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生物5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苯丙酮尿症属于 X 连锁遗传病B. 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有致病基因C.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成人比青春期高D. 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答案】A【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
2、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人类遗传病先天性、人类遗传病家族性。【详解】A、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如果该患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患者例如21三体综合征,则不含有致病基因,B正确;C、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成人比青春期高,C正确;D、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故选A。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层 CO2 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导致温室效应B. 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C. 应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水平
3、上保护生物多样性D. 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温室气体增多造成的,A错误;B、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会带来不利影响,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需要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D、人类活动(氟化物的大量排放)正
4、在干扰和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D正确。故选A。3.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癌症”,极难治愈,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 AIDSB. 艾滋病病毒只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 T 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瘫痪C. 艾滋病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传播D. 艾滋病患者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发病机理:HIV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
5、大量死亡,患者丧失免疫功能。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IV,A错误;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由于该细胞被大量破坏,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B错误;C、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但不会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传播,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艾滋病患者保卫自身免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侵袭的能力下降,D正确。故选D。4.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 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的变异类型,不会在花粉离体培养的过程中发生B. 图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
6、段,属于染色体畸变C. 图中发生的变异,可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 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的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变异;中Aa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中染色体多了一段或少了一段,属于染色体变异。【详解】A、图所示变异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四分体时期,不会发生在花粉离体培养的过程中,A正确;B、图变异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畸变),B正确;C、图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C正确;D、图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
7、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D错误。故选D。5.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 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 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 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B. 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C. 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D. ATP合成酶只具有催化作用,不具有运输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甲图中在光照条件下,H+能逆浓度跨膜运输,则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8、,图乙丙中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若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抑制ATP的合成。【详解】A、甲图中在光照条件下,H+能逆浓度跨膜运输,则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由图乙丙可知,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正确;C、由图可知,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抑制ATP的合成,C错误;D、由图丙可知,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D错误;故选B。6.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
9、性所必需B. 蛋白质与糖类、脂质不同,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C. 温度超过 4050时,-淀粉酶的生物学活性完全丧失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不能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参与众多的生理化学反应,由于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般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分为结构蛋白、运输、催化、调节、免疫等方面。检测蛋白质时常常使用双缩脲试剂,在蛋白质样液中先添加A液1毫升,再添加B液几滴,常温下摇匀可以呈现紫色反应。【详解】A、蛋白质必须具备正确的三维结构才能行驶相关的功能,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B正确
