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上承辛亥革命,下启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不仅推动着近代中国国民的觉醒、进步,也为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学习本课有助于整体上认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深入,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本节知识,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基本知道,但主要停留在四提倡四反对的机械记忆中,高中阶段需要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上的认识。本课设计尝试从国民觉醒的角度进行深化,以国民性的变化作为
2、贯穿的主线,分为“历史中的臣民”、“巨变中的顺民”、“革新中的公民”“觉醒中的国民”、“感动中的国民”五个部分。对具体内容注意选取典型、新颖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论丛史出的学科习惯。在影响部分,设计“肯定还是否定新文化运动”的辩论,激发学生思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关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结合学情、课程标准、知识衔接和学科能力培养、全面理解知识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通过对材料的解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特别是当时社会的思想状况;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标志、代表人物等基本概况;结合材料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的内涵;通过“肯定还是否定新文化运动”的争辩,辩证全面地理解其影响;通过诗朗诵,感悟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民主、科学和真理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引子:历史中的臣民辛亥之前在历史的长河里,人是构成一切的因素,对人的关注成为关注历史的另一种方式。辛亥革命之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地主阶级借助儒家纲常伦理巩固自身统治,建立起君臣父子的等级尊卑秩序,天
4、子之下,“普天率土,莫非臣民”,对权势服膺,对弱势欺凌,成了芸芸臣民褪不去的“奴性”,但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出现了历史性的巨变,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的国民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吗?【设计意图】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的一场思想革命,了解辛亥革命之前国民的思想状况可以为新课进行铺垫,有助于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一、巨变中的顺民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一: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背景对话1912年,清帝退位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1916年,袁世凯复辟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
5、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设问:(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普通群众怎样的思想状况? 教师总结:两位市民态度的反复变化反映了民国初期,民主共和制度虽然建立,临时约法规定了国民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但是普通大众的思想意识没有变化,仍然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政治意识仍未开化,民众没有独立的政治立场,没有真正地关注国家,关注政治,只是随波逐流,在社会的巨变中极力维护一己私利而已。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巨变时期。设问:(2)结合教材理解“新”与“旧”的体现各是什么?教师总结:新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现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2)西方启蒙思想进
6、一步传入,成为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理论武器;旧传统:1)政治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专制统治, 袁世凯妄图复辟,挑战民主共和制度;2)思想封建思想依然浓厚; 袁世凯尊孔复古。设问:(3)普通群众的思想面貌符合时代的要求吗?教师总结:民众的不觉悟,有助于陈腐的君主专制旧思想借机泛滥,对民主共和制产生严重威胁,所以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上,中国不仅需要政治革命,也需要一场空前的思想革命。【设计意图】选取典型、生动的材料,有助于学生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理解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借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过渡:清末民初,大批知识分子留学欧美日,寻
7、求救国救民的“秘方”。在西方的耳濡目染,使他们深受民权、平等、进化论等思想影响,成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要求用先进的西方文化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种种落后的面貌,由此在中国开始了一场空前的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二、革新中的公民新文化运动的历程教师:这批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填写以下表格:(一) 概况兴起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活动基地【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相关史实,有一定了解,由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可以节约课堂时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内容1、政治启蒙: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材料四:儒学教化下的
8、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十分愚昧、保守、落后,对现代科学文化缺少了解,对自然的定律和哲学,以及化学、天文学等一窍不通。 (美国)林乐知 1900年中东战事本末材料五: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设问:材料四中的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国民性格怎样?陈独秀认为应该如何救治?教师总结:晚清民初,许多留学归来的进步知识分子,一些外国人都看到了中国国民的愚昧、保守、迷信,为了挣脱专制、愚昧等枷锁,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大力宣扬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民主,不仅指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指民众的民主意识,是源于西方启蒙运动的个人独立自主
9、,不盲从的独立思考,也包括了勇于进取、敢于承担的负责态度。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民主和科学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成为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的有利武器。2、思想启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六: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材料七: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设问:(1)结合材料四,是什么造
10、成悲剧出现?(2)材料七中认为应该怎么办?为什么?教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猛烈抨击儒家伦理道德。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了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大力提倡资产阶级道德,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促进人们奴性旧思想的更新,并推动国人的个性解放。3、文化启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八:两封辞职信:“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干不了,谢谢。”设问:哪种语言形式更有利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为什么?教师总结:白话文直白明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为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也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旧思想的语言载体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1、,反对文言文,开展了一场文学革命,普及新文化,促进更多民众的觉醒。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人们认为胡适“首举义旗”指什么?概括陈独秀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指出鲁迅文学的特点。教师总结: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特点: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创作大量出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1920年,教育部规定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在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下,面向群众的平民教育兴起,推动了国民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总结: 回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提倡三反对,指出前两点是思想革命,第三点是文学革命。指出新文化运
12、动“新”在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并由之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带有辛亥革命“补课”性质。(前期) 新文化运动的又一“新”:十月革命后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后期) 展示十月革命、李大钊、五四运动、中共南湖会议的图片,设问:请结合教材,概括四幅图片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李大钊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中共诞生,中国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设计意图】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尤其是三提倡三反对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在实际遇到的考察中多侧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13、因此,教学设计中选取了一定量的材料来深化理解,从中突出新文化运动为改造国民性,达到思想启蒙的种种努力。三、觉醒中的国民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设问:今天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持肯定态度,二是持否定态度,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可以结合补充材料进行说明。观点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观点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这种彻底的反传统造成
14、了中国文化的断裂,带来了中国意识的危机,影响所及,才会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 观点一材料:1.“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2.“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恽代英3.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4. 华罗庚(19101985)十几岁就爱读科学杂志,初中毕业后,因无钱而自学,完成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30年在此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处女作。观点二材料:1.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2.打到孔家店!3.古今中外反革命,都捧孔贼化圣人!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5.
15、新文化运动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导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破坏,造成中国历史的、文化的断层和虚无主义。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1)思想上: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妇女解放和国民的个性解放;(2)政治上:弘扬民主精神,唤起国民的政治觉醒;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关注政治,推动五四运动发生, 不断寻找救国之道,接受并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文化上:弘扬科学思想,推动自然科学发展,推动文化平民化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2)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设计意图】在前一部分“三提倡三反
16、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和知识储备,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比较容易得出,本部分依据两种对立的学术观点设计一道辩论题,将课堂的主动权让位于学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思维火花,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材料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四、后续:感动中的国民新文化运动的启示 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从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对民众进行全面的启蒙,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中国最黑暗的年代,推动了中国人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以陈李胡鲁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以他们青春的热情谱写了一曲曲激扬的青春之歌!下面我们欣赏新文化运动中的一篇著名论文李大钊的青春中的片段,一起感受那些不曾远去、并不陌生的昂扬的青春激情!学生欣赏。设问:你如何看待青年和青春的追求?请同学们写下你最深的感受。学生交流。教师:最后我们用温总理通过诗作仰望星空表达的愿望,作为本课的结束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设计意图】在音乐中诵读当年的名篇,青春的激情会油然而生,青春的感悟会喷薄而出,在温总理的谆谆结束语中可以较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