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0863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杂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详解】A、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A正确;B、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B错误;C、杂合子自交后

2、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D、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aa,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杂合体、纯合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 F2 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D. 孟德尔预测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的结果是 1:1【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

3、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没有提出“基因”这一词,A错误;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

4、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是 F2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之一,C正确;D、孟德尔预测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实验的结果是 1:1,D正确。故选A3. 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自由传粉。则一、二组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A. 1/9、1/16B. 1/6、1/9C. 1/6.5/12D. 3/8、1/9【答案】B【解析】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种子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两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

5、/3AA、2/3Aa,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1/4)=1/6;让其自由传粉,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2/3)(1/4)=1/9,选B。4. 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若按自由组合规律,其F2代出现的新组合的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 1/16B. 1/8C. 3/16D. 1/4【答案】B【解析】【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F2中新出现的性状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详解】F2中新出现的性状是黄色皱粒(YYrr:Yyrr=1:2)和绿色圆粒(yyRR:yyRr=1:2),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即纯合子Y

6、Yrr和yyRR,YYrr占F2的比例是:1/41/4=1/16,yyRR占F2的比例是:1/41/4=1/16,故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的比例是:1/16+1/16=1/8。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 已知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现有两亲本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 TtBb和ttBBB. TtBB和ttBbC. TtBb和 TtbbD. TtBb和ttBb【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茎无芒、高茎有芒

7、、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且比例是3:1:3:1,其中高茎:矮茎=1:1,符合测交实验类型,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Tt、tt;有芒:无芒=1:3,符合杂合子自交实验类型,则亲本相关基因型为Bb、Bb。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Bb、ttBb,故选D。6. 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将某个精子与正常卵细胞(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B. 每个精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n个C. 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

8、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D. 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答案】D【解析】【详解】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A正确;产生的精子含有n条染色体,且每个染色体上的DNA都含有32P标记的一条链,B正确;受精卵是由含有n条放射性染色体和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因此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C正确;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0到n个,D错误。7.

9、果蝇的红眼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 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 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

10、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正确;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故选B。8. 下图中4、6、7为色盲,

11、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A. 1号B. 2号C. 4号D. 3号【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B、b表示),4、6、7为色盲,则他们的基因型均为XbY色盲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详解】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为色盲患者,其基因型为XbY,他的色盲基因来自5号,则5号的基因型为XBXb;由于2号正常(XBY),因此5号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1号。所以,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1号。故选A。9.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

12、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详解】A、性别受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随性染色体遗传而遗传,B正确;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定律,C错误;D、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XY

13、,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正常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但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Y,D错误。故选B。10. 下列关于几个重要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B.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用 32P 和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现了 DNA 和蛋白质分开研究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意义在于发现了DNA 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在探究遗传的分子基

14、础道路上,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其中著名的三大实验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R型转成S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S中的物质转入到R型中,得到DNA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和噬菌体的DNA,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烟草花叶病毒实验:分别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和RNA去感染烟草,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的结论。【详解】A、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A正确;B、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能证明S型菌中存在

15、转化因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用32P 和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现了 DNA(C、H、O、N、P) 和蛋白质(C、H、O、N、S)分开研究,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物理模型)的意义在于发现了DNA 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D正确。故选D。11. 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 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 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 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 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

16、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详解】噬菌体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以及细菌体内的原料氨基酸、核糖体等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2.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AT,GCB. 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C. 每个磷酸分子都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D.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A与T通过氢键连接【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的分子结构特点: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在DNA分子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骨架;在DNA分子内侧,碱基A与T、G与C通过氢键相连,构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双链

17、DNA分子中,A=T、C=G,但每一条链上的A和T、C和G不一定相等,A错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中每个脱氧核糖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在DNA两条单链中,都有末端的一个磷酸分子与一个脱氧核糖相连,C错误;DNA分子两条链上的A与T通过氢键连接,D正确。13. 某一 DNA 分子含有 800 个碱基对,其中含有 A 碱基数目是 600 个。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 消耗周围环境中的含 G 的脱氧核苷酸 6200 个,则该 DNA 分子已经复制了( )A. 4 次B. 5 次C. 6 次D. 7 次【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

18、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详解】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和亲代相同,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总碱基有800个碱基对,A 有600个,所以G有200个,假设DNA复制了n次,则(2n-1)200=6200,n=5,所以复制5次,B正确。故选