10、;C、-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为60左右,温度为4050时,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生物学活性没有丧失,C错误;D、检测蛋白质时需要先添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添加双缩脲试剂B液,D正确;故选C。7.用适当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器甲一定含有 DNA 和 RNAB. 细胞器乙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或分泌有关C. 乳酸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D. 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的蛋白质均为核基因表达产物【答案】D【解析】【分析】解题时考生首先要审清题意,题干中提出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分析图中各细胞器的化合物组成:甲中含有蛋白质
11、和磷脂,并含有少量核酸,符合条件的只有线粒体;乙中只含有蛋白质和磷脂,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丙中只包含蛋白质和核酸,符合条件的只有核糖体。【详解】A、细胞器甲表示线粒体,含有DNA和RNA,A正确;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B正确;C、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其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正确;D、甲线粒体中含有DNA和核糖体,可以在线粒体DNA指导下合成部分蛋白质,D错误。故选D。8.三角瓶内有 pH 值为 20 的缓冲液,将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乳清蛋白、淀粉先后加入该瓶内,在 37水浴锅内保温一段时间
12、后,检测瓶内剩余物质最可能的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 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PH。唾液淀粉酶在pH=2时不发挥活性作用,故淀粉不能水解,乳清蛋白、唾液淀粉酶都是蛋白质,在pH=2、温度为37时,都能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据此分析作答。【详解】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在PH=2的条件下会失去活性,故淀粉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下列关
13、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会形成新物种B. 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基因频率在各代中保持不变C.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显性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频率D. 若个体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则该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发生生物的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B、若
14、种群达到遗传平衡,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代代保持不变,B正确;C、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显性基因频率不一定大于隐性基因频率,C错误;D、有利生存的变异不一定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B。10.洋葱是实验中常用的生物材料,下列与洋葱有关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提取和分离洋葱叶绿体色素实验中,用层析液提取色素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C. 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遇双缩脲试剂显红黄色D. 光学显微镜持续观察某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可见染色体移向两极【答案】B【解析】【分析】(1)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分离的原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
15、解度不同;(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该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动态过程。【详解】A、在提取和分离洋葱叶绿体色素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是分离色素,A错误;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来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但是外界溶液要带颜色方便观察,B正确;C、洋葱根部捣碎后的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C错误;D、光学显微镜持续观察某解离后的洋葱根尖细胞,由于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看见染色体移向两极的过程,D错误。故选B。11.下列有关分解尿素的细菌,说法正确的是( )A. 尿素固体培养基
16、的平板中只有少量肉眼可见的菌体B. 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培养基中唯一的营养物质是尿素C. 加有酚红的尿素培养基,兼有选择与鉴别目标菌种的功能D. 脲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才具有生物学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若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详解】A、尿素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中会形成一些肉眼可见的菌落,A错误;B、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尿素是唯一氮源,但不是培养基中唯一的营养物质,B错误;C、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
17、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可以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所以加有酚红的尿素培养基,兼有选择与鉴别目标菌种的功能,C正确;D、脲酶是细菌合成分泌的,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就具有生物学活性,D错误。故选C。12.下图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的 X、Y、M、N 代表物质,、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为麦芽糖,是淀粉在细胞溶胶中的水解产物B. Y 为丙酮酸,是 X 物质在细胞溶胶中的水解产物C. M 为乙醇,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贮存在 M 中D. 在低氧条件下,和过程可能同时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X代表的物质为葡萄糖,Y为丙酮酸,M为乙醇
