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081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2)中共八大的召开(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bbb1.已考角度(1)(201610月新高考T14)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2)(201610月新高考T15)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共十五大(3)(20164月新高考T3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201510月新高考T1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5)(201510月新高考T14)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6)(201510月新高考T16)20世纪末中国传统

2、服饰走出国门的原因(1)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影响,“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破坏的表现(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作用,对外开放的过程及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意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1956年底,经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3、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中共八大的召开(b)(1)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1)过程: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2)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的破坏(b)(1)“文化大革命”

4、对经济的破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一片混乱。(2)“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成就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复苏和发展。(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1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成分占主导地位。(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时期的结束。2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意义:使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拉开了序幕。3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政治、经济、外交、

6、思想文化间的联系(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巩固政权的斗争,建设中国特色三大政治制度,宪法建设等。政治建设为经济、外交、文化科教提供安定的环境。(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政治建设,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提。(3)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为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文化科教:“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双百”方针等政策为文化领域繁荣提供保障。1(201610月浙江选考)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农业合

7、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 BC D答案B解析所列历史现象分别发生于1953年、1958年、1978年、1960年,其时间先后顺序为,故答案为B。2(201510月浙江选考)下列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光有钱买不了东西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改革开放的成效答案D解析“光有钱买不了东西”说明是计划经济时代;“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说明商品丰富,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成效。故选D项。3(20159月浙江选考测试卷)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

8、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大跃进”运动时期是195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以后。本题关键词“公私合营”出现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一五”计划时期是19531957年,故选A项。4(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答案D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社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也未建立,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进行了社会

9、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只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错误;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5(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纠正“左”倾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答案A解析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10、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因为纠正“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考点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1)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农业的发展。(2)过程开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人民公社体制随之在全国逐步废除。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3)主要内容:形式: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

11、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公有制)。变: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是自己的)。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4)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1)初步形成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

12、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d)(1)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d)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体制的优越性会更好地发挥,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我国经济体制的三个阶段(1)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2)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3)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1)由群众

14、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2)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变动(1)19491956年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土地制度方面,以土地私有向社会主义公有过渡。(2)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发展合作社形式。(3)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

15、经营方式的变革。1(201610月浙江选考)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下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据图片信息“1988年”,“资源配置和基本框架”结合所学可知,1994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2015浙江9月选考样题)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

16、不许分田单干。”这反映了()A农村社会面貌得到根本改变B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中共中央对包工到组的肯定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答案C解析A错在“根本”,B错在“正式”,D中“全面推广”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由“中共中央决定包工到作业组”可判断C正确。3(2015浙江10月学考真题)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A大连 B厦门C北海 D深圳答案A4(2016绍兴市适应性试卷)1984年,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A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

17、特区B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C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5(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应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D解析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线索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时期知识定位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8、)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评价:是对社会主

19、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

20、0世纪90年代初)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有企业改革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对外开放

21、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22、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对外开放的深入(1)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综合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

23、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92年

24、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答案(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2)内涵:改革开放。(3)进一步破除了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技术的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从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第(3)问,从材料中就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专题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

25、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答案B解析社会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成分,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使用粮票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粮票体现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反映出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向公有制或私有制的转变,故C项错误;粮票反映的是国家对物资的统一管理,没有涉及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故D项错误。2(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在资金、资源和技术等方面为重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行了

26、一系列政策,其中不包括()A逐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B逐步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D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1957年,以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三大改造确立了单一的公有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五”期间,我国逐步建立了单一的计划经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国初,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了社会主义一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大跃进”运动发动于1958年,当时“一五”计划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全民大办工业,以钢为纲,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使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

27、农业的基础上超常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利因素,导致后来的逆城市化现象出现。这一时期指的是()A19561957年 B19581960年C19611965年 D19661977年答案B解析“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1960年开始纠正错误,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这一时期是指19581960年,选择B项符合题意。4(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题中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农民缺乏积极性而出现的现象,土地改革是把土地分

28、给农民,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丧失劳动积极性,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指工业农业制定高指标,出现浮夸风,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5(2016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B“大跃进”的“浮夸风”C“文革”的严重错误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答案B6(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有

29、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A“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B“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D“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答案A解析“大跃进”是19581960年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发动的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两次经济运动均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规律,与材料意思“自毁性的经济运动”相符,故A项正确。7“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1年和1975年

30、,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文革”期间经济破坏严重,期间有周恩来、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项出现于60年代初;“文革”(19661976年)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排除B、C两项。8(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左”倾错误彻底肃清C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改革全面启动答案C解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并

31、不是在1978年,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纠正了“左”倾错误,但是并没有彻底肃清,故B项错误;图片中的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在此次会议上中共确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经济改革全面启动,故D项错误。9(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答案A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

32、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但是所有权仍然归国家,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选择A项符合题意。10(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走,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实事求是的原则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全面改革的思想答案B解析“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A项错误;“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

33、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非进行全面改革,故D项错误。11(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答案D解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1980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4、,故D项正确。12(2016台州市教学质量评估试题)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A1978年左右 B1980年左右C1985年左右 D1990年左右答案C13(20141月浙江学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上述言论发表于()A中共八大召开期间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C南方谈话期间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期间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邓小平言论发表于南方谈话期间

35、。选C项。14(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下图反映了中国市场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图中19921997年我国市场化指数迅速提高,这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公有制主体地位得到改变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D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图表“19921997年”不符,故A项错误;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体未变,故B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19921997年”不符,故C项错误;“19921997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逐步确立”,故D项正确。15

36、(2016金华十校高三模拟考试)小张在学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整理了一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知识清单。下表空白处遗缺的知识点是()时间内容意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年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B勾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C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厂长负责制D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开始

37、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勾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

38、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8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原因: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

39、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年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

40、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苏联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17(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此外,1933年美国还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材料二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说道:“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

41、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有数字显示,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式经济体制

42、”给苏联发展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92年以后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举措。答案(1)特点:以工代赈。影响: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改善环境,造福后世。(以上五点中答出两点即可)(2)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生产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答出三点即可)(3)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

43、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中“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得出社会救济的特点是以工代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扩大就业,稳定统治秩序,刺激消费,据材料中“建水坝”“种植防护林”等信息得出有利于改善环境。(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式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材料二中“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得出片面发展重工业,不利于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从材料二中“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得出压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从材料二中“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等信息得出不利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结合所学,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3)题目要求是1992年以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都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等史实回答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