19、B。14.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为( )A. 1/9,1/4B. 1/4,1/8C. 1/4,1/6D. 1/8,1/8【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

20、数的2/2n。(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详解】将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共形成8个子代DNA分子共16条链,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其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的一条链含有15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14N。(1)含有15N的DNA分子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为2/(232)=1/8;(2)含有15N的DNA分

21、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2/23=1/4。故选B。15. 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B. 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C. 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和中D. 正常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已知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减数第一次

22、分裂过程,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详解】据图示可知,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DNA经复制数目为4a,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临时加倍为4n;A错误;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n,DNA数目由4a减为2a;B错误;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基因A与a、B与b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细胞中;C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是两种类型,两两相同。故有一个与图示精细胞相同的Ab精细胞,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图

23、,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6.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于染色体中B. 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 mRNA 都不相同C. 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配对方式都不相同D.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转录是

24、脂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 m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tRNA 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对于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但还有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A错误;B、真核细胞在个体不同发育时期产生的mRNA不完全相同,而不是都不同相同,B错误;C、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翻译的模板是mRNA,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转录和翻译的模板不相同,但碱基互补配对

25、方式是不完全相同,而不是都不相同,C错误;D、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D。【点睛】17. 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发生于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过程B. 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C. 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D. 过程和过程实现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中过程为减数分裂,过程为受精作用,过程为细胞的分裂、分化。【详解】A、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过程、过程都不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B正确;C、有性生殖包含减数分裂过程,所以实现

26、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C正确;D、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半)和过程(染色体恢复)实现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故选A。18.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A. 第6位的C被替换为TB. 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C. 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D. 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答案】B【解析】【分析】由基因突变的原理分析,再结合题意,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可知若基因中的个别碱基被替换,其突变结果可能改变某一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该氨基酸的种类;但若某位点增添(或缺失)一或两个碱基,则

27、该位点之后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要改变,且突变位点越靠前对其控制合成的多肽中的氨基酸序列影响越大。【详解】A、如果第6位的C被替换为T,转录后形成的mRNA只可能造成个别氨基酸的替换,其他氨基酸不变,A错误;B、如果在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转录后形成的mRNA会造成插入点后面的所有氨基酸序列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B正确;C、如果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转录后形成的mRNA只可能造成个别氨基酸的替换,其他氨基酸不变,C错误;D、如果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转录后形成的mRNA中碱基减少,从而引起后面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由于

28、发生在尾部,所以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增添(或缺失)的碱基数不是3的倍数,且越靠近起始密码子影响越大。19.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三倍体水稻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 二倍体水稻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含四个染色体组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答案】D【解析】【分析】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

29、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详解】A、三倍体水稻含有三个染色体组,A正确;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四倍体水稻幼苗,含四个染色体组,B正确;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C正确;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但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单倍体水稻没有米粒,D错误。故选D。20. 下列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 人类第 5 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B. 人类第21号染色体含有三条而引起的先天性愚

30、型C. 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片段而引起的变异D. 普通西瓜培育形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答案】C【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详解】A、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D、普通西瓜培育形成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利用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C。21.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31、. 依据突变和基因重组原理获得的新品种都是可遗传的变异B. 多倍体育种与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实现基因重组的手段之一D. 所有的生物均可由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狭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转基因技术。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如Aa。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

32、位、倒位)和数目变异。【详解】A、依据突变和基因重组原理获得的新品种遗传物质都发生改变,都是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B、多倍体育种与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是实现基因重组的手段之一,C错误;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所有的生物均可由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C。22.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均不完全相同,二者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B. 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男性的患病率高

33、于女性的C. 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病,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的D. 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人的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其中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详解】A、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含有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B、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区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B正确;C、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含有等位基因,X、Y染色体上均可能带有该显性致病基因,不一

34、定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C错误;D、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女性没有Y染色体,因此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人群中患病者全为男性,D正确。故选C。23. 某植物叶片的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含有a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圆宽叶。两细长叶个体杂交,子代圆宽:锯齿:细长的比例为4:3: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细长叶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B. 子代中锯齿叶个体全为雌性C. 子代锯齿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D. 子代圆宽叶个体与子代锯齿叶个体杂交,后代都是细长叶个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某植物叶片的