18、,N为水。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详解】A、X 为葡萄糖,是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的产物,该过程发生在小麦种子的胚乳组织中,A错误;B、Y 为丙酮酸,是葡萄糖经过糖酵解过程的产物,该过程在细胞溶胶中发生,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错误;C、M 为乙醇,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错误;D、在低氧条件下,小麦种子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即图中和过程可能同时发生,D正确。故选D。13.2019 年自然杂志发表文章:年轻小鼠胶原蛋白 COL17A1 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比表达水平高的干细胞容易被淘汰,这一竞争有利于维
19、持皮肤年轻态。随着年龄的 增长,胶原蛋白 COL17A1 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年轻小鼠 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无衰老皮肤细胞B. COL17A1 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C. 老年小鼠 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D. 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
20、功能降低。【详解】A、虽然年轻小鼠 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但也有衰老皮肤细胞,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 COL17A1 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干细胞增多”可知,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基因含量的高低)可以作为断皮肤是否衰老的依据,B错误;C、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多种酶参与,所以老年小鼠 COL17A1 基因的表达水平较低,与许多酶活性下降有关,C正确;D、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任何一种组织细胞,皮肤干细胞能分化为表皮细胞,不能说明皮肤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D错误。故选C。14.激素GLP1具有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功能,当GLP1
21、的分泌量不足时,会导致II型糖尿病。如图是某糖尿病患者注射一定量的GLP1后,测得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可能有GLP1受体B. 正常人体在饥饿状态下,GLP1的分泌量会增加C. GLP1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D. 合成GLP1类似物,可作为开发治疗II型糖尿病药物的新途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 GLP1受体具有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且注射该激素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降低了,说明其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血糖浓度降低,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血糖的来源。【详解】A、激素G
22、LP1具有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泌等功能,所以GLP1能够作用于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可能有 GLP1 受体可能有GLP1受体,A正确;B、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低,需要升血糖,所以GLP1 的分泌量会减少,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GLP1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与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C正确;D、当GLP1的分泌量不足时,会导致II型糖尿病,所以合成GLP1类似物,可作为开发治疗II型糖尿病药物的新途径,D正确。故选B 。15.Glu 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 Glu 受体抑制剂、ATP 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电刺激后
23、,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Glu 受体可能为钠离子的通道蛋白B. ATP 处理有利于突触兴奋的传递C. a 组结果是因为突触前膜未兴奋导致D. c 组是 Glu 受体抑制剂与 ATP 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Glu受体抑制剂处理组,能阻碍兴奋的传递;ATP处理组能减弱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表明ATP能抑制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减弱兴奋的传递。【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据图可知,Glu抑制剂处理后膜电位变化减弱,能阻碍兴奋的传递,故Glu受体可能为钠离子通道蛋白,A正确;B
24、、据图可知,ATP处理组能减弱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表明ATP能抑制神经递质的传递,从而减弱兴奋的传递,故ATP处理不利于突触兴奋的传递,B错误;C、a组(Glu受体抑制剂处理组)处理后突触后膜仍能产生膜电位,证明突触前膜仍能产生兴奋并传递给突触后膜,只是传递过程受阻,C错误;D、为验证ATP及Glu抑制剂的作用,C组应为不添加ATP及Glu受体抑制剂的(空白)对照组,D错误。故选A。16.细胞周期受多种因子调控。CyclinE 主要调控G1/S期转化,向细胞注射 CyclinE 的抗体时,细胞停滞在G1期;向细胞注射 CyclinA 的抗体时,DNA复制被抑制。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25、 )A.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X1234YSB. CyclinE可能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C. CyclinA在S期发挥作用,是S期DNA复制所必需的D. CyclinE与CyclinA共同作用适宜的时间,细胞周期可同步在G1/S交界处【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根据箭头关系,图中Y表示G1期,X表示G2期,1表示前期,2表示中期,3表示后期,4表示后期。【详解】A、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YS X 1234,A
26、错误;B、CyclinE 主要调控G1/S期转化,向细胞注射CyclinE的抗体时,细胞停滞在G1期,说明CyclinE能够使得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不可能抑制 DNA 聚合酶的合成,B错误;C、向细胞注射 CyclinA 的抗体时,DNA复制被抑制,说明CyclinA 在S期发挥作用,是S期DNA复制所必需的,C正确;D、CyclinE与CyclinA共同作用适宜的时间,细胞周期可同步在S/G2交界处,D错误。故选C。17.水稻雄性育性是由等位基因(M、m)控制,等位基因 R 对 r 完全显性,R 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A 水稻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B 水稻可育
27、。A 与 B 杂交得到 F1 代全部可育,一半 F1 个体自交得到 F2 代全部可育,另一半F1 个体自交得到 F2 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m 和 R、r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所有 F2 代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 7 种C. A 水稻基因型为 mmrr,B 水稻基因型为 MmRRD. 在发生性状分离的 F2 代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13【答案】C【解析】【分析】由“另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可知:13:3是自由组合中9:3:3:1的变式,因此M/m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 “13:
