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学海导航学情展示核心素养问题导引1.政府权力的行使为何需要监督?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3政府进行政务公开的目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4政府进行政务公开有什么意义?科学精神: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法治意识:依靠法制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公共参与:积极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政治认同: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知识梳理自主研析自主预习_知识点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_制约_和_监督_。2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
2、健全_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_。这个体系,一靠_民主_,二靠_法制_,二者缺一不可。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_国家权力机关_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_国家监察机关_的监督、_人民政协_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_司法机关_的监督、_行政系统内部_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1)更好地_合民意_、集民智、_聚民心_,作出_正确的决策_。(2)提高_行政水平_和_工作效率_,防止和减少_工作失误_。(3)防止_滥用权力_,防止_以权谋私_、_权钱交易_等腐败行为,保证_清正廉洁_。(4)真正做到_权为民所用_,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_具有权威_的政府。
3、知识点2为政务公开喝彩1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全面推进_政务公开_。2政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_行政行为_,提高政府的_公信力_;更好地保障公民的_知情权_、_参与权_、表达权和_监督权_,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_合法权益_。预习自测_1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是推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有利于(C)看住、管住和用好“看不见的手”防止政府权力错位、越位和缺位根除懒政、怠政、失职、渎职行为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ABCD解析“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调节,与题意不符,排除;中
4、“根除”夸大了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的作用,排除;正确。故选C。2“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应该(C)A保障公民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解析A说的是公民监督,D说的是社会监督,都不是“以权力制约权力”;B说的是考核制度,其并不能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C正确。3从监督体系上看,下列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审计署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舆论和公民ABCD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正确;属于内部监督,不是国家机关。故选A。知识构建条分缕析知识整合核心要点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我国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3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4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
6、、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5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6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释疑探究升华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加强监督吗?提示:不是。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
7、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有人认为,只要政务公开,就能完全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一观点对吗?提示:此观点是片面的。政务公开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规范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但这并不是唯一途径,还要通过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依靠民主和法制,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等措施来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就是削弱政府权力吗?提示: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一是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二是为了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其中第二点是根本目的。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目的是保证政府依法
8、行政,不是为了削弱政府权力。探究提示_1教材P46(1)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人们关注?(2)在我们国家,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3)试举例说明民主监督对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提示:(1)焦点访谈坚持“用事实说话”,专门报道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代表了群众的呼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2)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3)焦点访谈通过对政府的某些不当行为、群众反映的问题等进
9、行调查和报道,加强了对政府的工作监督,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政府清正廉洁;有利于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2教材P47(1)结合实例,说说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2)请你列举实例,就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说明,并与同学交流共享。提示:(1)这两种观点都强调要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句话说明,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
10、系,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确保人民赋予政府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建设为民、廉洁、务实的政府,才能使政府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利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这主要强调要重视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政府要倾听民声,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2)可结合教材图示中的行政监督体系的某一个角度列举实例,并说明这一实例体现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的哪一个层次,有何具体作用或意义等。例如,公民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这属于我国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中的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11、。这既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又有利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有利于建立具有权威的政府等。3教材P48(1)调查本地政府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2)你对当地政府政务公开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可通过以下渠道调查本地政府政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参观本地政府的“政务公开栏”。浏览本地政府网站或政务微博,查询相关政策、文件。采访身边的成年人,听听他们对本地政府的评价;等等。(2)例如:作为中学生,关心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可以使我们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如与减轻
12、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等相关的政策。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重难突破互动探究突破点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1必要性:(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2)权力的特点:双刃剑。2重要性:(1)从政府接受监督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关系来看,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权力一旦缺少监督就容易超越法律的界限,违背依法行政的要求。(2)对政府的意义(“四个打造”):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
13、督的措施(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一靠民主,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二靠法制,就是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途径)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
14、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典题链接_典例1 (2020全国,17)2019年5月,某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送达有关规范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检察建议书,指出本市存在违规领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情况,建议该局尽快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标准实施细则,依法履行职责,并要求在收到建议书两个月内书面回复。这一事例表明(A)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书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检察机关的建议安排自己的工作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的相互制约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ABCD解析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15、政府必须自觉接受监督。由题意知,某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出本市存在违规的情况,这体现了人民检察院对政府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属于司法机关,符合题意;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机关,其主要职责是追究刑事责任,提起公诉和实施法律监督。由题意知,某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出本市存在违规的情况,建议其出台实施细则,依法履行职责,体现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定职责,符合题意;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这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存在着监督与互相支持工作的关系。因此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吸收检察机关的相关建议,但不是“必须按
16、照检察机关的建议安排自己的工作”,说法有误;我国检察机关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但不是相互制约,说法有误。变式训练_1(2019全国卷,17)某省探索在全省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对基层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截至2018年7月底,全省1 389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监察办公室设置和人员任职工作。在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的作用在于(C)提高司法工作的独立性实现乡镇监察全覆盖完善基层政府组织结构防止基层公权力滥用ABCD解析在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能够对乡镇(街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防止基层公权力滥用,对。在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办公室与“提高司法工作
17、的独立性”“完善基层政府组织结构”无关,排除。突破点为政务公开喝彩1政务公开的目的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政务公开的表现我国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开通的政府门户网站,为公民查阅政府文件提供了有效平台。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人们称为政府的“阳光政务”。3全面理解政务公开的意义(1)从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角度看:政务公开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的,并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2)从政府的宗旨、原则角度看:政务公开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3)从依法治国、
18、依法行政角度看:政务公开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和体现。(4)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角度看: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要求和体现,意义重大,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5)从公民权利角度看:政务公开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6)从政府权威的角度看:政务公开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典题链接_典例2 (2020江苏卷,14)为更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19、。此举(D)保障了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创新了监管方式以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ABCD解析我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指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未涉及,排除;材料反映了国务院通过“互联网督查”平台对疫情防控责任进行监督,“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夸大了该监管方式的作用,排除;国务院通过“互联网督查”平台对疫情防控责任进行监督,其目的之一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符合题意;“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不到
20、位、防控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线索,助力疫情精准防控,这创新了监管方式,将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符合题意。变式训练_2近年来,H市在推进政务公开过程中积极向新媒体延伸,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与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同步发布,实现了政务公开与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政务新媒体旨在(C)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优化服务功能,方便群众获取政府信息做优做强政务新媒体,纵深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政务舆情回应,保障公民合法权益ABCD解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施必须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发展政务新媒体旨在优化服务功能,方便群众获取政府信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适合题意;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纵深推进政务公开是发展政务新媒体的意义,但不是这样做的目的,排除。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