35、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两细长叶个体杂交,子代圆宽:锯齿:细长的比例为4:3:9”,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根据含有a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圆宽叶,所以细长叶的基因型为A-XB-,而A-XbXb、A-XbY表现为锯齿叶。【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细长叶的基因型为A_XB_,种类为2(AA、Aa)3(XBXB、XBXb、XBY)=6种,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所以子代中锯齿叶个体全为雄性(A-XbY),B错误;C、子代锯齿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6、1/41/4)(3/41/4)=1/3,C错误;D、子代圆宽叶个体(aa_ _)与子代锯齿叶个体(A_XbY)杂交,只考虑aa和A_杂交,其后代会出现Aa和aa,所以后代不只有细长叶个体,D错误。故选A。24. 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染色单体与2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 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并且该对染色体上有两对等位基因,但是两条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

37、【详解】图中可以看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B和b这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图中看出,交叉互换后,两条染色体上都具有A与a基因,因此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正确。【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和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能够识记交叉互换和基因分离的本质25. 果蝇大翅和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实验结果如下:F1

38、:大翅雌果蝇、雄果蝇共1 237只。F2:大翅雌果蝇2 159只,大翅雄果蝇1 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果蝇翅型大翅对小翅为显性B.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果蝇的翅型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 根据实验结果可证明控制翅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 F2中雌果蝇基因型相同,雄果蝇有两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F1全是大翅果蝇,所以大翅对小翅为显性。根据题中信息“F2:大翅雌果蝇2 159只,大翅雄果蝇1 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可知,大翅小翅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又因为大翅果蝇雌雄不等,可推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图解如下:可

39、见,F2中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Xa。26. 某地区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 1/19B. 9/19C. 10/19D. 1/2【答案】C【解析】【分析】设控制该病的基因是A、a,则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占1-19%=81%。【详解】由题意可知,aa%=1-19%=81%,a%=0.9,A%=0.1,则AA%=0.10.1=1%,Aa%=20.10.9=18%。患病个体中携带者的概率是:18%(18%+1%)=18/19,该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19AA,18/19Aa,丈夫的

40、基因型是aa,则后代正常aa的概率是18/191/2=9/19,则患病的概率是1-9/19=10/19。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等位基因都是突变形成的,发生基因突变就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某基因内若有腺嘌呤 a 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该基因内有胞嘧啶a(1/2b-1)人体肝脏细胞和胰腺细胞内所含的基因完全相同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导致不能交配、动物胚胎早期死亡、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等新物种的产生都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A. B. C. D. 【答案】C【解

41、析】【分析】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新物

42、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经过生殖隔离。【详解】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错误;某基因内若有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该基因含有碱基总数为a/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该基因内有胞嘧啶a/bx(1/2-b)=a(1/2b-1),正确;人体肝脏细胞和胰腺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正确;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包括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导致不能

43、交配、动物胚胎早期死亡、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等等,正确;新物种的产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三倍体无籽西瓜,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并记忆基因与DNA的关系,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基因频率的变化与性状的关系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28. 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別为A. 69%、31%B. 94%、6%C. 78%、22%D. 92%、8%【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基因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由种群基因

44、频率的概念可知,XB的基因频率是XB=XB(XB+Xb)100%,Xb的基因频率是Xb=Xb(XB+Xb)100%。【详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因此XB=(42.32%2+7.36%+46%)(42.32%2+7.36%+46%+7.36%+0.32%2+4%)=92%;Xb=(7.36%+0.32%2+4%)(42.32%2+7.36%+46%+7.36%+0.32%2+4%)=8%。故选D。29.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

45、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 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 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生物就发生了进化,A正确;B、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错误;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A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30. 20 世纪初,荷兰遗

46、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 24 条(2n)变成了 48 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该 4n 的植株与原来的 2n 植株( )A. 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B. 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C. 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D. 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详解】A、二倍体月见草(2n)与四倍体月见草(4n

47、)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AB错误;CD、由于二倍体月见草与四倍体月见草杂交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月见草是不育的,说明二倍体月见草与四倍体月见草属于两个物种,即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正确。故选D。31.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兴趣小组选用纯合高茎白花豆和纯合矮茎红花豌豆杂交,F2 中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08:35:36:12。请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至少两点)。(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控

48、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 该定律的实质是_。(3)F2 的四种表现型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_。(4)若用纯合红花豆作母本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开白花的植株。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_。【答案】 (1).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 代个数多,便于统计分析;培养周期短等 (3). 基因的自由组合 (4).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 1/4 (6). 5/8 (7).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B 基因突变为b 基因(或“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 B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分析】纯合高茎白花豆和纯合矮茎红