28、3”可知水稻可育的基因型为M_R_、mmR_、mmrr、水稻不可育的基因型为M_rr,由“A 与 B 杂交得到F1代全部可育,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全部可育,另一半F1个体自交得到F2代中,雄性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可知:A基因型为Mmrr,B基因型为mmRR,F1基因型为MmRr、mmRr,均为可育水稻。【详解】A、M、m 和 R、r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B、所有F2代可育株的基因型为M_R_、mmR_、mmrr,共有 7 种,B正确;C、A基因型为Mmrr,B基因型为mmRR,C错误;D、在发生性状分离的F2代雄性可育植株(M_R_、mmR_、mmrr)中纯合子(MM
29、RR、mmRR、mmrr)所占比例为 3/13,D正确。故选C。18.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外植体培养成胚状体,再包装人工种皮得到人工种子, 如图所示。人工种子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工种皮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B. 人工胚乳的组成成分是植物激素和无机盐C. 胚状体由胚性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发育形成D. 人工种子萌发长成植物幼体,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植体培养至胚状体阶段,再包装人工种皮和人工胚乳制备人工种子,提供了新的繁育措施,人工种子方便储存,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长【详解】A、人工种皮应
30、具有透气性,便于萌发时种子的细胞呼吸,A错误;B、人工胚乳的成分除了植物激素和无机盐外,还应存在一些碳源,维生素等物质,B错误;C、胚状体是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分裂分化形成的早期植株的部分结构,C正确;D、细胞全能性需要在离体的条件下表现,人工种子萌发成植物幼苗,不能表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19.下图中,甲、乙、丙为某种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两种B. 甲、乙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甲、丙细胞含4套遗传信息C. 若甲、乙、丙来自同一个体,则丙细胞可能为精原细胞D. 若甲、乙、丙来自不同个体,则乙细胞不可能为有丝分
31、裂【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据图分析,甲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左右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类型有两种,A正确;B、据图分析,甲、乙细胞都含2个染色体组,甲、丙细胞中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因此甲、丙细胞中都含4套遗传信息,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若甲、乙、丙来自同一个体,则丙
32、细胞可能为精原细胞,C正确;D、若甲、乙、丙来自不同个体,则乙细胞可能为单倍体的体细胞,因此其可能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特点,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染色体的行为、数目等特点判断三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或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20.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 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 24-eBL 处理拟南芥幼苗, 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 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 24-eBL 处理过的拟
33、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 2 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 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载体,往往由某一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B. 图 1 结果表明 24-eBL 的作用是抑制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C. 图 2 结果表明 24-eBL 对生长素尖端向基部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D. 以上实验能得出“24-eBL 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1结果可知: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而且高浓度时,下胚轴的长度有一定的伸长,这说明24-eBL的作用是:抑制幼根生长,抑制作
34、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详解】A、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合成,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是一种信息载体,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与对照(0浓度)相比,随着24-eBL浓度的升高,幼根逐渐变短,故可推知 24-eBL 的作用是抑制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B正确;C、据图3实验结果可知: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这表明:24-eBL对生长素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基部向尖端运输促进作用较弱,C正确;D、若要验证“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则实验的自变量应为是否加24-eBL,因变量为根的长度,
35、而上述实验并无相关设计及数据,故不能得出“24-eBL 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D错误。故选D。21.如图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假设,大肠杆菌中直接编码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叫结构基因,包括基因 lacZ、基因 lacY、基因 lacA,操纵基因对结构基因起着“开关”的作用,直接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调节基因能够调节操纵基因状态,从而对“开关”起着控制作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图 1 中阻遏蛋白的 mRNA 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转移到细胞质中B. 图 2 中体现了一个 mRNA 上只有一个起始密码子C. 图 2 中 RNA 聚合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基因的启动
