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SARS病毒、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结构中都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B. 三者结构中都含有核酸C. 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线粒体可判断颤藻和黑藻是否为需氧型D. 依据是否含有细胞核可将三者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答案】B【解析】分析】SARS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法独立生活;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详解】A、黑藻为真核生物,有染色体;SARS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A错误;B、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三者结构中都含
2、有核酸,B正确;C、颤藻为原核生物,有的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进行有氧呼吸,故不能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线粒体判断颤藻是否为需氧型,C错误;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生物,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三种生物的类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有关细胞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显著降低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Na内流过程需要消耗ATPC.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细胞癌变D. 新宰的畜、禽的肉过一段时间再煮反而更鲜嫩,与溶菌酶有关【答案】
3、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多种酶活性降低;神经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新宰的畜、禽的肉过一段时间再煮反而更鲜嫩,与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有关。【详解】A、衰老细胞的特征包括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不是全部的酶,A错误;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通过Na+通道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C、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正确;D、动物刚死时溶酶体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酶会随其破裂而溢出,起到消化作用,因此新宰的畜、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可能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D错误。故选C。【点
4、睛】本题综合考查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将所学知识综合联系,迁移运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图所示的细胞(图中、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 A基因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B. 该细胞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而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 该细胞产生的变异一定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D. 该细胞的II号染色体有3条,故该细胞中一定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Aa的细胞,说明根尖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另外号染色体三条,说明根尖细胞
5、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详解】A、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引起的,A错误;B、细胞中II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根尖细胞发生的是有丝分裂,B正确;C、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D、据题干信息可知:水稻是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三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及含义,能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4.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
6、的是( )A. 恩格尔曼通过观察气泡多少确定了水绵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 模型建构法可用于研究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C. 基因分离定律和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都用了假说演绎法D.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中所加盐酸的目的不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巧妙之处是利用了好氧细菌喜欢氧气的特点,来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详解】A、恩格尔
7、曼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为叶绿体,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A错误;B、模型构建法可用于研究血糖的调节机制(概念模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物理模型),B正确;C、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D、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成解离液;“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质量浓度为8%和目的为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
8、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涉及到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较强,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教材相关科学历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对人类及大多数动物细胞感知并适应氧气变化的分子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低氧条件下,HIF1(缺氧诱导因子的成分之一,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进入细胞核,并与基因组中的一段DNA序列相结合,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促进红细胞生成等,进而促进机体适应低氧环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合成的HIF1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
9、核B. 低氧条件下,机体内HIF1的含量降低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C. HIF1与相应DNA上的起始密码子结合后发挥作用D. 适当提高细胞核与细胞质的HIF1含量比值,可治疗缺氧性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在氧气供应不足时,在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细胞内持续表达并积累的低氧诱导因子(HIF1)可以促进EPO的合成,进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详解】A、HIF1是经翻译合成的,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A错误;B、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内积累的HIF-l可以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而适应低氧环境,若机体内HIF1的含量降低则
10、不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B错误;C、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非DNA上,C错误;D、由信息可知“HIF1可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促进红细胞生成等,进而促进机体适应低氧环境”,故适当提高细胞核与细胞质的HIF1含量比值,可治疗缺氧性疾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的研究机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干的条件和所学的转录、翻译等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6.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糖原贮积病型是6
11、磷酸葡萄糖酶基因突变所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糖原的合成,也会制约体内的细胞呼吸B. 以葡萄糖为底物,细胞呼吸过程会合成ATP,也需要ATP供能C. 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 给糖原贮积病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6-磷酸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可生成糖原、丙酮酸,其经过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细胞呼吸的启动需要ATP供能。同时糖原与非糖物质可以在没的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抑制葡萄糖激酶会制约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抑制糖原的合成,也会制约
12、体内的细胞呼吸,A正确;B、据图分析:葡萄糖需要先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才能进一步转化为丙酮酸被呼吸作用利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ATP;此后细胞呼吸过程可产生ATP,B正确;C、血糖浓度高时,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C错误;D、糖元沉积病型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的肝糖原不能水解的低血糖,给糖元沉积病型患者注射胰高血糖素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与运用是解题关键。三、非选择题7.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
13、节的问题:(1)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_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促胰液素通过血液_(填“定向”或“不定向”)运输,到达胰腺,使其分泌胰液。分泌促胰液素的是_(填“垂体”或“小肠”或“胰腺”)。(3)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答出两点),导致散热加快,以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4)已知某病毒的靶细胞是人的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被该病毒感染后,人体的_免疫将受到破坏。【答案】 (1). 理化性质 (2). 不定向 (3). 小肠 (4). 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5).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
14、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2)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是小肠粘膜细胞。(3)马拉松长跑过程中通过骨骼肌使机体产热大量增加,皮肤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
