而出,自承罪责,没有一个人把责任推给赵王。D.贯高的朋友泄公受刘邦委派,入狱探问贯高案情真相,贯高将事情经过从头到尾、源源本本说了出来,证明了赵王确实清白,张敖最终得到赦免。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译文: (2)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

132、该博。至正中,举进士,任盐山尹,弃官归。洪武二年,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事竣,不仕归。久之,用四辅官杜荐,授国子助教。以说经为学者所宗。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改文渊阁大学士。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制文警之。未几,迁祭酒。时功臣子弟皆就学,及岁贡士尝数千人。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十八年复开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悦。制词褒美。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讷尝病,帝曰:“讷有寿骨,无忧也。”寻愈。帝使画工瞷讷,图其像,危坐,有

133、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讷惊对曰:“诸生有趋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讼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图。讷顿首谢。长子麟,举进士,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帝念讷老,召还侍。二十三年春,讷病甚,乃止学舍。麟请归私第,叱曰:“时当丁祭,敢不敬耶!”祭毕,舁归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自为文祭之。又遣官祭于家,为治葬地。文臣四品给祭葬者,自讷始。正德中。谥文恪。讷尝应诏陈边事,言:“海内乂安,惟沙漠尚烦圣虑。若穷追远击,未免劳费。陛下为圣子神孙计,不过谨边备而已。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汉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以东西五百里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

134、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策也。”帝颇采用其言。讷既卒,帝思之。官其次子复祖为司业,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节选自明史列传)【注】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瞷(jin):窥探。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寒附火 附:靠近B.夜恒止学舍 止:居住C.故自讼耳 讼:争辩,争论D.而单于引却 引:率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讷与焉荆州与国邻接B.以说经为学者所宗皆好词而以赋见称C.乃止学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陛下为圣子神孙计季布为朱家钳奴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讷“性持重”的一组是事竣,不仕归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

135、危坐,有怒色臣愧失教,故自讼耳时当丁祭,敢不敬耶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讷学问渊博,考中了进士,但他不愿意做官,喜欢教书,尤其喜欢讲授儒家经书。教学时他严立学规,自己也能以身作则。B.宋讷在国子监教书兢兢业业,直到老死;培养出的太学生水平较高,在皇帝复开进士科那年,被录取的考生当中有三分之二是他所教的学生。C.皇帝很欣赏宋讷的学识和能力,但开始时对其为人,不了解不放心,曾暗中派人窥视并画他的像,然后当面对他考察询问。D.宋讷对国家大事军事边防等也很有见解,皇帝曾与他谈论边事,他的建议被皇帝采纳;他去世后,皇帝很痛惜,

136、派遣官吏到他家祭奠并为他置葬地。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译文:(2)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 译文: (3)官其次子复祖为司业,诚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 译文:母题特供 一、(08北京)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

137、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

138、,对掾吏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 历召:一一召请。学官:学校。不殊:没死。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 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

139、过法过 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C. D.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D.以敬父而见罚

140、,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A.B.C.D.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二、08江苏阅读

141、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 谓汉曰:“大 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

142、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

143、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 赐谥曰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迫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

144、。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译文: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译文: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译文: 三

145、、(0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146、。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

147、周访传,有删改)【注】 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收留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造: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悦服:愉快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家庐江寻阳焉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A. B.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与贼战,斩首数百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C.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 又破之,奔于临贺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

148、功之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9.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2)翻译下面的句子。时陶侃为散吏

149、,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译文: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译文: 四、(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

150、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151、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注】 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C.尚书左仆射裴亦深器之 器:看重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

152、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庞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

153、,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译文: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译文: 五、(08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

154、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

155、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

156、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昙首有识局智度 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A. B. 一毫不受于人 妇女不得为饰玩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C. D.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

157、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先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D.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译文: 近日之

158、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六、(08辽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

159、,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

160、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hu):挥手呵斥。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B.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