36、部位准确结合D. 比较图 1 图 2 可得,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不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中,当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阻遏蛋白会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结合,在转录水平上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图2中,如果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乳糖代谢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又可导致结构基因不表达,该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详解】A、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错误;B、图2中LacY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可翻译出三类不同的蛋白质,故推测一个mRNA上不只有一个起始密码子,B错误;C、RNA 聚合酶的本
37、质为蛋白质,其上无碱基,故其与基因的启动部位准确结合不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D、由分析可知: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乳糖代谢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无乳糖环境)又可导致结构基因不表达。即在缺乏乳糖的环境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类的基因不表达,D正确。故选D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能量沿着一个食物链流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呼吸”是指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大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 图中 “可利用太阳能”约 10%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第一营养级中D. 鼠为次级生产者,“鼠类利用部
38、分”的能量属于次级生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能量沿着草鼠鼬三个营养级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图中“呼吸”是指细胞呼吸过程中以热能散失的能量,并非细胞呼吸释放的全部能量,A错误;B、“未利用”的能量包括流向分解者和暂未利用的能量,故其大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正确;C、据研究,植物(第一营养级)只能把照射到植物体上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C错误;D、鼠为次级生产者,其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D错误。故选B。23.下列有关“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后,菌体中嘌呤与
39、嘧啶比值相同B. 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许多遗传信息相同的子代噬菌体D. 用 TMV 的 RNA 感染烟草,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得出: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将R型菌转化为S菌,且该转化因子为DNA;同位素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可以得出:RNA也可以是遗传物质。【详解】A、菌体中不只有双链的DNA分子,还有单链的RNA分子,所以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一定相等,A错误;B、噬菌体DNA在细菌内进行复制转录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
40、形成,B正确;C、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在细菌内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组装产生许多遗传信息相同的子代噬菌体,C正确;D、TMV的遗传物质为RNA,RNA感染烟草后可在烟草细胞中指导合成TMV病毒,使烟草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正确。故选A。24.下图所示为某种群的(=一年后的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随横坐标 X 变化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种群的增长率可用(-1)表示B. 因呈下降趋势,该种群的数量一直下降C. 若 X 表示种群数量,a 点时种群呈衰退型D. 若 X 表示时间,可反映密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
41、=一年后的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1=一年后的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一年后的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当年种群个体数量=该种群的增长率。当大于1时该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小于1则反之。【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增长率可用(-1)表示,A正确;B、当大于1时该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小于1则反之,B错误;C、若 X 表示种群数量,a 点时小于1,种群呈衰退型,C正确;D、若 X 表示时间,由于密闭环境中空间营养物质是有限的,可以表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D正确。故选B。【点睛】该题目主要考查种群增长规律,考查考生读图能力,题目
42、难度不大。25.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区-常染色体上、区-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区-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区-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 5 与 6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4B. 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隐性基因,则 7 号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是 467C. 若致病基因位于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2D. 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隐性基因,则个体 3 的 Y 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区段是常染色体上的区段,雌雄个体中均存在等位基因,X、Y染色
43、体上在该区段含有等位基因,区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详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2、3、4和6的基因型均为aa,个体5的基因型为Aa,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1/211/4,A正确;B、若致病基因位于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且只能来自母亲,所以7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6,由于个体3(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个体6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4,B正确;C、若致病基因位于
