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1.下列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有的生物膜上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外,还含有色素分子B. 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胰岛素需要通过有关细胞器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C. 若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D. 体检时若发现甲胎蛋白呈阴性可能预示体内存在癌细胞【答案】D【解析】A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外,还含有光合色素,A正确;B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多肽是没有生物活性的,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才是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B正确
2、;C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所需要的载体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上,如果这些载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则会影响部分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D甲胎蛋白在多种肿瘤中均可表现出较高浓度,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阳性检测指标,体检时若发现甲胎蛋白呈阴性说明身体是健康的,D错误;答案选D。2.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B. 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C. 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D. 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答案】B【解析】家
3、兔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分离,A错误;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则甲细胞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水分子运输,C错误;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丙细胞由于开始时吸水膨胀,则放在蒸馏水中先破裂,D错误。3.某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不唯一,至少占50%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C. 若子
4、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则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将某
5、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形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含有15N。【详解】由分析可知,如果细胞进行2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1,A正确;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而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1个DNA都是一条链带14N,一条链带15N,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内含有8条带15N的染色体,B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若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含15N,则细胞一定
6、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如果形成的子细胞都有15N染色体,则一定进行的减数分裂,其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正确。【点睛】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相互关系,可通过构建模型图解答,如下: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4.双链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A. (2n1)M B. M(1/2q
7、1)C. (2n1)M(12q)/2q D. (2n1)M/2nq【答案】C【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所以任何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其复制n次后形成2n个DNA,其中有2两条母链不需要原料,因此相当于2n-1个DNA需要原料合成。【详解】根据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可推测出该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M/q-2M)2=(M/q-2M)/2;因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n-1)(M/q-2M)/2= (2n1)M(12q)/2q,故选C。【点睛】
8、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碱基计算,掌握DNA复制的规律和DNA分子中的碱基计算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基础。5.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能够识别特定抗原的细胞有(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效应T细胞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详解】大多数病原体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但是其并不识别特定的某种抗原,错误;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
9、抗体,不具有识别功能,错误;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正确;故选D。【点睛】易混点:吞噬细胞有识别抗原的作用但不是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6.(2015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 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 K值约为120 000个【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种群数量太少,A错误;B图中显示酵母菌的数量呈现“S”型增长,而“S” 型增长曲线不能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因为“S”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断
10、降低的,不是不变,而数学模型Nt=N0t中,增长率是-1,是不变的,B错误;C应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数量估算,而取样器取样法是用于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C错误;DK值为12000个/mL10mL=120000个,D正确。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二、非选择题7.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1)D过程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_和_分离。若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右图所示,则N处为_。(2)花青素为紫色,它溶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如果用_进行处理,可得到原生质体,再加入清水后,视野中的颜色变化过程是_。(3)该同学为探究
11、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结果NaCl茉莉酸+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结果表明,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作用。【答案】 (1). 原生质层 (2). 细胞壁 (3). 蔗糖溶液 (4). 液泡 (5).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6). 原生质体中的紫色逐渐变淡,最后整个视野变成淡紫色 (7). 抑制【解析】试题分析:
12、(1)D过程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所以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图中N处为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间隙,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该处充满的是蔗糖溶液。(2)紫色花青素存在与液泡中。要得到原生质体,需要去除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原生质层失去细胞壁的保护后放入清水中,细胞会不断吸水直至胀破,液泡中花青素逐渐释放出来,导致原生质体中的紫色逐渐变淡,最后整个视野变为淡紫色。(3)成熟的胡杨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因此放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溶液中,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13、或失水。分析实验表格,由对照实验可得,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考点: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及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8.继发现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们又将目光转向部分不含DNA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下图所示为相关的实验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中X溶液通常用水和苯酚配制而成,其目的是_。(2)据所学知识推断,物质甲和乙分别是_,两者形成_实验。(3)实验结束后,可从图中所示的_组中分离出完整的TMV病毒