15、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4)已知某病毒的靶细胞是人的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因吞噬细胞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故被该病毒感染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将受到破坏。【点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此题需综合考虑以上调节机制中各种调节的特点及途径,并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8.图1为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2中a、b、c表示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1)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了图1中_(填“病毒e”或“病毒f”)对应类型的病毒。为实现其设计思路,他们分别标记了图1的A、B中的_(用图中数字表示)
16、部位。(2)在人成熟的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图2中a、b、c全过程的是_。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_(填“相同”、“完全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3)四环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原因之一是干扰了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从而阻碍了图2中_(填字母)过程所示的生理过程。【答案】 (1). 病毒e (2). 和 (3). 记忆细胞 (4). 不完全相同 (5). c【解析】【分析】分析图一:A是核苷酸,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是氨基酸,主要由C、H、O、N组成; c是由核糖核苷酸构成的,故是RNA;则b是DNA,则;d是由氨基酸组成
17、的,则d是蛋白质;病毒e是DNA病毒,病毒f是RNA病毒。分析图二:a是DNA分子的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过程。【详解】(1)赫尔希和蔡斯用的实验材料是噬菌体,其遗传物质是DNA,所以是病毒e;DNA是用32P标记的,因此标记的是磷酸基团,蛋白质是用35S标记的,因此标记的是R基团。(2)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记忆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因此能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效应T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故在人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
18、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a、b、c全过程的是记忆细胞;人体不同组织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相同DNA进行过程b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3)四环素等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原因之一是干扰了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从而阻碍了图2中c,即翻译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大分子物质DNA、RNA与蛋白质的组成,真核生物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的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对CO2的亲和力更高,如图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
19、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固定CO2的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该酶位于_。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可用_(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2)已知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其原因是_。(3)如果将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一个密闭玻璃罩中,给予大于P的适宜光照,能存活较长时间的是_,试分析原因_。【答案】 (1). 暗反应 (2). 叶绿体基质 (3). 电子显微镜 (4). 光照强度低于P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对光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 (5). 突变型 (6). 二者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光合
20、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密闭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会不断下降,突变型植株固定二氧化碳的酶的活性高,能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二氧化碳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详解】(1)CO2的固定是暗反应过程,故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暗反应,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据图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低于P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
21、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因此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3)将这两种植物混合种植在一个密闭玻璃罩中,二者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会不断下降,突变型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酶的活性高,能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突变型能够在密闭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1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香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A能控制合成芳香油,基因A存在时花表现为浓香,基因a不能控制合成芳香油,基因a纯合
22、时花无香味;另外基因B可抑制该植物花的香味,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累加效应BB比Bb抑制效果强,不同抑制效果(由强到弱)对应的花香依次为清香、芳香,其等位基因b无此作用,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其中F2由F1中芳香型植株自交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花香的这两对基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的实质是_。(2)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分析,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_。(3)让F2中清香型植株自交,在每株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等且足够多的情况下,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种,其中无香型植株占的比例为_。(4)仅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将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
23、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植株甲与图中P1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理由是植株甲与图中P1存在_。【答案】 (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Aabb和aaBb (3). 3 (4). 1/6 (5). 不是 (6). 生殖隔离【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某二倍体植物的花香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基因A能控制合成芳香油,基因B可抑制该植物花的香味,则浓香型基因型为Abb,芳香型为ABb,清香性为ABB,无香味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24、,故控制花香的这两对基因所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P1浓香型(Abb)和P2无香型(aa)杂交的F1结果为无香型(aa):芳香性(ABB):浓香型(Abb)=2:1:1,故两对基因均为测交,即为aaAa、bbBb,则 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3)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F1中芳香型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产生的F2中清香型植株基因型有AABB(1/3)和AaBB(2/3)两种,让其自交,则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其中无香型植株
25、(aaBB)占的比例为2/31/4=1/6。(4)仅考虑A、a一对等位基因,将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植株甲基因型为Aaaa,则植株甲与图中P1(Aa)不是同一物种,因两者存在生殖隔离。【点睛】根据题图信息判断各种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是本题的突破口。11.科学家发现一种叫“熊虫”的动物,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这时它的代谢率几乎可降至0),此时它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实验证明该动物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为了探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上述保护作用,请你分析并完成实验过程。(1)实验材料:海藻糖;细胞培养液
26、及其他相关材料;适量某普通哺乳动物细胞。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选择的哺乳动物细胞应具有_的特点。(2)操作过程:取适量某普通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用适量含海藻糖的培养液培养,乙组用_培养。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_条件下冰冻数小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3)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如果实验结果是_,则说明海藻糖在低温下对该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如果实验结果是_,则说明海藻糖在低温下对该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没有保护作用。【答案】 (1). 自身不含海藻糖且不能合成海藻糖 (2). 等量的普通培养液 (3). -271(或“一定的低温
27、”) (4). 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 (5). 甲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解析】【分析】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平行复重原则、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要注意在解题的过程中的分清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上述保护(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作用”,故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选择的哺乳动物细胞应具有自身不含海藻糖且不能合成海藻糖的特点。(2)由于实验的变量为海藻糖(有无),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及无关变量一致的原则,若甲组用适量含海藻糖的培养液培养,乙组用等量的普通培养液培养。为探究低温的影响,故应将两组细胞均控制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冰冻数小时。(3)探究实验的结果不确定,本实验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海藻糖在低温下对该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若甲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可证明海藻糖在低温下对该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没有保护作用。【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并结合题意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