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学案设计一例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案”学习已 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创建“学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一个新的举措笔者为结合学案的特点,设计了“北师大版必修1第三章1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课时的学案,以飨读者,求同行的批评指正1 教材分析函数的应用是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章通过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函数模型的实例,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
2、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而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基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求法,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出发,从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到一般,揭示方程的根与对应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的“二分法”,并在总结“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中渗透算法的思想,为学生后续学习算法内容埋下伏笔2 学情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上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在求解的过程中,由于数值计算较为复杂,因此对获得给定精确度的近似解增加了困难,所以希望学生具备恰当地使用
3、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器演算以外,还要能借助几何画板406中文版中的“绘制新函数”功能画出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掌握Microsoft Excel软件一些基本的操作3 学习目标 3.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说出二分法的概念,会运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会判断连续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3.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的讨论与探究,在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的认识中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归纳概括出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初步接触算法思想,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逼近过程,感受精确与近似的相对统一,在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
4、中,体验成功的喜悦4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与具体步骤学习难点: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利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 5 学习方法为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在学习中应以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总结反思、课后实践相结合6 学习过程61 学习活动活动1 幸运52曾经现场直播,进行一个猜数字游戏:给定1100这100个自然数,计算机随机出一个1100之间的整数,通过操作键盘让同学们去猜这个数,对于大家每次猜测的结果,计算机的提示是“对了”或“大了”或“小了”讨论:(1)任给一个1100的整数,我都可以在7次以内猜出,你们能做到吗?(2)为什么采用正确的方法
5、,7次以内一定可以猜中?(第一次猜50,若“大了”,则猜1与50中间的整数25,依次类推,由于每猜一次,就排除一半,范围不断缩小,7次以内一定可以猜中)(3)这种猜测的思想是什么?设计意图:上述游戏,每次都将所给区间一分为二,进行比较后得到新的区间,再一分为二,如此下去,使得所猜数字逐步逼近计算机所给的数字,这种思想就是二分法通过做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二分法的思想和作用,并进行有意义学习活动2 根据课本P117例4求方程的一个实数解,精确到0.01 探究:(1)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第一步应做什么? (2)为了缩小零点所在区间的范围,接下来应做什么?(3)精确到0
6、01,算几次就可以了?若精确到0001呢?设计意图:此活动在于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具体过程和解题步骤,以及用二分法求近似值的过程到何时结束活动3 课本P119页练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0.1探究:(1)与活动2进行比较,过程有什么不同?(2)根据这些活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具体步骤是什么?设计意图:活动1中的方程虽然没有给出初始区间,但是根据方程的形式容易知道为,而活动3中的方程的初始区间未给定,却需要自己找,这是一个质的变化通过自主探究,讨论,来体会、归纳确定出初始区间的一般方法:估算或利用图象(估算:由方程有意义及移项左右两边相等,可知;或作图:考察函数
7、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可知),以及得出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具体步骤活动4 利用计算器,求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01)(注:可以2人为一组,互相配合,一人按计算器,一人记录过程)不同组之间探讨交流,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来体会、归纳确定出初始区间的一般方法(估算:由方程有意义及左右两边相等,可知;作图:考察函数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可知)(2)由于计算量较大,而且是重复相同的步骤,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来完成计算,计算器来完成同进,通过共同学习交流探讨,感知初始区间选择的不同对结果无影响,只是计算次数多少而已活动5 如图,一条电缆上有15个接点 ,现某一
8、接点发生故障 ,如何尽快找到故障接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二分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62自我诊断例1 下列函数均有零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近似解的是( ) A. B. C. D.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初始区间并非任意选取,必须满足,加深学生对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原理的理解答案:C例2 用二分法求方程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取区间中点,那么下一个有根区间为 ( )A(1,2) B(2,3) C(1,2)或(2,3)都可以 D不能确定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取新区间方法,一个端点是原区间的中点,另一个是原区间两端点中的一个,新区间两端点的函数值反号答案:A例3 方程的根的个数为(
9、 )A 0 B 1 C 2 D 3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通过函数图象与性质来分析零点的方法答案:B例4 下表是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的图象和对应值,则从下表可以看出方程的一个正的近似解是 (精确到001)次数左端点左端点函数值右端点右端点函数值第1次200000-130685300000109861第2次250000-008371300000109861第3次250000-008371275000051160第4次250000-008371262500021508第5次250000-008371256250006598第6次253125-000879256250006598第7次2531
10、25-000879254688002862第8次253125-000879253906000992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具体步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答案:253.例5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 km长的线路,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请你帮工作人员设计一个维修方案来迅速查出故障所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二分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答案:如图,设闸门和指挥部的所在处为点A,B, (1)首先从中点C查;(2)用随身带的话机向两端
11、测试时,发现AC段正常,断定 故障在BC段;(3)再到BC段中点D;(4)这次发现BD段正常,可见故障在CD段;(5)再到CD中点E来看;(6)这样每查一次,就可以把待查的线路长度缩减一半.6、请感兴趣的同学思考:当时,方程的解只有一个吗?设计意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能发挥其个性品质,提高学科素养63总结提炼(1)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 ;(2)初始区间的选定的方法有 ;(3)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具本步骤是: (4)把学案中有疑惑的知识点作上记号,并在空白处写出疑惑原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以便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得到解决64阅读拓展在人类用
12、智慧架设的无数座从未知通向已知的金桥中,方程的求解是其中璀璨的一座虽然今天我们可以从教科书中了解各式各样方程的解法,但这一切却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由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寻求函数的零点(即的根),对于为一次或二次函数,我们有熟知的公式解法(二次时,称为求根公式)我国古代数学家已比较系统地解决了部分方程求解的问题,在九章算术、北宋数学家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中均有记载在十六世纪,已找到了三次和四次函数的求根公式,人们曾经希望得到一般的五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但经过长期的努力仍无结果1824年,挪威年轻数学家阿贝尔(N H Abel,1802-1829)成功地
13、证明了五次以上一般方程没有根式解1828年,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瓦(EGalois,1811-1832)巧妙而简洁地证明了存在不能用开方运算求解的具体方程人们认识到高于四次的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因此对于高次多项式函数及其他的一些函数,有必要寻求其零点的近似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在计算数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设计意图:介绍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方面的熏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高次代数方程解的探索历程使学生认识引入二分法的意义7 案例反思7倡导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设计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
14、会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需要本学案设计,以倡导新课程理念: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根据自己学生的社会环境特征、思维活动水平和数学学习条件去创造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突出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设计实践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坚持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和“高效”,并使数学学习实现从“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到“魅力学习”的飞越.(1)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以猜数字游戏为情景,在
15、玩的过程中来体验二分法的这一算法思想,突出了学习的主题,进行了有效情景的设计(2)为让学生顺利地进行有效学习,以问拓思,因问造势,学案设计了4个活动,一环扣一环,让学生身临其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自我诊断,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达到学习目的,突出理性思维,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3)为符合社会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我要学数学、用数学,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情景学习数学,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生活背景,设计实际应用问题(4)为开阔学生视野,感悟文化,激发兴趣,使个
16、性品质得到培养,有意义地进行学习,注重选取可读性强的阅读材料介绍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问题72 对学案的挖掘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其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但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因此,教师在思想上要从“教案”转变到“学案”,根据实际情况,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来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参考文献:1 严士健,王尚志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数学1(必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 章建跃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暨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综述J数学通报,2008,123 张劲松,郭豫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二分法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堂课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44 王培教学反思新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J中学数学教学,2008,3w.w.w.k.s.5.u.c.o.m-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