14、。(4)科学家们从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继续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下表:则表中的的操作应为_,从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_。以上各实验结果说明_。【答案】 (1). 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 (2). 病毒的RNA和蛋白质 (3). 对比 (4). 甲和丙 (5). 杂种病毒(a型TMV的RNAb型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 (6). a型 (7). 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解析】【分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重组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后,病斑由重组病毒的RNA决定,烟草中的病毒也是由重组病毒的RNA控制合成。分析题文的实验设计思路,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和
15、RNA分开,分别感染烟草,接种蛋白质的烟叶未感染病毒,接种RNA的烟草会感染病毒,这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A、B、C;(3)分别用完整的TMV、TMV的蛋白质、TMV的RNA感染A、B、C三片叶;(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详解】(1)结合前面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可知,利用水-苯酚溶液的目的是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2)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路可知,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
16、是TMV的RNA,所以题图中甲为病毒的RNA,乙为TMV的蛋白质,二者形成对比实验。(3)实验结束后,能分离得到完整的TMV的有甲丙两组,因为只有这两组才感染了病毒斑。(4)分析题图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可知:.a型TMV感染植物,病斑类型是a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a;.b型TMV感染植物,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b型;.组合病毒由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组成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是b型;根据前三组的实验设计可知,组应该采用来自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形成的组合病毒感染植物,由于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型TMV的RNA
17、,所以感染后形成病斑类型是a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对应也是a型。以上各实验结果进一步充分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点睛】关键:本题关键要抓住TMV中只有RNA是遗传物质,能控制病毒的性状,其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能控制其性状。9.2017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举行,运动会主题回归“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心,掀起群众运动健身的热潮。尽管场面竞争激烈,运动员的身体在运动中仍能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_调节的结果;开始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这是_的结果。(2)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
18、常水平,原因是激素调节具有_的特点。(3)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抑制葡萄糖分解而使血糖升高,由此看出生长激素和_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能使血糖升高的激素还有_。(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强肌肉的力量,是目前使用频度较高的一类兴奋剂。男性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引起雄性激素分泌下降甚至不育,这种结果是通过_机制实现的。【答案】 (1). 神经体液 (2). 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或“神经一一体液”调节) (3). 作用时间较长 (4). 胰岛素 (5). 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6). (负)反馈调节【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在马拉
19、松长跑中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由于交感神经释放的肾上腺素递质能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使血循环加快,以提供更多的O2和能量,这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人体体温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2)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生长激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而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胰岛素与生长激素表现为拮抗关系;人体内具有升血糖的激素还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4)合成类固醇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运动员长期服用该类物质,会通过
20、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抑制雄性激素的分泌。10.下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总和称为_,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2)曲线乙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_增长。(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_(填“增加”“不变”或“波动”)。(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填“可能”“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_。【答案】 (1). 种群 (2). 种群密度 (3). 大于 (4). S (5). 增长型 (6).
21、 波动 (7). 不可能 (8).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1、2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变化比无生物乙时多,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型增长。其中曲线1在13周生物甲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上升,说明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曲线2从2周开始,种群甲的数量会增长,说明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处于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处于波动状态。(1)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曲
22、线1在第13周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之后处于相对稳定,说明该种群数量呈S增长。(3)结合曲线分析,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4)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结合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变化来分析种群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11.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1
23、)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培养的细胞在贴壁成长至充链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2)图中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_,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_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_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_方法保存。(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_分离培养获得,iPS与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_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答案】 (1). 原代培养 (2). 接触抑制 (3). 冲卵 (4). 体外受精 (5). 胚胎移植 (6). 冷冻(或低温) (7)
24、. 内细胞团细胞 (8). 诱导分化【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培育克隆鼠为载体,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1)黑鼠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叫做原代培养;为防止细菌感染,培养液中通常添加适量的抗生素。(2)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该过程称为冲卵,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体外受精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3)图中重组囊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冷冻(或低温)方法保存。(4)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分离培养获得。iPS与ES细胞同样具有发育全能性,即可发育为成体动物的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可利用这一特点,在培养液中添加分化诱导因子,诱导其向不同类型组织细胞分化,有望在对人类iPS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后用于疾病的细胞治疗。【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这两个切入点进行发散思维,熟记并理解这两个现代生物技术工程的步骤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