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4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9湖南永州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解析根据“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
2、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排除B、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D项。2(2020湖北黄冈质检)下图是关于19世纪末我国某一历史事件的一幅漫画(画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该漫画反映了清政府 (B)A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治愈国人的病症B学习西方还没有完全脱离“器物”的层次C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D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解析漫画中,一个病得很重的人(穿着清朝官服)代表清政府,他用写有“西方科学技术”的注射器为自己治病,表明此时向西方学习依然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A项只是材料中
3、的现象描述,不是本质问题反映,故A项错误。漫画国人注射治病显然没有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故C项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洋务运动,并未引发农民起义,故D项错误。3(2019山东威海二模)19世纪90年代以后,谈论西学中源的维新士人越来越多。例如薛福成就认为西方近代文明不过是“取法于中华”;郑观应也极力论证西方之算学、地理等皆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西学中源”说的主要目的是(B)A抵制愈演愈烈的崇洋风气B减少学习西方文化的阻力C阐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D揭开近代西学东渐的序幕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以后,谈论西学中源的维新士人越来越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人士强调西学中源主要是为了争取传统
4、势力的支持,减少改革的阻力,B项符合题意;抵制愈演愈烈的崇洋风气的说法明显错误,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减少改革的阻力,与阐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说法无关,C项排除;最早的西学东渐是在明中叶后,D项排除。4(2020山东高考模拟)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A)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解析据材料见其“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
5、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可见,19021905年的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这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B项以偏概全;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当时科举制内容是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与军队近代化无关,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05年9月才废除科举制,而与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不符,D项错误。5(2019山东烟台二适)据严复年谱记载,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西学”课程有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
6、航海术等,而对“中学”课程则未作严格规定。这种课程安排(A)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反映了新式教育占主导地位D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材料反映的课程安排中,西方自然科学课程较多,且作出严格规定,说明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人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用来抵制外来侵略的意识更加迫切,因此这种课程安排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故选A项。福州船政学堂的课程安排是服务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式教育的比重和地位问题,排除C项;这种课程安排本身不能起到抵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排除D项。6(2019山东德州期末)梁启超强调孔
7、子的教育“乃进化主义,非保守主义”“乃平等主义,非专制主义”“乃兼善主义,非独善主义”“乃强立主义,非文弱主义”。这反映出他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是(B)A肆意歪曲B改造利用C盲目尊从D彻底否定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孔子的教育是“进化主义”“平等主义”“兼善主义”“强立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为了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从而改造和利用了孔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A、C项错误;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排除。7(2020湖北宜昌调研)康有为曾说“盖施仁大于守义,救人大于殉死。宋儒乃尚不知此义,动以死节责人,而不以旖仁望天下。立义隘狭,反乎公理,悖乎圣义而世俗习而不知其非,
8、宜仁义之日微,而中国之不振”。康有为上述言论意在强调(D)A树立正确的义利观B中国落后的思想根源C儒学脱离社会实际D社会变革的合理性解析在康有为看来,宋儒过分强调理而压制人的欲望,是背离人性的,也违背儒家经典的,正是因为“存天理、灭人欲”实行日久,才造成目前国家落后,借此来宣传变革维新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言论目的在于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目的不是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排除A项;材料中康有为的言论目的不在于探究中国落后的思想根源、儒学是否脱离社会实际,而是说明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排除B、C项。8(2019北京东城期末)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联名奏折中提出:“非育才不能
9、图治,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不足。”这表明他们主张(B)A兴办学堂,实行义务教育B改革科举,派送学生出国C设外务部,编练新式军队D裁撤官吏,引进西式人才解析实行义务教育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材料“非育才非兴学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可知他们主张变革教育,派遣留学生。故B项符合题意。编练新式军队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C项错误。裁撤官吏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9(2019北京丰台期末)黄遵宪在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日本国志中呼吁“奉主权以开民智,分官权以保民生,及其成功则君权民权两得其平”。该书出版的背景可能是(B)A洋务运动时
10、期B维新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日本国志”“开民智”“保民生”“君权民权两得其平”结合所学可知,黄遵宪认为中国应先取得民族独立,传播西方知识或学说以开启民智,而后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权,实现君民共主,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故B项符合题意。A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并未涉及制度学习,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与题干所述君民共主不同,故排除。D项,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启蒙民众,未涉及政治改革,故排除。10(2019江苏高考模拟)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
11、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C)A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B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D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解析从材料中“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族利益为重、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故C项正确;“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存在全盘否定倾向,对传统文化没有科学认识,A、D项错误;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1(2020陕西汉中重点中学联考)“他们自负是学习西方的启蒙运动,却把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文
