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021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曹操诗二首》《步出夏门行》.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曹操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

2、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3、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其诗今存二十一首,都是乐府歌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步出夏门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你能感受文章是一种怎么样的基调麽?昂扬慷慨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

5、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吟歌来表达自己的志

6、向。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况否定呼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情怀。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四言诗的力作之一。全诗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反映了其对自然、人生的积极态度,气势雄

7、浑,正如前人评论曹诗所言“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动人心弦,千古传唱。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诗中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的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功立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拓展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

8、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龟虽寿与观沧海一样,也是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也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全诗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非宿命论的思想,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昂扬、进取的精神。它告诉人们,事在人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它激励人们,不要哀叹时光的流逝,丢弃那种人到暮年无所作为的悲观消极思想,要象那匹老马一样,老当益壮,奋斗不息。龟虽寿与观沧海都是古典诗歌中的名篇,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地步,但两诗在写作手法上并不相同。观沧海以“景”取胜,在写景中,包含着诗人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龟虽寿则是以“理”见长,作者犹如一位饱经世故的哲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述着一个人生哲理,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和强烈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