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284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一轮复习初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第二课时:地图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春燕【知识构建】 本节内容主要是熟练运用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答相关问题;掌握辨别地图上地理方向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运用。地图地形图判读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等高线高度计算法判读方法地形剖面图绘制【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能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2. 学会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3. 准确、规范的使用图例、注记,

2、并借助图例、注记辅助解题。4.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重难点分析】近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多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会出现。形式多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复习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复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

3、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对一些阅读难度和理解难度不大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掌握。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高考题中有关“地图”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使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提出自学中的疑问。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

4、学习的有的放矢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l 考点诠释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探究活动1:分析典型例题1,探究地图上方向的判别方法、辨析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掌握比例尺的缩放。【典型例题1】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部分实际面积的大小是( )A.甲与乙相等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不能确定(2)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辨析。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还有哪些判别方向的方法?多媒体投影展示

5、表1,归纳总结。提出问题: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如何?多媒体投影展示表2,归纳总结。提出问题: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多少倍?多媒体投影展示表3,归纳总结。对【典型例题1】引导分析。学生读图思考;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总结列举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方法。结合例题,领会和理解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方法。根据不同比例尺图,辨析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注意图中图例和注记的表示方法。通过计算掌握比例尺缩放的方法。通过【典型例题1】引出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的能力,提高读图、用图的熟练性和规范性。规范图例和注记的表示要求。强化学生对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

6、用。表1: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法一般的图上箭头所指为北,据此确定其他方向 时针法表示自转或公转时,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为东;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为东 右手法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西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大陆,则为南极;极地为海洋,则为北极经纬度法经度法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纬度法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表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 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

7、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 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表3:比例尺缩放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方

8、法指导: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1解析】第(1)题,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经(纬)度差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也越大。答案C第(2)题,甲、乙两地方向的判断,关键在于两地经纬度的确定。甲地位于东经25与东经30、南纬10与南纬15之间乙地位于西经60与西经70、0与南纬10之间,故可判断甲位于乙地的东南方。答案A。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结构图表4。指导学生根据课前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完成图表4学生根据课前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图表4。学会计算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提出问题和

9、疑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扎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会探究和质疑。l 考点诠释2: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高度计算法_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_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海拔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的垂直距离。举例:珠峰(8844.43米),吐鲁番盆地(-155米)。概念:某个地点高出_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举例:珠峰高出吐鲁番盆地_米。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向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_。疏密定坡度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形状定地形表4:探究活动2:读图1,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

10、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结构图1。指导学生读图辨析,归纳和描述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多媒体投影展示表5、表6,列出“特征”栏,“含义”尝试要求学生表述完成。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也可采用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深刻认识和领会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尝试表述特征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辨析、归纳总结和表述的能力,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为以后的实际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图1表5: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 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

11、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 表:6:特征含义凸低为高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 凸高为低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 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 低于低值探究活动3:阅读和思考【典型例题2】,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典型例题2】读下图,完成题。聚落河流、池塘等高线/m0 50m504050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 B55m C60m

12、 D65m2、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B C D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 B40m C90m D65m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指导学生读图辨析,尝试解题,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路,教师在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障碍。引起生生对话和讨论。多媒体投影展示表7,教师总结。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尝试解题。进行生生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交流、质疑。完成解题。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之下,通过各种形式

13、的对话和碰撞,获得真实有效的掌握。表7:判地势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势特征;有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征,如台湾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说明地势东高西低判地形种类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判地形部位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

14、低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交会处陡崖 判坡向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判坡度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不同图幅进行比较时,要考虑比例尺的大小、等高距的大小等情况。综合比较时,可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等高线间距均匀,表示上下坡均匀一致;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每个地点的海拔: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取;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15、:(n1)d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判断两地温差在等高线图中,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平均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判断地形影响对气候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对河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探究活动4:学会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16、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多媒体投影展示图2。边讲边绘,同时要求学生同步绘制。分步介绍“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运用图3、图4分别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运用方法。学生读图,观察和辨析,同步绘制“地形剖面图”,领会和掌握绘制方法。仔细辨析图3、图4,掌握相关运用方法。通过动脑、动手,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实际。图2巧用地形剖面图:(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图3)图3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间;b在150200 m间;c在350400 m间。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过程(2)确定是否通视图4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图4中,A点不能看到B点。(3)判定河流流向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河流断面(横剖面图)河谷呈“V”形;下游沉积作用明显,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重点图像】【图像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判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将实际地貌形态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一一对应,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一的地貌判读到综合地貌的判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