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检测:第4单元 第11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88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检测:第4单元 第11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检测:第4单元 第11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检测:第4单元 第11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检测:第4单元 第11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检测:第4单元 第11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课 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从民众的服饰样式、颜色上看都较为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 C. D.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C.旗袍 D.中山装 3.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

2、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4.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关系,断绝来往。”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

3、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 D.大家子弟的谨慎 5.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推动的结果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荡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6.有学者记载,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 “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的根本原因是( )A.

4、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C.旧思想根深蒂固 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 7.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渐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8.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

5、社会主义的模式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9.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B.中西餐并行与世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生活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10.新中国成立后,新社会的新习俗叙述正确的是( )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旧习俗逐步消除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 当代中国人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传统的年节习俗在继承中得到了新发展A. B.C.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

6、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穿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材料二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材料三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

7、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以清末服饰变革为中心的探讨材料四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

8、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8分)(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8分)(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9、清初至民国初年“易服”的认识。(10分) 答案与解析1.C 解答本题要了解人们的服饰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角度出发,符合题意,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故正确选项为C项。2.C 西装是西方服饰,长袍马褂是传统服饰,故排除A、B两项。C、D两项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但融合满汉风格的是C项。 3.C 从材料中“四寸斗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中国社会风俗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也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4.C 京师同文馆招

10、生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观念的落后。 5.C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C项符合题意,剪辫子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否没有关系。6.C 材料中“脑袋里的辫子”是旧势力、旧思想的象征。“脑袋里的辫子”依旧“不那么好剪”,说明旧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因此答案选C项。 7.D “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渐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的大意是:乾隆、嘉庆年间社会风气尚且淳朴,到咸丰、同治年间受苏沪等地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是城镇,男女穿着服饰都变得喜新厌旧。分析各选项,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项错

11、误,服饰等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一说与材料无关。本题选D项,表明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8.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苏联”,这是一个历史专业名词,所以先排除A、D两项。再通过材料中的服装流行可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全面学习苏联,服装也不例外,故正确答案是C项。 9.D 民国时期由于政府的提倡,剪辫、禁止缠足已经成为时尚。10.A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叙述都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11.(1)特点:以满族服装样式为基准、强制、残酷、时间长。目的:巩固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

12、式,具有进步意义。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3)核心思想:“易服饰”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符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4)影响: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5)认识: “易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服饰从等级、尊卑走向大众化,具有进步性;“易服”与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易服”;民族交往、中外交流是“易服”的重要因素之一;“易服”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

13、色。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1)问中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可从材料一中“强迫各族人民改穿满服”“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等信息概括得出;其目的应从维护清朝统治方面考虑。(2)问首先从材料二中概括出太平天国服饰变化的表现,然后结合太平天国斗争的性质、任务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注意运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3)问首先从材料三中概括出康有为的思想,然后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问结合材料四的信息,从生活习俗、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民国初年“易服”的影响。(5)问要综合分析四则材料,可从易服的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