44、区,患者只有男性,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只有含有Y染色体才有致病基因,由于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X的和含Y的各占1/2,所以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正确;D、若致病基因位于区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为隐性基因,则个体3的Y染色体有可能含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其遗传方式,然后推断相关基因型,进行概率计算,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26.湿地是在多水、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物种组成丰富。因湿地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众多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回答相关问题:(1)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与
45、水域生态系统的自然过渡形式,通过_ (填生态系统的功能)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 。(2)某湿地公园草坪茵茵如织,湖两岸芦苇丛生,湖面上水草鲜润柔婉,绿色浮萍漂浮,莲影摇曳,体现了群落的_ 结构,这是_ 的一种体现。(3)调查发现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有生活污水的排入,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在输入少量生活污水的条件下,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湿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较强的_能力,但决不能向湿地中大肆排放生活污水,否则稳态将被破坏。【答案】 (1).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 生物群落 (
46、3). 水平 (4). 空间异质性 (5).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 次生演替 (7). 自我调节【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群落空间异质性就是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详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湿地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故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2)某湿地公园从草坪到湖两岸到湖面依次生长着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水平结构;这种空间的非均一性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体现。
47、(3)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有生活污水的排入,因此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输入少量生活污水的条件下,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虽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绝不能向湿地中大肆排放生活污水,否则必将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掌握能量流动的过程;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7.摩西球囊霉(Gmosseae)广泛分布于盐碱士壤中,能侵染植物,并与植物共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研究人员选择 2 年生盆
48、栽牡丹幼苗,模拟盐碱环境中的摩西球囊霉接种实验,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CK 为对照组。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有光合有效辐射、_。(2)根据单因子对照原则,_组(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对照,能证明接种摩西球囊霉后,盆栽牡丹的抗盐能力增强。在较大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与 24%盐浓度胁迫相比,在 12%盐浓度胁迫下摩西球囊霉对牡丹表观光合速率的提升效果_。盐胁迫导致盆栽牡丹光合速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盐胁迫引起光合色素含量下降,_;_。(3)A 与 B 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了:_。(4)牡丹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可用_提取,再用_法分离 。【答案】 (1). 不同的盐胁迫浓度、是否接
49、种摩西球囊霉 (2). C与E、D与F (3). 更好(更显著) (4). 吸收光能减少,光反应速率下降 (5). 盐胁迫使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速率下降,碳反应速率下降 (6). 在较小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两者无差异;在较大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未接种植株 (7). 无水乙醇 (8). 纸层析法【解析】【分析】图示自变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盐胁迫的浓度、是否接种摩西球囊霉;因变量:光合速率。【详解】(1)该实验的可变因素即自变量包括光合有效辐射、盐胁迫的浓度及是否接种摩西球囊霉。(2)C与D对照,自变量为盐胁迫浓度,E与F对照,摩西球囊霉为无关变量,自变量为盐胁迫
50、浓度,据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接种摩西球囊霉后,盆栽牡丹抗盐能力增强;据图分析曲线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在较大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与24%盐浓度胁迫相比,12%盐浓度胁迫下摩西球囊霉对牡丹表观光合速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盐胁迫使光合色素含量下降,使牡丹吸收光能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另外盐浓度高可能使植物吸水困难,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速率下降,影响暗反应,光合速率下降。(3)A与B对照,自变量为是否接种摩西球囊霉,分析图像可知在较小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两者光合速率无差异;在较大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未接种植株。(4)光合色素的提取一般用无水乙醇,再用
51、纸层析法进行分离。【点睛】根据图像摸清自变量与因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得出相应的结论。28.某植物雌雄异株(XX为雌性,XY或YY为雄性),花瓣有无与花瓣颜色分别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花瓣红色对白色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甲(红瓣雌性)、乙(白瓣雌性)、丙(无瓣雄性)三个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杂交组合亲本F1表现型及比例一甲丙红瓣雌性白瓣雌性红瓣雄性=112二乙丙白瓣雌性红瓣雄性无瓣雌性无瓣雄性=1111(1)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在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2)在自然条件下,该种作物的无花瓣个体的基因型共_ 种,丙产生配子基因型为_。(3)让组合二中F1