12、化,当作一野蛮、一童蒙看。他们不肯真心学佛,只借仗释迎来骂孔子、老聃。”此处国学大师钱穆批评的是(B)A洋务派单纯引进西学B激进派否定传统文化C革命派以启蒙者自居D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解析依据材料中“却把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文化,当作一野蛮、一童蒙看”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激进派)存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主要涉及的是科学领域,与材料中“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文化”不符,排除;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国学大师钱穆”批评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或维新派,而且资产阶级维新派也不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除。1
13、2(2019陕西咸阳二模)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中体西用”思想也被抛弃C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解析根据材料“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开始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对待东西方文化,这与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也被抛弃,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主旨无关
14、,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胡适在五四之后,就呼吁“死心塌地”学习西方,不要怕“模仿”,也不必担心“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敢于承认我们文化的落后,正视我们“百事不如人”。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世界化的路”。1930年又提出:“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充分吸收。”1933年,他说:中国文化的出路“不完全是师法国外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自觉改革。”有人说“胡适是主张自己向着西化的怀抱猛扑,让中国固有的文化自然而然地从西化怀里找回到中国本位。”这
15、是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宣传手法,也是他最崇拜的梁启超惯用的宣传方式。摘编自王东等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的讨论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早期,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启蒙学者,将西方现代国家为参照系,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们很少提及日本人的优点,而是偏重于自我批判。在席卷日本人的文明开化浪潮中,确实出现了盲目崇拜欧美人,完全否定自己的民族虚无主义,首次担任外务省的井上馨甚至主张:“化我帝国和人民,恰如欧洲邦国、恰如欧洲人民”的全盘西化的主张。后来,欧化主义一度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引起了人民反感。先进的日本学者主张国粹主义,致力于克服前段自我认识的偏差,重新挖掘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优点,尝试
16、全面地对日本人加以评价。但他们并不是顽固的倒退到复古主义,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立足于扬长补短,在挖掘日本人的优点时,也毫不留情的揭露日本人的弱点。摘编自杨宁一了解日本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和日本学者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共同之处,并简要分析胡适态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答案(1)共同之处:从主张全盘西化到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改造本国传统文化。原因:前期胡适系统地接受西方先进思想;借鉴梁启超的宣传手段;西方文化遭到传统势力的顽强抵抗。后期学习西方文化的阻力减弱;胡适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2)关系
17、:应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促进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绝对的全盘西化和恪守传统文化都是不恰当的,应是二者的结合。后来中、日两国的实践,表明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的重要性。解析(1)胡适和日本学者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共同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胡适在五四之后,就呼吁死心塌地学习西方,不要怕模仿,也不必担心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敢于承认我们文化的落后,正视我们百事不如人。主张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世界化的路”和“不完全是师法国外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自觉改革”,分析得出胡适的态度;根据材料中的“在明治维新早期,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启蒙学者,将西
18、方现代国家为参照系,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们很少提及日本人的优点,而是偏重于自我批判”和“先进的日本学者主张国粹主义,致力于克服前段自我认识的偏差,重新挖掘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优点,尝试全面地对日本人加以评价”,分析得出日本学者的态度,据此回答二者的共同之处。胡适态度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知识,以及材料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时期胡适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来说明。(2)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应当联系所学以及材料中所体现出的观点,从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本立场来回答。14(2019重庆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
19、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材料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走近科学、倚重科学不是出于学理目的,而是从实用的价值立场出发,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他们大力宣传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
20、,批判愚昧和落后。陈独秀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们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进化论的理论为视点分析社会、历史和学术问题。摘编自陈廷湘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及其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时期科学思想相较于晚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内容:推崇以数学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方法;注重实验和实践;主张科技为国计民生服务。原因:西方科学知识传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危机严重;知识分子对理学的反思,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等。(2)变化:科学范围更广阔,包括
21、社会科学;进化论思想占重要地位;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改造社会,启蒙民众。影响:冲击封建迷信和愚昧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了科学和文化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有利条件等。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材料“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反映了推崇以数学为基础的数理逻辑方法;材料“穷究试验”“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体现出注重实验和实践;材料“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反映出主张科技为国计民生服务。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西学的传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危机、对理学的反思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可以从科学的范围及其作用、进化论的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解放、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