49、花豌豆杂交,F2 中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08353612。F2的比例为933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1)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子代个数多,便于统计分析、培养周期短等,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F2的四种表现型植株中,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是1/4,重组类型(高茎红花9A_B_、矮茎白花1aabb)所占的比例是10/16=5/8。(4)

50、若用纯合红花豆作母本(BB)与白花豌豆(bb)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开白花(bb)的植株。可能的原因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B 基因突变为b 基因(或“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 B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及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计算能力。32. 下图中甲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乙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 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关系图。请据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 B 细胞的名称是_,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甲中的_细胞所处的时期。(2)图甲中的细胞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3)图乙所示数学

51、模型中,bc 段、de 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ef 段对应于图甲中的_细胞,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_。【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D (3). A、B、D (4). C、D (5). DNA 分子的复制(或 “染色体复制”) (6). 着丝点分裂 (7). A (8). 精细胞【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1

52、)由于图甲中D细胞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必然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应是雄性动物或人体男性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图象,因此,B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甲中的D细胞所处的时期。(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D,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C、D。(3)bc段是DNA 分子的复

53、制导致DNA加倍,但是此时着丝点未分离染色体为加倍;de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使DNA和染色体数目相等;ef段DNA与染色体数目比为1:1,则着丝点已经分离,则为图甲中的图;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点睛】理解并记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以及能将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转化为数学模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3. 下图是人体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胰岛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与胰岛素的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_。(2)过程中,一个 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mRNA上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判断的依据是_。(3)已知某 m

54、RNA 中(AU)/(GC)02,则合成它的 DNA 双链中(AT)/(GC)_【答案】 (1). (2).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 少量的mRNA 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4). 从右到左 (5). 合成肽链的长度从右到左依次变长 (6). 0.2【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

55、即三联体。编码区的每个核苷酸三联体称为密码子,并且对应于与转运RNA中的反密码子三联体互补的结合位点。【详解】(1)在胰岛细胞中,基因转录、翻译成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与胰岛素(分泌蛋白)的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分拣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2)过程中,一个 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少量的mRNA 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mRNA上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判断的依据是合成肽链的长度从右到左依次变长。(3)已知某 mRNA 中(AU)/(GC)0.2,则合成它的模板链中(AT)/(GC)0.2,DNA 双链中(AT)

56、/(GC)0.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及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34. 下图是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控制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判断理由是_ (2)若仅考虑该病致病基因,则图中基因型一定相同的女性个体是_。(3)6的基因型是_,6和7婚配后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4)若9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其怀孕后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_(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3和4表现正常,9是女孩且患病 (3). 4、7 (4). Aa (5). 1/8 (6). 需要

57、(7). 若表现正常的男性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子代可能患该病(或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3和4正常,9为患病的女性,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和4的基因型均为Aa,9和10的基因型均为aa,据此分析问题。【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判断理由是3和4表现正常,9是女孩且患病。(2)若仅考虑该病致病基因,10的基因型为aa,则7的基因型为Aa,根据分析可知,9的基因型为aa,4的基因型为Aa,2和5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所以图中基因型一定

58、相同的女性个体是4、7。(3)由于10为患者,故6的基因型是Aa,6和7基因型均为Aa,二者婚配后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4)9的基因型为aa,表现正常的男性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若9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若为aa则会是患者,所以9怀孕后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点睛】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女儿的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家庭为切入点,准确定位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并结合题意,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3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 1 中表示某小岛上蜥蜴

59、进化的过程,X、Y、Z表示蜥蜴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 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 2 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 2 所示

60、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答案】 (1). 突变(变异) (2). 自然选择 (3). 种群 (4). 基本单位 (5). 基因库 (6). 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7).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8). 基因频率 (9). 遗传(基因)【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1、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图 1 中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过程,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Z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3)种群中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基因库。(4)由于蜥蜴过度繁殖,而小岛上的资源空间有限,进而导致生存斗争,在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性状成为适应食物短缺的有利性状(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从而使得联趾蜥蜴个体更适应环境进而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故联趾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进而与原有物种之间的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基因多样性,群落内不同物种显示的是物种多样性。【点睛】熟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并能利用该理论解释新物种的出现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辨别生物多样性的各个层次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