52、个体自由授粉,所得子代中红瓣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4)以F1中的个体为材料,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红瓣雌性植株,请设计最佳育种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只需写出相关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加以简要的文字说明_。【答案】 (1). X和Y (2). 组合一的F1中雄性全为红瓣,雌性既有红瓣又有白瓣(或组合二F1有花瓣植株中雄性全为红瓣,雌性全为白瓣) (3). 7 (4). aXb、aYB (5). 7/32 (6). 或【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信息,由组合一可知,甲(红瓣雌性)与丙(无瓣雄性)杂交,F1全为有瓣,则有瓣对无瓣为显性;又F1雌性中红瓣白瓣11,雄性全为红瓣,可推测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
53、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亲本关于花瓣颜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控制花瓣有无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综上可知,杂交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为甲AAXBXb和丙aaXbYB。由组合二可知,乙(白瓣雌性)与丙(无瓣雄性aaXbYB)杂交,F1中有瓣无瓣11,且有瓣植株中雄性全为红瓣、雌性全为白瓣,可推测乙的基因型为AaXbXb。【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因为花瓣红色对白色显性,组合一红瓣雌性与无瓣雄性杂交,F1中雄性全为红瓣,雌性既有红瓣又有白瓣(或组合二F1有花瓣植株中雄性全为红瓣,雌性全为白瓣),可推测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54、2)由分析可知,有瓣对无瓣为显性,且控制花瓣有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花瓣红色对白色显性,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而自然条件下不会产生YY的雄性个体,则该种作物的无花瓣个体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YB、aaXBYb、aaXbYB、aaXbYb,共7种。丙的基因型为aaXbYB,其产生配子基因型为aXb、aYB。(3)由分析可知,组合二白瓣雌性(AaXbXb)与无瓣雄性(aaXbYB)杂交,F1为白瓣雌性(AaXbXb)红瓣雄性(AaXbYB)无瓣雌性(aaXbXb)无瓣雄性(aaXbYB)=1111,可得A的基因频率为1/4,a的基因频
55、率为3/4,F1个体自由授粉,基因频率不变,则所得子代中有瓣个体的比例为1(3/43/4)7/16,由于F1中B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自由授粉子代的有瓣个体中雄性均为红瓣、雌性均为白瓣,因此所有子代中红瓣个体所占的比例为7/161/27/32。(4)为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红瓣雌性植株,最佳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可以选取组合一的F1中的红瓣雄性个体(包括AaXbYB和AaXBY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细胞中染色体加倍,最终选取后代中红瓣雌性成熟个体即为基因型为AAXBXB的能稳定遗传个体。【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利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
56、位置的判断相关实验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基本规律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以及能够根据题干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根据F1中雌雄个体表现差异推断控制花瓣颜色基因的位置是解题关键。29.(一)目前我国主要利用淀粉原料生产酒精。(1)淀粉原料需经过一系列处理才能用于酵母菌发酵,原因是_。在处理中可利用-淀粉酶、-淀粉酶和_酶。进行酵母菌菌种扩大培养时,若培养液中酸度明显升高,说明培养液被_污染。(2)发酵前期,酵母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原因是发酵液中含有一定量的_ 和充足的营养物质。发酵时,当培养液中乙醇浓度超过_ 时,酵母菌就会死亡。(3)在 pH=32 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液中,乙醇使甲基橙褪色。由此
57、,可用_ 法检测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乙醇浓度与 OD 值的关系是 _。(4)将酵母菌_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细胞密度,且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产量。(二)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液中提取,但提取量有限,因此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等技术培育转 HSA 基因牛,该种牛能生产含 HSA 的牛乳,下图是培育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过程需要用_ 酶最终得到双链 DNA 分子;该 DNA 分子往往需要经过 PCR 扩增。为了能与酶切后的质粒进行连接,需要在扩增前设计的引物上添加_。(2)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为了提高该过程的连接成功率,除了要考虑温度等环境因素外,
58、还应考虑_(至少写 2 点)因素。(3)若过程选用牛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则过程利用的技术有_ , 若将上述重组胚胎干细胞直接注入囊胚期的内细胞团,_(填一定不、 不一定或一定)能得到产生含 HSA 牛乳的转基因牛,原因是_。(4)若过程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则在进行过程之前,需要对早期胚胎细胞进行 DNA分析和_ ;若在转基因母牛的牛乳中检测到_ ,说明 HSA 基因成功表达。【答案】 (1). 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2). 糖化淀粉酶 (3). 产酸微生物 (4). 溶解氧(O2或氧气) (5). 16% (6). 光电比色法 (7). 负相关(反比例) (8). 固定化 (9).
59、 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 (10).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酶切位点) (11). 目的基因的浓度和质量、质粒的浓度和质量、DNA连接酶的浓度和活性 (12). 胚胎体外培养 (13). 不一定 (14). 注入的重组胚胎干细胞不一定分裂、分化形成乳腺组织 (15). 性别鉴定 (16). HSA(或人血清白蛋白 )【解析】【分析】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当酒精浓度过高时,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甚至死亡。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
60、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
61、活性鉴定等。【详解】(一)(1)酵母菌通常缺乏分解淀粉的酶类,用做发酵原料的淀粉需经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利用。分解淀粉可利用-淀粉酶、-淀粉酶和糖化淀粉酶。酵母菌扩大培养时,若被产酸微生物污染,则培养液酸度升高。(2)在发酵初期,溶解氧和营养物质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3)在 pH=32 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液中,乙醇使甲基橙褪色,通过测定OD值反应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使用的方法是光电比色法,乙醇浓度与OD值成负相关关系。(4)固定化酵母细胞,能使酵母菌反复使用,提高发酵产量。(二)(1)RNA逆转录为DNA需要逆转录
