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 标 阐 释时 空 构 建1.宗法分封制的瓦解2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中央集权制的深远影响01 课前 自主学习02 课堂 合作探究课时作业 03 课后 巩固训练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_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一些诸侯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周王室逐渐失去了_的地位。(2)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_”,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3)秦国:经过_后,逐渐强大起来。2过程: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宗法分封 天下共主 王 商鞅变法3意义结束了数百年混
2、战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皇帝制度(1)开端:皇帝制度(2)特点:皇权_,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至高无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内容:“三公”的主要职责及相互关系三公职位职责关系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2)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_一人之手。皇帝三、废分封,置郡县1郡县制度(1)郡县与分封之争(2)内容郡是中央政府下的地方一级统治机构。郡设_、郡丞和郡尉
3、。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县长)、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_等基层机构。(3)作用: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_百姓,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郡守 乡、里 直达2选官制度:秦帝国还制定一套选拔和_官吏的制度。3法律:秦法细密、严苛,是秦朝加强皇权、巩固_政治体制的工具。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考察中央集权细微点拨深度点拨 三公中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但秦朝并没有设置太尉的具体人选,也就是形同虚
4、设,军权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深度点拨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称自己为“始皇帝”。这一方面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以及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将这一名号赋予神圣色彩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辨析比较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思维点拨 秦结束了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现象,也是秦始皇主要的历史功绩,对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易混易错 郡县制的出现时间:开始出现于春秋后期而不是秦朝。它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于春秋后期出现;战国时期,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体制更加完善;秦后各代,一直沿用,只是形式上有一定变化。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5、内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指最高统治者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数字法巧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一、二、二、四”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层官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四个统一: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特别提醒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暴政。探究主题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史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
6、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探究点一 史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实行了哪一政策?提示:周初实行分封制,初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郡县制。史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探究点二 史料二中在任用地方管理人员上有何特点?提示: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史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
7、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探究点三 阅读史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提示:顾炎武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和国家分裂;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历史进步,同时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1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8、、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2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项目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前提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项目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官吏的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员的职责范围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在辖区
9、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所有权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相同点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A设置晚于琅邪郡(今山东境内)B下辖若干县、乡、里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考点定位:郡县制。得分思路 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而长沙郡属于原楚国境内,楚国是先于齐国
10、被灭,故A项错误;郡守应该定期向皇帝述职,故C项错误;县令应该由皇帝任命,故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 B探究主题二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料一“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探究点一 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为了巩固这一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秦朝统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度、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史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探究点二
11、结合史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提示: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史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
12、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凤凰网探究点三 结合史料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提示: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特点(1)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3)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以皇权为中心,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积极作用(1)促进了中国
13、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疆域的初步形成、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4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爵位世袭制 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A BCD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考点定位: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得分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世袭制是属
14、于分封制的特点,中央集权制下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的,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随堂训练题组1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答案:A2秦始皇一生的作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
15、经济繁荣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C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D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进一步拓展了华夏中国的疆域解析:注意本题目的设问角度“不正确的是”,A项中,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但南征北战,大兴土木,所以使人民生活安定不够准确。答案:A题组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3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独裁统治、皇权至高无上。答案:A4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16、。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丞相B太尉C九卿D郡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央官制。郡守是秦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度下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答案:D题组3 废分封,置郡县5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由国君直接任免D拥有世袭权解析: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答案:C6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
17、坑儒B建立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制定选拔官吏制解析: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强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出现诸侯国争霸割据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吸取此教训,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C题组4 综合知识点考查7秦朝的下列措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位世袭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BCD解析:实行“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没有否定世卿世禄制度,排除含的选项。答案:A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18、郡县制C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解析: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的实施,表明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规定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A、B、D三项说法正确。“秦律”根本上讲是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主要内容是保护封建基础,维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法制国家”一说完全错误,故选C项。答案:C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
19、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币制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解析:第(1)问“原因”,据材料“诸侯国各自为政币制极为混乱”可回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混乱;根据材料“币制极不统一,统一
20、政权的巩固”可回答: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特点”一问,根据材料“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严禁私人铸钱”可回答: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根据材料“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可回答: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第(2)问“影响”,根据材料“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的巩固”可回答: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根据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可回答: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联系。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联系。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