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阳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2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开始是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
2、划,依次是路、府、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表明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B最基本的单位县较稳定C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削弱D君主专制体制日趋完备3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
3、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广大妇女不能参政B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C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5.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6.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
4、现象A.揭示了民国政治统治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7从1688年光荣革命至1832年议会改革的144年期间,英国再也没有爆发大的国内战争和动荡。这表明英国此时期A制度创新是渐进性的B消灭了社会的矛盾C君主立宪制已经完善D国王不再干预政治8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9.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
5、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这里的“它”最可能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1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 B翻车C筒车 D风力水车12.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
6、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人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13.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14.玉米在16世纪中期,即明朝传入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入到内地。”
7、玉米传入中国可以反映出A.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B.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同步C.世界重要大洲间都从此有了联系D.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15.某学者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1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至 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
8、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7.目前石油化工工业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100多年前,直接推动石油化学工业生产与发展的基本因素是A.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B.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C.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8.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割据混战19.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
9、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20.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美国通过法案支持反法西斯的国家D.苏联工业化建设迅速开展21.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总体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制度保障主要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C.世界各国关税壁垒森
10、严D.经济半球化转向全球化22.下表为20世纪末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这反映出这时的世界经济国家/集团总部数量国家/集团总部数量美国179瑞士11欧盟148中国10日本107澳大利亚7加拿大12巴西3韩国12其他11A.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B.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D.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快23战国时期,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给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无论是商鞅、管子还是韩非,其基本的治国方略,都可以被称作“刑主德辅”。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与法家具有融合的趋势B法家思想取得完全胜利C德治与法治在实践上的调和D德治与法治的密不可分24
11、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B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C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D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25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6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
12、;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A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B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C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D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 27 题 15分,第 28 题 20 分,第29题13分,共48分)27.(15分)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是古代中国政制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九卿”职责表格(注:“九卿”既是官衔,又是官署之称)材料二唐“六部”职能表格(1)据材料,指出秦九卿与唐六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2)唐代六部机构中,“吏部”“户部”分列前两位,说明其原因。(4分)
13、(3)钱穆先生认为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对此说明你的理解。(5 分)28.(20分)阅读材料:材料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产量大增,传统的运河航运运力有限,交通运输业供给与需求矛盾愈发突出,曼彻斯特与利物浦的商人大力提倡修建铁路,并预言“运河时代来日不多了”。冶铁业的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铁的价格,多管式汽锅发明极大增加了蒸汽容量,解决了火车动力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运营,标志着英国“铁路时代”的开始。该铁路线营运的前18个月,运送旅客70万人次,不到两年公司股票价格翻倍,1835年铁路净收益达10 万英镑。鉴于经
14、营铁路展现的可观经济利润,几乎所有的英国有产阶级都投资铁路,1849年铁路投资占到英国国内固定投资的40%。18351837年间、18441850年间英国兴起两次“铁路热”,到1870年, 英国铁路通车长达15500英里,囊括全英的近代铁路体系基本建成。英国铁路的成功揭示了一个规律:交通运输业本身的发展,共寓于经济发展总进程这一共同体中。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展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铁路时代”的意义。(6 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中新交通工具革新的情况
15、。(4分)29.(13分)大一统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最大格局和最鲜明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一统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共同主张和要求。如孔子提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期望恢复周王朝“大一统”礼乐有序。孟子反对通过战争手段“以力服人”,实施“仁政”才可能实现“大一统”。法家以君主权力的一元化为思想基点,以统治天下为政治责任。儒家较早提出“大一统”的理想,却没有找到真正实践“大一统”的正确道路,其他学派则倾向于根据现实情况建立新的“大一统”秩序。战国时期以法家为主的诸家学派的共同努力,使“大一统”终于成为一种政治现实。材料二秦制创造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以及相应的强大皇权,但秦亡于暴政
16、。秦亡的惨烈教训,使后世执政者在施政中注意关怀民众的疾苦,从而使自秦朝断代了的民本思想得到有限回归。自汉高祖刘邦开始,汉代有为之君无不把安定民生放在关乎朝代盛衰兴亡的高度上加以考察。董仲舒在绝对维护君主权威的条件下,用“天人感应”的学说来教育与约束君主,防止因君权走向极端而导致国家政权的彻底失控。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为秦制配上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系统,创造了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体的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以上材料摘编自马平安走向大一统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实现“大一统”的办法,分析法家推动“大一统”成为政治现实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
17、结合先秦和秦汉时期的思想史,以“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6 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 5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BDCBBADDBBA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DDABCDDABCDC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5分,第28题20分,第29题13分,共48分)27. (1)相同:都属中央一级的国家管理机构;分工明确。不同点:九卿既管国家事务,
18、又掌管皇室事务;六部分理国家行政事务。(6分。言之成理,如从分管事务之多少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原因:吏部与各级文官的管理、考核有关,古代官僚社会官员队伍建设是皇权统治的首要条件;户部掌管财税经济等,是皇权统治的基础。(4分) (3)理解:三公九卿制下,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容易形成权臣专权;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使国家决策体制日益规范化。(5分) 28.(1)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航运运力不足(运输业供求矛盾突出);商人群体的推动;技术革新的推动;投资铁路利润丰厚吸引大量投资;英国社会稳定。(任意5个要点,共10分)(2)意义:
19、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促进英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铁路运输网络。(任意3个要点,共6分)(3)情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新的交通工具一蒸汽机车和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合相继出现了汽车和飞机.(4分)29.(1)办法: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实行“仁政”。(2分)原因:主张加强君主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2)论点: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推动古代中国走向大一统。(1分:没有关键词“大一统不得分)论据:诸子百家都主张实现大一统。法家等学派思想推动大一统成为政治现实。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有利于大一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防止君权滥用。汉武帝推行尊儒政策,实现了思想大一统。(每一论据1分。共5分)论证: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得1分。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先秦和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大一统的时代潮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