62、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扩增目的基因时通常需要设计引物,往往在引物上添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便于目的基因与酶切后的质粒进行连接。(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表达载体的构建。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成功,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温度、目的基因的浓度和质量、质粒的浓度和质量、DNA连接酶的浓度和活性等。(3)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需要进行胚胎体外培养。由于注入的重组胚胎干细胞不一定分裂、分化形成乳腺组织,所以上述重组胚胎干细胞直接注入囊胚期的内细胞团不一定能得到产生含 HSA 牛乳的转基因牛。(4)若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为了获得母羊,移植前需对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的早期胚胎进行D
63、NA分析和性别鉴定。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若在转基因母牛的牛乳中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则说明HSA 基因成功表达。【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发酵、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酪酸菌是一种厌氧芽孢杆菌,在消化道内不受胃酸的影响,代谢能产生丁酸(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B 族维生素、维生素 K、淀粉酶等物质。开发以酪酸菌为主的活微生物制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促进肠道内菌群微生态平衡,提高育雏成活率。研究人员为验证酪酸菌制剂,对
64、雏鸡遭沙门氏杆菌攻击引起鸡白痢的预防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题回答相关问题。材料:2 日龄健康雏鸡若干只、沙门氏杆菌、酪酸菌微生物制剂、氯霉素(肠道致病菌敏感药,可口服)、雏鸡饲料、饮用水以及其它必需设备等。(要求与说明:不考虑药物与菌剂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雏鸡饲养方式、粪便中微生物含量检测方法不作要求,雏鸡连续饲喂酪酸菌微生物制剂天有效,天后停止添加)(1)实验思路将 2 日龄健康雏鸡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 A、B,每组设计若干个重复样本。A 组_,B 组饲喂等量的雏鸡饲料,饮水等其它饲养条件相同。9 日龄时分别给两组接种等量且适量的沙门氏杆菌,_。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预测
65、实验结果_(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状图表示 20 日龄雏鸡沙门氏杆菌数量与雏鸡成活率)(3)分析与讨论若研究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接种量对鸡白痢的预防效果,以下接种方式效果最好的是 _A添加到饲料中,雏鸡通过取食获得B添加到饮用水中,雏鸡通过饮水获得C通过静脉注射接种D经口腔直接接种酪酸菌微生物制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从改善雏鸡肠道微生态环境角度分析,运用了_技术。研究表明,酪酸菌微生物制剂能提高雏鸡免疫,原因可能是_。若以患鸡白痢的雏鸡为实验对象,研究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答案】 (1). 每日饲喂适量且等量的添加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雏鸡饲料,7天后饲喂雏鸡饲料 (2)
66、. 20日龄取粪便检测沙门氏杆菌数量和统计存活雏鸡数量,并记录 (3). (4). D (5). 生物防治 (6). 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肠道粘膜能阻挡病原微生物进行进入内环境 (7). 将患鸡白痢的雏鸡分三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酪酸菌微生物制剂、氯霉素和不添加处理,7天后统计病症治愈情况【解析】【分析】1.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设置对照实验(给与不同的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保证无关变量的一致性)得出结论。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优
67、点是不污染环境。【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为验证酪酸菌制剂,对雏鸡遭沙门氏杆菌攻击引起鸡白痢的预防作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酪酸菌制剂饲喂雏鸡,因变量是对鸡白痢是否有预防作用。实验思路如下分组编号:将 2 日龄健康雏鸡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 A、B,每组设计若干个重复样本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给与不同处理:A 组每日饲喂适量且等量的添加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雏鸡饲料,7天后饲喂雏鸡饲料,B 组饲喂等量的雏鸡饲料,饮水等其它饲养条件相同(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9日龄时分别给两组接种等量且适量的沙门氏杆菌(让雏鸡接受病原体),根据第二问的提示确定在20日龄时取粪便检测沙门
68、氏杆菌数量并统计存活雏鸡数量,做好记录。(2)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因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使用酪酸菌制剂的雏鸡(即A组)的粪便中沙门氏杆菌数量下降,并且存活率较高,故此预测实验结果为:(3)若以研究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接种量对鸡白痢的预防效果为实验目的,则实验的自变量为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接种量的梯度变化,为保证接种量的准确性,应采用的方法是经口腔直接接种,将酪酸菌微生物制剂添加到饲料和饮用水中都不能保证自变量的准确性,因为添加的饲料和添加的引用水未必都能进入雏鸡体内,酪酸菌的生活环境是肠道内,不是细胞外液中,显然通过静脉注射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通过口腔直接接种能保证接种的所用的酪酸菌都进入肠道环境
69、,即ABC都错误,D正确。故选D。酪酸菌微生物制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从改善雏鸡肠道微生态环境角度分析,该方法的原理是生物防治,通过肠道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了相互制约,从而构建了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题意显示,酪酸菌代谢产生的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而肠道粘膜作为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的组成部分能阻挡病原微生物进入内环境,从而对雏鸡进行了保护,因此,酪酸菌微生物制剂能提高雏鸡免疫。为了研究酪酸菌微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以患鸡白痢的雏鸡为实验对象,检测酪酸菌和正常的药物(氯霉素)对患鸡白痢的雏鸡的治疗效果。为此,设计实验的思路为:将患鸡白痢的雏鸡分三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酪酸菌微生物制剂、氯霉素和不添加处理,7天后统计病症治愈情况。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点睛】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从题目中获得相关的有用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